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農科院團隊發現瀕危物種圓果甘草野生分布群落

2021-01-12 騰訊網

寧夏農科院團隊在寧夏發現瀕危物種圓果甘草野生分布群落。寧夏科技廳供圖

中新網銀川7月8日電 (李佩珊)記者8日從寧夏科技廳獲悉,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中衛綜合試驗站站長、寧夏農林科學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明及其團隊在平羅縣發現重要藥用植物圓果甘草(Glycyrrhiza squamulosa Franch。),並採集到了完整的植物標本。該發現進一步說明寧夏是中國甘草的核心分布區,是中國甘草之鄉的重要物種資源。

圖為圓果甘草。寧夏科技廳供圖

圓果甘草(G。),別名馬藍稈,生於河岸階地、路邊、荒地、鹽鹼地。曾在中國內蒙古、河北、山西、寧夏、新疆等地均有分布,但目前野生圓果甘草已幾近消失。2013年至2018年,中國第四次中藥材資源普查未採集到該植物標本,屬於瀕危物種資源。

寧夏素來就是甘草之鄉,分布有烏拉爾甘草、圓果甘草。所產甘草歷史源遠,名蓋西北,故甘草又有「西鎮甘草」、「西正草」之稱。因寧夏雨量稀少,日光充沛,溫寒兼容,土質深厚,這種特殊的環境培養了獨具特質的西鎮甘草。寧夏甘草以色紅皮細、骨重粉足、條幹順直、口面新鮮、加工精細而著稱。從歷史沿革來看,1986年版《寧夏植物志》記載平羅、永寧及海原等縣有少量分布圓果甘草。2006年版《寧夏中藥志》僅有少量文字記載,末見有實物標本。

圖為圓果甘草。寧夏科技廳供圖

李明表示,圓果甘草的發現,對於開展甘草資源研究和種質資源研究保育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該團隊將開展圓果甘草種質材料收集,植物學、物候特徵研究、藥材質量評價、種子種苗擴繁技術等研究。(完)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尋烏髮現我國最大野生觀光木群落
    木蘭科植物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建群成分之一,多數種類具有極高的觀賞和經濟價值,很多類群因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而成為瀕危物種。4月12日,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標本館對尋烏縣的木蘭科植物進行資源考察,發現了十分龐大的觀光木群落。
  • 曾認為已滅絕 廣東茂名發現珍稀瀕危植物蘭花蕉群落
    蘭花蕉是國家三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中新網廣州5月27日電 (程景偉 林蔭)據廣東省林業局27日消息,廣東茂名林洲頂鱷蜥省級自然保護區近日發現兩個國家三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蘭花蕉小群落,活體植株數量達三位數。
  • 竹山首次發現千畝珍稀野生楠木群落 價值巨大
    5月22日,我縣首次發現珍稀野生植物群落——潤楠、白楠、楨楠和黑殼楠,這也是我縣首次發現的楠木群落。
  • 林業局:棲息地幹擾破壞是野生動物瀕危重要原因(圖)
    嚴旬介紹,2011年國家林業局啟動了第一批瀕危野生動物專項調查,共調查了14個物種,包括海南長臂猿、朱䴉、黑臉琵鷺、遺鷗、黑嘴鷗、黑琴雞、慄斑腹鵐、揚子鱷、四爪陸龜、莽山烙鐵頭蛇、六盤山蝮、秦嶺蝮、蛇島蝮、鱷蜥。2014年底前完成外業調查。
  • 瀕危物種「小娃娃魚」群落定居東莞銀瓶山,別去打擾它們呦~
    在銀瓶山自然保護區一條神秘的溝谷深潭裡,生活著一群我國瀕危野生動物香港瘰
  • 「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光明日報北京1月4日電(記者李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隻,朱䴉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種群總數超過4000隻,亞洲象野外種群增至300頭,藏羚羊野外種群恢復到30萬隻以上。
  • 科治好:「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據悉,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瀕危珍稀植物—野生玫瑰
    ,並且被分割成多個小群落。近年來其棲息地受人為因素破壞,自然分布的野生玫瑰越來越難以發現。20多年以前在榮成天鵝湖周邊曾分布著大量的野玫瑰,在筆者近期進行植物資源調查時,卻發現那裡已成為公園,野玫瑰已杳無蹤跡。現在野玫瑰已被列為瀕危植物資源,亟需保護。
  • 珍稀瀕危藥用植物有哪些?看完這篇您就知道了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評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是國際上較權威的生物保護機構,該機構把在短期內有滅絕風險的物種定為受威脅物種,依受威脅的程度將其分為極危(CR)、瀕危(EN)、易危(VU)和近危(NT)四個等級。
  • 湖北首次發現野生河麂 已被收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原標題:湖北首次發現野生河麂 已被收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高偉)6月30日,記者從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監測人員在查看紅外相機監測時發現一隻野生河麂。
  • 合肥首次發現瀕危植物野生水蕨
    據悉,野生水蕨在我國已瀕臨滅絕,1999年,水蕨屬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保護等級為二級易危。文獻記載水蕨在安徽有分布,但在合肥發現,尚屬首次。這一重要發現,讓現場專家們感到「很興奮、很驚喜」。記者採訪了參與此次普查的專家,還原了這場堪稱奇妙的「發現之旅」。
  • 雲南高黎貢山發現極度瀕危的比氏鼯鼠屬新物種
    新華社昆明7月19日電(記者趙珮然)一個由中國和澳大利亞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新的比氏鼯鼠種群,經研究確認命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該成果於18日發表在國際生物學期刊《ZooKeys》上。
  • 國家林草局:「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人民網北京1月4日電 (丁亦鑫)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拯救珍稀瀕危物種 一組數字看「成績」
    國家林草局今天(4日)發布消息,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諸暨也有分布,你見過嗎?
    (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 國家Ⅰ級瀕危珍稀野生物種:花色驚豔的報春苣苔
    國家Ⅰ級瀕危珍稀野生物種|花色豔麗的報春苣苔作者:花木君生活在北方的花友可能偶爾見到或聽說過苦苣苔科植物,然而針對生活在西南地區的花友們,尤其是廣西、雲南、貴州等地,則應該可以經常見到這些美麗的花卉,因為苦苣苔科植物是我國南方喀斯特地貌生境的一個代表性植物類群,因而有眼福得以近距離欣賞
  • 野生甲魚成全球瀕危物種 浙江原生品種年年放生
    日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最新版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名單中出現了中華鱉(甲魚),系瀕危物種3個級別中的最輕一檔「易危」,即「滅絕機率大增種類」。據說,這一結果是考慮到甲魚在日本、中國等地的生存狀況,理由是野生甲魚被捕獲用於食用與養殖,個體數量不斷減少。
  • 華南虎:極度瀕危的物種之一 世上少於30隻野生
    1996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的十大物種之一。 於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約附錄Ⅰ保護名單。  在中國存活的圈養華南虎僅為70餘只,正在南非野化的7隻,(雌虎「國泰」,雄虎「虎伍茲」,和雌虎「麥當娜」,以及後從蘇州來的雄虎「327」),還有「國泰」的3隻小幼崽,「麥當娜」的1隻幼崽。國內動物園圈養的華南虎只有60多隻,散布在全國19家城市動物園中。
  • 安吉發現植物新記錄,屬國家珍稀瀕危物種!
    近期,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溼地與野保中心工作人員首次發現兩種國家珍稀瀕危植物在我縣的分布新記錄,分別是連香樹科植物連香樹、蘭科植物象鼻蘭。☞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等級(EN);☞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列入《中國珍稀瀕危植物名錄》、《中國植物紅皮書》、《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
  • 綏寧一處驚現大片珍稀瀕危植物篦子三尖杉野生群落
    青翠欲滴三尖衫近期,黃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在該區一條深谷開展珍稀植物資源調查時,首次發現大片珍稀瀕危植物篦子三尖杉野生群落。藏在深閨人未識與水相親枝葉茂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在該區以往的科學考察中,僅發現篦子三尖杉有零星的分布,此次大片群落的發現,實屬罕見,對於系統研究黃桑國家級保護區古植物區系和三尖杉屬分類及其起源、分布和藥用價值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