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理論

2021-01-19 手藝鍋

弦理論,又稱弦論,是發展中理論物理學的一支,結合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為萬有理論。弦理論用一段段「能量弦線」作最基本單位以說明宇宙裡所有微觀粒子如電子、質子及夸克都由這一維的「能量線」所組成。

較早時期所建立的粒子學說則是認為所有物質是由零維的點粒子所組成,也是目前廣為接受的物理模型,也很成功的解釋和預測相當多的物理現象和問題,但是此理論所根據的粒子模型卻遇到一些無法解釋的問題。比較起來,弦理論的基礎是波動模型,因此能夠避開前一種理論所遇到的問題。更深的弦理論學說不只是描述弦狀物體,還包含了點狀、薄膜狀物體,更高維度的空間,甚至平行宇宙。值得注意的是,弦理論目前尚未能做出可以實驗驗證的準確預測,關於這一點,以下內文會說明。


物質放大呈現不同階段,終結於弦階段:
①物質
②分子結構(原子)
③原子(質子、中子、電子)
④電子
⑤夸克
⑥弦


發展歷史

弦理論的雛形是在1968年由維內奇諾(Gabriele Veneziano)發明。有說法稱,他原本是要找能描述原子核內的強作用力的數學函數,然後在一本老舊的數學書裡找到了有200年歷史的歐拉貝塔函數,這函數能夠描述他所要求解的強作用力。但根據維內奇諾本人的說法,這個函數是他多年努力的結果,而那些「偶然發現」以及「從數學書中發現」的傳言令他本人很不高興。 不久後李奧納特·薩斯坎德發現,這函數可理解為一小段類似橡皮筋那樣可扭曲抖動的有彈性的「線段」,這在日後則發展成「弦理論」。目前弦論學家普遍認為強子散射振幅公式是弦論的開端,此一公式即來自於Γ函數與B函數,描述兩個強子一開始是兩條弦,然後融合成一條,再分裂出兩條。在這些弦掃過的區域稱為世界面,可以用量子力學算這整個過程的概率振幅。

另外,同在CERN工作的鈴木真彥(Mahiko Suzuki)幾乎同時而又獨立地查閱相關資料,並且也發現了貝塔函數,當他將該消息告訴CERN的一位資深物理學家後,得到的回應卻是:「另一個年輕物理學家(即維內奇諾)已經在幾個星期前發現了相同的函數。」並勸鈴木不要發表他的結果。

弦論除了可以解釋強作用力,也能消除點粒子的無窮大問題。由於粒子的相互作用可以用費曼圖描述,然而粒子的相互作用點卻等同於奇點,換句話說,它會引起無窮大的問題。雖然量子場論中的重整化理論可以解決無窮大,然而在量子的微觀尺度,卻是充滿隨機的量子漲落,結構層次的改變將使得重整化無法適用。這是因為廣義相對論中傳遞引力的介質可以視為整體時空,當時空背景為量子尺度時,結構將會不穩定,且若將量子力學的計算方式強行套用在廣義相對論則會產生限制。因此,若用弦來描述粒子相互作用的費曼圖,基本上不會產生奇點,這是由於弦的運動軌跡是世界面。故弦論為量子引力的候選者,有望完成物理界所追求的萬有理論。

雖然弦理論最開始是要解出強作用力的作用模式,但是後來的研究則發現了所有的粒子(含反粒子),如正反夸克,正反電子(電子、正電子),正反中微子等等,以及四種基本作用力粒子(膠子、中間玻色子、光子、引力子),都能用類似方法表示成一小段的不停振動的能量弦線,而各種粒子彼此之間的差異只是這弦線的長度、振動參數和形狀的不同而已。



由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的緊湊μ子線圈得到的希格斯玻色子產生時的景象。它是通過衰變為強子噴流的質子與電子的碰撞形成的。


發展

玻色弦理論

最早期的弦論叫做玻色弦理論,南部陽一郎給予最早的作用量,但是該作用量在場論的框架內難以量子化。此後亞歷山大·泊裡雅科夫給予一個等效的作用量,其幾何含義是把時空坐標視為一個世界面的標量場,並且在世界面上滿足廣義相對論的一般坐標變換規則。除此之外,如果要求這個作用量同時滿足在外爾變化下不變,那麼自然的會要求這個世界面是一個二維的曲面。

玻色弦理論是最簡單的一個弦論的模型,它最重要的物理圖像是認為物理粒子不是單純的點粒子,而是由於弦的振動產生的激發態。顯然它有很大的缺點,其一是它只簡單描述標量玻色子,沒有將費米子引入框架內;其二沒有包含一般量子場論中的規範對稱性;其三是當研究它的質量譜時候發現,它的真空態是一組質量平方小於零的不穩定快子。所有這些問題在推廣到超弦理論後得到很好的解釋。


開弦

1995年,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約瑟夫·波爾欽斯基弦理論一個相當晦澀的特點。他發現開放的弦的端點(開弦)在陷在某些特別的時空區域時無法完全自由地移動。波爾欽斯基隨後猜測這些特殊的空間正式被P膜所佔據。這些「黏性」的膜就叫做狄利克雷-P-膜,或者D-P-膜。他的計算表明D-P-膜正是對弦端點施加的力的來源,目的是將其限制於其所存在的P維空間內。


閉弦

但不是所有的弦都屬於P-膜。閉弦類似於引力子,可以隨意在膜間移動。在四種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的粒子中,引力子因此很特別。研究人員推測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對其他三種力的研究都沒有辦法找到高維空間的存在。這三種力的媒介粒子就是將它們自己限制在P膜裡的開弦。現階段所需要做的就是對引力子進行更詳實的研究來證明其他維度的空間的存在。


另外,「弦理論」這一用詞所指的原本包含26維的玻色弦理論,和加入超對稱性的超弦理論。在近日的物理界,「弦理論」 一般是專指「超弦理論」,為了方便區分,較早的「玻色弦理論」則以全名稱呼。1990年代,受對偶性 (弦論)的啟發,愛德華·維頓猜想存在一11維的M理論,他和其他學者找到強力的證據,顯示五種不同版本的十維超弦理論與十一維超引力論其實應該是M理論的六個不同極限。這些發現帶動了第二次超弦革命。


弦理論與大統一理論

弦理論會吸引這麼多注意,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它很有可能會成為大統一理論。弦理論也可能是量子引力的解決方案之一,含有量很大。除了引力之外,它很自然的成功描述各式作用力,包含電磁力和自然界存在的其他各種作用力。超弦理論還包含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的費米子。至於弦理論能不能成功的解釋基於目前物理界已知的所有作用力和物質所組成的宇宙,這還是未知數。至今研究員仍未能找到一個弦論模型,其低能極限為標準模型。


額外維

額外維是相對於「四維時空」而提出的一個概念,一般泛指的是理論在四維時空基礎上擴展出來的其它維度。

愛因斯坦提出宇宙是空間加時間組成的「四維時空」。1926年,德國數學物理學家西奧多·卡魯扎在四維時空上再添加一個空間維,也就是添加一個第五維,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方程加以改寫,改寫後的方程可以把當時已知的兩種基本力即「電磁力」和「引力」很自然地統一在同一個方程中。至此,理論中存在額外添加的維度統稱為「額外維」。超弦理論中是一維時間十維空間或九維空間。


由於超弦理論的時空維數為10維,所以很自然的可以認為有6個額外的維度需要被緊化。當對閉弦緊化時,可以發現所謂的T對偶;而對開弦緊化則可以發現開弦的端點是停留在這些超曲面上的,並且滿足狄利克雷邊界條件。所以這些超曲面一般被稱為「D膜」。 研究員稱D膜的動力學為「矩陣理論」(M理論),是為「M」字來源之一。


物理或是哲學

在未獲實驗證實之前,弦理論是屬於哲學的範疇,不能完全算是物理學。無法獲得實驗證明的原因之一是目前尚沒有人對弦理論有足夠的了解而做出正確的預測,另一個則是目前的高速粒子加速器還不夠強大。

科學家們使用目前的和正在籌備中的新一代的高速粒子加速器試圖尋找超弦理論裡主要的超對稱性學說所預測的超粒子。但是就算是超粒子真的找到了,這仍不能算是可以證實弦理論的強力證據,因為那也只是找到一個本來就存在於這個宇宙的粒子而已,不過這至少表示研究方向還不是錯誤的。


問題與爭論

雖然歷史上,弦理論是物理學的分支之一,但仍有一些人主張,弦理論目前不可實驗的情況,意味著它應該(嚴格地說)被更多地歸為一個數學框架而非科學。一個有效的理論,必須通過實驗與觀察,並被經驗地證明。不少物理學家們主張要通過一些實驗途徑去證實弦理論。一些科學家希望藉助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Conseil European Pour Recherches Nucleaires)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以獲得相應的實驗數據——儘管許多人相信,任何關於量子引力的理論都需要更高數量級的能量來直接探查。此外,弦理論雖然被部分物理學家認同,但它擁有非常多的等可能性的解決方案。因此,一些科學家主張弦理論或許不是可證偽的,並且沒有預言的力量。

由於任何弦理論所作出的那些與其他理論都不同的預測都未經實驗證實的,該理論的正確與否尚待驗證。為了看清微粒中弦的本性所需要的能量級,要比目前實驗可達到的高出許多。弦理論具有很多在數學上很有意思的特徵(features of mathematical interest)並自然地包含了標準模型的大多數特性,比如非阿貝爾群與手徵性費米子(chiral fermions)。因為弦理論在可預知的未來可能難以被實驗證明,一些科學家問,弦理論甚至是否應該被叫做一個科學理論。它現在還不能在波普爾的哲學含義中被證偽。但這也暗示了弦理論更多地被看做建設模型的框架。在同樣的形式中,量子場論是一個框架。

弦理論的思想為物理學帶來了一個建議上超越標準模型的巨大影響。例如,雖然超對稱性是組成弦理論的重要一部分,但是那些與弦理論沒有明顯聯繫的超對稱模型,科學家們也有研究。因此,如果超對稱性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被偵測到,它不會被看做弦理論的一個直接證明。然而,如果超對稱性未被偵測出,由於弦理論中存在只有以更加更加高的能量才能看出超對稱性的真空,所以它的缺乏不會證明弦理論是錯誤的。相反,如果日食期間觀測到太陽的引力未使光按預測的角度偏轉,那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將被證明是錯誤的。實驗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在更數學的層次上,另一個問題是,如同很多量子場論,弦理論的很大一部分仍然是微擾地(perturbatively)用公式表達的(即為對連續的逼近,而非一個精確的解)。雖然非微擾技術有相當大的進步——包括猜測時空中滿足某些漸進性的完整定義——一個非微擾的、充分的理論定義仍然是缺乏的。

物理學中,弦理論有關應用的一個中心問題是,弦理論最好的理解背景保存著大部分從「時不變的時空」得出的的超對稱性潛在理論:目前,弦理論無法處理好時間依賴與宇宙論背景的問題。

前面提到的兩點涉及一個更深奧的問題:在弦理論目前的構想中,由於弦理論對背景的依賴——它描述的是關於固定時空背景的微擾膨脹,它可能不是真正基礎的。一些人把背景獨立(background independence)看做對於一個量子引力理論的基礎要求;自從廣義相對論已經是背景獨立的以來,尤其如此。


相關焦點

  • 弦理論和M-弦理論
    ( 在任何結合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量子引力理論中,若在時間短於普朗克時間、距離小於普朗克長度的尺度下,我們傳統上對時間、空間的標示將會全盤瓦解。 )如今,在普朗克尺度中,一切理論都只是純理論。    在弦理論之前, 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二十世紀兩個非常成功的理論,但令人驚訝的是這兩個理論在現有的框架下是相衝突的。
  • 跳出弦理論的陷阱,曾經的弦理論家揭露弦理論圈內真相
    曾經有一個權威統計,說過去的20多年裡,只要是做量子引力理論的助理教授們,如果不以弦理論或高維理論為基礎,沒有一個能被美國相關大學錄用,弦理論的風靡程度由此可見一斑。細心的讀者可能會從文章的標題上猜測作者可能是一個「反弦論者」,在這裡筆者也不諱言,自己曾經是弦理論的擁躉,但現在不是!
  • 弦理論到底在說啥?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物理學家提出了弦理論,認為它是能夠統一這兩大學說的「萬有理論」。你聽說過弦理論嗎?它真的能解答宇宙的終極問題嗎?為什麼要用弦來代替粒子作為萬物基元,而不是其他東西?弦理論所提出的高維空間真的存在嗎?它可以被證實嗎?關於弦理論,你不知道、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String Theory 弦理論
    在弦理論中,基本對象不是佔據空間單獨一點的基本粒子,而是一維的弦。這些弦可以有端點,或者他們可以自己連接成一個閉合圈環。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論中支持一定的振蕩模式,或者共振頻率,其波長準確地配合。比較起來,「弦理論」的基礎是「波動模型」,因此能夠避開前一種理論所遇到的問題。更深的弦理論學說不只是描述「弦」狀物體,還包含了點狀、薄膜狀物體,更高維度的空間,甚至平行宇宙。值得注意的是,弦理論目前尚未能做出可以實驗驗證的準確預測,關於這一點,以下文會說明。
  • 弦理論到M理論,你知道弦理論的發展軌跡,和弦理論的科學依據嗎
    畢竟沒有科學證據能夠證明,宇宙大爆炸實實在在的發生過,同時現在的科學家開始有了一系列新的發現,弦理論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逐漸的開始發展起來,隨著我國科教頻道的一個紀錄片出現,弦理論更加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弦理論幾乎處於一個停滯的階段,這讓科學界對於弦理論是否正確,開始提出了一系列的質疑。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重離子和超重力開始出現,此時弦理論終於找到了一些依據。一九八零的時候終於第一個超弦理論模型出現了,這個科學研究帶來了一個新的變化。
  • 為什麼弦理論不是科學理論?
    似乎,通過稱其為「弦理論」而將其表示為一種科學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已經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是的,弦理論就是一種科學理論。但它僅僅是數學意義上的理論, 這意味著它有自己獨有的一套公式、假設、元素與由其推導的定理和推論。集合論、群論、數論都是數學理論的例子,弦理論也是如此。
  • 為什麼弦理論不是科學理論
    這表明,儘管標準模型取得了成功,而且需要量子引力理論,但宇宙中還有比我們目前所能理解的更多的東西。解決這個難題的一種方法是弦理論,即我們認為的所有粒子或力都只是閉合或開放弦的激發,以特定的頻率振動。看起來,通過將其稱為「弦理論」並將其作為一個科學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我們已經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是的,弦理論是一個科學理論。
  • 平行宇宙:多世界理論?弦理論?
    加來道雄(Michio Kaku),弦理論的奠基人(TED THAI/TIME LIFE PICTURES/GETTY IMAGES)用於解釋宇宙基礎的理論不僅僅只有「多世界詮釋」與「哥本哈根詮釋」。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理論被稱為「萬物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量子力學的研究者堅信他們正在朝這個終極理論前進。但是還有一部分研究者認為量子的理論不是最末的層面,因此萬物理論無法從中得出。這些研究者於是轉向量子之下的更小的層面進行理論研究,得出了「弦理論」,用於解答所有的問題。
  • 為什麼會有弦理論
    我這裡所說的「弦理論」,並不是單指早期的「玻色弦理論」,或「超弦理論」,而是包含「M理論」在內的所有弦理論,可以說是廣義上的弦理論,另外因為這個理論不像,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那樣成熟,它相對來說比較前沿,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弦理論,在一向重視實驗的物理學中。
  • 科學網—弦理論——看扁宇宙?
    這個理論發展到人們較為熟知的「弦理論」之後,才較為完備。 弦理論大致如此:幾十年來,物理學家相信構成原子的最小物質是點粒子,外部運轉的是電子,裡面是由夸克組成的質子和中子。弦理論認為,不可分割的粒子事實上是微小的、振動的弦,它或是接近環狀,或是有埠的尖形,但不過是小的弦。
  • 在可預見的未來無法直接驗證弦理論,弦理論家走的是一條不歸路?
    「弦理論」名稱的由來是振動的基礎「弦」,它也是最初構建該理論的核心。弦理論認為,量子理論中所有基礎的亞原子粒子都存在於弦理論中,它們是由弦的振動而來,弦的不同的振動對應不同的亞原子粒子。這一點非常像是從振動的小提琴琴弦產生出的不同的音符。
  • 弦理論:一種欲描述一切現象的理論
    那麼,超弦理論到底是什麼?理論物理專家用下列概念來定義、評論超弦理論:    ——超弦理論是現在最有希望將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起來的理論;    ——超弦理論認為弦是物質組成的最基本單元,所有的基本粒子如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都是弦的不同振動激發態;    ——超弦理論第一次將20世紀的兩大基礎理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到一個數學上自洽的框架裡;    ——超弦理論有可能解決長期困擾物理學家的難題如黑洞的本質和宇宙的起源
  • M理論能把各種弦理論結合在一起嗎?
    在這幾個理論中,弦振動的方式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物質世界,從自然的力量到物質的構成,再到物理常數本身。但涉及到物理理論時,每個弦理論的細節就變得很重要,而這五種相互競爭的弦理論模型在細節上有所不同。一些理論只有閉合的弦環,而另一些理論則允許開放的、擺動的弦;一些理論只允許振動沿弦的一個方向傳播,而另一些則允許沿兩個方向傳播;有些理論則是其他理論的結合。
  • 物理學前沿之弦理論
    許多物理學家的夢想,包括愛因斯坦,都是為了找到一個統一的理論來描述所有的自然現象。在過去幾十年,就有這樣一個理論出現了:弦理論。特別是,發展到後來的M理論。在M理論中,物質不再是由標準模型中所認為的點粒子組成的,而是由一維的振動弦構成的,並且是在11維的時空內。這些弦的不同振動方式代表了不同的基本粒子。
  • 宇宙理論之爭!弦理論最終會被M理論統一嗎?
    弦理論的誕生伴隨著時代的契合和要求,它符合了科學家創造出的一切理論和未知的想像。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弦理論陷入了理論困境。幾十年來,理論家們一直希望相信,構成現實的基本構件是微小的、振動著的弦,因為它能夠解釋許多我們未知的存在。這是一個潛在的革命性的想法,能夠把所有的自然力和物質的所有構件結合成一個單一的、和諧的畫面。
  • 弦理論中的「弦」並不是主角?「膜」才是主角?原因何在?
    在今天的物理學界,已經有物理學家認為「弦理論」的名字本身是個錯誤。事實上,著名弦理論物理學家麥可·達夫曾詼諧地說,「弦理論」指的是「以前曾被當作弦的理論」。如今,弦理論已不僅僅是關於只在一個空間方向上延伸的「弦」的理論,還包含了在二維、三維、四維,直至更多維度上延伸的「膜」。
  • 如此玄幻的弦理論究竟是什麼?
    弦理論是一個前沿的觀點,即所有基本粒子實際上都是弦的微小振動環。弦理論試圖將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一個可以解釋所有物理現實的總體框架結合起來。它通過假設粒子實際上是一維的、像弦一樣的實體來實現這一點,這些實體的振動決定粒子的特性,比如它們的質量和電荷。
  • 弦理論能成為新的萬物理論嗎?
    弦理論也不是一個理論。它是一些相關理論的集合,其中任何一個都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都不是真的。本文並非關於弦理論,而是關於缺乏研究萬物理論的不同範式方法。 雖然有非常多的量子引力理論試圖調和愛因斯坦的理論和標準模型,但很少有像弦理論那樣野心勃勃,它試圖將所有形式的粒子整合為一個:弦,它通過在多維空間中的振動產生不同的粒子。
  • 宇宙的真相是弦理論嗎?
    弦理論代表了理論物理學家的一個主要夢想 - 描述一個數學圖景中的所有力量和物質。但是,經過無數的論文,會議和乾擦標記,許多曾經希望的令人驚嘆的突破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遙遠。 然而,即使沒有浮華進展的跡象,由此產生的洞察力也給物理學和數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無論喜歡與否(有些物理學家肯定不喜歡),弦理論仍然存在。
  • 最可能成為「統一物理學」的弦理論,其中弦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儘管目前弦理論被稱為可能上的「大一統」理論,但它現在的地位還是很低。不過也沒有什麼關係,就像文章開頭的那一句話,至少弦理論學家信心滿滿,這就足夠了。弦理論之前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水火不容。這兩種理論一直都不互通,從沒有聽說過可以用廣義相對論解釋一顆原子,或是運用量子力學分析了一顆星球。就這樣,物理學界一直都沒有一個可以直接解釋萬物的理論,也可以說我們還沒有發現這種理論。弦理論是什麼?通過這個理論,我們可以認為弦理論中的弦就是世界上最小的構成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