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回大量關鍵數據,美國卻要求我國共享,10年後中國將獨佔鰲頭

2020-09-14 軍武亮劍

近年來,我國航天科技迅猛發展,中國空間站、北鬥衛星、嫦娥四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等等,這也令同為航天科技強國的美國感受到了危機,這些年來頻繁幹擾我國航天發展。然而即便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國航天科技依靠全球化分工合作,藉助與全球多個國家的合作也取得了今日非凡的成就。就在不久前,嫦娥四號再次傳回大量具有極高研究價值的原創性成果,這意味著美國試圖對探月信息的封鎖成為了過去。

嫦娥四號順利登陸月球背面絕對稱得上我國探月工程一個裡程碑式突破,不僅創造並打破了多個全球航天記錄,其21個月晝經歷更是為我國提供了大量可貴的數據,為以後勘探、登陸火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而且嫦娥四號採集來的大量月球背面的關鍵數據甚至引起了美國NASA的關注,一度眼紅不已,甚至要求我國公布、共享關鍵數據。不過對於NASA的無禮要求,我國自然不會同意。

近年來NASA多次對我國航天事業和從業科學家進行幹擾、打壓。像是在2013年時通過拒絕向我國一名重要的宇航專家發放籤證,以此阻止他出席正常的學術交流。再比如去年10月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宇航局大會,中國沒能參加,原因是中國代表團的籤證被美國直接集體拒籤了。而更令大會尷尬的是,戚發軔院士竟然在這次大會上獲得了「名人堂」獎,但卻因為美國的拒籤導致現場沒有一個中國人能夠代領此獎。

諸如這樣的事情近年來數不勝數,就像是美國NASA曾以交換數據的名義騙取我國嫦娥四號從月球背面傳來的一些珍貴數據,可當我國科學家將「部分數據」交給NASA後,後者竟然仿佛忘記了他們此前答應的「交換數據」一事,根本沒把我們所需數據交給我們。至此也直接影響到我國後期在數據方面和NASA的合作。

不過令人解氣的是國際空間站原本到2020年就應該到了使用期限,但由於我國未邀請美國進駐「中國空間站」,使得美國一力促成國際空間站延長使用期限,從2020延長至2024年,並計劃再延長四年。有專家分析認為,國際空間站最多只會延長使用至2030年,之後就算維護得再好也再難堅持使用,所以10年後中國的國際空間站將獨佔鰲頭。

其實中國航天事業能發展到今日的成就,除了我國科學家的努力之外,坦白的說也少不了與國際航天工作者和科技企業的合作。就像嫦娥四號採集的關鍵數據中,包括對淺表層結構的探測,而其中月面中子與中性原子等探測數據有的需要嫦娥四號在月球上獨立完成分析後將數據傳回。

其中的不少探測、採集、分析的精密儀器來自於瑞典和德國,而德國方面更是提供了不少有用的相關數據。除了儀器、設備上的合作之外,中國也一直努力與歐洲航天局展開合作,通過更加包容的方式取長補短,加快我國自身的發展。

正是由於我國航天領域這種包容、開放以及在核心數據上願意與友好機構互相交換、分享的態度,才使得我國航天事業就像是火箭一樣急速發展,相反近年來美國NASA的舉動,反而越發霸道、破壞合作。

就好比NASA曾與歐洲航天局合作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一直故障頻頻,始終難以與美國的GPS對抗,原因是NASA並未如當初答應的那樣公開一些核心技術。同時與日本聯合組建的太空軍,更像是讓日本只管出錢,其它的一概不用多問。而分享的數據,顯然也略過了很多核心信息。如此狹隘的美國,路註定會越走越艱難。

相關焦點

  • 我國太空設備傳回大量關鍵數據,10年後將一枝獨秀
    在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史上,幾乎所有事情都是靠自己來完成的。當初在美國的封鎖之下,我國無法獲得任何有關於登陸月球的關鍵數據和信息。但我國的航天人帶著創新和冒險精神,成功在背面實現了登陸,這是所有國家都沒有做到的創舉。如今我國的相關設備機器已經在月球上工作了600多天的時間,更是在近期傳回了大量具有非常高研究價值的獨家數據。
  • 歷經21個月晝,嫦娥四號傳回大量關鍵數據,獲得多項原創性成果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裡程碑,自從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創造了多個航天記錄。歷經21個月晝的累計,嫦娥四號先後傳回大量關鍵數據,經過地面控制中心人員的努力,獲得多項原創性成果。
  • 美國要求中國共享嫦娥五號數據,剛剛我國「反駁」了
    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月面著陸、自動採樣等11個難關後,於今日凌晨1時59分,成功攜帶月球樣品在我國內蒙古地區安全著陸。而此次我國在探月工程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也讓美國有些「眼紅」了。據報導,早在嫦娥五號順利登空之際,美國航天局(NASA)就以「共同探索」為由向我國提出了共享月球相關數據信息的請求。
  • 果然,美國要求中方共享數據
    據媒體報導,中國「嫦娥五號」成功飛天,又讓國人激動了一把,而這也意味著,「嫦娥五號」將正式開啟月面探測任務。美國NASA航天局更是公開發文表示,希望中國能夠將月面探測的數據與全球共享。俄羅斯月球研究所主任也急切地表示,希望能夠從中方手中獲得月球土壤樣本。
  • 終於輪到美國求中國了!嫦娥五號奔月之際,美國人:希望共享數據
    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發展,中國的探索目光已經從地球望向了太空,中國從沒有落下航天技術的開發。太空從來都是神秘的,探索太空是人類認知地球外世界的必經之路,作為地球最大的衛星,月球就是目前人類最好的探索目標。
  • 中國核廢料處理技術遙遙領先,美國卻放言:「要求中國技術共享」!
    為此,世界各國為了解決核能帶來的危害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例如美國,美國是世界上的核能大國,美國的核能使用十分廣泛,僅核電反應堆就有多達103個。雖然核能的大量應用給美國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也打來了很多困擾。因為這些核反應堆每年都會產生3000噸以上的核廢料,而且這個數字每年都在增加。為此,美國花費6400億美元建設了一個巨型核廢料處置庫。
  • 嫦娥四號傳回數據,我國揭開了古老月球的成分特徵,為全球首次
    作為一個後起的航天大國,最近幾十年來,我國不斷打破限制努力開創中國航天新局面,載人航天、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與探月項目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證明。就在近日,國際地學領域專業期刊《地質》上刊發了一篇名為《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多種巖石類型》的文章。
  • 阿雷西勃望遠鏡坍塌,美或又道德綁架,要求中國共享「天眼」數據
    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確認年內歷經兩次嚴重電纜事故後,曾在人類天文探索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一筆的阿雷西勃射電望遠鏡坍塌,至此全球只剩下了中國FAST一隻「天眼」。美方相關專家經過評估後認為阿雷西勃射電望遠鏡此次坍塌造成的損壞已經達到了無法使用的程度,想要再次重啟該設備只能斥巨資進行重建。
  • 嫦娥四號成功登月,美國關閉共享卻提出三個要求,我們該答應嗎?
    嫦娥四號,最近這四個字已經成為了全球的熱點,這是我國在2018年12月8日成功升空的月球探測器,並在2019年1月3日著陸在了月球背面,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著陸,為全世界的月球探索開拓了新方向。其實並不是,在我國提出嫦娥四號計劃之後,美國曾多次阻撓,不僅禁止中美兩國之間太空領域的合作,還關閉了原本向全球公開的軌道數據,以此來阻止我國登月計劃。但是我國通過自力更生,最終嫦娥四號還是成功登月,並且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月背著陸。而這時美國的態度也發生了360°轉變。美國向我國提出了三個要求,與其說是要求,不如說是請求。
  • 2030年或迎火星採樣「返回潮」,大量高風險關鍵技術需提前部署攻關
    截至目前,美、日和我國都宣布了火星採樣返回任務的計劃或相關設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分步實施2030「火星採樣返回」(MSR)任務;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計劃於2024年發射火星衛星探測任務(MMX),2029年實現火衛一(Phobos)樣品返回地球;中國也規劃了2030年前後火星採樣返回任務,分析火星宜居環境及其演化歷史等
  • 中國嫦娥5號飛向太空,美國要求分享數據
    在近些年,我國在很多領域上取得了巨大進步,不管是經濟、科技還是軍事等方面,都趕超了很多國家。如今,各國都在探索外太空領域,從而證明自己的實力,因此也都發射了人造衛星、火星探測器等設備。但在近些年,我國也在該領域大顯神威,不僅研發出了自己的導航系統,還製造出了國際空間站,從這些方面來看,我國卻是取得了巨大成就。
  • 美國土安全部將與人口普查局共享公民資格數據
    中新網1月6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5日報導,美國國土安全部已經同意共享其資料庫中的某些記錄,以幫助人口普查局完善美國公民資格的相關數據。日前,國土安全部在其網站上發布了一份監管文件,宣布了數據共享協議。這標誌著美國政府正在努力執行2019年7月發布的行政命令,此前法院曾阻止政府在2020年人口普查中增加有關公民資格的相關問題。在最高法院裁定排除公民資格相關問題的兩周後,美國總統川普在行政命令中表示,基於現有記錄公布公民身份資格數據,能夠讓各州利用合格選民數量重新劃定投票區。一位共和黨戰略家表示,這一舉措將使共和黨和非西語裔白人在政治上受益。
  • 美國飛船停在中國上空,大量數據被傳回本土,美當局振奮不已
    是近十幾年來美國第一次在本土載人發射,這也標誌著美國重新擁有了載人航天的能力,從此進入國際空間站,再也不用藉助他國遠程運載火箭。這代表著美國航天技術的發展裡程碑。至此,不少網友議論紛紛,不少網友認為,這就是在對中國進行挑釁,從而達到對我國的一個威懾作用。因為排華法案,某些國家並不允許我國進入國際空間站,但這些並不能阻止我國在航天科技工程上的發展,他們的封鎖,只會為中國航天科技工程事業添加動力。
  • NASA希望我國分享嫦娥五號探月數據被群嘲,但共享數據是慣例
    而就在這時,米國NASA發推表達「我們希望中國與全球分享其數據」。「你們先跟我們共享數據啊」「不要臉」「雙標」……可事實如何?NASA的要求真的很過分嗎?他們真的沒有向全球共享數據嗎?NASA並沒有讓我們共享嫦娥五號的AI自動控制技術,也沒有讓我們共享繞月軌道無人對接技術,他們要的只是此次月球探索所獲得的數據,他們甚至沒有要我們贈送樣品,至少推文上沒說,他們只是希望我們共享數據……月球的數據我們藏著掖著幹嘛?不是拿來趕緊發論文的嗎?科學研究的數據向來都是全球共享的!
  • 嫦娥5號即將取回月壤之際,美國要求分享數據,俄羅斯找中國要土
    不過下半年好事不斷,11月10日,我國的「奮鬥者」號成功下潛突破10909米,創造了中國下潛最深記錄,兩個星期以後,也就是11月24日,中國的「嫦娥5號」順利飛天,執行月面取土任務。嫦娥5號即將取回月壤之際,美國要求分享數據,俄羅斯找中國要土。
  • 嫦娥五號順利取樣,美國卻要求中國分享樣本,6次登月浪費了?
    嫦娥5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繼美蘇兩國,成功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國家,探測器著陸之後開始工作,將從月球帶回2公斤土壤,遠遠超過了蘇聯三次從月球上帶回的土壤,不得不說中國目前的航天技術,在全球數一數二,可是嫦娥5號在挖土的過程中,美國竟然提出想從中分一杯羹,他希望中國能夠分享對月球的研究數據
  • 美國也要求共享成果
    據悉,我國的嫦娥五號探月軌道器再過幾天就可以回國了,當然還有她帶回來的2公斤月壤樣本。此次嫦娥關注度高,就是因為它帶回來的2千克月壤吸引了國際目光,許多國家都打起了「撿現成」的想法,想讓我國分享樣本,甚至是全程的探月數據。
  • 我國嫦娥五號登月成功,美國NASA密切關注,強烈要求「分享數據」!
    近年來,隨著我國在航天領域和宇宙探索方面的不斷突破,先是於2019年5月11日完成了嫦娥4號首次登月,緊接著今年又策劃了意義非凡的「嫦娥5號探月計劃」。相比上一次不同的是,這次中國派出的嫦娥5號探測器不僅要完成登陸月球,還將首次從月球上採集樣本帶回中國。
  • 嫦娥四號陸續傳回數據,中美兩國科學家合作下,首次揭開月球成分
    作為一個後起的航天大國,最近幾十年來,我國不斷打破限制努力開創中國航天新局面,載人航天、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與探月項目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證明。就在近日,國際地學領域專業期刊《地質》上刊發了一篇名為《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多種巖石類型》的文章。
  • 非關鍵業務數據管理的技術關鍵點:存儲、共享、分析、安全
    11月18-19日,由數據智能產業媒體DOIT主辦的「2020中國數據與存儲峰會」在北京舉行。會議以「新數智·新未來」為主題,特邀中國工程院鄭緯民院士以及中國電子學會、中國計算機學會存儲專委會、SNIA等單位的嘉賓,與領先供應商、典型企業用戶代表,探討新數據時代存儲技術發展趨勢,分享數位化轉型成果,共話智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