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場:解讀《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有序...

2021-01-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

  為引導規範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以下簡稱教育App)有序健康發展,教育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國家層面發布的首個全面規範教育App的政策文件,覆蓋各學段教育和各類教育App,對促進「網際網路+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意見》出臺的背景

  一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網際網路+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實施「網際網路+教育」,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億萬人民在共享網際網路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發展「網際網路+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教育App是「網際網路+教育」的重要載體,規範教育App管理是促進「網際網路+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是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盼。近幾年,教育App快速發展、廣泛應用,對「網際網路+教育」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一些地方和學校出現了應用泛濫、平臺壟斷等現象;一些教育App存在有害信息傳播、廣告叢生等問題,給廣大師生帶來了困擾,增加了學生和家長的負擔。媒體對此多有報導,反映問題較為尖銳,加強教育App治理的呼聲十分強烈。

  三是深化「網際網路+教育」發展的內在需求。2018年,教育部印發文件,對中小學學習類App亂象進行了集中治理。隨著工作深入,我們發現不止中小學學習類App需要規範,教育系統迫切需要出臺一個較全面、有力度的文件加強對教育App發展的統籌指導,產業界也熱切期盼出臺政策明確監管標準,為教育App有序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二、《意見》的工作思路和總體考慮

  一是準確界定規範範圍。《意見》界定了教育App的內涵和外延,提出教育App是以教職工、學生、家長為主要用戶,以教育、學習為主要應用場景,服務於學校教學與管理、學生學習與生活以及家校互動等方面的App。《意見》規範的教育App大致分為三類:市場競爭提供、師生自主選用;學校企業合作、學校組織應用;學校自主開發、部署校內使用。

  二是明確鼓勵支持的政策基調。《意見》以促進教育App的發展作為政策出發點。引導規範管理是手段,有序健康發展是目標,規範管理是為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氛圍。根據國家「放管服」改革精神,對教育App實施包容審慎監管,不設置準入許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在嚴守底線的前提下為新業態發展留足空間。鼓勵推薦優質教育App樹立行業標杆,發揮頭雁效應。鼓勵購買優質教育App服務創新供給模式,促進產業發展。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分類施策標本兼治。《意見》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系統梳理教育App存在的問題,對問題進行分類,逐一分析,找出原因,拿出對策。疏堵結合、標本兼治,打好治理組合拳。同時,注重統籌兼顧。抓住主要矛盾,聚焦共性問題,提出一致性要求。針對不同教育階段、不同功能類型、不同用戶對象等差異性,提出個性化要求,避免「一刀切」。

  四是堅持政府市場社會同向同行,協同治理。《意見》充分發揮教育App提供者、App分發平臺、移動終端提供者作用,營造良好的發展生態;充分發揮網信、電信主管、公安、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作用,形成協同治理體系;充分發揮專業機構、學生家長等社會各方作用,織牢常態化監管的籠子;充分利用督導、考核等手段,以協同治理做大教育App規範管理的同心圓。

  三、《意見》的主要措施

  《意見》共20條,從4個方面提出了工作措施。

  第一,明確準入程序,提高供給質量。從供給側出發,對教育App提供者提出明確要求。一是建立備案制度。根據「國家統一標準、各省分頭實施、企業屬地備案」的原則建立備案機制,為事中事後監管提供支撐。二是加強內容建設。明確呈現內容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符合黨的教育方針、體現素質教育導向,並對未成年人保護、提供服務主體等方面進行規範。三是規範數據管理。嚴格控制數據採集使用範圍,嚴禁強迫用戶授權提供個人隱私信息。四是保障網絡安全。嚴格落實《網絡安全法》,推動建立安全審核和認證,切實保障廣大師生切身利益。

  第二,壓實主體責任,規範應用管理。從需求側出發,壓實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教育App推薦、選用及運維中的責任。一是落實主體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開發誰負責、誰選用誰負責」的原則建立管理責任體系。二是建立推薦機制。以省為單位探索建立優質教育App的推薦機制,為教育App有序健康發展提供正向引導。三是健全選用機制,提出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選用教育App應徵求師生、家長意見,並經領導班子集體決策。四是規範進校合作。要求統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不得植入商業廣告和遊戲。推薦使用的教育App遵循自願原則,不得與教學管理行為綁定,不得與學分、成績和評優掛鈎。五是促進整合共享。面向師生提供管理和服務的教育App應當整合為「互聯互通、業務協同、信息共享」的綜合性App,避免應用泛濫的問題。

  第三,健全管理體系,促進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建立教育App的長效監管機制。一是教育App提供者、App分發平臺、移動終端提供者等產業主體加強自律,共同落實監管要求,營造良好的業態環境。二是教育、網信、電信主管、公安、市場監管、掃黃打非等職能部門建立協同聯動的監管機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規範教育App管理。三是專業機構、社會組織、家長等社會力量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構建多方參與的監管機制。四是教育行政部門將教育App規範管理納入督導、考核等工作中,建立選用退出、負面清單和黑名單制度,形成常態化的監管。

  第四,加強支撐保障,確保落地見效。從技術規範、信息素養、採購機制等方面,為引導規範教育App有序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配套環境。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部門協同機制和工作檯帳,統籌協調「網際網路+教育」的各項重點工作。二是健全制度規範。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和技術規範,推動教育App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三是提高信息素養,以開學教育、網絡安全宣傳周等活動為契機開展在校師生的信息素養教育,以家長會、家長學校等方式向家長傳達正確的用網觀念,提高廣大師生、家長的信息素養。四是落實工作保障。教育行政部門應為教育App規範管理提供必要支撐,鼓勵學校通過購買優質教育App服務的方式創新供給機制,促進產業發展。

  四、下一步工作考慮

  一是落實教育App的備案制度。制定並出臺《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備案管理辦法》,明確備案方式、內容、對象和時間,指導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做好本地區教育App提供者和教育機構的備案工作。依託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備案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撐,實現「一省備案、全國有效」和全程網上辦理。通過數據共享全面簡化備案所需提供的材料,方便企業和學校備案,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

  二是開展教育App的專項清理。開展教育App專項行動,通過加強統籌管理、促進整合共享、規範信息採集等措施,防止教育App泛濫等問題,杜絕教育App使用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多部門共同參與的部門協同機制,以釘釘子的精神集中治理利益綁架、信息洩露、低俗信息等問題,為廣大師生營造清朗的網絡學習空間。

  三是促進教育App有序健康發展。加強對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探索優質教育App的推薦機制,按照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形成推薦名單並向社會公開。通過「政府統籌引導、企業參與建設、學校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創新供給模式,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應用服務。

相關焦點

  • 八部門:教育移動應用不得與學分、成績和評優掛鈎
    中新網9月5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中央網信辦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推薦使用的教育移動應用應當遵循自願原則,不得與教學管理行為綁定,不得與學分、成績和評優掛鈎。
  • 教育部等八部門:學校要求統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收費
    教育部等八部門:學校要求統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收費 9月5日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 網際網路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中指出對教育APP實施包容審慎監管
  • 教育部 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科技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教育部有關司局、有關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
  • 教育部等八部門發文,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關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意見》明確,要健全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意見》具體有哪些內容?
  • 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公布
    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教基一[2016]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發展改革委、公安廳(局)、財政廳(局)、交通運輸廳(局、委)、文化廳(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旅遊委(局)、保監局、團委
  • 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印發《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
    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印發《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黨〔2018〕41號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落地生根,切實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心理育人質量,根據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等22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和中共教育部黨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指導綱要。
  • 久一英語進入教育APP「白名單」
    近年來在線教育在移動應用上快速發展,為提高教學效率、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和興趣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市場也出現出現了應用泛濫、平臺壟斷、有害信息傳播、廣告叢生等問題,給廣大師生、家長帶來了困擾。
  • ——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就《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為此,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問:請談談文件的出臺背景。  答:首先,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
  • 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於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
    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於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的通知教職成〔2019〕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市場監管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市場監管局,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國教育大會部署和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要求,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制定了《關於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
  • 教育部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
    會同財政部完善教育財務管理制度,全面修訂教育資金管理辦法,建立經濟活動內控機制,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加強內部審計監督,確保教育經費使用安全規範有效。六是堅持用宣傳示範引領保4%。印發《教育部 國家統計局 財政部關於加強和完善教育經費統計工作的意見》,完善教育經費統計工作體制機制,推動所有省份建立了省級教育經費統計公告制度。及時發布教育經費執行情況,印發通報推廣典型經驗。
  • 關於促進和規範社會體育俱樂部發展的意見
    關於促進和規範社會體育俱樂部發展的意見 (2020年6月11日體育總局、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健康委、應急部、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體規字〔2020〕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局、教育廳(教委)、公安廳(
  •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原標題:教育部科學技術司: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十三五」期間教育信息化有關情況介紹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十三五」期間教育信息化有關情況介紹教育部科學技術司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
  • 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部門聯合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
    人民網北京12月20日電 為貫徹國家重大方針政策、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升研學旅行工作水平,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各地中小學研學旅行的開展提出了「四個以」的基本要求,即以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為根本目的,
  • 六位教育家解讀《教育部關於加強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意見》
    編者按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意見》。)  作為一名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我十分高興地讀到教育部頒發的第一個有關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規範性文件——《關於加強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
    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號 大力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現代技術在教學和管理中的應用,探索實施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教育,推動形成「網際網路+高等教育」新形態,以現代信息技術推動高等教育質量提升的「變軌超車」。  25.大力推進慕課和虛擬仿真實驗建設。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實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爭創計劃的通知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實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爭創計劃的通知教基一廳函〔2014〕1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根據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和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點的要求,我部決定啟動實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爭創計劃。
  • 鄭州市第五高級中學入圍教育部第三批新樣態實驗學校
    獲批文件近日獲悉,在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公布的「第三批新樣態實驗區/學校名單」中,鄭州市第五高級中學等入圍教育部第三批新樣態實驗學校。鄭州市第五高級中學全體教職工堅持「培靈智校園,育中堅人才」,學校一直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一貫堅持「五育並舉」原則,積極探索「五育融合」育人模式,打造產生德育「場」效應,以教學質量為抓手,提升學校教師的精氣神。根據《關於做好第三批新樣態實驗區、實驗學校有關工作的通知》,經自主申報及上級主管部門同意,鄭州市第五高級中學被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確定為第三批新樣態實驗學校之一。
  • 關於網際網路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思考
    當我們談論網際網路時,它包含著技術和文化兩個層面的含義:作為技術,網際網路具有簡單便捷的技術應用、開放豐富的信息資源、平等交互即時的信息傳遞三個重要的特徵;作為文化,它是人們依賴以信息、網絡技術及網絡資源為支點的網絡活動創造出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被認為是歷史發展到今天最自由、最多元、最活躍和最具包容性的嶄新的文化形態,去中心化、開放、共享、多元體現著其主要特徵。
  • 教育部科技部發文破「SCI至上」
    針對當前科研評價中存在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高等學校破除論文「SCI至上」,規範各類評價工作中SCI論文相關指標的使用,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推動高等學校回歸學術初心,淨化學術風氣,優化學術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