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把希望寄托在「M理論」上,以充分解釋宇宙的存在

2020-11-22 騰訊網

  有傳言說,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裡,在一張紙上寫下了什麼東西,最後一次試圖闡明一切的理論。大約60年後,另一位理論物理學的傳奇人物史蒂芬·霍金也有類似的想法。霍金認為「M理論」是關於宇宙完整理論的最佳選擇,但是它到底是什麼呢?自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以來,每一個理論物理學家都在夢想著讓我們對無限小的原子和粒子的理解與宇宙無限大的大尺度之間的理解相協調。雖然後者是由愛因斯坦的方程有效描述的,但前者被所謂的基本交互的標準模型預測得非常準確。目前的理解是物理對象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由四種基本力所描述的。其中的兩個——重力和電磁——在宏觀層面上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處理它們。另外兩個被稱為強和弱相互作用,作用非常小,只有在處理亞原子過程時才變得有意義。

  史蒂芬·霍金(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圖片版權:Lwp Kommunikáció/Flickr, CC BY-SA

  基本交互的標準模型為這三種力提供了統一的框架,但是引力不能一直包含在這幅圖中。儘管它準確地描述了行星的軌道或星系動力學等大規模現象,但廣義相對論在很短的距離內就會崩潰。根據標準模型,所有的力都是由特定的粒子介導的。對於引力,一個叫做引力子的粒子做這個工作。但當試圖計算這些引力子如何相互作用時,就會出現無意義的無窮大。一個一致的引力理論應該在任何尺度上都是有效的,並且應該考慮到基本粒子的量子性質。這將使引力與其他三種基本的相互作用形成統一的框架,從而為所有事物提供著名的理論。當然,自從愛因斯坦1955年去世以來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而現在最好的候選也被稱為m理論。

  要理解m理論的基本思想,必須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那時科學家們意識到可以用微小的振蕩弦(能量管)來描述宇宙,而不是像粒子那樣描述宇宙。這種對自然基本成分的新思維方式最終解決了許多理論問題。最重要的是,弦的一個特殊的振動可以被解釋為引力子。與標準的引力理論不同,弦理論可以用數學的方式來描述它的相互作用,而不會產生奇怪的無窮大。因此引力最終被包含在一個統一的框架中。在這個令人興奮的發現之後,理論物理學家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去理解這個開創性的想法的後果。然而正如科學研究經常發生的那樣,弦論的歷史以起起伏伏為特徵。起初人們很困惑,因為它預測粒子的存在速度比光速還要快,被稱為「速子」。這一預測與所有的實驗觀測結果形成了對比,並對弦理論產生了嚴重的懷疑。

  然而這一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通過在弦理論中引入「超對稱」的方法得以解決。這預示著每一個粒子都有一個超級搭檔,而且由於一個特殊的巧合,同樣的條件實際上消除了速子,第一個成功通常被稱為「第一次弦革命」。另一個顯著的特徵是弦理論要求存在10個時空維度。目前只知道四種:深度、高度、寬度和時間。雖然這似乎是一個主要的障礙,但是已經提出了幾個解決方案,而現在它被認為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特性,而不是一個問題。例如嗎可能被迫生活在一個四維的世界裡,沒有任何額外的維度。或者額外的維度可以在如此小的尺度上被「緊化」,我們不會注意到它們。然而不同的緊化會導致物理常數的不同值,從而導致不同的物理定律。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法是,宇宙只是眾多「多元宇宙」中的一個,受不同物理定律的支配。

  有其他宇宙嗎?圖片版權:Pixabay., CC BY

  這可能看起來很奇怪,但是很多理論物理學家都在研究這個想法。如果你不相信,你可能會嘗試閱讀小說《Flatland》:這是埃德溫·阿伯特(Edwin Abbott)的許多維度的浪漫故事,其中人物被迫生活在兩個空間維度中,無法意識到有第三個維度。但當時還有一個緊迫的問題困擾著弦理論學家。一個徹底的分類顯示了五種不同的一致弦理論的存在,並且不清楚為什麼大自然會選擇五種不同的弦理論。這就是m理論進入遊戲的時候。在1995年的第二次弦革命中,物理學家們提出,5個一致的弦理論實際上只是一個獨特理論的不同面,它存在於11個時空維度中,被稱為m理論。它包含了不同物理環境中的每一個弦理論,但對它們都是有效的。這張極具吸引力的圖片使大多數理論物理學家相信m理論是萬物的理論——它在數學上也比其他候選理論更加一致。

  儘管如此,到目前為止m理論在製造可以通過實驗測試的預測方面一直很困難。超對稱目前正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進行測試。如果科學家確實找到了超級合作夥伴的證據,那將最終加強m理論。但是對於目前的理論物理學家來說,製造可測試的預測和實驗物理學家建立實驗來測試它們仍然是一個挑戰。大多數偉大的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都被一種激情所驅使,他們發現美麗的、簡單的世界描述可以解釋一切。雖然還沒到那一步,但沒有像霍金那樣敏銳、有創造力的頭腦,我們就沒有機會了。

  知識:科學無國界,博科園-科學科普

  作者:Lorenzo Bianchi

  內容:經「博科園」判定符合今主流科學

  來自:The Conversation

  編譯:光量子

  審校:博科園

  解答:本文知識疑問可於評論區留言

  傳播:博科園

相關焦點

  • 史蒂芬·威廉·霍金希望「M理論」能夠解釋宇宙,這個理論是什麼?
    導語有一個傳說,在愛因斯坦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內,他在一張紙上畫了一些東西,他試圖想要提出一個關於萬物的理論。60年後,另一位理論物理學史蒂芬·霍金也帶著類似的想法離開了這個世界。霍金認為,所謂的M理論是我們創造完整宇宙理論的基礎,那什麼是M理論呢?
  • 霍金最後研究提出終極理論 解釋如何發現平行宇宙
    參考消息網3月20日報導 英媒稱,據悉,史蒂芬·霍金去世前不久可能完成了解釋人類可以如何發現平行宇宙的終極理論。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3月18日報導,霍金的同事們透露,這位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最後的學術研究將闡明宇宙飛船發現多重大爆炸痕跡所需的數學原理。
  • 霍金的一生
    1973年,他發現本來被認為「吸收一切」的黑洞其實能夠向宇宙中輻射能量和粒子,這種輻射後來被命名為「霍金輻射」。他發現黑洞不光能向太空中溢出能量和粒子,甚至還能爆炸。這個發現於一年後被發表於《自然》雜誌上。現在這個理論被稱為「霍金輻射」。
  • 霍金來京闡釋「M理論」
    霍金來京闡釋「M理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0日 17: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二    被稱為「活著的愛因斯坦」的劍橋大學霍金教授、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威騰教授、「雜化弦理論」發明人之一的格羅斯教授、哈佛大學斯特羅明格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籍華人數學家丘成桐教授等十三位科學大師與會,並作邀請報告。     據介紹,超弦理論即一個單一的能描述一切現象的理論,是現在最有希望將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起來的理論。
  • 霍金最終的宇宙大爆炸理論
    在他們的新論文中,霍金和Hertog提出了一種新理論,該理論預測宇宙並不是一個無限的,不規則的多元宇宙,而是有限且相當平滑的。簡而言之,他們認為:作為大爆炸理論的一部分,永恆宇宙膨脹是錯誤的。Hertog解釋說:關於永恆膨脹通常解釋的問題是:它假定了一個現有的背景宇宙,並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發展,並把量子效應看作是圍繞著它的小波動。
  • 霍金修正黑洞理論:黑洞或許並不存在
    現代量子物理學認定物質信息是永遠不會完全消失的,這就與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論存在相悖之處。  其實,霍金也一直在思考黑洞是否存在。他在《時間簡史》中曾寫到,他曾擔心黑洞可能只是理論上的概念,而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霍金曾試圖以各種推測來解釋其這一自相矛盾的觀點。他曾表示,黑洞中的量子運動是一種特殊情況;由於黑洞中的引力非常強烈,量子力學在此時已經不再適用了。
  • 理論上可以,霍金解釋:人為製造的壽命很短!
    說起黑洞這個存在應該會讓很多人都害怕吧?因為這傢伙可不管你是什麼東西,只要敢靠近它身旁就會立馬被吸進去,這種天體可以說是宇宙的一方霸主了,但是在理論上我們人類也是能造出黑洞的,那就是利用粒子對撞機,而這種設備很多國家都在研製中。
  • 霍金的最後理論,挑戰了我們目前對宇宙的理解和大爆炸
    史蒂芬.霍金教授是劍橋大學的數學教授。 美國宇航局保羅和教授霍金的最後一篇關於宇宙起源的理論,與比利時魯汶大學的託馬斯赫爾託赫教授合作,這一理論是在霍金教授去世之前提出的,並使用弦理論預測我們當前宇宙的一個更簡單的版本,與大爆炸後事件的其他理論相比。
  • 多元宇宙是科學理論嗎?霍金的「全息宇宙論」又是什麼?
    開放宇宙理論:在距離地球10^10^118米遠的宇宙,存在著包含著另一個地球和另一個自己的宇宙。外祖父悖論引發的平行宇宙理論儘管時空穿越是否真的存在與自然之中,但是科學家已經聯想到穿越時空引發的時空悖論。如果一個人穿越到外祖父小時候,殺死了外祖父,那麼後世就不可能存在他,那他又是如何穿越的呢?
  • 霍金的黑洞蒸發理論存在描述錯誤
    也許史蒂芬·霍金所發現的最偉大的東西——也是他在物理學家中如此出名的原因——是黑洞不會永遠存在。自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發現霍金輻射以來,科學出版物將其描述為一種現象,其中黑洞由於在事件視界附近自發產生的量子糾纏粒子對而緩慢「蒸發」。 據說其中一個粒子被吸進黑洞,另一個粒子霍金認為逃逸出了黑洞。
  • 宇宙還有7維人類無法感知,霍金:人類其實生存在一張彎曲的膜上
    ,即M理論,M理論是一種統一場理論,認為宇宙並未是四維時空,而是十維空間,認為時間只是一個偽維度,否認了時間作為一個維度存在的合理性,統一場理論認為:小到影響一個粒子運動、大到影響整個宇宙的因素都是相同的,都是弦運動、震動的結果,它將微觀量子領域與宏觀世界統一了起來,這顛覆了原有的認知,卻將原本無法相融的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結合起來,很好的解釋了很多經典時空觀無法解釋的問題,例如萬有引力的來源,分子結構等等
  • 宇宙理論之爭!弦理論最終會被M理論統一嗎?
    弦理論的誕生伴隨著時代的契合和要求,它符合了科學家創造出的一切理論和未知的想像。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弦理論陷入了理論困境。幾十年來,理論家們一直希望相信,構成現實的基本構件是微小的、振動著的弦,因為它能夠解釋許多我們未知的存在。這是一個潛在的革命性的想法,能夠把所有的自然力和物質的所有構件結合成一個單一的、和諧的畫面。
  • 霍金曾對宇宙起源進行解釋,不過這理論,中國幾千年前便已得出?
    宇宙起源大爆炸,之前是什麼樣的存在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在一場爆炸中誕生,星空中散亂的元素不斷聚合,最終形成了一個個天體,那麼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樣的存在。霍金對此解釋,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在宇宙誕生之前,沒有時間、空間的概念,宇宙之中的一切都不存在,而且沒有邊界,簡單來說就和中國所說的混沌一樣,一切都是模糊的,沒有光、時空,就好比你在一個靜止的時空之中,對於任何東西都沒有參照物,也沒有這些東西的概念。
  • 量子理論:宇宙誕生於虛無,但該理論為何在宇宙誕生前就已存在?
    當然不是,即便你的帳戶餘額為零,這個帳戶確實存在於一個真實的銀行。同樣道理,霍金所說的虛無和虛無中的量子理論也應該存在於某種形式下。當神學家們談到宇宙起源之前已有的存在,他們想像宇宙曾是虛空,那意味著有某物超越了宇宙,創造了宇宙,將宇宙從虛無發展至有物質,這個超常的實體就是上帝。
  • 霍金為什麼說黑洞不存在?灰洞又是什麼 原來與這個理論有關
    黑洞在宇宙中一直是十分霸道的存在,我們對它的了解知之甚少,從我們知道黑洞的存在至今,它的神秘感一直有增無減。霍金就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宇宙中沒有黑洞,存在「灰洞」,該消息一經發出就引起了軒然大波。那麼灰洞究竟是什麼呢?
  • 霍金走了,茫茫宇宙你還相信誰?
    寫到這裡,再回到霍金。人活著,認識世界,認識人類自己,認識浩瀚宇宙,總得需要一個解釋吧?遠古時代,就是一個個神話,讓人們知道世界是什麼樣的,宇宙是怎麼產生的。盤古也好,女媧也罷,乃至西方人說的上帝等等。有些人相信神話,有些人相信眼見的事實,至少是一小部分事實(或許多少年後會被推翻),至此,霍金的價值就凸顯出來了。他能夠給人們一個解釋,最重要的是,大部分人能接受的解釋。
  • 美妙的M理論
    吳忠超:《時間簡史》關注人類時空觀和宇宙觀的演化,尤其是宇宙的誕生和命運。它用通俗的語言概括了作者的黑洞和宇宙創生的學說。因為論題偉大,所以註定不朽。《果殼中的宇宙》是作者許多演講的合集,其中的第一章《相對論簡史》尤其是傳世名篇。但這兩部書都還未回答一個在《時間簡史》中就提到的關鍵問題,如果宇宙如此奇妙,為何它要誕生並存在?這就是「大設計」要回答的。
  • 霍金將主演高科技電影 闡釋宇宙起源理論
    這一次,霍金決定換個媒介來普及他的理論,那就是高科技電影。霍金在片中將扮演他本人,一些已故的科學家大師們也將通過電腦特技「復活」。***大銀幕演繹《時間簡史》據《星期日泰晤士報》10月15日報導,霍金主演的這部影片定名為《超越地平線》(Beyond the Horizon)。
  • 弦理論 VS M理論:究竟誰能解釋宇宙萬物
    弦理論 VS M理論:解釋宇宙的對決在弦理論中,微小的弦取代了傳統的亞原子粒子。(圖片:米歇爾·泰勒 | 示意圖)保羅·M·薩特是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向太空人和太空電臺提問》的主持人、《你在宇宙中的位置》的作者。薩特將這篇文章貢獻給了Space.com特約的專家之聲:觀點與見解。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弦理論陷入了理論困境。
  • 構想:從霍金輻射來看,黑洞能夠被消滅的理論可行性
    霍金和他的開創性論文雖然這種解釋是普遍存在的,但它與實際計算不完全相符,在這裡就不過多解釋。霍金輻射的提出,引起了科學界巨大的震動,因為,這幾乎顛覆人們認知式的告訴了所有人:黑洞是可以被消滅的。利用勢能mgh = 動能mv來推導,h就是半徑r,速度v就是光速C,加速度g = 萬有引力F/質量m = GMm/r / m = GM/r,代入之後,r * GM/r= C/2,得到r=2GM/C,其中G是萬有引力常數,M是黑洞質量,C是光速。網上也有用宇宙速度(逃逸速度)來推導的,宇宙速度的推導本身就利用了上述公式,所以上述的推導方法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