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2 月 13 日
朱諾號拍攝的木星南半球漩渦雲
影像提供: NASA, JPL-Caltech, SwRI, MSSS; Processing: Damian Peach
說明: 朱諾號剛結束第4次的木星飛越。2011年發射於地球並在去年7月抵達木星的無人太空船朱諾號,在11天前,完成了它最近一次繞行太陽系最大行星的橢圓軌道。上面這張來自此次飛越的全新木星南半球高分辨影像,呈現了形似織綿的迷人 漩渦雲系。在上面這幅影像裡,分隔日與夜的明暗交界線從下方切過,顯示太陽位在右上方。此外,木星的右緣可見到橘色的大橢圓BA。木星的漩渦云為何有各種色澤和結構,目前原因仍然不明。朱諾號在為期6年的任務裡,計劃要以全新的方式探索木星,包括試圖決定木星厚重的雲層之下,是否有個固態的核心。
2017 年 2 月 14 日
玫瑰星雲(薔薇星雲)
影像提供與版權: Evangelos Souglakos
說明: 如果以其他名字稱呼玫瑰星雲,它看來是否依然甜美?新總表就是以NGC 2237來稱呼它,但這並沒有減損這朵花樣發射星雲的風採。在這團星雲裡,藏著一個由明亮年輕亮星所組成、名為NGC 2244的疏散星團。星團的成員星約莫是在4萬年前,誕生於星雲物質之中;它們的恆星風正在星雲的中心清出了一個空穴,邊緣則有一圈塵埃與熾熱氣體作為分隔。而源自熾熱成員星的紫外光,則激發了這些周圍雲氣發出輝光。位在天空中麒麟座的方向、用小望遠鏡即可見的玫瑰星雲,寬度約為100光年,距離則約有5,000光年遠。
2017 年 2 月 15 日
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葫蘆星雲
影像提供: NASA, ESA, Hubble, MAST - 影像提交 : Judy Schmidt
說明: 快速擴張的氣體雲,標示了葫蘆星雲內的中心星之末日已來臨。這顆曾經正常的恆星已用盡了核燃料,造成中心區收縮成為白矮星。在此過程中所釋放出的部分能量,導致了這顆恆星的外層氣殼發生膨脹,從而形成美麗的原行星狀星雲。隨著氣體以每小時將近100萬公裡的速度衝撞周圍的星際氣體,在所形成的超音速 激波波前,氫發生了電離而氮則發出泛藍輝光。不過,濱死的中心星在厚重氣體和塵埃的遮掩下隱不可見。又名為臭蛋星雲和OH231.8+4.2的葫蘆星雲,在接下來的1,000年之中,可能會發展成完整的雙極行星狀星雲。上面影像所呈現的此星雲,大小約為1.4光年,座落在南天的船尾座方向約5,000光年遠之處。
2017 年 2 月 16 日
鬱金香星雲與天鵝座X-1
影像提供與版權: Ivan Eder
說明: 這幅框住一個明亮發射星雲的望遠鏡影像,視線沿著銀河盤面遠眺滿布星雲的天鵝座。名為鬱金香星雲的這團輝光星際氣體塵埃雲,是天文學家Stewart Sharpless所編輯的1959年星表中、編號Sh2-101的天體。這團約8,000光年遠70光年寬的美麗花朵狀星雲,綻放在這幅組合影像的中心。來自天鵝座OB3星協邊緣的年輕活躍恆星、包括位在這個星雲中心附近的O型亮星HDE 227018之紫外輻射,電離原子並驅動鬱金香星雲發出輝光。在這片視野裡,還有地球天空中最強烈的X射線源之一的微類星體天鵝座X-1源自一顆黑洞吸積盤的強烈噴流,造成了影像右上角、貼在這朵宇宙花瓣外頭的較暗淡拱形激波波前。(譯註:O型星HDE 227018及天鵝座X-1的位置,可參考此圖)
2017 年 2 月 17 日
極環星系NGC 660
影像提供與版權: CHART32 Team, 影像提交 - Johannes Schedler
說明: 這幅影像的主題是NGC 660。離我們超過2千萬光年遠的NGC 660,優遊在雙魚座之內,因其特殊的外觀而被歸類為極環星系。極環星系是種罕見型態的星系,擁有大量環狀分布幾乎垂直於星系盤的繞極恆星、氣體和塵埃。這種怪異的星系構造,可能源自扁碟狀的星系碰巧捕捉了路過星系的物質,而被拉過來的碎片最後串成繞極的環。這種劇烈的重力交互作用過程,得以解釋為何星系NGC 660的繞極環上,會散布著許多粉紅色的恆星形成區。此外,經由計算暗物質在重力上如何影響星系環和星系盤的旋轉,極環也可用來探索星系內不可見的暗物質暈之分布。星系NGC 660極環的跨幅超過5萬光年,大於它的星系盤。
2017 年 2 月 18 日
月出時分的半影月食
影像提供與版權
影像提供與版權: Bill Jelen
說明: 從地球.佛羅裡達州.可可海灘看出去,月亮在2月10日的日落時升起,並且穿過地球淡淡的外圍陰影。這幅經過數位疊加的海濱影像,所呈現的是當時正在進行的2017年第一個交食事件。在月全食或月偏食期間,落在月盤上的地球黝黑中心本影顯而易見,但是半影則要比本影淡得多。雖然如此,在這次半影月食期間,當月亮升上東方地平面之後,仍可認出月亮的兩邊稍微暗了一點。不過,2017年第二次的交食就會較引人注意,在2月26日從南半球的狹窄帶狀區看出去,可見到日環食。
2017 年 2 月 19 日
黑色太陽和反白的星場
影像提供與版權: Jim Lafferty
說明: 這顆奇特的黑球看起來是否有些眼熟呢?如果是的話,那或許因為它是我們的太陽。在這張2012年的照片裡,細緻的太陽影像是透過特定紅光濾鏡所拍攝, 接著轉成黑白影像,再做色澤反轉。在提交完太陽的影像之後,最後再疊加上也是經過色澤反轉的背景星場。在上面影像中,可以看到太陽表面上有長長的淡色暗條、黝黑的活躍區域、鑲在日盤邊緣的日珥、以及形似移動地毯的熾熱氣體。太陽的表面有時頗為忙碌,尤其在太陽活動極大期之時,因為此時表面磁場的糾纏也最為嚴重。除了活躍的太陽非常上相之外,從太陽表面噴出的電漿,在撞擊地球的磁層之後,也會化身為美麗的極光。
由星友空間網從成大物理分站繁體翻譯,感謝星友空間網的翻譯。
南充天文在線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