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發現「地球兄弟」,氧氣含量是地球3倍,或比地球更宜居
文/行走天涯科學家發現「地球兄弟」,氧氣含量是地球3倍,或比地球更宜居自從人類發現宇宙的神秘莫測之後,人類一直企圖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然而也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的不斷前進,人類愈發的發現到自己的想法有多麼的可笑,因為浩瀚的宇宙實在是太神秘未知了,而我們人類不過是滄海一粟
-
地球不完美了?繼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後,又發現超級地球
除此之外,宜居的星球還需要有水的存在,還有大氣層、氧氣等條件。看起來,宜居的條件是極為苛刻的,外星球需要具備這些條件,才可能會成為我們的潛在家園,所以很多已知的外星球都被排除宜居星球行列之外。」標準,最後從已知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並繪製出這些「超宜居」行星的輪廓:它們環繞K矮星運行,年齡大約為50億到80億歲之間、尺寸比地球大10%、平均溫度比地球高5℃、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在25%-30%之間,還有豐富的水資源等。
-
5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子?專家:氧氣濃度是現在的幾十倍!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5億年前地球是什麼樣子?專家:人間仙境!人類充滿著好奇,對於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類作為一種唯一智慧生物,顯示其獨特的存在。在人類的認知當中,科學是最為能夠解釋一切的。大家或許都對宇宙有所了解,很多的科學理論都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場爆炸,這場爆炸產生了很多星系。
-
地球上99%的物種都需要氧氣,氧氣雖好,可高濃度氧氣卻有毒
除了比較低級的生命形式,比如厭氧菌,氧氣是地球上絕大多數生命所必需攝入的物質之一。地球誕生於45億年前,生命大約形成於35億年前,其實地球上最早最原始的生命是不需要氧氣的,那時地球大氣中的氧氣濃度也比較低。直到地球海洋中誕生了藻類,它們能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並釋放出大量的氧氣。正是它們的出現,改變了地球上的大氣,同時也影響了生命的進化方向。
-
如果地球氧氣增加一倍,會發生什麼呢?人類會發生什麼影響?
氧氣,對於地球上的大多數生物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元素,除此之外,大氣中氧氣含量的多少還左右著地球生物的演化過程,比如,早期地球上的生命都是厭氧生物,隨著大氧化事件的出現,地球迎來了巨蟲時代,後來隨著氧氣濃度的減少,巨蟲們也被逐一淘汰,這意味著氧氣濃度的比例,決定著地球上存在的生命種類,目前人類之所以能夠在這個時代生存,就是因為我們適應著目前地球上的氧氣濃度,如果地球上的氧氣突然增加一倍,這說明或許包含人類在內的許多生物都難逃滅絕的威脅
-
數萬隻超級蚊子出現,轉基因蚊子實驗適得其反,專家:恐釀成大禍
這就意味著,野生的蚊子已經出現了適應性,在經過試驗蚊子的「訓練」之後,他們的生命力反而變得更加頑強,這種新出現的蚊子被科學家們命名為「超級蚊子」。意外之外的結果現在超級蚊子已經出現了,還能怎麼辦呢?本來科學家們的目的是要減少蚊子的數量,現在不僅試驗沒有達標,反而還讓蚊子比之前變得更加強大。
-
超級地球已被發現,外星文明還會不會遠呢?
何來超級地球!人類觀測者就沒動腦想過為什麼大家看到的其他星系總是和太陽系沒什麼兩樣,只是大小有別,人類連宇宙物質能量鏡像都沒搞懂,還有一種光,也就是物質宇宙爆炸閃那一下的光,沒有速度的光,它是叫光體,也是最小的變成最大的,光最小但它產生的質量無窮大,把這些搞清楚就曉得有無超級地球了。
-
「超級地球」真的適宜生存?科學家發現它們的氧氣含量數據造假
筆者:三體-小遙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有關於外星文明存在的相關情節,人類面對浩瀚無邊的宇宙,往往會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在生命普遍性理論的支持下,這些想法體現得淋漓盡致。按照孕育生命所需的條件去尋找相關行星,或許能夠為我們提供更好的幫助。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不少類地行星,並且「超級地球」的數量也十分可觀。科學家們認為,在無數個恆星系統中,一定存在先進的外星文明。
-
地球成為備胎?科學家發現24顆星球,每一個都比地球適宜居住
在人類誕生之初,我們是沒有「地外生命」這個概念的,隨著近代社會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不斷加深,我們才赫然的發現除了地球之外,宇宙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星球,因此我們不免遐想,宇宙那麼大,是否存在和我們一樣(或者相似)的外星生物呢?
-
地球成為「備胎」?科學家發現24顆星球,每一個都比地球適宜居住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憑藉自己的科學技術探索了不少地球附近的其他星球,但這些星球基本上都是一片荒蕪,別說人類了,基本上連個細菌都找不到,根本不適宜生命的存活。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宇宙中不存在外星文明了呢?答案很顯然不是前段時間,國外科學家公布了一項研究數據,在目前人類已知的上千顆行星中,至少有24顆星球適宜生命的存活,而且這些星球在某種程度上比地球更加的「宜居」。除了水和氧氣之外,一些「宜居行星」的生態條件幾乎和早期的地球一樣,非常適宜新生命的誕生。
-
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氧氣是地球3倍,人類有望遷移?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但是由於人類的發展,和對地球過度的消耗,如今地球已經滿目瘡痍,時常發生自然災害因此一些科學家就將目光看向了宇宙,他們一直致力於尋找新的,可以替代地球的行星,經過他們日夜不休的努力探尋,終於發現了一顆與地球極為相似的星球它就是克卜勒452b行星
-
外星生命之謎|發現超級地球,外星生命還會遠嗎?
終於,在 2005 年 6 月 13 日,人類在這裡發現了第一顆超級地球!什麼是超級地球?天文學界一般把質量不超過地球的 10倍,直徑大約是地球 1.25 – 2 倍之間的巖石星球稱為"超級地球"。這顆超級地球被命名為格利澤 876d,距離我們地球僅為 15 光年,15光年在宇宙的尺度上是個很近的距離了。
-
地球上的氧氣從哪裡來?光合作用或許不是主要來源
但是在形成初期,地球就像是一個火球,到處都是火山和熔巖,所以那個時候地球上還沒有水和氧氣。不過當地球逐漸穩定下來以後,情況就開始發生了改變。我們知道,宇宙中的所有元素,一開始都是由氫氣聚變而來,所以宇宙中的氧氣當然也來自於恆星的核聚變。剛開始地球上並沒有氧氣,不過在宇宙中卻存在大量的氧原子。
-
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一年僅9天,生態環境比地球好
直到現在,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都沒有放棄尋找第二個「地球」,而「超級地球」是科學家提出的一個概念,意思就是環境和地球非常相似的星球,不管運行軌道還是氣候與地球都高度相似,科學家認為「超級地球」是能夠讓人生存的第2顆地球。
-
如果地球的氧氣突然增加了一倍,會發生什麼事?
現在地球的氧氣濃度是21%,如果增加一倍的話就是變成了42%,這樣的變化會導致地球發生什麼樣的事呢?常溫條件下,氧氣濃度超過40%,機體可能就會產生不適的反應了,如果地球的氧氣濃度在一夜之間變成了42%,那很多動物都要遭殃了。 生物體型可能會變大 氧氣濃度變高,生物體型不一定變大,但是為變大提供了一定的條件。以石炭紀的昆蟲為例,昆蟲是通過遍布全身或機體的氣管來吸收氧氣的。如果生物的體型也大的話,相應的氣管體積也是越大的。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距地球約42億光年,可能存在氧氣
為此科學家發現了天文望遠鏡等探測設備,並成功在距地球1000光年範圍內尋找到數百顆類地行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能夠發現的類地行星會越來越多。科學家在探索尋找系外類地行星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和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都比地球大很多,我們稱之為超級地球。
-
土衛五大氣富含氧氣 濃度僅為地球五萬億分之一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土星第二大衛星土衛五上存在稀薄大氣,其中氧氣含量佔大約70%,二氧化碳佔30%。這是研究人員首次在土星的衛星上發現富含氧氣的大氣。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卡西尼」號軌道探測器在飛越土衛五北極的一次探測中發現,土衛五存在大氣,經「卡西尼」質譜儀分析,確認其中含有氧氣和二氧化碳。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美國西南研究所研究員本·泰奧利斯說,先前研究發現,木星的衛星木衛二和木衛三大氣中含有氣態氧,現在又在土衛五上確認同樣事實。 「(大氣含氧)這一點廣泛存在令人振奮,」泰奧利斯說。
-
距地球42光年,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氧氣比地球多3倍!
,科學家在探險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個新地球。通過深入的研究表明,這顆新地球完全適用於人類生存,主要是它的環境與地球高度相似,這究竟是怎樣的新地球呢?距地球42光年,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氧氣比地球多3倍!
-
如果將地球大氣層中的氧氣濃度提高一倍,將會發生什麼事情?
我們知道,地球大氣層主要有氮氣、氧氣和氬氣等其它氣體構成的,其中氮氣佔78.1%,氧氣佔20.9%,氬氣等其它氣體一共佔了剩下的1%。可能這個比例沒什麼,但對於地球生物來講,正是這樣的比例造就了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形成了我們現在多姿多彩的世界。
-
7億年前誰讓「雪球地球」解凍?科學家發現秘密所在
超級大陸裂解導致氣溫驟降「雪球地球」即全球冰凍現象,是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科學家約瑟夫·科什文克提出的概念,它在地球歷史中至少出現過3次。科學界認為,在距今6至7億年前的成冰紀,地球經歷了斯圖特冰期和馬裡諾冰期兩次雪球地球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