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史上,幾乎所有事情都是靠自己來完成的。當初在美國的封鎖之下,我國無法獲得任何有關於登陸月球的關鍵數據和信息。但我國的航天人帶著創新和冒險精神,成功在背面實現了登陸,這是所有國家都沒有做到的創舉。如今我國的相關設備機器已經在月球上工作了600多天的時間,更是在近期傳回了大量具有非常高研究價值的獨家數據。要知道,月球背面的數據只有我國才能夠得到,其它國家甚至都沒有登陸器能夠去到月球背面。所以對於這一消息,就連美國的NASA也是十分眼紅,不斷要求我國與他們進行共享。
但這種事情,我國曾經上過一次當。當初NASA就是以同樣的理由,騙取了我國從月球背面得來的許多珍貴數據信息。起初他們表示可以進行數據的交換,而我國本著共同合作、互相發展的原則,提前給予了部分珍貴的數據。但NASA在得到數據之後,卻像失憶了一樣,否認曾經有過這方面的約定。從此以後,我國也沒有相信NASA了。所以在這一次他們提出同樣的理由時,我國自然進行了拒絕。其實從我國發展航天事業以來,美國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阻止和從中作梗。
一開始的做法是封鎖所有數據,不允許任何有價值的信息外洩,到了後來,就是阻止我國相關行業的科學家和從業者到國際上進行交流。比如在2013年時,美國就拒絕發放籤證給我國的一位航天專家,阻止他前往美國出席一場學術界的交流。美國做過最過分的事情,還是在去年的10月份。去年的國際宇航局大會是在華盛頓舉辦,而說好要在當場發表重要討論的我國代表團卻沒有到場。原因居然是因為我國代表團的籤證,都被美國相關部門集體拒絕發放了。有意思的是,在那場大會中,我國的工程院院士還獲得了一個重大的獎項,但卻沒有一個中國人可以領到此獎項。
不過風水輪流轉,美國一直這麼針對我國,沒想到有一天居然也會淪落到一個尷尬的局面,那就是有關於國際空間站使用期限的問題。根據當初設計的使用期限,國際空間站應該在2020年就壽終正寢了。但美國卻想要把國際空間站的使用時間延長到2024年,如果情況允許的話,它甚至計劃延長到2028年。根據相關專家的分析,不管使用什麼辦法,國際空間站最多能夠延長使用的時間也只剩下10年。
也就是說,到2030年的時候,國際空間站就必須報廢了。而在那時,太空中剩下的地球空間站就只有我國的天宮了。在太空中組建一個空間站的成本十分巨大,當初我國本來是想要加入到國際空間站之中的,但卻被美國無情拒絕,於是只能自己組建空間站。就如今的情況來看,如果美國放不下臉面來加入國的空間站,未來它在太空中探索的計劃,就會因此而大打折扣。很顯然,目前的美國是準備再繼續掙扎10年的。
不過其它國家卻早早看到了未來太空發展的大趨勢,在我國宣布組建空間站的時候,就已經與我國展開了合作。而我國這些年能夠這些成就,其實也要感謝其他國家航天工作者們的合作。比如在月球上的探測過程中,許多用於採集和分析的精密儀器就是由瑞典和德國提供。所以這一切的事情都告訴我們,只有合作才是未來能夠發展的唯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