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蘭(番荔枝科 依蘭屬)

2021-01-14 花蟲識花

依蘭: 番荔枝科, 依蘭屬常綠大喬木

別名:大依蘭、香水樹、鍋裸剎版那、依蘭香、加拿楷

原產於緬甸、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現世界各熱帶地區均有栽培。

我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和四川等省區有栽培

花有濃鬱的香氣,可提制高級香精油,是一種用途很廣的重要的日用化工原料。

【《中國植物志》 第30(2)卷 (1979) 】常綠大喬木,高達20多米,胸徑達60釐米;

樹幹通直,樹皮灰色;小枝無毛,有小皮孔。

葉大,膜質至薄紙質,卵狀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0-23釐米,寬4-14釐米,頂端漸尖至急尖,基部圓形,葉面無毛,葉背僅在脈上被疏短柔毛;側脈每邊9-12條,上面扁平,下面凸起;葉柄長1-1.5釐米。

花序單生於葉腋內或葉腋外,有花2-5朵;花大,長約8釐米,黃綠色,芳香,倒垂;總花梗長2-5毫米,被短柔毛;花梗長1-4釐米,被短柔毛,有鱗片狀苞片;萼片卵圓形,外反,綠色,兩面被短柔毛;花瓣內外輪近等大,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8釐米,寬8-16毫米,初時兩面被短柔毛,老漸幾無毛;雄蕊線狀倒披針形,基部窄,上部寬,藥隔頂端急尖,被短柔毛;心皮長圓形,被疏微毛,老漸無毛,柱頭近頭狀羽裂。成熟心皮10-12,有長柄,無毛,成熟的果近圓球狀或卵狀,長約1.5釐米,直徑約1釐米,黑色。

花期4-8月

果期12月-翌年3月。

有關知識摘自網絡,2017年8月~2019年5月攝於華南植物園

相關焦點

  • 傻傻分不清系列 | 番荔枝家族之依蘭依蘭、番荔枝、鷹爪花
    作 者 |  IFPA中國芳香學院     ❈依蘭依蘭(也稱香水樹,學名:Cananga odorata)❈說到依蘭依蘭—— 依蘭依蘭在臺灣被稱作香水樹,只是被稱作香水樹的還不僅僅是依蘭依蘭❈番荔枝(釋迦、佛頭果,學名:Anona squamosa)❈依蘭依蘭也是偶而可見的行道樹或是公園樹種,依蘭依蘭是番荔枝科香水樹(依蘭)屬植物
  • 【海南植物專欄】你的名字,淺嘗番荔枝科
    番荔枝科,作為熱帶地區的較大一科,家族成員眾多,海南記錄了20個屬(包括栽培種),60多種。接下來簡單介紹一下海南見到過的幾個種:1.阿芳,別名藤春,藤春屬,這個名字,我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我記住了它,不過依舊不知道名從何來;(玄達:這蠢孩子,來自其屬名的音譯啊!!!)
  • 山刺番荔枝(番荔枝科 番荔枝屬)
    山刺番荔枝 番荔枝科,番荔枝屬喬木別名:山番荔、巴西番荔枝、山地番荔枝
  • 依蘭精油的功效與作用,依蘭精油的使用方法
    摘要:依蘭精油,是一種來自於植物依蘭花的萃取物,該物質,無色或黃色,流質狀、清澈而有奇香且厚重。下面為您介紹依蘭精油的功效與作用和依蘭精油的使用方法。依蘭精油的功效與作用依蘭精油是以新鮮的花朵為原料,採用蒸餾法萃取的。依蘭精油的顏色從無色到黃色都有,氣味非常醇厚香甜,並帶有異國情調。
  • 「依蘭隕石坑」是如何發現的?
    依蘭隕石坑是我國目前為止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從此我國該類型地質構造增添了一個重要的新成員。  消息公布後,引發強烈關注。尤其對於哈爾濱市民來說,這更是一份驚喜:「中國第二個隕石坑,就在哈爾濱,就在咱家門口!」  但驚喜之餘,圍繞著依蘭隕石坑市民也有諸多疑問。為此,記者採訪了依蘭隕石坑的主要發現人、科研團隊牽頭人——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
  • 在黑龍江依蘭發現我國第二個隕石坑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課題組最近在我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一個新隕石坑,即依蘭隕石坑。12月24日,相關研究在線發表於《科學通報》。據悉,依蘭隕石坑是一個星球撞擊遺蹟,它的發現為我國該類型地質構造增添了一個重要的新成員。
  • 依蘭發現這處神秘所在,中科院「出手了」……
    據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介紹,「依蘭隕石坑」是一個形成在地球造山帶(地殼強烈活動區)的隕石坑,直徑1850米,深度150米,初步判斷隕石坑形成在白堊紀花崗巖基巖上。依蘭隕石坑是小行星撞擊地表形成的,撞擊的能量相當於500個至800個廣島原子彈爆炸的能量,造成非常高的溫度和壓力。
  • 科學網—在黑龍江依蘭發現我國第二個隕石坑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 依蘭真被小行星撞過一下
    自5月6日起,歷經80天連續工作後,依蘭隕石坑科學鑽探工作傳來捷報,鑽探隊克服諸多困難,圓滿完成了對依蘭隕石坑的科學鑽探工作。通過此次鑽探,不僅發現了隕石撞擊的直接證據,隕石坑的歷史、撞擊的準確時間,也將在未來實驗室分析後獲得更精準數據。
  • 依蘭發現大面積早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繼24日依蘭隕石坑被發現的消息公布後,25日,科研人員宣布在哈爾濱市又發現了一處史前遺蹟——早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具體地點還是在依蘭。  當天,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中外科學家宣布,研究團隊在依蘭縣境內發現大量恐龍足跡化石。這是我省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
  • 哈爾濱依蘭五國城的故事
    接著分享我的哈爾濱依蘭之行。前面介紹了哈爾濱依蘭五國頭城的概況,今天我們再深入了解一下所謂的五國部分別在哪裡?什麼是海東青?五國頭城景區是國家AA級景區,坐落於依蘭縣五國頭城遺址處,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2003年動工建設,2004年向遊人短暫開放後關閉,2017年縣政府投資修繕後重新開放。
  • 依蘭發現我國第二個隕石坑,第一個是誰?它們在哪裡?長啥樣
    依蘭隕石坑在小興安嶺餘脈上,和依蘭縣城隔江相望。隕石坑是流星撞擊地球留下的遺蹟,也是人類和太空對話的窗口,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旅遊價值。依蘭隕石坑發現能為黑龍江旅遊帶來一個新熱點。依蘭縣位於黑龍江省中南部,是哈爾濱市的下轄縣,但是距離佳木斯更近,很多佳木斯人認為依蘭應該歸佳木斯管。
  • 中國第二個被發現的隕石坑—黑龍江依蘭隕石坑
    2019年12月24日,國內知名的科學期刊《科學通報》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陳鳴研究員等人的論文:依蘭隕石坑:我國東北部一個新發現的撞擊構造此文一出,雖然新聞媒體有過廣泛報導,但總體感覺大眾好像對此關注不多。
  • 華南植物園在番荔枝科花粉形態研究中取得進展
    泛熱帶分布的番荔枝科(Annonaceae)是原始被子植物木蘭目(Magnoliales)中最大的一個科,約2300種喬木、灌木和藤本,是低地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科植物在宏觀形態和花粉形態上都具有十分高的多樣性。  番荔枝科極其多樣的花粉形態相較於花部形態特徵具有較高的分類學價值,在分辨主要類群及其關係中具有重要作用。
  • 科學家揭示番荔枝科花粉結構
    記者從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獲悉,該園科學家近期對番荔枝科花粉進行了系統研究,獲得了對該科花粉形態較為完整的認識。
  • 中國科學家在黑龍江新發現一個星球撞擊遺蹟依蘭隕石坑
    中新網北京4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科學通報》最新一期刊發封面文章稱,中國科學家近期在黑龍江省中部依蘭縣發現一個新的星球撞擊遺蹟隕石坑——依蘭隕石坑。這是繼遼寧的岫巖隕石坑之後,在中國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
  • 依蘭隕石坑鑽探發現強烈撞擊證據
    近日,依蘭隕石坑鑽探工作歷時80天結束,此次發現了強烈撞擊的核心證據。據了解,依蘭隕石坑鑽探首先遇到湖相沉積層,然後穿越撞擊產生的角礫巖層達到基巖,這是原定要達到的鑽探目標,與預測的數據基本吻合。
  • 巾幗英雄電影《傲蕾一蘭》的拍攝地,滿清文化發祥,歷史名城依蘭
    在依蘭有一處遺址——五國城遺址,這裡有它獨有的歷史厚重感。除了五國城遺址,依蘭還有黑龍江丹清河風景名勝區、東山怪坡、依蘭博物館、慈雲寺、財神廟、依蘭巴蘭河漂流等景點,但真正讓依蘭遠近聞名的,還是七十年代末著名導演湯曉丹拍攝的那部電影《傲蕾·一蘭》。電影寫在依蘭,拍在依蘭,依蘭也由此名揚海內外。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7世紀中葉,「傲蕾,一蘭」參加了御俄寇衛國疆的殊死鬥爭!
  • 關於「依蘭隕石坑」的那些事,都在...
    依蘭隕石坑是我國目前為止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從此我國該類型地質構造增添了一個重要的新成員。 消息公布後,引發強烈關注。尤其對於哈爾濱市民來說,這更是一份驚喜:「中國第二個隕石坑,就在哈爾濱,就在咱家門口!」 但驚喜之餘,圍繞著依蘭隕石坑市民也有諸多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