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理論 VS M理論:究竟誰能解釋宇宙萬物

2021-01-08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弦理論 VS M理論:解釋宇宙的對決

在弦理論中,微小的弦取代了傳統的亞原子粒子。(圖片:米歇爾·泰勒 | 示意圖)

保羅·M·薩特是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向太空人和太空電臺提問》的主持人、《你在宇宙中的位置》的作者。薩特將這篇文章貢獻給了Space.com特約的專家之聲:觀點與見解。

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弦理論陷入了理論困境。幾十年來,理論家們一直全心全意地相信構成現實的基本構件是微小的、振動著的弦。這是一個潛在的具有革命性的想法,它能夠把自然界所有的力和物質所有的構件結合成一個單一而和諧的畫面。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弦理論的五個模型,每一個看起來都與其他的截然不同。究竟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呢?

弦理論的五個模型

這五種不同的弦理論有一些共同點。首先,它們都涉及弦,也都要求我們的宇宙有10個維度:通常是3個空間維度,1個時間維度,還有6個更袖珍的維度——它們很小,以至於在亞微觀的尺度上捲曲在一起。

在這幾個理論中,弦振動的方式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物質世界,從自然的力量到物質的構成,再到物理常數本身。但涉及到物理理論時,每個弦理論的細節就變得很重要,而這五種相互競爭的弦理論模型在細節上有所不同。一些理論只有閉合的弦環,而另一些理論則允許開放的、擺動的弦;一些理論只允許振動沿弦的一個方向傳播,而另一些則允許沿兩個方向傳播;有些理論則是其他理論的結合。

如果你好奇的話,這五種弦理論的名字分別是:1型,IIA型,IIB型,雜交 SO(32)型和E8×E8弦型。

很顯然,它們不可能都是對自然的正確描述,但哪一個是「真正的」弦理論,哪一個又是假的呢?這個問題時至今日依然在爭論,因為現在的弦理論並不完整,也沒有所謂的弦理論的最終方程,沒有那種可以印在t恤上的存在,更沒有和我們描述愛因斯坦引力方程或麥克斯韋電磁方程一樣的確切方法。

我們只有一個近似的值,我們希望它接近實際理論值——但這無法證明。這五種弦理論模型代表了五種不同的近似值,我們目前無法判定哪一種是最好的。

命運的二象性

1995年,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愛德華·威騰在年度弦理論會議上發表了演講。在演講中,他提出了一個新奇的觀點,他認為這五種弦理論也許並沒有那麼大的差異。

事實證明,這五種弦理論之間存在著有趣的聯繫,被稱為二象性或對稱性。例如,對於弦來說,我們不知道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多強,但是如果採用1型弦理論來增強它們的相互作用強度,最終你會得到弱化版的雜交SO(32)型。

又比如說,有時候弦以一定的動量圍繞一個很小的、捲起來的維度旋轉一定的次數,但是它旋轉和動量的二象性會快速翻轉。這種二象性將IIA型和IIB型弦理論聯繫了起來。

這些二象性表明這五種弦理論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相關的,而且都在探索著更深層次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通過所有的二象性進行推測。通過嘗試推測五種弦理論中的二象性,有時你會得到另外五種理論中的一種,有時你會得到新理論的二象性。

什麼是「新理論」?愛德華·威滕建議稱其為「M理論」,並對「M」進行了解釋,例如,「母親(mother)」、「神秘(mystery)」或「膜(membrane)」,有助於我們真正地理解何為「M理論」。

巨大的膜

M理論就像一個弦的超級理論,它認為五種弦理論實際上只是一個更大、更神秘的理論的一角。我們過去認為這五個弦理論就像獨立的行星,而我們的理論和數學探索局限在各個行星的小島上。但是M理論揭示了這些島嶼實際上一直存在於同一個更大的行星上。

對於我們知之甚少的M理論來說,它有一個奇怪的特徵——即我們所認為的弦理論似乎只是真實情況的一種低能量的近似值,宇宙中其實有11個維度,而不是10個。

更重要的是,現實的基本構成不再是弦,而是d膜。「膜」只是用來形容多維振動物體的一個花哨的詞,字母「d」表示維度(dimension),我們的一切從1膜(線)到2膜(面)到3膜(體)甚至更高的維度。

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膜是低維的,基本上和像弦差不多,而第11個維度在宏大的宇宙交響樂中扮演的角色並不多。

除此之外,人們對M理論知之甚少。弦理論家通常在上述五種常見的弦理論框架內工作,因為這些理論已經被研究了幾十年,額外的維度和膜的引入使得弦理論已經很繁複的數學運算變得更糟。儘管如此,理論家們仍在理論的邊緣地帶繼續探索,他們希望有一天能給M理論中的「M」取一個全名。

作者: Paul Sutter

FY:平陸成漿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弦理論能成為新的萬物理論嗎?
    圖源:unsplash萬物理論是一種解釋一切事物的理論,解釋宇宙中的每一種力,每一個粒子,每一點物質和能量。萬物理論的關鍵在於它必須將如此多不同的理論調和成一個。 具體來講,我們清楚地了解物質是如何作用以及由什麼構成,這就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我們也有萬有引力理論,它將宇宙解釋成幾何結構,其彎曲以創造引力效應。這兩種理論很大程度上是不相容的。
  • 宇宙理論之爭!弦理論最終會被M理論統一嗎?
    弦理論的誕生伴隨著時代的契合和要求,它符合了科學家創造出的一切理論和未知的想像。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弦理論陷入了理論困境。幾十年來,理論家們一直希望相信,構成現實的基本構件是微小的、振動著的弦,因為它能夠解釋許多我們未知的存在。這是一個潛在的革命性的想法,能夠把所有的自然力和物質的所有構件結合成一個單一的、和諧的畫面。
  • 弦理論和超弦理論是什麼?它們能解釋宇宙的起源嗎?
    17世紀後期,牛頓提出了重力理論。這個理論在當時通行無阻,它不但正確地描述了行星和月球的運動,而且對我們身邊的所有運動都能很好地描述。但愛因斯坦意識到還有些問題牛頓沒有解決,因為牛頓自己曾經承認,雖然他知道如何計算重力的效果,但是他搞不清楚重力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比如說,太陽距離地球1.5億千米,在這麼大的尺度上,它是怎樣影響地球運動的?
  • 平行宇宙:多世界理論?弦理論?
    但是還有一部分研究者認為量子的理論不是最末的層面,因此萬物理論無法從中得出。這些研究者於是轉向量子之下的更小的層面進行理論研究,得出了「弦理論」,用於解答所有的問題。令人驚訝的是,通過這樣的理論研究,這些物理學家(比如艾弗雷特)可以得出結論:平行宇宙是存在的。「弦理論」由美籍日裔物理學家加來道雄提出。
  • 弦理論是否能解釋宇宙的本源?
    弦理論便由此誕生,弦理論之所以如此精妙,是因為它用不同的弦振動模式描述了許多不同的基本粒子。就像小提琴不同的弦振動,能夠發出不同的音,弦的各種振動模式就產生不同的粒子。最重要的是,其中就包括了重力,弦理論可以統合宇宙中所有的基本作用力,這引起了巨大的熱潮。
  • M理論能把各種弦理論結合在一起嗎?
    弦理論 VS M理論:解釋宇宙的對決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弦理論的五個模型,每一個看起來都與其他的截然不同。究竟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呢?這五種不同的弦理論有一些共同點。首先,它們都涉及弦,也都要求我們的宇宙有10個維度:通常是3個空間維度,1個時間維度,還有6個更袖珍的維度——它們很小,以至於在亞微觀的尺度上捲曲在一起。
  • 霍金把希望寄托在「M理論」上,以充分解釋宇宙的存在
    有傳言說,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裡,在一張紙上寫下了什麼東西,最後一次試圖闡明一切的理論。大約60年後,另一位理論物理學的傳奇人物史蒂芬·霍金也有類似的想法。霍金認為「M理論」是關於宇宙完整理論的最佳選擇,但是它到底是什麼呢?
  • 弦理論是什麼?宇宙只是投影影像?
    弦理論只是一種尚未證實的分支理論,按照弦理論的推測,宇宙存在十個維度,與愛因斯坦的四維時空理論不同。但是宇宙的本質,與其說是一種投影影像,不如說是人類的視覺假象。畢竟宇宙是投影影像過於玄幻,也不真實。然而弦理論屬於理論物理學,並沒有嚴格的實驗證明,是物理學家,為了統一宇宙四大基本作用力,從量子力學中分支出來的特殊理論。弦理論有可能實現物理學的大一統,但是卻無法做出實驗預測,因此很多物理學家並不認同弦理論。而弦理論,其實近似於愛因斯坦晚年統一基本力的嘗試——將宇宙本質,理解為空間扭曲。
  • 宇宙的本質是什麼?弦理論簡說
    宇宙的真正本質是什麼?為回答這一問題,人類提出了各種描述世界的理論,我們檢驗這些理論並且得知哪些可以保留哪些應該拋棄,不過我們了解得越多,我們的理論就變得更加奇怪和複雜,以至於很難理解它們講的是什麼,比如弦理論,一項著名的頗受爭議的並且常常讓人誤解的關於萬物本質的理論,我們為何提出它?它是正確的嗎?或者,它應該被屏棄?
  • 揭開弦理論的真面目:弦理論是解釋宇宙所有問題的終極理論嗎?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宇宙,但是卻存在經典物理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和弦理論四種互不相融、觀點尖銳對立的理論,每一個理論都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這是四套完全不同的理論思想體系,它們唯一的共同點是解析我們身處的這個宇宙的運作原理。我們知道,真相只有一個,真理只有一套,我們只需要一套邏輯一致的、可以自洽地解釋宇宙的所有問題的理論,即終極理論。
  • 宇宙的本質是什麼?弦理論簡說
    為回答這一問題,人類提出了各種描述世界的理論,我們檢驗這些理論並且得知哪些可以保留哪些應該拋棄,不過我們了解得越多,我們的理論就變得更加奇怪和複雜,以至於很難理解它們講的是什麼,比如弦理論,一項著名的頗受爭議的並且常常讓人誤解的關於萬物本質的理論,我們為何提出它?它是正確的嗎?或者,它應該被屏棄?
  • 弦理論和M-弦理論
    在新定律被逐漸發現時,導致了科學決定論的思想:必定存在一整套定律完備集合,只要給定宇宙在某一特殊時刻的狀態,它們就指明宇宙從那個時刻往前往後將如何發展,這種定律必定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都成立。    為此,科學家提出了弦理論,不久經過兩次變革,衍生出了如今的M-理論。    為什麼會誕生弦理論?
  • 宇宙的終極理論?弦理論以及它的11維時空
    它解釋了很多問題,該理論認為各種基本粒子產生出不同的力相互作用構成了如今我們的宇宙。一切都似乎順理成章合乎情理,不過它卻對解釋四大基本力之一的引力(重力)毫無辦法。四大基本作用力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我們認為宇宙中存在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基本粒子(當前公認)組成,而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運動就存在粒子間的相互作用--作用力。
  • 荷蘭科學家提出:沒有弦理論也能解釋引力
    當我們在宇宙中觀察到引力效應時,比如行星的運動或光通過接近黑洞時,一切似乎都遵循愛因斯坦在其廣義相對論中描述的規律。另一方面,量子力學是一種在原子和亞原子粒子的最小尺度上描述自然界物理特性的理論。雖然這兩種理論使我們能夠解釋觀察到的每一種基本物理現象,但它們也相互矛盾。
  • 弦理論和M理論解釋的宇宙大戰:不是10維,而是11維!
    五種不同的弦理論這五種不同的弦理論有幾個共同點:首先,它們都涉及到字符串;它們還要求宇宙總共有10個維度(通常的3個空間維度,加一個是時間維度)還有6個更微型維度,這些維度很小,在亞微觀尺度上蜷縮在自己身上。
  • 弦理論已死?一個包羅萬象理論,奏出物質之音
    對於物理學更是如此,就連偉大的愛因斯坦也不曾誇下海口,僅憑相對論就可以解釋世間萬物。現代物理學背靠的是兩大支柱:一個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它為大尺度宇宙(如恆星、星雲、星系甚至黑洞)提供了理論框架;另一個是量子力學,在這個框架下可以認識到小尺度宇宙(原子、分子甚至更小的電子夸克)。
  • 史蒂芬·威廉·霍金希望「M理論」能夠解釋宇宙,這個理論是什麼?
    導語有一個傳說,在愛因斯坦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內,他在一張紙上畫了一些東西,他試圖想要提出一個關於萬物的理論。60年後,另一位理論物理學史蒂芬·霍金也帶著類似的想法離開了這個世界。霍金認為,所謂的M理論是我們創造完整宇宙理論的基礎,那什麼是M理論呢?
  • 【弦理論】入門須知,拿去炫,不謝!
    一維的弦構成了宇宙萬物。弦理論的基本概念其實非常的簡單。回到古希臘時期,人們就一直在思索著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如果我們無限地分割某個東西,我們會得到一個最基本不可在分割的東西嗎?我們現在知道,如果我們這麼做的話,我們會得到分子、原子、亞原子。但這是終點嗎?弦理論家認為不是。
  • 現代版「盲人摸象」:M理論是「大象」,包含5種不同的弦理論
    愛因斯坦生命中的最後30年一直在尋求一個統一的理論,用以解釋我們這個複雜的宇宙,他相信一定存在一個單一的、不產生任何內部矛盾的、能完美描述宇宙的終極理論。他的這種樸素的思想一直延續了下來,從上世紀中期至21世紀的今天,許多物理學家都相信愛因斯坦的觀點,並且也始終不懈地努力著。
  • 弦理論到M理論,你知道弦理論的發展軌跡,和弦理論的科學依據嗎
    我們的宇宙形成之謎,一直困擾著無數的科學家,以及天文愛好者。其實宇宙的形成本身沒有一個定論,比如宇宙大爆炸就是一個謎團,至今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發生了什麼,正是因為這一點宇宙大爆炸一直受到很多人的懷疑。這也是一個可以理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