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先進雷射技術的發展歷程

2021-01-21 OFweek維科網

  在歐洲地區雷射產業發展最快的是德國,特別是雷射材料加工方面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1986年德國提出了1987-1992年《雷射研究與雷射技術》資助重點的BMFT資助計劃,在這五年期間實際投資為2億6千2百萬馬克,資助重點與經費分配為:雷射器與元件36%,應用技術與系統集成48.9%,雷射測量與雷射分析12.2%,其它2.3%;也就是說約72%的經費用於雷射材料加工的課題(光源、元件、系統和方法)。承擔課題的有科研集團(FHG、MPG、GFE)6個科研所,9個大的雷射中心,高校研究所中的30個科研組,共約900名科研人員參加。在這期間建立的比較著名的研究所和中心有:夫朗和費雷射技術研究所、柏林固體雷射研究所、漢諾瓦雷射中心、斯圖加特光束應用研究中心等。

  根據德國機械製造協會--雷射材料加工工作聯盟1994年的統計,用於材料加工的光源(CO2)和YAG雷射器)總共生產了1364臺,產值1.65億馬克,比1993年增長13%;雷射器件臺數增長了39%。特別是用於標記和牙科方面的小功率雷射器即YAG雷射器出現了超比例的增長率。因此德國用於加工技術的雷射器,高於以前任何時期。用於材料加工的光源,德國企業(主要是Rofin-sinar雷射公司、Trumpf雷射技術公司、Haas固體雷射公司、Lambda Physik公司等)幾乎佔了世界市場的40%,處於領先地位。與此同進,還籤訂了1544臺雷射器的訂貨合同,價值1.77億馬克。1994年雷射系統的營業額也達到860個系統的生產額,價值為2.35億馬克,臺數增長率為51%,銷售額增長率為17%。與此同時,還籤訂了937個系統合同,價值2.49億馬克(臺數增長率58%,產值增長率18%),這些合同與1995年預測的生產額接近。

  在雷射光源方面CO2佔42%,Nd:YAG佔35%;在雷射系統方面CO2雷射加工系統佔56%,YAG 雷射加工系統佔40%,CO2雷射加工系統Trumpf公司是自行配套,而Rofin-Sinar公司則與格瑞斯海姆有限公司合作配套,已形成Lascontur系列雷射加工機。出口部分的增長表明,在國際上德國企業有強大的競爭能力,德國雷射工業目前仍處於上升階段。

  在完成1987-1992年BMFT"雷射研究與雷射技術"資助計劃後,1993年德國又提出了"雷射2000"新的資助計劃。

  戰略目標是:

  1 開創21世紀雷射技術領域科學技術基礎。

  2 支持革新雷射技術,以保持和加強雷射器生產與雷射工業應用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

  3 消除雷射應用中的科學技術障礙。

  雷射研究與雷射技術未來重點:

  (1) 新一代雷射器的基礎

  重點課題有:

  1 高功率二極體雷射器

  2 二極體泵浦固體雷射器

  3 高功率氣體雷射器新的機理。

相關焦點

  • 「德國製造」光學技術現身德國雷射與光電技術展
    在世界光學領域裡,德國企業排行絕對數一數二,來自全德國的60家企業和大學將於2008年3月18日至20日聚集上海「德國雷射與光電特別展」,希望向觀眾展示「德國製造」的產品和技術。該特別活動展由德國聯邦經濟技術部(BMWi)組織,旨在借力2008年慕尼黑上海雷射、光電展特別介紹德國企業在光電技術領域裡的成果。
  • 雷射加工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 雷射全息技術在我國的應用與發展現狀是什麼樣?
    2020年是雷射全息發明60周年,雷射全息技術和應用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世界。黨的「十九大」確定了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戰略目標,這為雷射全息技術和應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對雷射全息技術與應用的發展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雷射全息技術目前在我國的應用於發展現狀是什麼樣呢?
  • 詳解超快雷射發展歷程與關鍵技術
    1961年,調Q技術在紅寶石雷射器上首次實現了脈衝寬度為幾十納秒的短雷射脈衝輸出,雷射脈衝的脈寬甚至被縮短到10納秒,調Q技術所能得到的脈衝寬度只能達到納秒級,這是由於受到雷射器腔長的限制(2L/c,L為雷射器諧振腔長度,C是光速。1964年發展的相位鎖定技術,將雷射器各自獨立振蕩的多縱模型形成時間有序,鎖模技術首次在氦氖雷射器上實現主動鎖模的納秒級雷射脈衝輸出。
  • 中國欲購德國先進技術,美國緊急出面反對!德國納悶:有你啥事?
    氮化鎵,作為一種十分珍貴的,稀土原料,受到德國的,高度重視。將其運用到,光電元件中去,能夠大大加強,其敏感度,同時,還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損耗。與此同時,在LED、雷達核雷射技術的領域內,氮化鎵都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利用前景。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德國是運用氮化鎵技術相當先進的國家,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所生產的氮化鎵產品不僅僅供給德國自己使用,美國的格魯曼公司,也是德國的一個大客戶。
  • 德國開展雷射光學技術研究的機構和大學匯總
    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雷射技術,是20世紀能夠與原子能、半導體及計算機齊名的四項重大發明之一,雷射技術走過了50年的快速發展路程,其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雷射的原理早在 1917年已被著名的美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現,但直到 1960 年雷射才被首次成功製造。雷射是在有理論準備和生產實踐迫切需要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它一問世,就獲得了異乎尋常的飛快發展,雷射的發展不僅使古老的光學科學和光學技術獲得了新生,而且導致整個一門新興產業的出現。雷射可使人們有效地利用前所未有的先進方法和手段,去獲得空前的效益和成果,從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 【前沿】雷射冷卻技術發展歷程及最新進展淺析
    事件回顧:雷射讓硫化鎘納米帶降溫40℃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熊啟華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首次證明:利用雷射可使半導體的溫度從室溫冷卻到零下20攝氏度。  雷射冷卻固體也被稱之為光學冰箱,其概念早在1929年就由德國物理學家彼得·普林斯海姆提出。20年後,法國物理學家卡斯特勒(Kastler)等人就提出稀土摻雜的固體材料可能具有雷射製冷的潛力。後來科學家有諸多失敗的嘗試,固體材料的雷射製冷直到1995年才第一次被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觀察到。他們用波長為1010納米的雷射照射稀土釔摻雜的玻璃,使得物體的溫度降低了0.3攝氏度。
  • 鋁合金雷射焊接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隨著雷射技術和鋁合金研製技術的發展,進一步開展鋁合金雷射焊接應用技術基礎研究、開發鋁合金雷射焊接新工藝,更有效地拓展鋁合金雷射焊接結構的應用潛力,從而了解鋁合金雷射焊接技術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就顯得尤為重要。
  • 我國雷射切割機與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有多遠?
    「現在,雷射切割機和等離子切割機佔整個切割機市場份額的70%至80%,而且增長速度非常快。然而,我國所能製造的雷射切割機的關鍵部件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且尚不能製造等離子切割機的關鍵部件。」
  • 金屬雷射增材製造技術發展研究
    一、前言雷射增材製造(LAM)屬於以雷射為能量源的增材製造技術,能夠徹底改變傳統金屬零件的加工模式,主要分為以粉床鋪粉為技術特徵的雷射選區熔化(SLM)、以同步送粉為技術特徵的雷射直接沉積(LDMD)[1]。目前 LAM 技術在航空、航天和醫療領域的應用發展最為迅速 [2~4]。
  • 雷射表面改性技術發展研究
    本文系統梳理雷射衝擊強化、雷射淬火、雷射熔覆等典型的雷射表面改性技術國內外發展現狀,結合產業應用需求剖析技術發展面臨的問題,總結領域技術重點發展方向並提出後續發展建議,以期為我國雷射表面改性技術研究提供參考借鑑。
  • 大族雷射陳焱:雷射金屬3D列印技術及其發展趨勢分析
    2016年3月15日,由OFweek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主辦、OFweek雷射網承辦的「第四屆OFweek先進雷射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在上海證大麗笙酒店2樓木蘭廳隆重舉辦。大族雷射副總裁陳燚在本次會議上發表了「雷射金屬3D列印技術及其發展趨勢分析」主題演講,主要介紹了3D列印技術原理及國內外研究現狀、大族雷射3D列印應用以及雷射金屬3D列印技術發展趨勢。  3D列印,即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國外稱為增材製造,基本原理是離散-堆積原理。
  • 飛機SPHM技術的演進歷程與未來發展
    因此,雖然SPHM這個術語是近年來才被提出和廣泛接納,但是其核心思想和技術進步一直與單機監控技術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其演進歷程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通過對SPHM技術演進歷程的分析總結,可以看出,目前需要聯合高校、專業基礎院所、飛機設計所、用戶等位於研發應用鏈條上不同位置的各種力量,針對上述不同的發展階段,有針對性的開展聯合攻關,共同致力於SPHM技術的發展。
  • 選區雷射熔化技術發展現狀及在民用飛機上的應用
    金屬零件的雷射增材製造技術(俗稱3D列印)是從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先進位造技術。增材製造的基本原理是根據零件的CAD模型進行切片分層處理,採用數控系統控制工作檯按照分層軟體設定的路徑進行掃描,通過雷射熔化金屬粉末層層疊加獲得近淨成形零件。
  • 雷射冷卻技術的發展現狀分析
    雷射冷卻技術及其在科學技術中的應用是近二十年來發展十分迅速的研究領域,它是利用雷射和原子的相互作用減速原子運動以獲得超低溫原子的高新技術。這一技術早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精確測量各種原子參數,用於高解析度雷射光譜和超高精度的量子頻標(原子鐘),後來成為實現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關鍵實驗方法。
  • 我國自由電子雷射技術發展戰略研究
    因此,作為21世紀最先進的光源之一,FEL 主要用於產生其他光源不易產生的雷射波長、高峰值功率和高平均功率的雷射。極紫外(EUV)光刻技術是晶片製造行業的最前沿技術,需要功率為千瓦級的新型光源,而傳統的雷射等離子體(LPP)光源技術發展緩慢。FEL 具有波長可設計、理論功率極大的特徵,利用 FEL 原理可以產生波長為13.5 nm 的 EUV 光源。國際半導體企業紛紛提出了採用 FEL 作為 EUV 光源的先進技術方案。
  • 中國雷射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雷射技術在國民經濟中有顯著的放大效應作用,雷射技術及產業不是一個單純的產業技術,而是一個有政府政策優先支持並積極參與,由企業主導的國家戰略支柱產業。以德國、美國、日本、俄羅斯為代表的少數發達國家截至**主導和控制著全球雷射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方向。其中,德國的工業雷射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德國Trumpf、Rofin-Sinar公司在高功率工業雷射器上稱雄天下。
  • 2008中國光學、雷射、紅外技術與應用專題論壇成功舉辦
    天津大學雷射與光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姚建銓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所、人工晶體中心陳創天院士,德國默克技術支持經理Mr.Bram Vingerling,德國萊寶光學有限公司光學分部董事Karl Matl博士,北京優美科巨玻薄膜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Erich Schraner,AudioDev GmbH 股份有限公司常務董事Dr.Rüdiger Kubitzek
  • 中國雷射切割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有多大?
    英國科維爾焊接公司的一位員工說,公司已經參加了五、六屆展會,而且參展效果一直很好,他們最關注的是最新技術。上海耐斯工業設備成套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認為展會專業觀眾較多,達到了預期參展效果。    2萬瓦與4000瓦的距離    熊衍軍介紹,在雷射切割控制系統等方面,國產雷射切割機已經完全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我國準分子雷射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
    導讀 準分子雷射具有波長短、能量大等特點,在集成電路光刻、材料加工、醫學、科研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國高端準分子雷射技術仍存在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