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實施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中,火星車將承載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等重要使命,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
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也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
火星車到達火星後,將在火星表面預計將運行約90個火星日,除了要進行探測作業,還會將它在億萬公裡之外的所見所聞傳回地球,幫助我們認識火星、了解火星。
這臺火星車顯得小巧玲瓏,兩側有著深藍色的太陽能板,整體就像一隻藍色閃蝶。其約240公斤,質量幾乎是「玉兔號」月球車的兩倍。
火星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豎立在前端的桅杆,頂端的方形設備就像機器人的腦袋。而頂端的方形盒子,就是火星車的「眼睛」,上面有幫助火星車避開障礙來實施前行實時探測的全景相機,還有識別礦物質成分的多光譜相機。
在火星車上,還裝有4個「大翅膀」,這正是太陽能電池板。除此之外,火星車還配有探測雷達、磁場探測儀和氣象測量儀,可以對火星進行全方位的探測。
和火星車一起亮相的還有1∶1著陸平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它將搭載火星車著陸到火星地表,邁出中國火星探測的第一步。著陸平臺,也叫著陸器,和火星車加起來是1300公斤,它載著火星車要完成進入大氣減速下降、落火、延伸坡道,隨即火星車就可以走到火星表面,開展探測作業。
天問一號的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2020年4月24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公布。
7月17日上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7月下旬到8月上旬,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擇機實施。
此前,已經公布了四大火星探測器發射計劃,分別是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阿聯希望號(由日本 H-2A 火箭發射),以及歐盟及俄羅斯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先行一步的是阿聯的希望號,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0 日凌晨 5 點 58 分,阿聯首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由日本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地點位於日本的種子島航天中心。
而歐盟及俄羅斯的 ExoMars 2020 已經於三月中旬決定推遲到 2022 年發射,官網的名字也改為了 ExoMars2022,實錘成為「退群選手」。
放眼全球,我國目前的航天科技實力處於領先地位。從航天發射次數領先全球 ,2006年以來,我國航天發射任次數呈波動上升的趨勢。至2018年,我國成功發射39次,相比於2017年的18次發射任務增長了超過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