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將允許計算機在太空探測中自主決策,尋找外星生命

2020-12-05 新浪科技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NASA將允許計算機在太空探測中自主決策,尋找外星生命

俗話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火星最接近地球的時候,相隔距離也有5500萬公裡,信號傳輸需要約30分鐘。

而隨著火星探測器越來越先進,收集上來海量數據,將它們統統傳回地球,等待人類指令再做行動,顯然大費時間和金錢。能否讓計算機在火星上自己做主呢?

在當地時間6月25日舉行的戈爾德施密特大會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太空探測器新一代智能系統的首批成果。它們能從巖石樣本中識別出生命地理化學特徵,並判斷哪些數據值得分析,哪些結果需要反饋給人類。

這些智能系統雖然趕不上將在一個月後發射的「毅力號」火星車,但會在歐洲空間局的ExoMars項目中首秀。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ExoMars火星車已經被推延到2022年發射。

在火星首秀時,智能系統依然會把大部分數據傳回地球。但在未來進軍太陽系中更遙遠的天體時,它們將被NASA授予自主決策權。

項目首席研究員維多利亞·達波安(Victoria Da Poian)在會上表示:「這是太空探索中有遠見的一步。這意味著我們的想法逐漸變了,從人類參與一切太空事務,到認識計算機配有智能系統,經訓練後可以做一些決定,優先傳輸最有趣、最關鍵的信息。」

AI尋找生命特徵

ExoMars項目中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火星車將搭載一臺火星有機分子分析儀(MOMA)。這是一種基於質譜儀的新設備,能否分析和識別巖石樣本中的有機分析,從而在火星地表和地下尋找現存的生命,或是過去生命的跡象。

達波安團隊訓練人工智慧系統分析了數百個巖石樣本和數千個實驗光譜,首批結果表明,當神經網絡算法處理來自未知化合物的光譜時,其分類準確率達到94%,並可以87%的準確率匹配到此前識別過的樣本。到2023年前,算法還將持續優化。

達波安說道:「我們會從這些無人任務中得到很多數據,把數據發送數億公裡很有挑戰,而且極其昂貴,換句話說,帶寬是有限的。我們需要優先把一部分數據傳回數據,同時確保不會丟下重要信息。因此,我們開始開發智能算法。」

長期目標是自主決策

現階段的算法扮演輔助科學家的角色,但作為長期目標,算法將自主分析數據,調整調試儀器,自主進行下一步操作,只選擇最有趣的數據傳送回家。

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行星環境實驗室的軟體負責人埃裡克·林內斯(Eric Lyness)強調,太空任務面臨嚴格的時限。以火星為例,探測器最多只能把樣品存放幾周,隨後就要傾倒,轉移到新的地點進行鑽探。有時候,給樣品二次檢測留下的時間不到24小時。

「在未來,當我們去探索木衛二或土衛六時,地球發出的信息可能需要5到7個小時才能傳達到,這可不像控制一架無人機。我們需要賦予這些工具以自主權,以便迅速做出決定。」

他解釋道,智能系統不會大叫「我在這裡發現生命啦」,但會給科學家們指明方向,比如說,「我有87%的信心這是磷脂,數據在這裡」。

相關焦點

  • 讓機器人尋找外星生命!NASA這次下血本,製造自主決策的探測器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新一代的火星探測器上,NASA還將安裝有機分子分析儀。它有什麼作用呢?科學家表示,它可以幫助探測器在登陸火星之後,通過分析火星上的巖石樣本,來和計算機中事先輸入好的化合物光譜來進行比對,準確率可以高達94%,一旦確認火星上有疑似外星生命的痕跡存在,探測器可以不用等待科學家們做出指令,自行做出判斷。
  • 讓機器人尋找外星生命!NASA這次下血本,製造自主決策的探測器
    數據壓縮成無線電波傳回地球截止到目前,在宇宙中距離我們最遠探測器是在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如今它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40多年,漫長的時光中,它在能量耗盡之前,一直都在為地球傳回採集到的各種數據,它的傳播原理很簡單,就是在它的上面安裝一個計算機,當它採集到數據後,就會通過計算機來存儲整理,之後壓縮成無線電波傳回地球。
  • 前所未有,霍金警告並不管用,天文學家開始在太空中尋找外星生命
    天文學家將首次用28個巨型射電望遠鏡掃視整個太空,以此來尋找外星生命的跡象,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外星文明探索——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簡稱SETI)。
  • 萬字詳解NASA毅力號火星任務:尋找生命,開啟往返火星第一步
    其任務是尋找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三角洲 Jezero 火山口上的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收集和存儲可能包含外星生命最初證據地質樣本
  • 人類為何一直在尋找外星生命?地外智慧生命是不是也在尋找我們?
    人類對地外智慧生命的尋找或永不止步。人類為何一直在尋找外星生命?地外智慧生命是不是也在尋找我們?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在思考世界上存不存在外星人的問題,儘管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各有不同,既有用精神,形上學的問題,也涵蓋科學的方法。然而,隨著我們對宇宙有了更深入、更科學地了解,我們尋找外星人的方式也有了更具體的形式。有關外星人的問題早就是科學研究課題,而不僅僅是科幻小說和哲學探索的主題。
  • 美國國會報告:NASA 每項太空任務都要搜索外星生命
    10月10日,由美國國會授權17位科學家撰寫的這篇研究報告通過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研究院(NASEM)進行發布,報告強調指出,天體生物學非常重要,我們應當研究生命如何在地球起源,以及生命形式如何在宇宙其它地方進化發展,關於探索外星生命的研究將貫穿在美國宇航局所有太空任務的每一個階段。從開始和概念化,到計劃、發展,再到運作。為什麼是現在呢?
  • NASA「毅力」號火星車發射升空,將執行專項任務尋找外星生命
    按預定計劃,「毅力」號將於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赤道以北的耶澤羅隕石坑著陸,隨後展開專項任務:探尋外星生命跡象。據報導,此次火星探測任務耗資24億美元,原定最初發射日期為7月17日,但因各種原因而三次推遲發射。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直升機飛行測試、尋找生命跡象、開啟往返火星第一步
    其任務是尋找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三角洲 Jezero 火山口上的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收集和存儲可能包含外星生命最初證據地質樣本,並有朝一日將其帶回地球。在為期至少一個火星年(約 687 個地球日)的主要任務期間,「毅力」號對耶澤洛隕石坑的探測將解決火星探測的高度優先科學目標,包括有關火星上生命潛力的關鍵問題。火星車的天體生物學任務將搜尋古代微生物生命的跡象,描述地球的氣候和地質特徵,並為將來返回地球收集樣本。毅力號還將收集有關應對未來人類火星探險挑戰的技術知識,並證明其可行性。
  • 尋找外星生命的目標——棕矮星
    前往就近郵局均可訂閱郵發代號:54-35在2013年6月23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稱,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可能用於尋找火星大小、支持生命生存的外行星。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說,這部望遠鏡可能用於尋找環繞奇怪的「夭折恆星」——棕矮星——運行的小型巖態外行星。
  • 用望遠鏡尋找外星生命?不,還得用上顯微鏡
    人們對於外星生命的好奇心從未減弱。在各種各樣的外星人電影中,人們更是充分發揮想像,展現出千奇百怪、精彩紛呈的外星生命場景。同樣的,在科學界,科學家們尋找外星生命的步伐也從未停止。2005年上映的科幻紀錄片《異形星球》中,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英國生物學界的科學家們,通過計算機模擬出了兩個可能在銀河系中存在的外星天體,並派出探測器進行外星生命的尋找。探測器在登陸外星天體後的第一個任務也是尋找微生物。
  • 人類尋找外星生命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還要多久?美國NASA:快了
    宇宙中有無數顆像太陽一樣的恆星,這些恆星也有著無數的行星,這麼多的行星中肯定有類似地球的那一個。只要這個假設絕對成立,那基本上可以斷定一定有除了地球生命之外的外星生命的存在。著名的天文學家塞思·肖斯塔8年前在德國做過一次關於外星生命的演講,他稱人類在未來24年內將會第一次接觸到外星生命。
  • 美國宇航局招募外星獵手,致力尋找可能存在或孕育外星生命的行星
    美國宇航局正在呼籲世界各地的太空愛好者和外星生物愛好者,來幫助尋找可能存在或孕育外星生命的行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招募業餘的「外星獵手」加入他們的行列,以便成為在整個銀河系尋找外星生命的研究人員。美國宇航局正在進行一場招募活動,可以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候選人的申請。
  • NASA稱哈勃在尋找外星生命的過程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該實驗是一種概念驗證,表明我們可能能夠通過分析通過其大氣層的光來探測其他世界的生命。哈勃望遠鏡利用月全食做了一點科學工作,未來可能會被用來探測其他世界的生命。正如NASA在一篇新的博客文章和視頻中所報導的那樣,哈勃能夠將月球作為一種「鏡子」,反射出穿過地球大氣層的光束。
  • 目前已知的數千顆系外行星,有多大概率找到外星生命?
    近期根據一些媒體的報導,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尋找外星的生命應該是美國的nasa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了,而之前有報導就曾經聲稱十七位科學研究人員所撰寫的一份,國會的授權報告在這一份報告中曾指出,你的生物學十分的重要在之後人類最主要任務就是研究我們現在所生存的這個星球的起源,以及生命在宇宙中所存在的一些進化發展
  • 顯微鏡:查找外星生命中的新武器
    對於活的太陽系來說,人類直接觀察大尺度生命,尋找微型生命似乎是一種更為可行的途徑。顯微鏡將提供外星生命的直接證據:長期以來,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檢測依賴於對物質的檢測,通過探測行星上甲烷和有機物的存在,我們可以判斷有可能是否存在微生物。
  • 科學家表示,月球地底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在這幾年不斷地探索發現月球的徵程中,科學家發現了更多關於月球的謎題等待解答。在當今世界主要國家登陸月球以來,包括我國嫦娥四號,我們知道,月球的表面是只有巖石的荒涼景象,沒有空氣可以呼吸,不適宜人類的生活居住。但在最近科學家們認為,外星生命可能潛伏在月球深處的水下湖泊中。
  • NASA毅力號火星開直播,開啟生命探索
    其任務是尋找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三角洲 Jezero 火山口上的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收集和存儲可能包含外星生命最初證據地質樣本,並有朝一日將其帶回地球。預計火星著陸時間為 2021 年 2 月 18 日。
  • 天文學家席捲整個天空,尋找外星生命的跡象
    天文學家將首次使用28臺巨型射電望遠鏡在整個天空中尋找外星生命的跡象,這是對空前文明的前所未有的追捕。該項目是由私人資助的Seti研究所與新墨西哥州的超大型陣列天文臺(世界上最強大的無線電臺之一)之間的合作。
  • 為什麼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總是按照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
    有粉絲問觸手君,為什麼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總是按照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外星生命?然道生命存在的形式不能是多種多樣的嗎?是,宇宙如此廣大,其可觀測直徑達到930億光年,幾乎無邊無際,地球在宇宙中連一個細胞,一個分子,一個原子都算不上。
  • 外星生命存在嗎?科學家:火星地下深處或有生命,但尋找並不容易
    隨著科學探索的不斷擴展,科學家發現生命有著無限的可能。儘管對外星生命的搜索通常取決於星球表面和大氣中發現的水,但是表面沒有發現液態水,並不代表巖石等其他物體裡沒有生命。這裡要說明一點,外星生命並非只指那些擁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實際上任何地外生命體都稱為外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