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科學》雜誌曾發表過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有一些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結論——科學家對於飛機為什麼能夠飛起來,根本沒有一個清晰完整的解釋,也就是科學家們也都沒搞明白為什麼飛機能在天上飛,這到底是怎麼一會事呢?讓我們跟著西瓜視頻創作人「科學火箭叔」看一看。
從嚴格的數學層面來講,工程師們知道如何設計出能夠在高空中飛行的飛機,但這樣的建造飛機的數學公式卻無法解釋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也就是說好用的工具我們已近有了,對於工具為什麼這麼好用依舊讓科學家們抓狂——一個發生了一百多年的現象居然無法解釋,就不要看不起他們嗎?
為此他們就抓出了兩種不同的理論,來試圖對飛機升力的產生作出解釋。一則理論來自十八世紀,另一個則來自更早的十七世紀,而飛機是二十世紀的東西,你說他們是不是被抓出來的呢?
第一個理論是伯努利原理,得名於提出他的瑞士數學家丹尼爾伯努利,也是到目前為止對升力最流行的解釋。他在1738年發表的流體力學中提出了此原理——流體的壓力會隨著速度的增加而減小,反之亦然。
當剖開飛機的機翼時,他的內部形狀並不是上下對稱的,而是會稍稍向上彎曲,這個也叫做飛機的翼型。由於這種彎曲翼型的存在,使得流經機翼上表面的空氣,相比起流經機翼下表面的空氣速度要更快。
科學家認為按照古努利原理:機翼上表面流體的速度增加會導致中間部位的氣壓降低,於是機翼下表面更大的氣壓就把飛機給抬了起來了,這就是向上升力的來源。
儘管海量的實驗數據都已經證實了伯努利原理的正確性,但它的缺陷在於沒有從根本上講清楚機翼上方的高速氣流究竟是怎樣產生的。畢竟工程師只需要負責設計飛機,哪怕是碰運氣一樣正好找到了這樣一個形狀也沒有關係;而科學原理則是有義務要進行解釋的。
更尷尬的是,很多人表示如果真的只是由於機翼上下表面的不同形狀導致的升力的話,那麼當飛機反過來飛的時候,豈不升力也會反過來將飛機更快的轉向地面?而且現在還有一些上下對稱翼型的飛機被照樣飛得好好的。
科學有時候也並不是那麼高大上的,依舊會有一些「碰」的理論,所以有些時候權威也是可以進行質疑的。除了這個上述理論,另一個被抓來「碰」的理論又是什麼呢?想知道的話不妨上西瓜視頻搜索西瓜視頻創作人「」。早關注早學習,快來西瓜視頻點點關注。西瓜視頻帶你「漲知識」、「漲技能」,快來西瓜視頻發掘更優質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