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學技術司
為引導規範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以下簡稱教育App)有序健康發展,教育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國家層面發布的首個全面規範教育App的政策文件,覆蓋各學段教育和各類教育App,對促進「網際網路+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意見》出臺的背景
一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網際網路+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實施「網際網路+教育」,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億萬人民在共享網際網路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發展「網際網路+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教育App是「網際網路+教育」的重要載體,規範教育App管理是促進「網際網路+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是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盼。近幾年,教育App快速發展、廣泛應用,對「網際網路+教育」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一些地方和學校出現了應用泛濫、平臺壟斷等現象;一些教育App存在有害信息傳播、廣告叢生等問題,給廣大師生帶來了困擾,增加了學生和家長的負擔。媒體對此多有報導,反映問題較為尖銳,加強教育App治理的呼聲十分強烈。
三是深化「網際網路+教育」發展的內在需求。2018年,教育部印發文件,對中小學學習類App亂象進行了集中治理。隨著工作深入,我們發現不止中小學學習類App需要規範,教育系統迫切需要出臺一個較全面、有力度的文件加強對教育App發展的統籌指導,產業界也熱切期盼出臺政策明確監管標準,為教育App有序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二、《意見》的工作思路和總體考慮
一是準確界定規範範圍。《意見》界定了教育App的內涵和外延,提出教育App是以教職工、學生、家長為主要用戶,以教育、學習為主要應用場景,服務於學校教學與管理、學生學習與生活以及家校互動等方面的App。《意見》規範的教育App大致分為三類:市場競爭提供、師生自主選用;學校企業合作、學校組織應用;學校自主開發、部署校內使用。
二是明確鼓勵支持的政策基調。《意見》以促進教育App的發展作為政策出發點。引導規範管理是手段,有序健康發展是目標,規範管理是為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氛圍。根據國家「放管服」改革精神,對教育App實施包容審慎監管,不設置準入許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在嚴守底線的前提下為新業態發展留足空間。鼓勵推薦優質教育App樹立行業標杆,發揮頭雁效應。鼓勵購買優質教育App服務創新供給模式,促進產業發展。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分類施策標本兼治。《意見》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系統梳理教育App存在的問題,對問題進行分類,逐一分析,找出原因,拿出對策。疏堵結合、標本兼治,打好治理組合拳。同時,注重統籌兼顧。抓住主要矛盾,聚焦共性問題,提出一致性要求。針對不同教育階段、不同功能類型、不同用戶對象等差異性,提出個性化要求,避免「一刀切」。
四是堅持政府市場社會同向同行,協同治理。《意見》充分發揮教育App提供者、App分發平臺、移動終端提供者作用,營造良好的發展生態;充分發揮網信、電信主管、公安、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作用,形成協同治理體系;充分發揮專業機構、學生家長等社會各方作用,織牢常態化監管的籠子;充分利用督導、考核等手段,以協同治理做大教育App規範管理的同心圓。
三、《意見》的主要措施
《意見》共20條,從4個方面提出了工作措施。
第一,明確準入程序,提高供給質量。從供給側出發,對教育App提供者提出明確要求。一是建立備案制度。根據「國家統一標準、各省分頭實施、企業屬地備案」的原則建立備案機制,為事中事後監管提供支撐。二是加強內容建設。明確呈現內容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符合黨的教育方針、體現素質教育導向,並對未成年人保護、提供服務主體等方面進行規範。三是規範數據管理。嚴格控制數據採集使用範圍,嚴禁強迫用戶授權提供個人隱私信息。四是保障網絡安全。嚴格落實《網絡安全法》,推動建立安全審核和認證,切實保障廣大師生切身利益。
第二,壓實主體責任,規範應用管理。從需求側出發,壓實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教育App推薦、選用及運維中的責任。一是落實主體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開發誰負責、誰選用誰負責」的原則建立管理責任體系。二是建立推薦機制。以省為單位探索建立優質教育App的推薦機制,為教育App有序健康發展提供正向引導。三是健全選用機制,提出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選用教育App應徵求師生、家長意見,並經領導班子集體決策。四是規範進校合作。要求統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不得植入商業廣告和遊戲。推薦使用的教育App遵循自願原則,不得與教學管理行為綁定,不得與學分、成績和評優掛鈎。五是促進整合共享。面向師生提供管理和服務的教育App應當整合為「互聯互通、業務協同、信息共享」的綜合性App,避免應用泛濫的問題。
第三,健全管理體系,促進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建立教育App的長效監管機制。一是教育App提供者、App分發平臺、移動終端提供者等產業主體加強自律,共同落實監管要求,營造良好的業態環境。二是教育、網信、電信主管、公安、市場監管、掃黃打非等職能部門建立協同聯動的監管機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規範教育App管理。三是專業機構、社會組織、家長等社會力量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構建多方參與的監管機制。四是教育行政部門將教育App規範管理納入督導、考核等工作中,建立選用退出、負面清單和黑名單制度,形成常態化的監管。
第四,加強支撐保障,確保落地見效。從技術規範、信息素養、採購機制等方面,為引導規範教育App有序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配套環境。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部門協同機制和工作檯帳,統籌協調「網際網路+教育」的各項重點工作。二是健全制度規範。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和技術規範,推動教育App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三是提高信息素養,以開學教育、網絡安全宣傳周等活動為契機開展在校師生的信息素養教育,以家長會、家長學校等方式向家長傳達正確的用網觀念,提高廣大師生、家長的信息素養。四是落實工作保障。教育行政部門應為教育App規範管理提供必要支撐,鼓勵學校通過購買優質教育App服務的方式創新供給機制,促進產業發展。
四、下一步工作考慮
一是落實教育App的備案制度。制定並出臺《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備案管理辦法》,明確備案方式、內容、對象和時間,指導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做好本地區教育App提供者和教育機構的備案工作。依託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備案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撐,實現「一省備案、全國有效」和全程網上辦理。通過數據共享全面簡化備案所需提供的材料,方便企業和學校備案,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
二是開展教育App的專項清理。開展教育App專項行動,通過加強統籌管理、促進整合共享、規範信息採集等措施,防止教育App泛濫等問題,杜絕教育App使用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多部門共同參與的部門協同機制,以釘釘子的精神集中治理利益綁架、信息洩露、低俗信息等問題,為廣大師生營造清朗的網絡學習空間。
三是促進教育App有序健康發展。加強對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探索優質教育App的推薦機制,按照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形成推薦名單並向社會公開。通過「政府統籌引導、企業參與建設、學校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創新供給模式,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應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