由於海水導電,給推進器管道中的海水施加一個磁場和一個與磁場正交的電場,管道中的海水就會受到一個與電場和磁場垂直的電磁力(洛倫茲力)的作用。當這個力的方向沿著船尾方向時,海水將向船尾方向運動,同時,海水的運動給船體一個反作用力,使船體向前運動。
據美國《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報導:央視在一期節目中對磁流體技術推進器(magnetohydrodynamic MHD) 做了介紹。該媒體說,央視在報導中宣稱這次試驗很成功,達到了預料速度。10月18日在海南三亞海軍基地海上做了實驗。
在冷戰時期,美蘇等國家為了加快潛艇速度,能在水下減少水的阻力和靜音。提出了新概念潛艇水下推進方式。其中之一磁流體技術,但是其技術一直難以突破。日本一直走在民用磁流體世界前列,成品試驗只有時速幾公裡,實用價值不高。
美國從事MHD推進研究的單位主要有美國海軍水下系統中心、戴維?泰勒艦船研究發展中心、阿貢國家實驗室和阿夫可公司。阿貢國家實驗室負責MHD推進模型的試驗研究,阿夫可公司主要研製磁體結構及其超導材料技術、船舶MHD推進器的概念設計等。各單位配備了必要的實驗裝置與系統,用以測試磁流體推進中的電磁場與流體力場的特性。
與美國和日本的研究重點均不相同,前蘇聯主要是在提高磁場強度方面,出了螺旋管道式超導磁體結構。前蘇聯開展磁流體技術的研究起步很早,投資也很大,前蘇聯的研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處於超前的地位,但由於時局的變化,目前還停留在實驗階段中。前蘇聯在磁流體研究的成果包括已完成了SOKW超導磁流體推進樣機的原理研究,並開始研製1200KW的磁流體推進器的研究。
中科院電工所主要從事螺管磁體螺旋通道推進器的研究,在理論分析和試驗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相對而言,高場強、大孔徑的螺管磁體的製造更為現實。1988年研製出第一艘超導螺旋管式MHD推進試驗船並完成了該模型船的航行試驗研究。(採用螺旋式通道推進器,孔徑0.44米,中心磁場ST,磁場儲能880萬J)。
電工所與船舶研究院702所合作研製成功了螺旋式超導磁流體推進試驗船。船長3.2米,寬0.85米,船深0.95米,排水量約1噸。在實驗室的鹽水池中對試驗船的特性參數進行了綜合性試驗和試航行,船速達0.65米/秒。在試航階段,有近百名專家到現場參觀,作為我國第一次螺旋式超導磁流體船舶推進的原理驗證的成功,己經引起海軍和船舶研究院的專家和領導的興趣和關注。
軍事領域磁流體研究現在世界基本都已停止,中國重新開始研發,並且曝光說明已經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很喜人的進步。已經超過了國外同類研究水準,一旦成功在未來潛艇推進方面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作者:核子獵潛艇(楊斌國)原創寫作,沒有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