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99%的物種都需要氧氣,氧氣雖好,可高濃度氧氣卻有毒

2021-01-18 科學探索菌

生命要想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就必須從外部環境攝入能量和物質。除了比較低級的生命形式,比如厭氧菌,氧氣是地球上絕大多數生命所必需攝入的物質之一。

地球誕生於45億年前,生命大約形成於35億年前,其實地球上最早最原始的生命是不需要氧氣的,那時地球大氣中的氧氣濃度也比較低。直到地球海洋中誕生了藻類,它們能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並釋放出大量的氧氣。正是它們的出現,改變了地球上的大氣,同時也影響了生命的進化方向。

研究顯示,地球大氣層中氧氣的濃度大約於24億年前大幅度提升。氧氣具有強氧化性,海水中的氧氣濃度增加,使得地球上的一批原始生命因此滅絕。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地球上的生命逐漸適應並學會了利用氧氣進行新陳代謝。

氧氣雖好,可也要適量。就像食鹽一樣,太少感覺味道太淡,太多則感覺味道太鹹。生命的呼吸需要氧氣,但大氣中的氧氣濃度也需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範圍之內,這樣才不會出問題。

現在地球大氣中的氧氣濃度大約維持在21%。而這裡所說的氧氣濃度一般是指低海拔地區大氣中的氧氣濃度,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氧氣濃度也就越低。

其實地球大氣中氧氣的濃度一直都在變化,而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就是地球上的植物。在距今幾億年前的石炭紀和三疊紀時代,那時地球上的氧氣含量大約維持在35%~42%之間,這樣高的氧氣濃度10分有利於昆蟲等不以肺為主要呼吸器官的生物的生長,所以在那個時代出現了各種巨型的昆蟲,比如巨型蜻蜓。

上過初中化學的可能都知道,一根燒紅的鐵絲在空氣中並不會燃燒,可放在純氧中卻會燃燒。

地球上某些生物對氧氣濃度的適應比較強,而人類只有當氧氣濃度在19.5%~23.5%之間時才比較適宜。

如果空氣中的氧氣濃度較低,則我們的身體會出現缺氧。當氧氣濃度低於16%時,我們的身體就會感受到明顯的不適;如果氧氣濃度低於6%,我們很快就會窒息而亡。

同樣,高濃度氧氣對人體也是有害的。當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達到50%以上時,人體就會感覺不適,長此以往會引發身體某些部位的病變;如果氧氣濃度達到70%以上,很快就會引發氧氣中毒;一旦超過80%,就會對身體產生不可逆的傷害。

正是因為高濃度的氧氣對人體有害,所以只有在搶救某些危重病人的時候,才會使用有壓力的高氧,並且只能短時間使用。醫院裡向病人輸氧時,都會控制氧氣的濃度,通常還會給氧氣加溼。

生命體之所以需要氧氣,是因為需要氧氣與糖類物質進行化學反應,轉化為能量,供給給全身的細胞。

氧氣具有強氧化性,會在細胞內生成氧自由基。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身體對這種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也就是抗氧化能力。而在高氧環境下,氧自由基的數量會增加,這無疑會打破這種平衡,並對身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在高氧環境下,身體的新陳代謝也會加快,這會縮短人類的壽命。

關注我,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氧氣「多多益善」嗎?高濃度氧氣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
    除了比較低級的生命形式,比如厭氧菌,氧氣是地球上絕大多數生命所必需攝入的物質之一。地球誕生於45億年前,生命大約形成於35億年前,其實地球上最早最原始的生命是不需要氧氣的,那時地球大氣中的氧氣濃度也比較低。直到地球海洋中誕生了藻類,它們能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並釋放出大量的氧氣。正是它們的出現,改變了地球上的大氣,同時也影響了生命的進化方向。
  • 氧氣濃度過高會引起中毒嗎?恐龍時代氧氣濃度多高?會不會中毒?
    地球本沒有氧氣,氧氣是地球生物的產物。30多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藍細菌,藍細菌進行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其所需的有機質,同時將氧氣作為副產物釋放出來。這些源源不斷產生的氧氣用了十億年時間將當時海洋中的亞鐵離子全部氧化了,當時淺綠色的海洋從那時起就變成今天的樣子了。
  • 都是氧氣,工業氧氣和醫用氧氣有什麼不同?
    提起氧氣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氧氣不就是我們每天呼吸的氣體嗎。可是你知道嗎,氧氣也是分等級的,不同濃度的氧氣有著不同的用途,這些氧氣能廣泛應用於工業、醫療業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工業氧氣與醫用氧氣。
  • 在過去氧氣濃度高的時候,單細胞生物也會很大嗎?
    有人說氧氣濃度越高,生物體的體型越大,實際上這一說法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是真命題。單細胞生物體型和氧氣濃度關係不大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氧氣濃度為什麼能影響生物體型。現在絕大多數生物都是需養生物,生物需要將氧氣輸送至每一個細胞。隨著生物體型增長,其體積的擴大速度要比表面積的擴大速度快。長度增加到原來兩倍,表面積就增大到四倍,體積則增大到八倍。
  • 我們賴以生存的氧氣竟然是有毒氣體,地球其實是個充滿毒氣的星球
    現在的地球生物幾乎都離不開三大物質,那就是水、氧氣、以及食物,所以氧氣是我們人類能夠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根本,離開氧氣我們根本不可能生存下來。但是你們知道嗎?氧氣其實是一種有毒氣體,並且曾經在地球上導致了一次生物大滅絕。其實地球上至今還能存著一群不需要甚至討厭氧氣的生物,比如厭氧型細菌。它們並不需要氧氣也能夠生存。
  • 如果地球上的氧氣突然增加一倍,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為什麼?
    氧氣,對於地球上的大多數生物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不僅如此,大氣中氧氣含量的多少也左右著地球生物的演化過程。比如,早期地球上的生命都是厭氧生物,隨著大氧化事件出現,地球迎來了巨蟲時代,後來氧氣濃度減少,巨蟲也被淘汰。也就是說,氧氣濃度的比例,決定著地球上存在的生命種類。目前我們人類之所以能夠在這個時代生存,就是因為我們適應著目前地球上的氧氣濃度。
  • 氧氣濃度檢測方式
    氧氣是我們人類呼吸必不可少的一種元素,我們人類只有在氧氣濃度19.5%vol---23.5%vol的環境中才能生存,當環境中的氧氣濃度低於19.5%vol時,我們就會處在缺氧狀態,如環境中氧氣濃度超過23.5%vol時,我們就會處在富氧狀態,同樣會影響我們的安全,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各種氧氣檢測工具來進行環境中的氧氣濃度。
  • 氧氣檢測儀中螢光氧氣傳感器的作用
    氧氣檢測儀是一款個人可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它的傳感器採用電化學傳感器,反應靈敏,適用於在工礦企業環境空氣中連續檢測氧氣的百分比濃度,當環境濃度偏高時,進行高限、低限聲、光、震動報警,警示現場人員儘快撤離危險區域。
  • 氧氣,從毒性氣體到有用氣體:前40億年地球氧氣演變史
    幾乎一直到35億年以前,整個地球上都是沒有氧氣的,從35億年前開始,地球上演化出一些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菌:藍藻(又稱藍細菌)。這些細菌能夠利用光照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變成有機物,但是會釋放出一種副產物:氧氣。
  • 氧氣濃度含量高的時候,地球的生物是什麼模樣?巴掌大小的螞蟻?
    氧氣濃度含量高的時候,地球的生物是什麼模樣?巴掌大小的螞蟻?氧氣是我們生存在地球上必不可少的東西,我們每天呼吸都必須要有氧氣的參加,否則我們將無法完成一次完整的呼吸過程。就會出現呼吸急促,大腦缺氧,身體無法正常運行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 臭氧比氧氣相對質量大,為什麼高度卻比氧氣高?
    臭氧層對地球生命極其重要,沒有臭氧層可能就沒有陸地生物,也就不會出現人類。可臭氧比氧氣相對質量大,為什麼卻能「漂浮」在大氣層較高高度?這要從臭氧的形成和性質說起。臭氧層是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層次,濃度最大的部分位於20—25公裡的高度處,由於這臭氧層之上的大氣密度很低,陽光的透性很好,因此會有強烈的紫外線,一部分氧氣分子在紫外線的作用下分解為氧原子,然後繼續和其他的氧氣分子自由碰撞,可以形成臭氧。
  • 今天我們必不可缺的氧氣,曾「毒」死地球上99%生命!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光合作用,它們每年產生了地球上一半的氧氣。那麼有些朋友可能就會問了,地球上最早是沒有生物的,那最早的時候,地球的氧氣是來源於哪裡呢?下面就跟著蝌蚪君一起來探尋一下氧氣的產生史吧!無氧的地球,生命的搖籃地球有著約46億年的歷史,但是在其誕生後的約一半的時間內,大氣裡的氧氣含量都是極少的。
  • 氧氣不可或缺,倘若濃度增加一倍會如何?石炭紀的生物給出答案
    前言地球和其他星球很不一樣,因為地球誕生出了無數種物種,而且地球還擁有厚厚的大氣層和磁場,使得地球的地表環境非常舒適。此外,地球的大氣成分當中有21%都為氧氣,而地球上的絕大部分生物都是需要氧氣,就好比地球的主人人類,人類如果缺乏氧氣,就會因器官衰竭而窒息死亡。既然氧氣對人類如此重要,那是不是意味著氧氣越多越好呢?地球從誕生之初到現在已經46億年了,在地球進化的過程中,環境也在不斷的改變,朝著能夠誕生出生物的方向進化。
  • 如果地球的氧氣突然增加了一倍,會發生什麼事?
    大概是回到距今3.55億年-2.95億年的石炭紀,當時的氣候溫暖溼潤,99%的陸地被針葉林給覆蓋了,整個地球的氧氣濃度高達45%。 很難想像,當時的昆蟲為了適應超高的含氧量,基本上都進化出了巨大的體型,當今的蜻蜓最多也就18釐米的樣子,但是那時候的蜻蜓兩翼張開竟然可達95釐米,飛行時速也快。
  • 工程熱物理所循環流化床高氧氣濃度煙氣
    該裝置於2013年10月開工建設,2014年4月完成了全部建設安裝任務,是目前我國熱功率最大、國際上氧氣濃度最高的帶煙氣再循環的循環流化床富氧燃燒中試裝置。試驗結果表明:該中試裝置可以進行空氣和整體氧氣濃度在21%-50%的煙氣再循環富氧燃燒試驗,外置換熱器和爐內可調節受熱面能夠實現對裝置熱負荷和爐膛溫度的調節,中試裝置的熱負荷可以在0.5-1.2MW範圍內調節,在整體氧氣濃度為40%的煙氣再循環富氧燃燒試驗工況中煙氣CO2濃度達到
  • 寒武紀——所有物種的進化都恰好選擇了同一時期氧氣是最主要因素
    生物的結構需要在漫長的歲月中完善,但是這似乎無法解釋為什麼這種完善的結果出現的太突然,為什麼並沒有幾個物種先達到了完善,如果以進化的成熟來描述,那麼這雖然可以說明進化從小到大需要時間而且就算是可以有飛躍,但是也不能解釋為什麼所有物種的進化都恰好選擇了同一時期——寒武紀。
  • 地球各個時期的氧氣含量
    可以說是地球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從遠古物種進化到現代生物的催化劑。那麼遠古時期的氧氣含量跟現在一樣嗎?我們馬上揭曉。    在地球形成時期是沒有任何氧氣,空氣中的含量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硫化氫、蒸汽、和氮氣組成,水蒸氣和硫化氫混合形成原始的雨,那時候的雨跟現在的不同,具有很強的腐蝕性,也可以說下的不是雨,而是低濃度的硫酸。
  • 專家發現「超級地球」,氧氣濃度遠超地球,蚊子或許都比人大
    大家好值得人讓我們尊敬的科學家們有了新發現宇宙中竟然還存在著「超級地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人們的科技水平越發提高對於未知的事物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好奇各個國家都向外太空發射了許多的衛星還有許多載人火箭的發射讓人們對外太空有了很多的新發現科學家在一次探究的過程中竟然發現了「超級地球」
  • 燃燒和呼吸都消耗氧氣,為何大氣氧氣含量很穩定?其實變化已開始
    ,在陽光的高能量輻射作用下,將碳留下並將氧氣放出,這被認為是地球大氣中氧氣的主要來源。,這些水在地球的表面蒸發成為水蒸氣,在太陽紫外線等高能量電磁輻射的作用下,水分子被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容易跑到大氣層外散逸掉,氧氣則會留在大氣層中,這被認為是地球最初氧氣的來源。
  • 地球早期氧氣的形成:疊層石菌落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
    地球早期氧氣的形成:疊層石菌落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 > 單細胞細菌是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態 這是地球成長史上決定性的一刻 微生物出現了 但在接下來的數億年裡 什麼都沒有改變 沒有進展,沒有進化,大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