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視界望遠鏡的研究人員榮獲2020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2021-02-15 IOP出版社

2020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The 2020 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將頒發給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項目(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的研究人員,以表彰其發表的「全球範圍天文望遠鏡合作拍攝、世界首張超大質量黑洞的照片」。該照片由347名作者所著的6篇論文共同發表的,所有作者會分享該獎項的三百萬美元獎金。

 

該超大質量黑洞位於梅西耶(Messier)87星系,距地球五千五百萬光年,獲獎照片為此黑洞及其周圍區域的特寫。雖然就其本質而言黑洞本身是不可見的,但該照片同時囊括了黑洞事件視界(物質及能量無法逃脫黑洞引力區域的邊界)周邊的影像。

 

該照片的關鍵特色是黑洞吸積盤物質所發出的輻射的環形結構影像。吸積盤中心的暗區符合對Kerr黑洞陰影的預測值,此暗區不帶電荷的並且繞中心軸旋轉的,一切正如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預測。

 

EHT合作項目總監Shep Doeleman將在11月3日在加利福尼亞州NASA Ames研究中心舉行的頒獎典禮上領獎。

 

除此之外,大會還宣布了三項2020年新視野物理獎的獲獎者,每個獎項的獎金為十萬美元。第一個獎項將授予加州理工學院的Xie Chen,華盛頓大學的Lukasz Fidkowski,芝加哥大學的Michael Levin和麻省理工學院的Max Metlitski,以表彰他們對「理解物質的拓撲狀態和分子結構及他們之間的關係」所做出傑出貢獻。

 

第二個獎項授予普林斯頓大學的Jo Dunkley,阿姆斯特丹大學的Samaya Nissanke以及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的Kendrick Smith,以表彰他們 「對從天文數據中提取基礎物理學的新技術的發展」。三等獎由麥吉爾大學的Simon Caron-Huot和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及南美基礎研究學院的Pedro Vieira獲得,以表彰他們在代數幾何方面的成就,其中包括在Shimura變體理論以及p進數變種的黎曼-希爾伯特問題的研究。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由億萬富翁物理學家Yuri Milner於2012年創立,每年頒發一次。

 

今年早些時候,Jo Dunkley做客《物理學世界周刊》的播客,暢談她關於宇宙的新書。

相關焦點

  • 科維理研究所參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獲2020年基礎物理學...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合作組獲得2020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物質和光在事件視界附近的動力學是天文學和物理學中諸多基本問題的研究重點,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興趣。但是,由於黑洞的事件視界尺度小,以及黑洞本身離我們的距離遠等限制,我們觀測黑洞視界的張角是非常小的。這就要求我們使用解析度極高的望遠鏡。合作組發表於《天體物理學報通信》的六篇文章回答了「黑洞看起來長什麼樣」這個問題。
  • 黑洞照製作者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獎金300萬美元
    據法新社9月5日報導稱,合作製作出世界首張黑洞圖像的347名科學家5日榮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並獲得300萬美元獎金。該獎項被譽為「科學界奧斯卡」。今年4月10日,「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首次公布了一個巨大黑洞被橙色白熱等離子體光環包圍的圖像,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
  • 2020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獎揭曉
    共頒發2160萬美元獎金,以表彰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等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學家。 科學突破獎,又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現已經入第八個年頭。科學突破獎每年都會表彰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的重要成就,而這些學科旨在提出最終極的問題,並尋求最深刻的答案。該獎項也被稱為全世界最慷慨的科學獎,每個獎項的獎金是300萬美元。
  • 引力波探測團隊榮獲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獲獎者將在2016年秋季舉行的2017年突破獎頒獎儀式上得到表彰,儀式上還將頒發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年度大獎(與特別突破獎不同)以及生命科學與數學突破獎。這些獎項的提名申請日期截至2016年5月31日,可以登錄網站https://breakthroughprize.org在線申請。
  • 發現脈衝星的天文物理學家喬瑟琳-貝爾榮獲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舊金山2018年9月7日電 /美通社/ --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評委會今天宣布了一項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Special 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用於表彰發現脈衝星(1968年2月宣布首次發現)並在過去五十年來一直領導科學事業的英國天文物理學家喬瑟琳
  • 2020年突破獎宣布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獎獲得者
    突破獎,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也被稱為全世界最慷慨的科學獎,單獎為300萬美金,現已經是第八個年頭。突破獎每年都會表彰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的成就。這些學科旨在提出最終極的問題,並尋求最深刻的答案。2020年突破獎用於獎勵以下領域的科學突破:製作第一張黑洞圖像,確定肥胖症的生物學基礎,發現痛覺的生物化學機制,以及其他重要成就。
  • 獎金最高的2020年科學突破獎公布,黑洞照片拍攝者等獲獎
    2019年9月5日,2020年度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揭曉。突破獎,又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現已經入第八個年頭。突破獎每年都會表彰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的成就,而這些學科旨在提出最終極的問題,並尋求最深刻的答案。突破獎也被稱為全世界最慷慨的科學獎,單獎為三百萬美金。 今年,總額兩千一百六十萬美元的獎金被用於獎勵以下領域的科學突破:製作第一張黑洞圖像,確定肥胖症的生物學基礎,發現痛覺的生物化學機制,以及其他重要成就。
  • 科學突破獎得主揭曉 開拓性引力研究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美媒稱,科學突破獎今年將四個300萬美元(1美元約合6.8元人民幣)獎項授予生命科學領域,一個授予數學領域,兩個授予基礎物理學領域。一個物理學家團隊因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檢驗萬有引力定律而獲得了300萬美元獎金。
  • 史蒂芬·溫伯格獲2021年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編者按當地時間2020年9月10日,2021年度突破獎在舊金山公布,除生命科學突破獎、數學突破獎、基礎物理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物理新視野獎、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新前沿獎之外,還頒發了「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授予史蒂芬·溫伯格。
  • 科學突破獎揭曉,拍下首張黑洞照片的347 位科研人員將平均分享300...
    被稱為全世界最慷慨的獎項——科學突破獎,2019 年 9 月 5 日揭曉。科學突破獎主要表彰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研究者,每個獎項的獎金為為三百萬美元。
  • 科普:「事件視界」和「事件視界望遠鏡」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記者郭爽)在黑洞周圍,光線不能逃脫的臨界範圍被稱為黑洞的半徑或「事件視界」。對這個特殊區域,人類動用口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探尋黑洞留下的種種「蛛絲馬跡」。根據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理論,黑洞「事件視界」並非「有去無來」的單行車道。儘管物體一旦被吸入黑洞就會永遠消失,但如果經過數十億年的時間,黑洞可能會「滲出」一些被吸入物質的蛛絲馬跡。由於黑洞非常遙遠且半徑很小,以往設施沒有足夠的解析度來直接觀測黑洞,而是用觀察周圍恆星運動、吸積盤和噴流乃至引力波等間接方法來進行探測。
  • 視界望遠鏡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發現類星體黑洞噴流之謎!
    好消息,曾拍攝黑洞首張照片的視界望遠鏡發現了類星體內部奇怪的黑洞噴流之謎!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在2019年4月10日拍攝到了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成功載入史冊!與此同時,事件視界望遠鏡正在收集數據以創建第一張黑洞圖像,同時它也在觀察一個更奇怪的物體,並成功取得突破進展。
  • 突破獎公布;溫伯格獲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當地時間2020年9月10日,2021年度突破獎在舊金山公布。其中,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獲得一項「生命科學突破獎」;中國科大校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孫崧獲得「數學新視野獎」。 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獎勵在最深刻問題上的進展,今年獎金總額為1875萬美元。
  • 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獎得主揭曉
    、詹斯-岡拉克和布萊尼-赫克爾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六個新視野獎頒給處於職業生涯早期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首次頒發的三個瑪麗亞姆-米爾扎哈尼前沿獎頒給在職業生涯早期取得傑出成就的女數學家,由於該獎項備受關注,獲獎人數有所增加舊金山2020年9月12日 /美通社/ -- 科學突破獎基金會(Breakthrough Prize
  • 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獎得主揭曉
    總獎金1875萬美元,用於嘉獎在最深層次問題上取得的進展戴維-貝克、卡特琳-迪拉克、盧煜明、理察-尤爾獲生命科學突破獎馬丁-海勒獲數學突破獎埃裡克-阿德爾貝格爾、詹斯-岡拉克和布萊尼-赫克爾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 「事件視界望遠鏡」拍的高糊圖片能解決類...
    針對黑洞的研究,科學家們使用的是一種名為「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的由多個射電望遠鏡形成的網絡。根據名稱不難看出,它嘗試觀測的實際上是黑洞的「事件視界」。正如上文所述,我們可以把事件視界理解成是一種時空的界線。
  • 科普:「事件視界」和「事件視界望遠鏡」——探尋黑洞的蛛絲馬跡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記者郭爽)在黑洞周圍,光線不能逃脫的臨界範圍被稱為黑洞的半徑或「事件視界」。對這個特殊區域,人類動用口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探尋黑洞留下的種種「蛛絲馬跡」。根據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理論,黑洞「事件視界」並非「有去無來」的單行車道。儘管物體一旦被吸入黑洞就會永遠消失,但如果經過數十億年的時間,黑洞可能會「滲出」一些被吸入物質的蛛絲馬跡。由於黑洞非常遙遠且半徑很小,以往設施沒有足夠的解析度來直接觀測黑洞,而是用觀察周圍恆星運動、吸積盤和噴流乃至引力波等間接方法來進行探測。
  • 今晚9點「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將發布黑洞研究成果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 北京時間今晚(10日)9點,由全球多國科研人員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將發布一項
  • 超引力理論提出者獲「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新華社華盛頓8月7日電(記者周舟)美國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遴選委員會日前宣布,將2019年「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授予超引力理論的三位提出者,表彰他們「將量子變量引入對時空幾何的描述中」。  該遴選委員會6日宣布,三位獲獎者分別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塞爾吉奧·費拉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的丹尼爾·弗裡德曼,以及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斯託尼布魯克分校的皮特·范尼烏文赫伊曾,三人將分享300萬美元獎金。  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超引力理論嘗試彌合物理學中兩大基本理論的分歧,即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和描述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
  • 「事件視界望遠鏡」拍的高糊圖片能解決類...
    (事件視界望遠鏡對類星體 3C279 的 20 微秒極限解析度成像),論文合著者多達數百位。針對黑洞的研究,科學家們使用的是一種名為「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的由多個射電望遠鏡形成的網絡。根據名稱不難看出,它嘗試觀測的實際上是黑洞的「事件視界」。正如上文所述,我們可以把事件視界理解成是一種時空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