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版「盲人摸象」:M理論是「大象」,包含5種不同的弦理論

2020-12-03 天文同好樂園

愛因斯坦生命中的最後30年一直在尋求一個統一的理論,用以解釋我們這個複雜的宇宙,他相信一定存在一個單一的、不產生任何內部矛盾的、能完美描述宇宙的終極理論。他的這種樸素的思想一直延續了下來,從上世紀中期至21世紀的今天,許多物理學家都相信愛因斯坦的觀點,並且也始終不懈地努力著。這中間,弦理論就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弦理論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末,它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融合,建立一個「萬有理論」。發展到20年之後的上世紀80年代末,物理學家們發現,弦理論儘管向人們提供了一幅獨特的宇宙圖景,但是還不夠完美,問題主要出在兩個方面:

其一,數學方程作為構建弦理論的骨架,但方程的解卻讓弦理論家們頭疼。比如說,有些方程只有一個唯一的解,如2X=10,那麼X必定等於5,不可能還有其他的解。但假如0乘以X等於0,則X有無窮多個解,因為X可以是任何數。人們發現弦理論正是處在後者的情形,解弦理論方程時會得到無數個解,而每一個解都對應一個性質不同的宇宙,這無疑難以讓人信服,也絕不是弦理論家們希望看到的。

其二,弦理論家們發現實際存在5種不同形式的弦理論,它們既有共性又有差別,每一種都不能被排除掉。它們分別是I型弦理論、IIA型弦理論、IIB型弦理論、雜化-O弦理論和雜化-E弦理論。它們的共同的基本特徵是都需要一個10維的時空,以及弦振動模式決定弦的質量和電荷;它們的差別在於包容超對稱性的方式不同,以及具有的振動模式的細節不同。要知道,物理學家們需要的是一個能真正的、最終的統一理論,但卻湧現出5種可能的形式來,實在讓物理學家困惑不已。

上述兩種客觀存在的問題,使得弦理論作為最具希望的「萬有理論」的候選理論前景渺茫。革命性的轉變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更深入的研究發現,上述問題可能是弦理論家們所採用的不同分析方法產生的。簡單地說,弦理論方程太複雜了,誰也不知道它們的精確形式,由此產生了很多近似的方程,正是這些方程使得出現了5種弦理論,同時這些近似方程在5個弦理論背景下出現無數個解,生成那麼多沒用的宇宙。(後期又增加了11維超引力理論。)

M理論下的統一

發現了問題的根本,後來人們將之稱為「第二次超弦革命」。弦理論家們發現,5種不同的10維弦理論原本是密切聯繫的,它們就像是海星的5個觸角,是同一個整體的不同部分,而這個整體就是11維M理論。也就是說,在M理論的框架下,5種弦理論能夠得到完美的統一。M理論的名字是由愛德華·威騰命名的,威騰一直沒有解釋「M」代表什麼意思,有人稱之為「謎(mystery)一般的理論」、「母(mother)理論」、「膜(membrane)理論」,每個名稱似乎都很貼切。

M理論卡-丘流形動態模型

現在,物理學家將發現5種不同的弦理論稱為現代版的「盲人摸象」,它們每一個其實都是大象的不同部位,而當時的物理學家就如同被蒙上了眼睛,在黑暗中摸索,認為它們本來就是不同的。但現在已經意識到,M理論就是能統一5種弦理論的那頭「大象」。

相關焦點

  • 宇宙理論之爭!弦理論最終會被M理論統一嗎?
    弦論的一個基本觀點是,自然界的基本單元不是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類的點狀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線狀的「弦」,這些可以是有端點的「開弦」,也可以是圈狀的「閉弦」。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與物質是可以轉化的,故弦理論並非證明物質不存在。這五種不同的弦理論有一些共同點。首先,它們都涉及維度。
  • 弦理論和M-弦理論
    ( 在任何結合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量子引力理論中,若在時間短於普朗克時間、距離小於普朗克長度的尺度下,我們傳統上對時間、空間的標示將會全盤瓦解。 )如今,在普朗克尺度中,一切理論都只是純理論。    在弦理論之前, 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二十世紀兩個非常成功的理論,但令人驚訝的是這兩個理論在現有的框架下是相衝突的。
  • M理論能把各種弦理論結合在一起嗎?
    這五種不同的弦理論有一些共同點。首先,它們都涉及弦,也都要求我們的宇宙有10個維度:通常是3個空間維度,1個時間維度,還有6個更袖珍的維度——它們很小,以至於在亞微觀的尺度上捲曲在一起。在這幾個理論中,弦振動的方式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物質世界,從自然的力量到物質的構成,再到物理常數本身。但涉及到物理理論時,每個弦理論的細節就變得很重要,而這五種相互競爭的弦理論模型在細節上有所不同。一些理論只有閉合的弦環,而另一些理論則允許開放的、擺動的弦;一些理論只允許振動沿弦的一個方向傳播,而另一些則允許沿兩個方向傳播;有些理論則是其他理論的結合。
  • 弦理論 VS M理論:究竟誰能解釋宇宙萬物
    幾十年來,理論家們一直全心全意地相信構成現實的基本構件是微小的、振動著的弦。這是一個潛在的具有革命性的想法,它能夠把自然界所有的力和物質所有的構件結合成一個單一而和諧的畫面。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弦理論的五個模型,每一個看起來都與其他的截然不同。究竟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呢?弦理論的五個模型這五種不同的弦理論有一些共同點。
  • 弦理論:來自天堂的傳說,想要統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超級理論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弦理論作者:李春生丨#一隻大象x西風歪馬#引言:一個小寓言大山裡的一個家庭最值錢的財產是家裡養的一隻動物。這隻動物是什麼呢?家庭成員們卻有不同看法。像琴弦的不同振動模式奏響不同樂音那樣,一根基本弦的不同振動模式生成了不同的質量和力荷……依照弦理論,一個基本「粒子」的性質---它的質量和不同的力荷——是由它內部的弦產生的精確的共振模式決定的。弦與粒子質量的關聯很容易理解。
  • 從「弦理論」到「超弦理論」再到「M理論」,真是傻傻分不清楚
    相信不少人第一次聽說「弦理論」這個詞是從《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開始的。看看謝耳朵介紹自己的職業時是怎麼說的:加州理工的高級理論量子物理學家,主要研究M理論,或者用外行人的話說叫弦理論。相信不少人會很費解,提及弦理論時會聽到各種不同的名稱:弦理論、超弦理論、M理論等等,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其實,弦理論的發展分為好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名稱也是有所變化的。玻色子弦理論以弦這個概念為基礎的第一個弦理論,準確的叫法是「玻色子弦理論」。玻色子弦理論是最早的弦理論版本,但由於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錯誤,所以很快就被扔到角落了。
  • 揭開弦理論的真面目:弦理論是解釋宇宙所有問題的終極理論嗎?
    從1984年到1986年的3年時間裡,全世界的物理學家發表了1000多篇弦理論的研究論文,提出了各種設想,構建了無數個不同的弦理論,這一時期被稱為所謂第一次超弦革命。5種超弦理論一下子出現了幾十上百種弦理論,是好事還是壞事兒?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弦理論出現這麼多的版本,每一個版本對應一個宇宙,問題是,我們知道,真相只有一個,客觀世界是需要一個理論。
  • 弦理論
    更深的弦理論學說不只是描述弦狀物體,還包含了點狀、薄膜狀物體,更高維度的空間,甚至平行宇宙。值得注意的是,弦理論目前尚未能做出可以實驗驗證的準確預測,關於這一點,以下內文會說明。另外,「弦理論」這一用詞所指的原本包含26維的玻色弦理論,和加入超對稱性的超弦理論。在近日的物理界,「弦理論」 一般是專指「超弦理論」,為了方便區分,較早的「玻色弦理論」則以全名稱呼。
  • M理論,弦理論的「王者」,它曲折的一統之路
    之前的篇章有介紹過,「超弦理論」將「弦理論」的空間維度從25維降到了9維,但是與此同時,誕生了各種各樣版本的理論,即使篩選到最後,還剩下五種各不相同的版本,也不知道誰對誰錯。本來是奔著「大統一」去的,這還沒「統一」呢,自個就「分裂」了,這不是搞笑嘛。
  • 弦理論中的「弦」並不是主角?「膜」才是主角?原因何在?
    在今天的物理學界,已經有物理學家認為「弦理論」的名字本身是個錯誤。事實上,著名弦理論物理學家麥可·達夫曾詼諧地說,「弦理論」指的是「以前曾被當作弦的理論」。如今,弦理論已不僅僅是關於只在一個空間方向上延伸的「弦」的理論,還包含了在二維、三維、四維,直至更多維度上延伸的「膜」。
  • String Theory 弦理論
    比較起來,「弦理論」的基礎是「波動模型」,因此能夠避開前一種理論所遇到的問題。更深的弦理論學說不只是描述「弦」狀物體,還包含了點狀、薄膜狀物體,更高維度的空間,甚至平行宇宙。值得注意的是,弦理論目前尚未能做出可以實驗驗證的準確預測,關於這一點,以下文會說明。
  • 霍金把希望寄托在「M理論」上,以充分解釋宇宙的存在
    要理解m理論的基本思想,必須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那時科學家們意識到可以用微小的振蕩弦(能量管)來描述宇宙,而不是像粒子那樣描述宇宙。這種對自然基本成分的新思維方式最終解決了許多理論問題。最重要的是,弦的一個特殊的振動可以被解釋為引力子。與標準的引力理論不同,弦理論可以用數學的方式來描述它的相互作用,而不會產生奇怪的無窮大。
  • 弦理論到底在說啥?
    後來其他物理學家,南部陽一郎等人把公式撿了起來,發現β函數之所以可以描述具有4個粒子的散射模型,是因為在β函數中可以把粒子當做某種空間延伸量,即一根弦。這樣,弦理論才有了一個開端。也就是弦的不同振動模式,就對應了不同種類的粒子。
  • 弦理論到M理論,你知道弦理論的發展軌跡,和弦理論的科學依據嗎
    畢竟沒有科學證據能夠證明,宇宙大爆炸實實在在的發生過,同時現在的科學家開始有了一系列新的發現,弦理論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逐漸的開始發展起來,隨著我國科教頻道的一個紀錄片出現,弦理論更加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弦理論幾乎處於一個停滯的階段,這讓科學界對於弦理論是否正確,開始提出了一系列的質疑。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重離子和超重力開始出現,此時弦理論終於找到了一些依據。一九八零的時候終於第一個超弦理論模型出現了,這個科學研究帶來了一個新的變化。
  • 弦理論是萬能理論嗎?
    眾所周知,弦理論是物理學家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解釋一切的理論。科學家希望所有的力,所有的粒子,所有的常數,所有都能處在一個理論框架下,而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微小的,振動的弦的結果。事實上理論家們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研究這個想法,他們首先意識到的是,要讓這個理論起作用,就必須有比我們習慣的四個維度更多的維度,這想法聽起來相當瘋狂!
  • 為什麼會有弦理論
    我這裡所說的「弦理論」,並不是單指早期的「玻色弦理論」,或「超弦理論」,而是包含「M理論」在內的所有弦理論,可以說是廣義上的弦理論,另外因為這個理論不像,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那樣成熟,它相對來說比較前沿,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弦理論,在一向重視實驗的物理學中。
  • 弦理論和M理論解釋的宇宙大戰:不是10維,而是11維!
    五種不同的弦理論這五種不同的弦理論有幾個共同點:首先,它們都涉及到字符串;它們還要求宇宙總共有10個維度(通常的3個空間維度,加一個是時間維度)還有6個更微型維度,這些維度很小,在亞微觀尺度上蜷縮在自己身上。
  • 跳出弦理論的陷阱,曾經的弦理論家揭露弦理論圈內真相
    曾經有一個權威統計,說過去的20多年裡,只要是做量子引力理論的助理教授們,如果不以弦理論或高維理論為基礎,沒有一個能被美國相關大學錄用,弦理論的風靡程度由此可見一斑。細心的讀者可能會從文章的標題上猜測作者可能是一個「反弦論者」,在這裡筆者也不諱言,自己曾經是弦理論的擁躉,但現在不是!
  • 宇宙的真相是弦理論嗎?
    弦理論代表了理論物理學家的一個主要夢想 - 描述一個數學圖景中的所有力量和物質。但是,經過無數的論文,會議和乾擦標記,許多曾經希望的令人驚嘆的突破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遙遠。 然而,即使沒有浮華進展的跡象,由此產生的洞察力也給物理學和數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無論喜歡與否(有些物理學家肯定不喜歡),弦理論仍然存在。
  • 弦理論能成為新的萬物理論嗎?
    萬物理論的關鍵在於它必須將如此多不同的理論調和成一個。 具體來講,我們清楚地了解物質是如何作用以及由什麼構成,這就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我們也有萬有引力理論,它將宇宙解釋成幾何結構,其彎曲以創造引力效應。這兩種理論很大程度上是不相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