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最佳天文圖片(NASA中文版)9.25-10.1

2020-12-04 天文在線

2017 年 9 月 25 日

拋出氣殼的大質量恆星G79.29+0.46影像提供:NASA, Spitzer Space Telescope, WISE;Processing & License: Judy Schmidt

說明:這麼不穩定的恆星真的很少見。位在影像中右上方塵埃內的大質量恆星G79.29+0.46,,是我們銀河系目前所知不到一百顆的高光度藍變星(LBVs)之一。高光度藍變星會拋出外層氣殼,每百年甚至可以失去一個木星的質量。這顆星其實是明亮的藍色恆星,然而受到塵埃的包圍,在可見光波段不得見。在上面這幅結合美國航太總署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和廣域紅外巡天探測衛星數據的色澤映射影像裡,這顆渲染成綠色的垂死恆星,周圍環繞著紅色的殼層結構。恆星G79.29+0.46位在我們銀河系的恆星形成區天鵝座X區內。不過,為何G79.29+0.46會如此不穩定、它能在高光度藍變星階段停留多久、與它何時會發生超新星 爆炸,目前全都是未知。

2017 年 9 月 26 日

卡西尼號最後的土星環照片影像提供:NASA, JPL-Caltech, Space Science Institute, Mindaugas Macijauskas

說明:卡西尼號會如何向土星說再見呢?在躍入土星向陽面的前三天,卡西尼號太空船飛過土星夜面後方遠處,相機進行連拍。其中拍攝的36張照片,很快經過一位平民科學家的巧手,接合成上面這幅過去13年身為卡西尼號母行星的完整行星環影像。拍照時,太陽位在比影像稍高的位置,造成土星的黝黑影子投射在它龐大的行星環上頭。這個位在陰影裡的視角,記錄了地球無法拍到的景觀,除非未來有來自地球的太空船再造訪這顆環系巨行星。在9月15日,從卡西尼號結束任務躍入土星大氣時,所回傳的數據和影像還持續在分析之中。

2017 年 9 月 27 日

日全食的分層景觀影像提供:Inside: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 LMSAL and NASA GSFC;Middle:Jay Pasachoff, Ron Dantowitz, and the Williams College Solar Eclipse Expedition/NSF/National Geographic;Outside:LASCO from NRL on SOHO from ESA

說明:下雨、下雪或黑夜,都不能阻止軌道上的太空船觀測太陽。事實上,位在向陽側離地球150萬公裡處的美國航太空總署太陽圈觀測衛星(SOHO),能不間斷的監控稱為日冕的太陽外層大氣。不過,只有在日全食期間,月亮短暫遮掩炫目且明亮的太陽表面時,地面上的觀測者才能看到美麗的日冕流線和結構。也只有在此時,才能追蹤日冕的詳細活動直至太陽表面。在上面這幅組合影像的外層,SOHO隨時可見、於上個月日食期間的日冕,上色為橙色。中層甜甜圈狀的日冕景觀,是由威廉學院日食探險隊攝於美國.奧勒岡州的撤冷市。在此同時,內層的景觀是來自地球軌道上的太陽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它當在位在全食區外頭,所以可在遠紫外光波段拍下太陽的表面(上色為金色)。

2017 September 28

LIGO-Virgo GW170814 SkymapIllustration Credit:LIGO- Virgo Collaboration - Optical Sky Data: A. Mellinger

Explanation:From around planet Earth three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ors have now reported a joint detection of ripples in spacetime, the fourth announced detection of a binary black hole merger in the distant Universe. The event was recorded on 2017 August 14, and so christened GW170814, by the LIGO observatory sites in Hanford, Washington and Livingston, Louisiana, and the more recently operational Virgo Observatory near Pisa, Italy. The signal was emitted in the final moments of the coalescenceof two black holes of 31 and 25 solar masses located about 1.8 billion light-years away. But comparing the timing of the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ions at all three sites allowed astronomers to vastly improve the location of the signal's origin on the sky. Just above the Magellanic clouds and generally toward the constellation Eridanus, the only sky region consistent with signals in all three detectors is indicated by the yellow contour line in this all-sky map. The all-sky projection includes the arc of our Milky Way Galaxy. An improved three-detector location of the gravitational wave source allowed rapid follow-up observations by other, more conventional, electromagnetic wave observatories that can search for potentially related signals. The addition of the Virgo detector also allowed the gravitational wave polarization to be measured, a property that further confirms predictions of Einstein's general relativity.

2017 年 9 月 29 日

超新星遺蹟船尾座A影像提供與版權:Don Goldman

說明:受到大質量恆星爆炸的驅動,在7千光年之外的超新星遺骸船尾座A,正在向周圍的星際物質擴張。以此距離來計算,這張結合寬和窄波段光學數據的彩色望遠鏡影像,視野的寬度大約是60光年。隨著超新星遺蹟(右上)向不均勻結塊的周遭環境擴張,受到激震的絲縷狀氧原子云氣發出綠到藍色的光,而氫和氮則發出泛紅的輝光。來自大質量恆星核崩塌所發出的初始超新星亮光,大約在3,700年前傳到地球。此處所見的船尾座A遺蹟,其實是透過較近也較古老、位在擁擠銀河盤面上的船帆座超新星遺蹟所見。到目前為止,仍在各個電磁波段散發光芒的船尾座A,是X射線天空最明亮的光源之一。(Puppis A 船尾座A; Vela supernova remnant 船帆座超新星遺蹟)

2017 年 9 月 30 日

星雲NGC 281影像提供與版權:Eric Coles and Mel Helm

說明:透視星雲NGC 281之時,你可能會漏看疏散星團IC 1590的成員星。然而,誕生於此星雲內的這群大質量年輕亮星,卻是激發星雲發出輝光的終極能源。這幅星雲NGC 281影像裡的吸睛結構,是被星團熾熱恆星的強烈高能恆星風和輻射,所雕塑和侵蝕出的雲氣柱和緻密塵埃雲球之剪影。如果這些塵埃結構存在夠久,它們有可能成為未來恆星誕生之所。NGC 281位在仙后座內,離我們大約1萬光年遠,因其外觀,也常被戲稱為小精靈星雲。這幅清晰的組合影像,是由數張窄波段照片組合而成,其中,星雲的氫、硫、氧原子輻射,分別以綠、紅和藍色加以呈現。以星雲NGC 281的距離來估算,這幅影像涵蓋了超過80光年的區域。

2017 年 10 月 1 日

概念飛機: 綠色超音速飛行機器圖示提供:NASA, Lockheed Martin Co.

說明:未來的飛機會長成什麼樣子呢?為了讓大家腦力激蕩出理想和可行的特質,美國航太總署為此舉辦了設計競賽。這張由畫家所描繪的示意圖,呈現了一種在2010提出的概念飛機。這架未來飛機預期能進行超音速飛行,速度可能夠超越20世紀末商業運轉的超音速飛機。在降噪方面,這架飛機在引擎附近設計有倒V形機翼,以降低惱人的音爆。除此之外,未來的飛機要有對較低的環境衝擊,並遵守某些汙染以及油料消耗的綠色上限。採用類似設計理念的飛機,或許能在21世紀30年代進行商業飛行。

由星友空間網從成大物理分站繁體翻譯,感謝星友空間網的翻譯。

相關焦點

  • 上周最佳天文圖片(NASA-APOD中文版)
    這種蔚為奇觀的範例之一,就出現在25年前的這個月,當前往木星的伽利略號掠太空船過母行星系統之時。在當時,無人的伽利略號從15倍地球─月球間距之外遠眺,看見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滑過地球前方。在這部結合了52張歷史性色彩強化照片的主題影片裡,雖然在地球旁邊的月球看來有些嬌小,但是在我們太陽系裡,沒有其他的行星具有 大小 如此 接近的衛星。
  • 上周最佳天文圖片(NASA中文版)10.9-10.15
    2017 年 10 月 9 日穀神星不尋常的阿胡納山影像提供:Dawn Mission, NASA, JPL-Caltech, UCLA, MPS/DLR/IDA說明:穀神星上的這座不尋常山峰是怎麼形成的?在太陽系介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主帶裡繞行的穀神星,是其中現知最大的小行星,而阿胡納山則是穀神星上最大的山峰。
  • 上周最佳天文圖片(NASA中文版)10.2-10.8
    (Cassiopeia 卡西歐佩亞、仙后座)2017 年 10 月 5 日 2017 年 10 月 6 日 2017 年 10 月 7 日 想當然耳,在1億年前月亮離地球較近,因此看起也較大。所以在恐龍生活的年代,會較常出現日全食。上面影像,呈現了美國.懷俄明州.凱士伯學院.泰德地質博物館前的暴龍塑像,與現代日全食的合影。一部放置在恐龍下方的自動相機,在8月21日的美國日食期間拍下了這張照片。2017 年 10 月 8日
  • 上周最佳天文圖片(NASA-APOD中文版)10.30-11.05
    這些電腦模擬,在統計學上和天文觀測相當接近。但最讓我們驚嚇的是,儘管暗物質極為怪異,而且其形式不明,但在我們的認知裡已不再是宇宙中最奇怪的重力源了。這個頭銜得讓給暗能量,一種目前看似主宰整個宇宙擴張,分布也較均勻的排斥性重力源。2017 年 11 月 1 日發射星雲─雷神的頭盔影像提供與版權: Adam Block, Mt.
  • 上周最佳天文圖片(NASA-APOD中文版)11.6-11.12
    這幅說服力十足的主題影像,呈現了一道明亮的羽狀煙塵,從緊貼著一座10米高牆的圓形凹地噴出。分析羅塞塔號的數據證實,這道噴流的組成是塵埃和水冰。這片單調的原野指出,產生噴流的源頭可能遠在多孔的表面之下。這幅影像攝於去年7月,大約在羅塞塔號進行受控撞擊彗星67P表面終結任務的前二個月。
  • 最佳天文圖片(NASA中文版)
    又名為臭蛋星雲和OH231.8+4.2的葫蘆星雲,在接下來的1,000年之中,可能會發展成完整的雙極行星狀星雲。上面影像所呈現的此星雲,大小約為1.4光年,座落在南天的船尾座方向約5,000光年遠之處。  2017 年 2 月 16 日
  • 一周最佳天文圖片:月球兩極的隕石坑中,發現大量的水冰
    【ALENG 自媒體】6月24日早間自媒體專稿,大家好,今天是星期一,又到了向大家分享一周來外媒最佳天文圖片的時間,這裡選擇了五張精美的天文圖片,都是一周以來國外科技媒體上的熱門內容,今後每個周一,小編都會做一個這樣的專題,如果你對這些內容感興趣,歡迎點擊左上角訂閱本自媒體帳號,以方便今後及時閱讀
  • 上周最佳天文圖片8.13-8.19
    2018 年 8 月 15 日 帕克太陽探測器發射 影像提供與版權: John Kraus說明: 何時是紦探測器往太陽發射的最佳時候? 這並非是句搞笑的話。因為在上個周末的發射之後,這個開創歷史的答案是「黑夜」。
  • 《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於1月10日起在CCTV-9播出
    1月7日,《中國的寶藏》中文版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於1月10日起在CCTV-9每晚八點播出,為觀眾呈現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中英合拍製作團隊歷時1年,行程7000多公裡,走遍8座中國城市,拍攝了8家博物館,5個世界文化遺產,20多件頂級文物。紀錄片試圖從中國人的現代生活中捕捉到迴響,尋找古代文明的現代傳承。
  • 上周的最佳科學圖片竟是關於它。這個東西每個男人都有
    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公布的上周最佳科學圖片,描述了人類精子是如何遊泳的。
  • NASA一周新聞(2021.1.29)
    2月1日,兩人將再次外出完成2017年1月開始的電池更換工作。Starliner的下一次飛行測試NASA和波音的目標是不早於3月25日星期四發射軌道飛行測試2或OFT-2,這是波音公司Starliner飛船第二次飛往國際空間站的無人飛行測試。作為NASA商業太空人計劃的一部分,OFT-2是該公司向空間站發射載人任務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發展裡程碑。
  • 2020攝影:「間歇泉」極光、「宇宙蝙蝠」星雲入圍「天文圖片獎」
    由英國倫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舉辦的天體攝影比賽(是同類國際天體攝影比賽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於2020年7月13日宣布了2張入圍「天文圖片獎」的攝影作品,它們分別是:「間歇泉」極光、「宇宙蝙蝠」星雲。大家不妨看下這兩張入圍「天文圖片獎」的照片到底長啥樣……1、「間歇泉」極光圖片描述:熾熱的北極光掃過漆黑的冰島天空;在遙遠的星雲裡,五顏六色的塵埃和氣體形成了一個光譜蝙蝠狀的形狀;月球表面的隕石坑好像在「打哈欠」,「張牙舞爪」般的巖石質地的細節令人驚嘆。
  • 天文 | 為了一滴水,這些科學家為什麼吵翻天?(上)
    說到氧原子,其實大家並不陌生,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中的氧氣就是由氧原子組成的。 nasa.gov大約在宇宙大爆炸發生10億年後,恆星出現了。恆星出生的時候宇宙中才第一次出現了氧原子。大家都知道太陽是一個恆星。
  • 天文網站推薦
    將自己收藏的天文網站推薦給大家,主要偏觀測,涉及天文攝影圖、天象查詢
  • 提名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哪些已有中文版原著
    [摘要]在本屆奧斯卡的入圍影片中,不少電影都根據小說原著改編,其中提名最佳影片的,有四部原著小說已有中文版,而大熱的《卡羅爾》(獲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提名)中文版近日也將上市。冒險主題的《荒野獵人》、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背景的《大空頭》、冷戰間諜片《間諜之橋》、移民故事《布魯克林》、公路動作片《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太空科幻片《火星救援》、劇情片《房間》和《聚焦》也獲得最佳影片提名。在本屆奧斯卡的入圍影片中,不少電影都根據小說原著改編,其中提名最佳影片的,有四部原著小說已有中文版,而大熱的《卡羅爾》(獲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提名)中文版近日也將上市。
  • 天文專家:金秋10月迎來全年觀賞木星最佳時期
    新華網天津10月3日電(記者 周潤健、蔡玉高)近日,在晴朗的黃昏,東北方天空中有一顆異常明亮的星星,仿佛是鑲嵌在天幕上的一顆璀璨寶石,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木星。天文專家提醒說,進入10月份將迎來全年觀賞木星最佳時期。
  • NASA聯播快訊兩則
    周五 · 深空探測|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翻譯:汪榮鑫校對:牧夫校對組編排:陶邦惠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徐⑨坤原文連結:https://go.newsfusion.com//nasa-news
  • 天文網站推薦
    涉及天文攝影圖、天象查詢、星圖、光汙地圖、流星雨、雲圖等封面截自https://www.meteorshowers.org/view/Geminids1. https://apod.nasa.gov/apod/astropix.html每日一天文圖(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APOD) 一個
  • 今晚9點到10點是觀測火星最佳時間
    今晚9點到10點是觀測火星最佳時間 今晚9點到10點,是觀測火星的最佳時間。不同於流星雨等天體現象,火星對觀測地點並無特別要求。只要天空不生雲,東偏南方位又沒有高層建築阻隔,市民可在家中陽臺伴清風明月共賞火星。林清介紹,一些天文活動開展較好的學校如位育中學、南匯中學、格致中學、延安中學、盧灣中學等,都備有大口徑的天文望遠鏡,屆時可成功進行火星觀測。
  • 附1-12月圖片匯總
    天文在線微博整理了1-12月的宇宙圖片  NASA公開了366張珍貴圖像,只要上官網選擇你的出生日期,就能看到生日當天哈勃所拍下的宇宙圖像  你生日那天的宇宙查詢教程  1、進入NASA官網「https://www.nasa.gov/你的生日圖」查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