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學期一開學,拿到新的小學三、四年級統編語文教材的老師和同學都發現,課本中出現了兩篇散文——《大青樹下的小學》和《走月亮》,這兩篇課文字裡行間處處透著雲南本土風情特色,十分吸引眼球。這兩篇文章的作者,是年逾七旬的雲南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吳然。11月7日,吳然做客雲南晨光出版社,向媒體記者講述自己當初創作的點滴。
吳然:雲南宣威人,出生於1945年,高中畢業後,當過工人和小學教師,後來到《春城晚報》任編輯,從1985年起主編該報《小桔燈》兒童副刊;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昆明兒童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高級編輯,已出版散文、散文詩集《歌溪》《學校旁邊一條河》《散文向你微笑》、長篇紀實兒童文學《獨龍花開》等50多部作品;曾獲中國作協第二、五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以及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等,作品《獨龍花開》獲2018年度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作品選入上百種選本,其中《大青樹下的小學》《新年禮物》《珍珠泉》《楊梅會》等被編入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大青樹下的小學》《走月亮》分別選入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四年級上冊課文。
談作品——
《大青樹下的小學》:邊疆少數民族與自然生態和諧共處
吳然向記者說起《大青樹下的小學》的創作經歷。1985年,吳然第一次到德宏州芒市參加筆會,從瑞麗出發,一路經過隴川、章鳳、盈江、梁河到騰衝,最後到了怒江片馬。一路上,他走訪了許多民族小學,那富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校園、淳樸的各族老師同學、自然生態的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他決定用筆記錄下這一路的經歷。
吳然用歡快明朗的筆調,描寫了雲南邊疆獨具特色的小學校園。這裡有漢族、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各民族小學生,他們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他們向校園裡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小猴子、孔雀等動物都會跑到學校看同學們上課,下課後和同學們玩耍。字裡行間透露著雲南邊疆獨特的風情,反映出各民族的團結和幸福,刻畫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圖景。
整篇課文語言流暢,富有音樂般的節奏感,「大青樹」作為雲南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種植在孩子們心裡。
《走月亮》:整篇作品就像浸潤著月光
吳然兒時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曾四處轉學,除了昆明的大觀小學外,他還曾在大理就讀,在蒼山洱海間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吳然表示,大理是他的第二故鄉。
吳然記得,那時一到星期天,班上的白族同學就會約他到洱海邊的村子裡玩。有月亮的晚上,他們就在大青樹下,或是院壩、曬場上玩耍,追逐打鬧。有一首用白族話唱的兒歌《唱月》,吳然現在仍然會哼唱——白月亮,白姐姐,你在天上遊,雲彩追著你,我在地上走,媽媽牽著我……
「走月亮」以前曾是江浙一帶的風俗,指年輕婦女們在中秋之夜的月光下結隊而遊,祈求美好的未來。吳然這篇散文巧借「走月亮」的典故,把它放在蒼山腳下、洱海之畔,與有名的「風花雪月」中「洱海月」相映照,歌唱母愛與親情。
從「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到文末的「多麼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媽走月亮」,整篇作品就像浸潤著月光,在母愛與親情往返迴旋的溫馨彈唱中徐徐展開。通篇課文情景交觸,寄情於物,物我相應,讓讀者看到了浸透母愛親情的大理的迷人景致。
談創作——
以兒童的身份去完成一篇作品
對於兒童文學創作,吳然表示,在寫作時他常常會把自己「幻化」為或者說想像成一個兒童,以這個兒童的身份去完成一篇作品。「兒童散文的寫作,大多應採用『兒童視角』,應該包括兒童的眼光、兒童的心理和兒童的想像。」吳然說。
吳然和冰心的淵源要從1978年說起。當時,吳然在楚雄祿豐買到了載有冰心的《小桔燈》一文的書,沒想數年之後,吳然在春城晚報工作時,編輯的正是《小桔燈》副刊。於是,他寫信請冰心題寫刊名,冰心很快就答應了。幾天後,由冰心題寫的「小桔燈」3個字就寄了過來,冰心還為昆明的小讀者寫了《憶昆明——寄春城小讀者》一文。
冰心曾在給吳然的信中寫道:「給兒童寫散文不容易,要有童心。你的散文小集,樸素自然,我很欣賞。」也因為這種「充滿童心、樸素自然」,才讓已經70多歲的吳然仍然能成為小朋友們喜愛的作家。
編輯說——
始終葆有一顆童心的「白髮少年」
雲南晨光出版社第二編輯室責任編輯賈凌表示,晨光出版社鑑於散文對於少年兒童的文學修養與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同時也希望促進書香校園建設與優秀散文的閱讀推廣,為發展新世紀兒童文學的散文創作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特別邀請國內10位散文作家,精編精選他們的精彩之作,匯聚成「中國當代兒童文學散文十家」出版。
這其中的《牽手陽光》是吳然老師的作品集,收錄了他的154篇散文,其中就包括本次被人教版教材收錄的《走月亮》和《大青樹下的小學》。
賈凌表示,吳然老師的散文感覺「文如其人」,雖然是一位雲南兒童文學界的一面旗幟,在之前沒有接觸的時候,都覺得是一位大家,但當見到他本人的時候,就會覺得他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非常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許多人曾親切地把吳然稱為「白髮少年」「白髮男生」,說他始終葆有著一顆童心。他的散文中充滿了童心童趣,例如他描述小學放學,平常人也許只會覺得喧譁吵鬧,孩子們到處亂跑,但在吳然老師的筆下,放學湧出校園的孩子們,就像一群小鳥嘰嘰喳喳地飛出了鳥巢。他的文字和他的人一樣,非常自然,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是沒有經過過分雕飾的自然的美,同時充滿了童趣。
課文賞析——
大青樹下的小學
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裡,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鮮豔的服裝,把學校打扮得絢麗多彩。同學們向在校園裡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當,噹噹!當,噹噹!」大青樹上銅鐘敲響了。
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兩隻猴子。這些山林裡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狸也趕來看熱鬧。
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晃……
走月亮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
是在洱海裡淘洗過嗎?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這時候,阿媽喜歡領著我,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著走著……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灰白色的鵝卵石布滿河床。喲,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哦,阿媽,白天你在溪裡洗衣裳,而我,用樹葉做小船,運載許多新鮮的花瓣……哦,阿媽,我們到溪邊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裡的月亮,看看我採過鮮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村道已經修補過,坑坑窪窪的地方已經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莊稼了,收莊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補一補,這是村裡的風俗。秋蟲唱著,夜鳥拍打著翅膀,魚兒躍出水面,潑刺聲裡銀光一閃……從果園那邊飄來了果子的甜香,是雪梨,還是火把梨?還是紫葡萄?都有。月光下,在坡頭上那片果園裡,這些好吃的果子掛滿枝頭,溝水汩汩,很滿意地響著。是啊,旁邊就是它澆灌過的田地。在這片地裡,我們種過油菜,種過蠶豆。我在豆田裡找過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飛啊,飛,飛得好高。收了豆,栽上水稻,看,沉甸甸地,稻穗低垂著頭。現在稻穀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鍍亮的銀毯。哦,阿媽,我們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說中秋節放假了,阿爸就要回來了嗎?我們用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有時,阿媽給我講月亮的故事,講古老的傳說;有時,卻什麼也不講,只是靜靜地走著,走著。阿媽溫暖的手拉著我,我嗅得見阿媽身上的氣息。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臉看阿媽的時候,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著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著,走著……
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作者:吳然
(來源:雲南信息報 記者馮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