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探測團隊榮獲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2021-01-09 美通社

舊金山2016年5月3日電 /美通社/ --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 評委會今天公布一項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Special 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對在2016年2月11日宣布探測到引力波的重大發現中做出貢獻的科學家與工程師進行嘉獎。

特別突破獎可以隨時授予,用以表彰非凡的科學成就。300萬美元獎金將由兩組獲獎人共享: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簡稱LIGO)的三位創始人將平分100萬美元,而1012名實驗貢獻者將平分200萬美元。

三位創始人分別是: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物理學榮休教授羅納德-德雷弗 (Ronald W. P. Drever)、加州理工學院費曼理論物理學榮休教授基普-索恩 (Kip S. Thorne)、以及麻省理工學院 (MIT) 物理學榮休教授雷納-韋斯 (Rainer Weiss)。

共享獎金的貢獻者包括來自參與 LIGO 與其姊妹實驗 Virgo Collaboration 的多家機構的1005名作者,他們在發表的論文中描述了引力波的發現。還有七位對 LIGO 的成功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也分享了獎金。貢獻者名單詳見新聞稿下面的連結。

獲獎者將在2016年秋季舉行的2017年突破獎頒獎儀式上得到表彰,儀式上還將頒發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年度大獎(與特別突破獎不同)以及生命科學與數學突破獎。這些獎項的提名申請日期截至2016年5月31日,可以登錄網站https://breakthroughprize.org在線申請。

2013年特別突破獎獲得者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表示:「這一發現有著巨大的意義:首先是為廣義相對論和其對黑洞相互作用的預測提供了證據,其次,作為一個新天文學的開始,將通過不同的媒介揭示宇宙奧秘。LIGO 團隊獲得特別突破獎實至名歸。」

突破獎創始人之一尤裡-米爾納 (Yuri Milner) 說道:「這一次,無與倫比的天才、多位偉大的科學家以及宇宙本身的創造性力量共同成就了一個完美的科學故事。」

評委會主席愛德華-威滕 (Edward Witten) 評論說:「此次驚人的成就讓我們第一次觀察到愛因斯坦理論一些傑出的工作成就。當我還是個學生的時候,關於黑洞的理論觀點簡直就像科幻小說,如今卻成為了事實。」

LIGO

LIGO 的引力波探測器在20世紀60年代被構想和研發。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攜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1994-2002年期間建造了 LIGO,旨在觀察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引力波。經過2010-2015年的大規模升級後,當引力波通過地球時,LIGO 幾乎立刻觀察到了扭曲時空結構的引力波。位於華盛頓州漢福德和路易斯安那州列文斯頓的兩個 LIGO 天文臺(幹涉臂臂長均為4000米)探測到的扭曲長度不到十億分之一納米。引力波是由13億光年之外的兩顆黑洞產生的,黑洞的質量分別約為太陽的30倍。此次發現開啟了引力波天文學的全新時代,為觀察自然界較引人注目的重大現象以及早期宇宙的未解之謎打開了一扇窗戶。

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除了通過每年尋常提名過程授予的突破獎,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由評委會隨時頒發。特別突破獎的以往獲獎者包括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團隊的七位領軍人物。

2016年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的評委會成員包括:尼瑪-阿卡尼-哈米德 (Nima Arkani-Hamed)、藺恩-伊凡斯 (Lyn Evans)、麥可-格林 (Michael B. Green)、阿蘭-古斯 (Alan Guth)、史蒂芬-霍金、約瑟夫-英侃德拉 (Joseph Incandela)、梶田隆章 (Takaaki Kajita)、阿列克謝-尤利耶維 (Alexei Kitaev)、馬克西姆-孔採維奇 (Maxim Kontsevich)、Andrei Linde、阿瑟-麥克唐納 (Arthur McDonald)、胡安-馬爾達西那 (Juan Maldacena)、索爾-珀爾馬特 (Saul Perlmutter)、亞歷山大-波利亞科夫 (Alexander Polyakov)、亞當-裡斯 (Adam Riess)、約翰-施瓦茨 (John H. Schwarz)、納森-賽博格 (Nathan Seiberg)、阿修科-申恩 (Ashoke Sen)、王貽芳和愛德華-威滕。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旨在表彰為人類知識做出巨大貢獻的個人。獎項面向從事理論、數學或實驗工作並致力於探索宇宙最深奧秘的所有物理學家開放。獎金可由多名科學家分享。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和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由 Milner Global Foundation 撥款資助。

突破獎

突破獎將在其舉辦的第五年頒發最多五個生命科學獎、一個基礎物理學獎和一個數學獎,以此表彰全球頂尖科學家,單項獎金為300萬美元。此外,突破獎還將向物理學和數學領域優秀的青年研究人員頒發最多三個物理學新視野獎和三個數學新視野獎。突破獎通過舉行盛大電視頒獎禮來表彰得獎者的成就,並激勵新一代的科學家。作為該活動計劃的一部分,獲獎者還將參加一系列講座和討論會。突破獎的創始成員包括謝爾蓋-布林 (Sergey Brin) 和安妮-沃西基 (Anne Wojcicki)、馬雲和和張瑛、馬克-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 和普莉希拉-陳 (Priscilla Chan) 以及尤裡-米爾納和朱莉婭-米爾納 (Julia Milner)。評委會成員均為往屆突破獎獲得者。

突破獎詳情,請訪問:http://www.breakthroughprize.org。

2016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獲獎理由:發現引力波,打開天文學和物理學的新視角。

獲獎者(1015人):

LIGO 創始人:

加州理工學院羅納德-德雷弗
加州理工學院基普-索恩
麻省理工學院雷納-韋斯

為LIGO成功做出重大貢獻的貢獻者(1012人)。貢獻者及所屬機構的詳細名單,請訪問https://breakthroughprize.org/News/32。

相關焦點

  • 發現脈衝星的天文物理學家喬瑟琳-貝爾榮獲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舊金山2018年9月7日電 /美通社/ --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評委會今天宣布了一項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Special 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用於表彰發現脈衝星(1968年2月宣布首次發現)並在過去五十年來一直領導科學事業的英國天文物理學家喬瑟琳
  • 超引力理論提出者獲「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新華社華盛頓8月7日電(記者周舟)美國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遴選委員會日前宣布,將2019年「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授予超引力理論的三位提出者,表彰他們「將量子變量引入對時空幾何的描述中」。  「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是「科學突破獎」的特設獎項,不定期頒發,也不局限於近來發現的科學成果,此前的獲獎者包括霍金、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團隊和主導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7位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學家等。  11月3日,三位獲獎者將與「基礎物理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突破獎」和「數學突破獎」的獲獎者一同獲得表彰。
  • 突破獎公布;溫伯格獲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當地時間2020年9月10日,2021年度突破獎在舊金山公布。其中,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獲得一項「生命科學突破獎」;中國科大校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獲得「數學新視野獎」。 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獎勵在最深刻問題上的進展,今年獎金總額為1875萬美元。
  • 史蒂芬·溫伯格獲2021年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編者按當地時間2020年9月10日,2021年度突破獎在舊金山公布,除生命科學突破獎、數學突破獎、基礎物理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物理新視野獎、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新前沿獎之外,還頒發了「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授予史蒂芬·溫伯格。
  • 2019基礎物理特別突破獎公布,三位物理學家分享300萬美元大獎!
    在當地時間8月6日,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宣布授予超引力理論的提出者,物理學家:Sergio Ferrara、Daniel Z. Freedman和Peter Van Nieuwenhuizen。Sergio Ferrara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工作,Daniel Z.
  • 科學突破獎得主揭曉 開拓性引力研究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美媒稱,科學突破獎今年將四個300萬美元(1美元約合6.8元人民幣)獎項授予生命科學領域,一個授予數學領域,兩個授予基礎物理學領域。一個物理學家團隊因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檢驗萬有引力定律而獲得了300萬美元獎金。
  • 科學突破獎公布「基礎物理特別獎項」,三位理論物理學家分享300萬美元獎金 | 科技早頭條
    >關注環球科學周一至周五早間我們為你準時送上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物理學 ·三位理論物理學家獲基礎物理特別突破獎(圖片來源:CERN)8月6日,科學突破獎評選委員會公布了2019年基礎物理特別突破獎項的獲獎者。三位理論物理學家——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Sergio Ferrara、麻省理工學院的Daniel Freedman和紐約大學石溪分校的Peter van Nieuwenhuizen因提出超引力理論而榮獲這一獎項,並將平分300萬美元的獎金。
  • 三位超引力理論提出者獲300萬美元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當地時間2019年8月6日,獎金高達300萬美元的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Special 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宣布授予超引力理論的提出者,物理學家Sergio Ferrara、Daniel Z. Freedman和Peter Van Nieuwenhuizen。
  • 3位物理學家獲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新聞—科學網
    儘管如此,該理論的3位創始人仍獲得了科學領域獎金最豐厚的獎項之一:基礎物理學領域300萬美元的特殊突破獎。 1976年,瑞士日內瓦附近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CERN)的粒子物理學家Sergio Ferrara、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Dan Freedman和紐約石溪大學的Peter van Nieuwenhuizen提出了超引力。
  • 黑洞照製作者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獎金300萬美元
    據法新社9月5日報導稱,合作製作出世界首張黑洞圖像的347名科學家5日榮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並獲得300萬美元獎金。該獎項被譽為「科學界奧斯卡」。今年4月10日,「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首次公布了一個巨大黑洞被橙色白熱等離子體光環包圍的圖像,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
  • 事件視界望遠鏡的研究人員榮獲2020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2020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The 2020 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將頒發給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項目(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的研究人員,以表彰其發表的「全球範圍天文望遠鏡合作拍攝、世界首張超大質量黑洞的照片」。
  • 科學突破獎公布,三位理論物理學家獲「基礎物理特別獎」
    周一至周五早間 我們為你準時送上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物理學· 三位理論物理學家獲基礎物理特別突破獎
  • 2020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獎揭曉
    共頒發2160萬美元獎金,以表彰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等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學家。 科學突破獎,又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現已經入第八個年頭。科學突破獎每年都會表彰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的重要成就,而這些學科旨在提出最終極的問題,並尋求最深刻的答案。該獎項也被稱為全世界最慷慨的科學獎,每個獎項的獎金是300萬美元。
  • 一人不幸一人幸:引力波獲諾獎背後,LIGO三十年悲喜劇
    自2016年2月11日LIGO團隊宣布成功探測到引力波,完成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最後一塊拼圖後,諾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只是因為結果公布比當年的諾獎提名截止時間晚了10天,LIGO晚了一年獲獎,刻在科學最高榮譽殿堂裡的名字也有了些許改變:羅納德·德雷弗(Ronald Drever)沒有出現。
  • 專家解析中國引力波探測設想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 近日,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第一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證實了愛因斯坦引力理論的最後一項預言,震動世界。引力波探測為人類開啟了宇宙觀測的全新窗口,中國科學家將在其中有何作為?怎樣才能探測到引力波?
  • 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獎得主揭曉
    、詹斯-岡拉克和布萊尼-赫克爾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六個新視野獎頒給處於職業生涯早期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首次頒發的三個瑪麗亞姆-米爾扎哈尼前沿獎頒給在職業生涯早期取得傑出成就的女數學家,由於該獎項備受關注,獲獎人數有所增加舊金山2020年9月12日 /美通社/ -- 科學突破獎基金會(Breakthrough Prize
  • 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獎得主揭曉
    總獎金1875萬美元,用於嘉獎在最深層次問題上取得的進展戴維-貝克、卡特琳-迪拉克、盧煜明、理察-尤爾獲生命科學突破獎馬丁-海勒獲數學突破獎埃裡克-阿德爾貝格爾、詹斯-岡拉克和布萊尼-赫克爾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 諾獎解讀|引力波探測史:從愛因斯坦到LIGO
    (原標題: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科學家因引力波探測獲獎,兩位《科學美國人》作者在列)
  • 「快訊」「科學突破獎」揭曉,四位生物學家獲殊榮
    9月10日宣布2021年突破獎得主,科學突破獎有「科學界的奧斯卡」之稱,它表彰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的一系列開創性成就。此外,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史蒂芬·溫伯格(Steven Weinberg)博士獲得了300萬美元的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突破獎還頒發了3個10萬美元的物理學獎、3個10萬美元的數學獎和3個5萬美元的Maryam Mirzakhani新前沿獎。
  • 引力波探測新徵程!我國成功發射「天琴一號」引力波探測項目首顆...
    為什麼要去太空探測引力波?   2015年9月,位於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探測器,也就是我們熟悉的LIGO首次探測到了引力波。那麼既然已經證明了在地面上能夠探測引力波,我國的天琴計劃為何選擇利用衛星在宇宙空間內探測引力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