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理論是否能解釋宇宙的本源?

2020-12-04 天文在線

宇宙的本質是什麼?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人類想出許多模型來描述世界。我們不斷驗證這些模型並學會揚棄。但隨著我們知道的越多,模型就變得越複雜,越怪誕。有些甚至困難到難以用精確的方式去描述它。比如弦理論。一個著名的,充滿爭議的並且常常被誤解的理論。

為什麼我們會想出這套模型,它是正確的嗎?還是只是一個不值得重視的想法。為了知道自然的本質,我們近觀察地觀察各種物質,驚訝於其中深藏的奧妙,微小世界的奇妙景觀,擁有奇異生物的動物園,複雜的蛋白質結構。

圖解:物質放大呈現不同階段,終結於弦階段: ①物質 ②分子結構(原子) ③原子(質子、中子、電子) ④電子 ⑤夸克 ⑥弦

它們都是由分子構成,而分子又由更小的原子構成。我們曾經認為它們就是世界的基本單元,直到我們將它們強力碰撞,由此發現了完全不可在切割的物質:基本粒子。但現在,我們遇到一個問題:它們太小了,我們看不見它們。想一想,觀測是如何完成的呢?想要做到觀測,我們需要光,也就是電磁波,波段碰到物體表面,反射到你的眼睛裡,光波攜帶者物體的信息,讓你的大腦能建構影像,所以你不可能在沒有某種交互作用的情況下做觀測。

圖解:由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的緊湊μ子線圈得到的希格斯玻色子產生時的景象。它是通過衰變為強子噴流的質子與電子的碰撞形成的。

看見,有所了解,是一個主動而非被動的過程。對大多數的物體來說這都不是問題,但基本粒子微小至極,它小到我們所了解的電磁波根本碰不到,可見光只會穿透它們。我們可以借縮小電磁波波長來解決問題,但波長越小,意味著能量越大。所以,當我破門用一道高能量的光去照射粒子,光會改變粒子的位置,為了觀測它,我們改變了它的性質。結論是,我們無法精確地測量基本粒子。這個現象被命名為: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它是一切量子物理學的基礎。所以,粒子看起來是什麼樣子?它的本質又是什麼呢?我們並不知道。

圖解:海森堡假想測量電子(藍點)位置的伽馬射線顯微鏡。波長為的偵測伽馬射線(以綠色表示),被電子散射後,進入孔徑角為的顯微鏡的透鏡,其直徑為。散射後的伽馬射線以紅色表示。

如果我們儘可能去觀測它,我們可以看到一團模糊的物體,可這並不是粒子本身,我們只能知道它在那兒。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怎麼對它進行科學研究呢?就像前人那樣,我們提出了新的數學模型:點粒子模型。我們假設粒子在空間中只是一個點,任何電子都只是空間中有特定電荷量和特定質量的點,而且所有電子都無法被區分,這樣物理學家便可以定義它們,並計算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這套理論叫「量子場論」,它的出現解決了許多問題。粒子物理中的標準模型都是建立在此基礎上,而粒子物理實驗的精確值也相當高,有些電子的量子性質被測量出來了,精確值可以達到0.0000000000002%(2×10^-13%)。所以,就算粒子並不真的是個點,這樣的假設讓我們可以相當精確地去描繪宇宙,這樣的思想不僅讓科學進步,它也帶給我們許多每天都在使用的科技成就。

圖解:左邊為愛因斯坦狹縫問題的固定擋板與狹縫實驗裝置。右邊為玻爾設計出一個改良的實驗裝置,他將固定擋板更換為一個可上下移動的擋板。

但有一個重大的問題-------重力。在量子力學裡,所有的力都由特定的粒子產生。但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重力並不像宇宙中其他作用力一樣,如果宇宙是場戲劇,粒子就是演員,而重力則是舞臺。簡單來說,重力是一種幾何學,時空間的幾何學,我們必須定義出絕對的距離,但在量子物理世界中,我們無法明確測量事物,重力模型與量子物理模型彼此並不相容,當物理學家試圖增加新的粒子來描述重力時,他們的數學系統卻失效了,這是個相當重要的問題。

如果我們可以結合重力與量子標準模型,我們可以得到一切的萬有理論,所以天才們開始想新的模型,他們問到:「比一個點更複雜的事物是什麼?」一條線?一根弦?弦理論便由此誕生,弦理論之所以如此精妙,是因為它用不同的弦振動模式描述了許多不同的基本粒子。就像小提琴不同的弦振動,能夠發出不同的音,弦的各種振動模式就產生不同的粒子。最重要的是,其中就包括了重力,弦理論可以統合宇宙中所有的基本作用力,這引起了巨大的熱潮。弦理論很快成為了可能解釋一切的理論,不幸的是,弦理論有許多限制,在我們這由三維空間與一維時間組成的宇宙中,弦理論不能保持數學上的一致性,弦理論至少需要十維的世界來運作,所以,弦理論確實能在理論中的宇宙運作,而物理學家想要找出去除剩餘六維的數學模型來探究我們所處的宇宙。但直到現在,沒人能夠做到。

並且弦理論的預測也未全部得到實驗證實。所以,弦理論並沒有真正揭露宇宙的真實樣貌。於是有人指出,弦理論也許完全不實用。科學是由一連串的實驗和預測所組成的。如果我們無法證明,為何還要費心於弦理論呢?它與我們如何使用它息息相關,物理以數學為根基,2+2=4,這就是真理,不論你你有什麼想法,而弦理論中的數學推導是可行的。這就是為什麼弦理論仍然是實用的。想像你在打造一艘巨大的郵輪,但你只有一張划槳小船的藍圖,它們在材料,引擎和大小上雖然差距很大,但原理是相同的,即一塊漂浮在水上的物體。於是,透過研究划槳小船的藍圖,你最終可能還是可以學到如何造郵輪。

有了弦理論,我們可以試著去解釋一些困擾物理學家數十年的量子重力論的難題,比如黑洞如何運行或者它的訊息悖論。弦理論可能可以成為指引我們方向的一盞明燈。有了這個想法,弦理論就變成了一個理論物理學家有價值的工具,並且可能幫助他們去探索量子世界的新層面,以及一些美麗的數學理論。所以,雖然弦理論可能無法解釋一切事物,不過,就像點粒子模型一樣,弦理論可以是一個實用的理論。我們還不知道現實世界的本原,不過我們會繼續研究更多理論來探究它。或許將來某天,我們能夠真正了解其中的奧妙。

相關知識

弦理論,又稱弦論,是發展中理論物理學的一支,結合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為萬有理論。弦理論用一段段「能量弦線」作最基本單位以說明宇宙裡所有微觀粒子如電子、夸克、中微子都由這一維的「能量線」所組成;換而言之,弦論主張「弦」以不同的振動模式對應到自然界的各種基本粒子。

較早時期所建立的粒子學說則是認為所有物質是由零維的點粒子所組成,也是目前廣為接受的物理模型,也很成功的解釋和預測相當多的物理現象和問題,但是此理論所根據的粒子模型卻遇到一些無法解釋的問題。比較起來,弦理論的基礎是波動模型,因此能夠避開前一種理論所遇到的問題。更深的弦理論學說不只是描述弦狀物體,還包含了點狀、薄膜狀物體,更高維度的空間,甚至平行宇宙。弦理論目前尚未能做出可以實驗驗證的準確預測。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咖喱星人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超弦理論與十維空間,我們距離宇宙的本源理論只有這一道坎兒
    我們的世界是四維時空,但並不代表世界本身就是四維時空,世界的本來面目,或者說宇宙的本來面目,也許是十維的,或者說它應該是十維的。世界為什麼應該是十維的?別急,讓我們從探尋宇宙的本源理論來時,逐步走向這個問題的答案。尋找事物的規律一直是人類所做的事情,無論科學誕生之前,還是科學誕生之後,皆是如此。尋找事物的規律,可以讓世界看起來更加簡單,從而生活也會輕鬆很多。
  • 弦理論 VS M理論:究竟誰能解釋宇宙萬物
    弦理論 VS M理論:解釋宇宙的對決在弦理論中,微小的弦取代了傳統的亞原子粒子。(圖片:米歇爾·泰勒 | 示意圖)保羅·M·薩特是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向太空人和太空電臺提問》的主持人、《你在宇宙中的位置》的作者。薩特將這篇文章貢獻給了Space.com特約的專家之聲:觀點與見解。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弦理論陷入了理論困境。
  • 弦理論和超弦理論是什麼?它們能解釋宇宙的起源嗎?
    用這個理論解釋真實世界,能行得通嗎?其實,愛因斯坦、卡魯扎以及其他許多科學家當時都在試圖優化這個框架,用它來解釋宇宙的物理,雖然研究都很深入,但是不管用。比如說,用這個理論就無法獲得正確的電子質量。因此,儘管當時許多人都致力於此項研究,但截至20世紀四五十年代,這個奇怪但讓人著迷的統一物理定律已經煙消雲散。現在,所有物理學家都在追尋一種新的理論,試圖對物理定律進行統一,這種理論被稱為超弦理論。
  • 宇宙的終極理論?弦理論以及它的11維時空
    弦理論研究面臨的問題既然弦理論是解釋宇宙的「真理」那我們理解了它是否就能理解宇宙間的萬事萬物以及運行規律了呢?世界也許就是這麼奇妙,當你以為即將了解到宇宙的本源的時候總是會伴隨著新的問題的產生。如果弦理論真的成立它也能解決大爆炸之謎。弦理論與它的11維時空說完了高維時空空間,讓我們回到解釋萬物的弦理論。很多科學家認為高緯度是存在的,因為它們是由弦理論公式計算出來的,弦需要在多於三維的空間中運動。
  • 平行宇宙:多世界理論?弦理論?
    加來道雄(Michio Kaku),弦理論的奠基人(TED THAI/TIME LIFE PICTURES/GETTY IMAGES)用於解釋宇宙基礎的理論不僅僅只有「多世界詮釋」與「哥本哈根詮釋」。事實上,在物理學界裡,量子力學甚至都不是解釋宇宙基礎的唯一領域。由亞原子物理產生出的理論分支仍然只是理論。這讓物理學的衍生方式大致與心理學相似。每一個理論既受追隨又受批評,類似於卡爾榮格、阿爾伯特艾利斯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結構理論。自科學發展以來,物理學家開始逆向分析宇宙:研究各種觀測現象,將思路向更微觀的物理世界拓展。
  • 揭開弦理論的真面目:弦理論是解釋宇宙所有問題的終極理論嗎?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宇宙,但是卻存在經典物理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和弦理論四種互不相融、觀點尖銳對立的理論,每一個理論都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這是四套完全不同的理論思想體系,它們唯一的共同點是解析我們身處的這個宇宙的運作原理。我們知道,真相只有一個,真理只有一套,我們只需要一套邏輯一致的、可以自洽地解釋宇宙的所有問題的理論,即終極理論。
  • 弦理論是什麼?宇宙只是投影影像?
    弦理論只是一種尚未證實的分支理論,按照弦理論的推測,宇宙存在十個維度,與愛因斯坦的四維時空理論不同。但是宇宙的本質,與其說是一種投影影像,不如說是人類的視覺假象。畢竟宇宙是投影影像過於玄幻,也不真實。不同理論下,宇宙的本質有所不同弦理論是將微觀粒子進一步細化,假設微觀粒子都是由弦構成。弦具有不同的運動方式和振動頻率,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微觀粒子,進而形成宏觀物體。
  • 什麼是萬有理論嗎?未來是否會發現能解釋宇宙的「萬能」理論
    從表面上看來,萬有理似乎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它必須能解釋所有,從莎士比亞的著作到人類大腦的工作原理,再到自然界中存在的森林和村莊。英國劍橋大學的約翰·巴羅說:「這是一個關於天地萬物的問題。」儘管如此,巴羅還是認為找到萬有理論是「很有可能的」,因為「真正算得上自然規律的定理是相當少的,真正的自然規律通常既簡單又對稱,而且宇宙中只有四種基本力」。
  • 弦理論解釋—什麼是現實的真正本質?
    或者是一條弦?於是弦理論就這樣誕生了。弦理論之所以會如此精美,是因為其採用了各異的震蕩模式來描述基本粒子,就像小提琴不同的琴弦震動,能夠發出各異的樂音,弦的各種震蕩模式也能產生不同的粒子。最重要的是弦理論也能描述重力,弦理論可以統合宇宙中所有的基本作用力,這造成了人們的群情激奮與大肆炒作,弦理論很快成為了可能解釋一切的理論。
  • 荷蘭科學家提出:沒有弦理論也能解釋引力
    當我們在宇宙中觀察到引力效應時,比如行星的運動或光通過接近黑洞時,一切似乎都遵循愛因斯坦在其廣義相對論中描述的規律。另一方面,量子力學是一種在原子和亞原子粒子的最小尺度上描述自然界物理特性的理論。雖然這兩種理論使我們能夠解釋觀察到的每一種基本物理現象,但它們也相互矛盾。
  • 在宇宙中,弦理論這種「神奇」的理論能告訴我們些什麼呢?
    科學家可以將其中的兩種力--電磁力和弱核力--統一成一個數學理論,以及大統一理論下的強核力。然而,引力頑固地與它們分離,因此物理學家需要用兩種不同的方式來描述自然界中的四種力。用一種方式來描述它不是更好嗎?這是對終極理論的探索。超弦理論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理論。那麼,為什麼物理學家必須通過弦理論來修補標準模型呢?弦理論能告訴我們關於宇宙的什麼?
  • 弦理論是從什麼尺度來解釋宇宙的?
    經過漫長的歲月,人類對宇宙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從地動到日動,到太陽系,一直到現在的弦理論。弦理論的物理模型認為組成所有物質的最基本單位是一小段「能量弦線」,大至星際銀河,小至電子、質子、夸克一類的基本粒子,都是由這佔有二維時空的「能量弦線」所組成的。
  • 為什麼弦理論不是科學理論
    這一科學過程總是涉及到繼續收集更多的數據,當理論的有效性領域被超越時,繼續提煉或徹底取代假設,以及測試將理論置於進一步的驗證中。這就是科學發展的方式,不管我們是否認識到這一點。日心說取代了地心說,因為它解釋了地心說不能解釋的現象,包括:木星的衛星,金星和火星在不同季節的相和相對大小,還有彗星軌道的周期性。
  • 湖湘文化與「弦理論」
    理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注重對宇宙本源的追尋,在這一點上與「弦理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理學家看來,「太極」或「道」或「理」,代表了宇宙萬事萬物的最終根據,只有真正體認並依照這一根據,人們才能正確認識世界並指導人生。將宇宙的本源歸結為某種虛幻的精神實體是唯心的,但從本源上探討宇宙和人生的致思方向還是有其合理性。
  • 為什麼弦理論不是科學理論?
    這個科學過程通常涉及不斷獲取更多、更新的數據,當研究超出了理論的有效性範圍時,完善或推翻替換假設,並繼續進行測試以使理論能夠接受進一步的檢驗。無論我們是否能充分認識到,科學就是這樣在一直進步。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用戶Rogilbert到目前為止,答案是否定的。第一個預測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們需要擺脫六個維度,才能回到我們所能看到的宇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比在宇宙存在的原子還多。
  • 弦理論能成為新的萬物理論嗎?
    ,解釋宇宙中的每一種力,每一個粒子,每一點物質和能量。萬物理論的關鍵在於它必須將如此多不同的理論調和成一個。 具體來講,我們清楚地了解物質是如何作用以及由什麼構成,這就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我們也有萬有引力理論,它將宇宙解釋成幾何結構,其彎曲以創造引力效應。這兩種理論很大程度上是不相容的。
  • 宇宙的本質是什麼?弦理論簡說
    條線或是一條弦,弦理論就此誕生,讓弦理論的精妙之處在於,它把許多基本粒子描述為弦的不同模式的振動,就像是小提琴弦的不同振動能演奏出不同音符一樣,一根「弦」能表示不同粒子。,弦理論很快成為了可能解釋一切的理論,不幸的是。
  • 弦理論
    弦理論用一段段「能量弦線」作最基本單位以說明宇宙裡所有微觀粒子如電子、質子及夸克都由這一維的「能量線」所組成。較早時期所建立的粒子學說則是認為所有物質是由零維的點粒子所組成,也是目前廣為接受的物理模型,也很成功的解釋和預測相當多的物理現象和問題,但是此理論所根據的粒子模型卻遇到一些無法解釋的問題。比較起來,弦理論的基礎是波動模型,因此能夠避開前一種理論所遇到的問題。
  • 平行宇宙,多維度空間,怎麼用「弦理論」去解釋呢?
    在弦理論之前的那些物理理論,無論是牛頓的經典力學,還是麥克斯韋方程組,甚至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它們都沒有針對空間維度去進行特別的限制。那些方程無論在幾維空間都解得開,只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中,所以他們更多地被應用在三維空間上。於是在南部陽一郎他們剛提出弦理論的時候,他們也沒多想,直接拿來解釋三維空間中的現象。
  • 宇宙的本質是什麼?弦理論簡說
    如果宇宙是一場舞臺劇,粒子就像是演員,但是重力則是那個舞臺,簡單來說,重力是種幾何學,空間-時間的幾何學,所以我們對長度必須有精確的定義,但是由於在量子世界中沒有辦法進行準確的測量,我們的重力理論和量子力學之間有了衝突,當物理學家試著用創造新粒子來描述重力時,他們無法使用數學工具,這是個大問題,如果我們能把重力和量子力學以及標準模型結合到一起的話,我們就能有關於一切事物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