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黑洞蒸發理論存在描述錯誤

2021-01-09 科技領航人

也許史蒂芬·霍金所發現的最偉大的東西——也是他在物理學家中如此出名的原因——是黑洞不會永遠存在。

自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發現霍金輻射以來,科學出版物將其描述為一種現象,其中黑洞由於在事件視界附近自發產生的量子糾纏粒子對而緩慢「蒸發」。 據說其中一個粒子被吸進黑洞,另一個粒子霍金認為逃逸出了黑洞。 由於霍金輻射,黑洞逐漸失去質量,直到最終完全蒸發。 問題是,如果一個粒子落在黑洞中而另一個粒子被彈出,為什麼黑洞會變小? 難道實際上不是在增加質量嗎?

這是一個充滿誤解的問題,其中許多是史蒂芬·霍金自己的錯。

弗拉姆的拋物面

廣義相對論已經誕生100多年了,它對時空有一個精確的描述:時空描述了一個巨大的奇點,周圍圍繞著事件。這個發現是由卡爾·施瓦茨席爾德(Karl Schwarzschild)做出的,他立即意識到這將是一個黑洞:一個如此巨大且密集的物體,甚至連光都無法從其引力中逃脫。

長期以來,人們認識到,如果在足夠小的空間區域中聚集足夠多的質量,引力坍塌到黑洞將是不可避免的,並且不管質量的原始結構是什麼,奇點都是一個點,而事件視界將是一個球體。事實上,唯一感興趣的參數——視界的大小——完全由黑洞的質量決定。

隨著時間的推移,黑洞吞噬了越來越多的物質,它的質量會增加,因此它的大小也會增加。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這將繼續下去,直到沒有更多的物質可以吞咽,或者宇宙結束。

但有些事情發生了改變這個局面:我們的宇宙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組成的革命,這些粒子遵循了一套不同的定律,即量子定律。粒子通過各種基本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每個相互作用都可以表示為一組量子場。

想知道兩個帶電粒子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還是光子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這是由量子電動力學或電磁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論所控制的。那麼,產生強大核力的粒子呢:將質子或其他原子核結合在一起的力?這就是量子色動力學,或者說強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論。那放射性衰變呢?這就是弱核相互作用的量子理論。

但是,這缺少兩個要素。顯而易見:在量子世界中沒有引力相互作用,因為我們沒有引力的量子理論。但另一個更難理解:我們提到的三種量子理論通常在平坦的空間中進行,或者在引力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方進行。(廣義相對論中與此相對應的時空稱為閔可夫斯基(Minkowski)空間)然而,在黑洞附近,空間是彎曲的,由施瓦茨席爾德(Schwarzschild)空間給出,而不是閔可夫斯基(Minkowski)空間。

那麼,這些量子場,不是在空曠平坦的空間,而是在彎曲的空間,比如黑洞周圍,會發生什麼呢?這就是霍金在1974年解決的問題,證明了黑洞周圍彎曲空間中這些量子場的存在導致了在特定溫度下熱的黑體輻射的發射。這個溫度(和通量)越低,黑洞的質量就越大,這是因為在更大,更重質量黑洞的視界上,空間的曲率更小。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其廣受讀者喜歡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該書是亞馬遜在宇宙學領域排名第一的暢銷書)中將空間的真空描述為由虛擬粒子/反粒子對組成,並不斷出現。他解釋說,圍繞一個黑洞,有時這些虛擬對粒子之一落入了事件視界,而另一個則留在了外面。他指出,發生這種情況時,該對中的「輸出」成員會以真實的正能量逃逸,這意味著「輸入」成員必須以負能量進入,從黑洞的質量中減去並使黑洞緩慢衰變。

當然,這張照片是不對的。 對於初學者來說,輻射不僅僅來自黑洞事件視界的邊緣,而是整個黑洞周圍的空間。但霍金這個所描述存在問題,其最大的錯誤思考方式是,當涉及到這種輻射時,黑洞會發射光子,而不是粒子和反粒子。實際上,輻射的能量非常低,根本無法產生粒子/反粒子對。

本人試圖通過強調這些是虛擬粒子,或一種在自然界中可視化量子場的方法來改進這一解釋;這些根本不是真正的粒子但是,場的這些特性可以(並且確實)共同產生真實的輻射。

更好(但仍然不正確)的霍金輻射圖片

但是,這也不完全正確。 這意味著靠近黑洞的事件視界,輻射是巨大的,並且只有在您離得很遠時才會顯得小而溫度低。實際上,所有位置的輻射都很小,並且只有很小一部分輻射可以追溯到事件範圍。

真正的解釋要複雜得多,並且表明這種簡單化的畫面有其局限性。問題的根源在於不同的觀察者對粒子有不同的認識和看法,並且該問題在彎曲空間中比在平坦空間中更為複雜。基本上,一個觀察者將看到空的空間,但是一個加速的觀察者將看到該空間中的粒子。霍金輻射的起源與觀察者所處的位置,以及他們所看到的加速與他們所看到的靜止有關。

當創建一個黑洞時,就是將粒子從事件視界外加速到事件視界內。這個過程就是輻射的起源,霍金的計算表明,這種蒸發輻射的發射時間特別漫長。對於質量為黑洞的太陽,蒸發將需要10 ^ 67年。對於宇宙中100億個太陽質量黑洞,它將需要10 ^ 100年。相比之下,今天的宇宙只有10^10歲左右,而且蒸發速率很小,由於偶爾與星際質子、中子或電子碰撞,黑洞蒸發的速度要比增長速度快,大約需要10^20年。

所以,簡短答案是霍金的照片完全過於簡單化,以至於有錯。稍微長一點的答案:是物質本身的衰變導致了輻射,是空間的極端彎曲導致了這種輻射在如此長的時間裡,在黑洞附近如此大的空間裡,以如此緩慢的速度釋放出來。

相關焦點

  • 霍金修正黑洞理論:黑洞或許並不存在
    1976年,霍金提出了著名的「黑洞信息悖論」,即黑洞輻射中並不包括黑洞內部物質的任何信息,一旦這個黑洞濃縮並蒸發消失後,黑洞內部的信息也就不知去向。在《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和《果殼中的宇宙》中,霍金都曾詳細論述了黑洞。  然而量子物理學的發展,讓黑洞的存在變得「可疑」。
  • 霍金理論系列之三:霍金輻射(黑洞蒸發)
    回到英國後,霍金馬上開始研究黑洞輻射,他用自己的方式對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進行結合,建立了後來稱為彎曲時空量子場論的合併理論,並以此證明了黑洞輻射——黑洞真的會在真空漲落下不停往外輻射各種粒子!第二年,即1974年3月,霍金在《自然》雜誌發表了他這一重要發現。
  • 黑洞是如何蒸發的?霍金在《時間簡史》中向我們撒了一個謊
    在史蒂芬·霍金的科學生涯中,最偉大的思想就是改變了我們對黑洞的認知。「霍金輻射」證明了黑洞會蒸發,也證明了黑洞並非漆黑一片。1974年,在黑洞熵概念的啟發下,霍金將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相結合,發現了黑洞會蒸發的秘密。
  • 霍金說: 「黑洞不存在」
    霍金經常「語出驚人」,比如他曾說過,嘗試與外星人交流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外星人對待人類的態度,很有可能會像當初歐洲人對待美洲原住居民一樣殘酷。2014 年1月,霍金再次「語出驚人」,他宣稱「黑洞不存在」。霍金就是靠研究黑洞而在學術界出名的,這麼一說不是打自己臉嗎?霍金宣稱「黑洞不存在」這句話是來自他的最新論文。其實,霍金並不是說黑洞真的不存在。
  • 黑洞存在霍金輻射,那麼黑洞蒸發完後是什麼?
    黑洞蒸發完後,就什麼都沒有了,全部轉化為之前的輻射物質。黑洞蒸發理論,是霍金在1972年提出來關於黑洞的理論;在廣義相對論中,黑洞視界只進不出,但是霍金通過量子力學發現,在黑洞視界處因為量子漲落導致的虛粒子對,會使黑洞向外輻射出正能粒子。
  • 黑洞蒸發的現象真實的存在,而霍金卻解釋不了當中的原因
    `霍金是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探索和發現一直站在現代科學的前沿,但他也不知道黑洞蒸發會有什麼結果。 我們當然也只能等著瞧了。然而在1974年 ,霍金髮現了黑洞的蒸發現象 , 從而改變了黑洞的經典圖像 : 黑洞已不是完「黑" 的 , 也不單純是個 「洞" , 它既可以通過吸積物質使質量增加,也可以向外發射物質,而使質量減小。在量子力學裡,真空並不意味沒有任何場、粒子或能量。量子真空是一種能量為最低的狀態,它只是被稱作真空而已,實際上能量為零的狀態是不存在的。時間和能量的測不準原理解釋了為什麼真空不空。
  • 霍金修正黑洞理論:或擁有柔軟毛髮
    )共同發布的研究指出,「黑洞信息悖論」存在錯誤,黑洞可能擁有「柔軟毛髮」,當黑洞蒸發時攜帶信息逃逸出來。    1975年,霍金研究了一個黑洞附近量子物質的行為,結果表明黑洞並不是真正的黑色,黑洞輻射粒子,就像一個熱的物體發出熱量一樣,被稱為「霍金輻射」。如果沒有物體持續掉入黑洞,通過這種「霍金輻射」的能量損失將導致黑洞質量減少並最終蒸發消失。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存儲在黑洞中的信息去哪裡了呢?由於「霍金輻射」來自黑洞表面,霍金認為信息也將丟失。
  • 霍金此前曾曝黑洞根本不存在 只有灰洞 那麼現在要勇敢地承認錯誤嗎
    科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因提出宇宙黑洞理論而舉世聞名。然而在2014年1月24日的一篇在線發表的論文中,表示「宇宙中沒有黑洞」,存在「灰洞」。這個理論震驚了物理學界,乃至整個世界。霍金的黑洞理論為宇宙中最緻密的天體行為提供了一種可能性的解釋,日前這位大科學家在其作品中提到,宇宙中沒有「黑洞」,有的只有「灰洞」。
  • 科學家實驗證明霍金最後理論:黑洞會蒸發或是真的!
    一直以來人們都希望更多的了解宇宙,對於黑洞的研究,最知名的人之一就是已故英國物理學家霍金了,霍金過世後,許多天文學家對於宇宙黑洞的研究希望有更大的突破
  • 當百科全書被扔進蒸發中的黑洞...
    黑洞信息佯謬的一個核心問題是給出在黑洞蒸發過程中的佩奇曲線行為。近一年,對該問題的研究迎來了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第一次在半經典引力框架下實現了對佩奇曲線的計算,表明黑洞在蒸發過程中信息可以被釋放出來,不存在信息丟失問題。
  • 當百科全書被扔進蒸發中的黑洞……
    關鍵詞 黑洞信息佯謬,霍金輻射,AdS/CFT對偶,糾纏熵,廣義熵黑洞信息佯謬,1975年由霍金 (Stephen Hawking)[1]最先指出,一般指的是對黑洞蒸發過程中是否丟失信息的爭論。一方面,基於半經典引力的黑洞蒸發理論顯示黑洞蒸發會丟失信息;但另一方面,信息守恆是基於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么正性得到的普適結論。
  • 構想:從霍金輻射來看,黑洞能夠被消滅的理論可行性
    都知道粒子成對出現,當一對虛粒子出現後,正常它們會立刻相互湮滅,可是這些物質如果靠近黑洞,極端的重力會把粒子拉扯開,就會出現一個粒子射入太空,另一個粒子被黑洞吸收。這一下被吸收的粒子具有負能量,那就降低了黑洞的能量和質量。如果有足夠多的負能量虛粒子被吞噬,黑洞就會蒸發。當然這只是理論的情況,而且需要實際被證明也是很困難的。
  • 霍金為什麼說黑洞不存在?灰洞又是什麼 原來與這個理論有關
    黑洞在宇宙中一直是十分霸道的存在,我們對它的了解知之甚少,從我們知道黑洞的存在至今,它的神秘感一直有增無減。霍金就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宇宙中沒有黑洞,存在「灰洞」,該消息一經發出就引起了軒然大波。那麼灰洞究竟是什麼呢?
  • 霍金輻射:一秒「蒸發」一個「黑洞」!質量越高溫度反而越低?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恐怖」的天體卻是宇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它的存在,我們的宇宙就會是另一種散亂的模樣,銀河系就會是另一種一盤散沙的模樣,太陽系在宇宙中也不會有如今這般可以為生命提供安穩的生存環境的星系。
  • 極簡物理課:為物理不及格的你講一下霍金和「黑洞蒸發」
    理論物理學家的驚人之處,在於他們可以在事物被觀測到之前發現它們。20世紀70年代早期,史蒂芬· 霍金(Stephen Hawking)從理論上推導出黑洞是「熱的」,由此它們會損失能量和質量,變得越來越小。這種「黑洞蒸發」是霍金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 黑洞是否永恆存在?霍金:「黑洞擁有壽命」
    仰望星空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得知黑洞的存在之後。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黑洞是永恆的。在很長一段世界裡,這成為了世界公認的真理。然而隨著科學家的不斷研究,發現黑洞其實也有「壽命」。
  • 霍金推翻自己理論:黑洞不存在 提「灰洞」理論
    霍金推翻自己理論:黑洞不存在 提「灰洞」理論   黑洞理論創始人之一史蒂芬·霍金髮表論文稱,黑洞是不存在的,不過「灰洞」的確存在  黑洞不存在
  • 霍金最著名黑洞理論證實 諾貝爾獎的節奏?
    霍金還指出,黑洞並不是完全黑暗的,它們也不會永遠存在。在1974年的聲明中,霍金解釋了黑洞周圍的強大引力場是如何對粒子與反粒子之間配對的形成產生影響的,就像量子理論中真空中時時發生的情形那樣。如果粒子恰好形成於黑洞表面外側,那麼粒子對中正粒子就有可能逃離。在觀測中,它們可能是以熱輻射的形式從黑洞發射出來。同時,反粒子則跌入黑洞之中。通過這種方式,黑洞逐漸損失質量。
  • 你必需知道的事實 霍金提出新黑洞理論
    黑洞的難題如同九頭蛇的腦袋,砍掉一個後還會出現新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最近提出了新的黑洞理論,本來黑洞已經處於非常神秘的地位,現在霍金認為這個令人捉摸不透的天體其實是「不存在」的,或者說黑洞是以「灰洞」的形式存在,但不是我們所認為的那樣,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
  • 史蒂芬·霍金去世 曾提出黑洞蒸發理論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著有《時間簡史》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