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明師國際一直致力於為中國的英語教學提供最好的資源,最專業的教師培訓,以及最優異的學術專家。經過三年多的交往,明師終於牽手了一位國內很多大機構覬覦得到的、但卻發現「非常棘手」的知名專家。
老師們猜猜,明老師說的是誰?其實,明老師也不知道怎樣能比較準確地向大家形容這位專家,我們幾次的微信交流,就讓我知道,她是與眾不同的,和之前所有對接的專家都不一樣,而且很不一樣 ——
☆ 高中考試英語10分,卻考入外語大學,後來竟成為英語兒童文學作家
☆ 因為愛她的養父堅持講故事,給她埋下寫故事的種子
☆ 特殊的緣分結識外國義母,被義母帶到海外,人生軌跡就此改變
☆ 在國外,惱於被視為豪門闊小姐,任性地搬入了貧民窟
☆ 男裝店偶遇香港男士,被呵護、寵愛了一輩子
☆ 有了兒女,因為不滿市面上的兒童的讀物,於是決定「幹預兒童文學」——自己創作,並多次獲獎······
就像央視採訪標題描述的:她擁有一個「傳奇人生」
今天,明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認識她——加拿大兒童文學作家、英語教學專家,專業嚴謹但為人率真可愛的王若文老師:
加拿大英文教學專家,中英雙語兒童文學作家,兒童文學評論家,童書出版人。英文作品出版了四十多種,其中《共享一個月亮》、《藏起來的財寶》、《小火龍》、《喬爺爺》先後被選為加拿大最優秀兒童文學。中文代表作有《爸爸的爸爸的故事》、《小文》系列和《小小文》系列;《小文》入選了「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 ,並被《中華讀書報》選入「2012年一百本最佳圖書」
1. 兒童學第二語言的核心目標應該是什麼?
2. 談談王老師對於外語教學的基本理念
3. 討論國內英語教學的進步和不足
4. 「講故事」對於孩子語言成長的意義和方法
5.說說為什麼「兒歌、童謠、繪本」最適合中國孩子學英文
6.講解如何選好、用好兒歌、童謠和繪本
7.分享創作繪本教材的立意,以及配套的教學資源
8.解釋「英語的情景教學」
9.簡介國外的「戲劇教學」
10.傳授做好兒童英語教學的秘籍
鑑於篇幅,採訪分三部分發布分享,老師們可以持續關注。
Q1 您在加拿大從事高中英文教學、兒童文學創作和評論近三十年。在您看來,兒童學第二語言的核心目的、學習目標應該是什麼?
王老師:學習外語的目的不是為了闖關一個又一個的考試,而是為了有效地用外語交流,用符合國外文化習俗的交流方式和外國人互動,了解世界上其他人的文化,能夠使自己換一個角度和高度看世界,在豐富自己的見識的基礎上,學會更深、更廣和更高層次的獨立思考,從而提升個人的整體素質,建樹積極健康的人生觀,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素質教育。
學習外語的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喜歡上這門語言,並且對這種語言以及語言中蘊含的文化感興趣,從而成為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與熱衷,終生愛探究、愛學習的人。外語水平達到能夠有效地聽、說、讀、寫,無障礙交流。
Q2 請您談談您對於外語教學的基本理念
王老師:
我的外語教學理念基本有三點:
第一點,外語學習越早越好,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和母語同步。
第二點,學好一種語言,至關緊要的是語言環境,課堂的教學只是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切入點,要學得紮實還需要語言環境來豐富和鞏固所學。此外,課堂學得怎麼樣,還在於教材的甄選和老師的教學方法。我們在後面會簡單介紹教材的甄選,而教學方法卻沒有辦法簡單介紹(需要開展一系列的培訓,系統地講,掰開揉碎地教。如果有條件線下面授,效果就更好)。
第三點,不要盲目迷信原版教材,首先,原版教材素質不一定都好,其次,沒經過落地處理的原版教材不很適合我們。所以我們需要有選擇地採用,儘量選擇適合中國孩子的教材。我建議先用好的兒歌、童謠和優質的繪本開始。
Q3 這麼多年,您在國內多家學校和機構觀察、研究、走訪、指導,您覺得現在國內英語教學最可喜的進步在哪裡,又有哪些誤區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王老師:
最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學習外語的重要性,而且逐漸在了解兒童學習語言的敏感期。至於英語教學的進步,我看到了兒童英語教學的日新月異,我們不但有大量的英語教學資源,還有不少強烈求知、渴望進步、希望與時俱進的老師們,越來越多這樣的老師站在了教育大軍的前列,帶動著國內教育教學的改善與革新。
說到英語教學的誤區,我認為因為大多數公校的老師是把英語當做了「任務」去機械地完成,教得辛苦又無聊。而校外培訓機構又過於被商業行為驅使,比如:「自然拼讀」被國內培訓機構炒得火熱,家長們盲目追捧,於是,培訓機構、甚至不少學校不問青紅皂白,無視中國孩子的特殊情況,在還沒有弄清楚為什麼要教自然拼讀、在什麼時候教、在什麼條件下教、應該怎麼教,等等,就一窩蜂地去開展自然拼讀教學,甚至有的還延伸到教國際音標,結果事倍功半(我不是否定自然拼讀,而是提醒大家「科學施教」。這是一個大話題,咱再找機會另行討論)。但是我相信,隨著老師們專業知識的提升,教學經驗的豐富,見識的拓展,鑑別能力的提高,她們會進步很快。
我也順便說一下咱外語教學大體現狀的誤區。科學證明,人學語言的能力在幼年最強,七歲以後因為辨音能力的日趨下降,學習外語越加困難,十二歲左右學語言那部分的大腦開始石化,學習外語事倍功半,因而學外語越早越好,因為越早越容易。那為什麼我們要反科學而行道,限制幼兒園教英語呢?為什麼有些地區的英語教學從三年級才開始呢?我對此感到遺憾。
Q4 您在央視訪談中談到特別強調從小「聽故事」帶給您的啟發,講故事或者讀故事在您眼裡特別重要,您能分享一些好的方法嗎?
王老師:
愛聽故事是社會性動物的天性,講故事是人類最早的、持續最久的教育方式,是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即使是在沒有文字的人類社會中也有故事在傳承它的社會文明。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想讓你的孩子們聰明,給他們講故事。如果想讓你的孩子們更聰明,給他們講更多的故事。」故事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豐富孩子的語言,培訓孩子的思維。常聽故事的孩子不但愛聽故事,愛講故事,而且還愛讀書,愛寫作。我自小聽爸爸講故事,這奠定了日後我為兒童創作故事的基礎。
談到講故事的方法,有兩點很關鍵,一是要講故事的人自己先投入,用聲音、表情、肢體動作,聲情並茂地把個故事講得有聲有色,把聽者帶入故事當中,引起他們的共鳴。二是要儘量互動,包括時而提問,創造懸念,把孩子帶入角色的扮演,等等。
有的人天生就有講故事的天賦,在街上看到婆媳吵架,回來能把一個潑婦學得惟妙惟肖。而有的人則需要觀摩別人、加以思考和不斷學習才能做好。 好在講故事和寫故事不同,講故事是可以學會的。我的千聊網課裡有我講的四個《世界經典童話故事》系列,每個系列都有試聽,老師們可以去聽一下。如果老師們當中有這樣的需求,今後我會考慮開展講故事的培訓。
王老師熱衷於關注國內孩子學英語,很願意和大家分享英文繪本寫作、英語教學經驗,以及對英語教學的研究與思考,後續我們還有持續的採訪和直播分享,一起期待吧!
英語繪本應用的專業「解惑」:
1.說說為什麼「兒歌、童謠、繪本」最適合中國孩子學英文
2.講解如何選好、用好兒歌、童謠和繪本
3.分享創作繪本教材的立意,以及配套的教學資源
鑑於篇幅,採訪分三部分發布分享,老師們可以持續關注。
感興趣對王老師了解更多的,可網搜索「來自加拿大的王若文」,或請掃碼進入新浪博客:
更多精彩活動、有趣互動、教學資源、福利折扣、在線諮詢,請添加明老師個人微信:
iminglaoshi11
(註:已添加過其他明老師的,請勿重複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