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走了,茫茫宇宙你還相信誰?

2021-02-23 紅番茄思想

寫到這裡,再回到霍金。人活著,認識世界,認識人類自己,認識浩瀚宇宙,總得需要一個解釋吧?遠古時代,就是一個個神話,讓人們知道世界是什麼樣的,宇宙是怎麼產生的。盤古也好,女媧也罷,乃至西方人說的上帝等等。有些人相信神話,有些人相信眼見的事實,至少是一小部分事實(或許多少年後會被推翻),至此,霍金的價值就凸顯出來了。他能夠給人們一個解釋,最重要的是,大部分人能接受的解釋。

 

就拿人是從哪裡來說,有達爾文的進化論可以解釋,即便這個理論有很多漏洞,被很多人質疑。因為,目前還沒有比進化論更好的理論。比如,你的孩子問你,人是從哪裡來的?你至少可以說,人是進化來的,你看,課本上都有。宇宙更是如此。宇宙是哪裡來的?現代社會,你拿神話傳說來搪塞,顯然說不過去,你去編造神話估計也沒人能夠聽得進去,現代人都相信科學。

 

正好,霍金提出了奇點理論,又提出了黑洞理論,比其他科學家靠譜些,也得到認可,甚至一定程度上的證據支持。即便,幾百年後新的發現和理論會推翻當前霍金甚至愛因斯坦的理論。但目前,除了信他們,還能信誰?

 

就像信仰一樣。有的信眾可能一輩子都沒感應到自己信的神,但還是信,因為自己的靈魂需要寄託,需要撫慰,甚至需要救贖。對於一些沒法實證的科學理論,也是如此,宇宙那麼大,沒法驗證,只有相信。

 

人活著,需要相信,至少相信一陣子。未來畢竟是未知的,充滿了不確定性。人活著,很多時候,需要消除不確定性,就像人要相信人是進化來的一樣,總得給自己一個解釋。

 

有部電視劇很有意思,叫《尋秦記》。新版和舊版我都看了。裡面講了一個穿越的故事。主人翁項少龍穿越到了戰國時期。這雖然是編造的故事,但可以當個側面案例。比如,項少龍向戰國時期的人介紹2000多年後的事情,哪些些古代人當成了天方夜譚來聽,完全不相信。原因簡單,2000年後的發展,超出了他們的想像力,遠超過他們的認識局限,不相信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你向秦始皇講手機、空調、電腦有多方便一樣,他肯定會說你是騙子。

 

相關焦點

  • 阿來:他從茫茫星海中看到了宇宙起源的秘密 | 霍金,生日快樂
    開始時運氣特別不好的物理學家霍金就是這麼一個人物。不好的運氣使他整天深陷在輪椅裡仰望星空。有一天,他的腦子轟然一聲,從這個天啟一般的聲音開始,他從茫茫星海中看到了宇宙起源的秘密。一個癱瘓的人腦子卻受到了天啟,這是傳奇的第一幕。這一幕的主題是說:一個癱子也可以比常人站得更高。
  • 愛因斯坦說蟲洞的入口在黑洞,霍金說就在身邊,你更相信誰?
    但是因為愛因斯坦的很多宇宙理論都得到了證實,物理學家認為,人類想要通過蟲洞實現星際旅行是可以實現的。通過眾多的影視作品以及科幻電影,對蟲洞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愛因斯坦認為蟲洞的入口就是黑洞,我們人類如果想要星際旅行,只需要藉助蟲洞,就可以去往我們任何一個想要去的地方。比如說從地球出發到天狼星,可能只需要一瞬間的時間。
  • 「宇宙之王」霍金「神語錄」大集合
    日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 霍金與俄羅斯商人尤裡 米爾納在倫敦舉行聯合記者會,宣布兩人將為尋找外星生命跡象的新倡議投資1億美元。一直致力於探索宇宙奧秘的霍金在生活中相當幽默,可不像他研究的學科那麼「高冷」。在各種場合,被譽為「宇宙之王」的他妙語頻出,直言快語,總能製造出一些意外效果。
  • 霍金關於宇宙的終極十問!
    霍金去了宇宙的星辰大海,但霍金源於對人類的關心留下十個終極問題。 一,有造物主存在嗎?(霍金) 科學是基於可測試性、可重複性和可證偽性的基礎(這才是科學)。但有一些事,我們並不能測試、重複和證偽,上帝的存在性是屬於這類事物。---加來道雄。
  • 「宇宙之王」霍金的名言和預言
    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癱瘓,不能發音。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 霍金走了,「天價椅子」被蘋果和微軟搶,最終會便宜了誰?
    昨天那個最接近宇宙的男人霍金走了,關於霍金,大家對他的評價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理論物理學家」。
  • 《霍金三部曲》:你是誰? 你從哪裡來? 你要到哪裡去?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這是物理學和哲學的終極問題是上帝創造了宇宙還是大爆炸?我們真的能回到過去嗎?你知道為什麼世界是十一維嗎?宇宙是否需要一個創造者?......或許你能在《霍金三部曲》(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中找到答案。霍金,這位全世界最火的科學家,我們小時候都聽過他的故事:史蒂芬·霍金,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家,21歲患上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從此在輪椅上待了半個世紀......
  •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去世,霍金教授留給世人什麼樣的遺產?
    我至今還不能相信,明明昨晚還在拜讀他的《時間簡史》裡提到的大爆炸理論,明明感覺隔著書本都能跟他學習交流。霍金教授的去世無疑是全人類的重大損失,目前為止霍金教授是研究宇宙誕生科學的前沿。不迷信權威,只相信數據和理論推導,在數十年如一日的研究裡,他在不斷的質疑、猜想、求證過程中不知不覺自己已經成為研究量子物理和宇宙學理論的權威。
  • 霍金臨走前說秦始皇還活著,你怎麼看?
    霍金:這句話是我說的,我還說了三遍! 霍金是科學界的泰鬥,有幸拜讀過他的《時間簡史》,書中對我們的宇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宇宙、不確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等講述的很精彩,我應該和大多數人一樣,只能看其皮毛而不知內理,只能感嘆霍金對時空理論的研究深度真的是無人能及。
  • 霍金警告我國停止天眼觀測宇宙的真正原因?因為它太強了?
    這讓大部分同學有點摸不著頭腦,按理說,我們應該對人類製造出如此先進的科技並探索宇宙表示贊同,這是人類科技實力的進步,連各大媒體都如此正面的報導,為什麼霍金卻不贊同呢?霍金為什麼警告我國的天眼停止探測遙遠宇宙的信息,難道真是因為我國的天眼看到或是聽到什麼了嗎?
  • Discovery推出新系列紀錄片 霍金講述宇宙奧秘
    霍金:嘲笑外星人怪談  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世界公認的科學巨人。霍金不斷探索和論述著宇宙的奧秘,宇宙是否早已成了一個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如果它的結局指日可待,那它未來的滅亡會有什麼徵兆?
  • 霍金:宇宙那麼大,我要去看看
    但霍金和我們想像中古板的科學家還不一樣,他不但不高傲冷漠,反而特別的接地氣。《星際迷航:下一代》你看的沒錯,旁邊是愛因斯坦和牛頓對於霍金的離去,小零隨機的問了身邊的幾個小夥伴,加以潤色後的評論如下:不敢相信,在我的印象裡,霍金是不死的
  • 回顧霍金一生:從此地球上少了一個能看見宇宙的人
    史蒂芬·威廉·霍金,英國劍橋大學利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學,當代最主要的狹義絕對論和宇宙論家,是當今享有國際盛譽的巨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他走後,從此世間少了一個能看見宇宙的人。
  • 你還不知道吧?霍金最終的宇宙大爆炸理論
    .: T.Reyes在霍金去世前,提交了一篇論文,提出他關於宇宙起源的最終理論,5月2日發表了這篇論文,提出了一種新的大爆炸理論,它將徹底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看法:宇宙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以及宇宙是如何演化的。這篇題為「從永恆的宇宙膨脹中平穩退出」的論文,發表在《高能物理》期刊上。
  • 霍金去世 歷數霍金留的那些語言
    霍金去世 歷數霍金留的那些語言時間:2018-03-15 17:36   來源:中華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霍金去世 歷數霍金留的那些語言 14日,發言人宣布,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一直致力於探索宇宙奧秘的霍金,曾經作出過哪些預言呢?
  • 現在或許就沒有人與那宇宙交談了——緬懷霍金
    剛才無意間發現了一個新聞,看到內容時,我有點發懵,急忙點了進去,看了看,又感覺不相信——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已於今天去世了(3.14).怎麼會?那個在我們課本中,無法被病痛打敗的巨人,那個沒有向命運低頭的不屈者,那個觀察宇宙萬物的思考者,就真的,就這麼走了麼?感覺前些時候還在互聯上有他的身影,轉眼間,這個身影卻這麼輕易的消散了。我很想相信這是一個玩笑,但打開百度百科,在他的個人簡介中,還有這剛更新的一段——2018年3月14日,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世界唏噓聲中送別霍金——「他回到了星辰宇宙」
    【環球時報駐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青木 本報特約記者 丁雨晴 候濤 範凌志 李司坤】「最接近外星人的地球人走了」「他回到了星辰宇宙」「時間永留簡史」……14日中午,一則名人訃告在中國網友的朋友圈瞬間刷屏。
  • 提防人工智慧,霍金生前留下三個警告,哪個最讓你害怕?
    提到霍金,相信大部分不太關注科學的朋友,應該只能想到他在科普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但是實際上他在科研領域取得的成就也是極為卓越的,甚至可以稱他為「現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 愛因斯坦生日這天,霍金走了……
    家裡的書架上,還放著他寫的《時間簡史》,腦海中,依舊能浮現出他在《生活大爆炸》中的幽默。2016年,為了和中國網友對話,霍金還特意開通了微博。網友們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瞬間炸開了鍋。400多萬的粉絲,足見他的超高人氣。
  • 「霍金沒有離開,他只是去宇宙旅行了」
    聲明稱,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響將會持續多年。    1959年17歲的霍金入讀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攻讀自然科學用了很少時間而得到一等榮譽學位,隨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    1963年,21歲的他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