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機器人尋找外星生命!NASA這次下血本,製造自主決策的探測器

2021-01-18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從那時起,全世界多個國家就陸續發射了各種衛星,以及空間探測器。如今,一些太空探索事業在國際上處於領先的國家,更是發射了月球探測器、火星探測器等等,它們為人類採集到了豐碩的數據,幫助我們認識了太空。那麼,你知道探測器的數據是如何傳回地球的嗎?

數據壓縮成無線電波傳回地球

截止到目前,在宇宙中距離我們最遠探測器是在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如今它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40多年,漫長的時光中,它在能量耗盡之前,一直都在為地球傳回採集到的各種數據,它的傳播原理很簡單,就是在它的上面安裝一個計算機,當它採集到數據後,就會通過計算機來存儲整理,之後壓縮成無線電波傳回地球。

而科學家,為了接收到探測器傳回地球的信號,則會在地球上建造強大的雷達,聽過靈敏度極高的放大器,來接受探測器傳回的信號,之後科學家們進行識別整理,將有用的信息挑出來,再通過放大器將指令發給探測器,安排它們的下一步工作。

看起來是不是很簡單?不過事實上這個過程非常困難。因為太空的環境是非常多變的,而且天體之間也都會發射出電磁信號,特別是恆星的電磁波幹擾,會導致信號在傳輸的過程中非常的不穩定,而且海量的數據傳回地球,其中很大一部分實際上都是無用的數據信息,這就造成了資源浪費,白白消耗了太多的資源和人力、時間等成本。

所以,多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想要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可以讓探測器傳回的數據更加的精準,畢竟未來人類是要發射系外探測器的,宇宙那麼大,星系和星系之間都要以「光年」為單位來計算,數據傳回地球一來一回也至少需要8-10年的時間,如果繼續白白耗費大量的精力、和資源在無用的數據身上,對於人類發展來說,勢必會「拖後腿」。

科學家準備讓探測器擁有「自主權」

根據《澎湃新聞》6月26日的報導,NASA在日前的發布會上,表示在2023年之前,再次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時候,將會在火星探測器上安裝AI智能識別系統,並且賦予探測器自主決策權,它們可以自行將採集到的數據進行刪除和整理,只需要將它們認為重要的信息傳回地球就可以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新一代的火星探測器上,NASA還將安裝有機分子分析儀。它有什麼作用呢?科學家表示,它可以幫助探測器在登陸火星之後,通過分析火星上的巖石樣本,來和計算機中事先輸入好的化合物光譜來進行比對,準確率可以高達94%,一旦確認火星上有疑似外星生命的痕跡存在,探測器可以不用等待科學家們做出指令,自行做出判斷。

在這裡為大家舉一個例子,在過去,火星探測器如果在火星上發現了疑似外星生命的物體,它可能需要將這個發現以數據的形式傳回地球,等待科學家們接收後判斷研究,給出它的指令,根據指令來進行下一步的探測工作。不過在安裝了AI智能系統後,探測器就可以自行決策要不是搜索外星生命,然後將最終的搜索結果傳回地球就可以了。

NASA的科學家表示,如果在火星上試驗成功了,那麼未來在發射木衛二探測器的時候,也會安裝這項新的智能系統,畢竟在目前來看,木衛二極有可能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發現外星生命的星球,而從木衛二上傳遞數據到地球,一來一回需要差不多一天的時間,顯然,這對浪費很多的時間。

而未來木衛二探測器則可以自主決定,在液態海洋中一旦找到外星生命,才會向地球上的科學家匯報,告訴科學家在木衛二的某個地方,它發現了疑似外星生命的存在,可靠率高達90%,而且它還採集到了重要的證據。科學家在接收到後,也不用再一一從海量數據中去進行信息識別了,工作效率同樣加快了不少。

這麼做會不會有風險?

在NASA提出這個新計劃之後,也有新的擔憂被提出, 因為系外環境是非常複雜的,如果我們賦予了探測器智能的決策權,那麼一旦它們遇到了意外,是不是所有的數據都沒有辦法傳回地球?畢竟它們是只將最終的結果傳給我們。

這個擔憂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如果擔心這些問題就不去嘗試,人類在太空探索方面,特別是在外星生命的尋找上,或許想要進步也很難,因為很多機會的出現都是稍縱即逝的,如果都等待著一股腦的數據傳回地球,讓科學家們做決定下一步該如何去做,可能我們會因此而失去很多寶貴的機會。

正如同NASA參與這項計劃的首席研究員達波安表示,這項計劃雖然聽起來很科幻,不過這也代表著人類在外星探索上,正在逐漸改變著自己的想法,讓機器也可以擁有自主的決定權,在經過人類的訓練之後,讓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去做一些事情,比方說幫助我們挑選出最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將發現的全部都統統的告訴我們。

如果一切順利,在2022年的「富蘭克林」火星車上,就會安裝這項新技術,然後當它抵達火星後,就會自行來安排工作,來選擇告訴人類什麼,刪除掉什麼,如果「富蘭克林」火星車成功了,未來NASA將在其它的探測器上都安裝這項新技術,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外星生命,可能人類發現它的時間也會因此而縮短,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相關焦點

  • 讓機器人尋找外星生命!NASA這次下血本,製造自主決策的探測器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新一代的火星探測器上,NASA還將安裝有機分子分析儀。它有什麼作用呢?科學家表示,它可以幫助探測器在登陸火星之後,通過分析火星上的巖石樣本,來和計算機中事先輸入好的化合物光譜來進行比對,準確率可以高達94%,一旦確認火星上有疑似外星生命的痕跡存在,探測器可以不用等待科學家們做出指令,自行做出判斷。
  • NASA將允許計算機在太空探測中自主決策,尋找外星生命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NASA將允許計算機在太空探測中自主決策,尋找外星生命俗話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火星最接近地球的時候,相隔距離也有5500萬公裡,信號傳輸需要約30分鐘。而隨著火星探測器越來越先進,收集上來海量數據,將它們統統傳回地球,等待人類指令再做行動,顯然大費時間和金錢。能否讓計算機在火星上自己做主呢?在當地時間6月25日舉行的戈爾德施密特大會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太空探測器新一代智能系統的首批成果。
  • NASA將在南極測試水下機器人 欲赴木衛二尋找外星生命
    參考消息網11月21日報導 西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於下月在南極的冰層下測試一款漫遊機器人,以期將其用於2025年執行在木星衛星上尋找外星生命的任務。據埃菲社11月19日報導,澳大利亞的南極部門19日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款1米長的機器人能夠在水中運行,裝有獨立的輪子,可以在冰層下移動。
  • 木星衛星有外星生命?NASA將於2025年赴木衛二尋找外星生命
    近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於下月在南極的冰層下測試一款漫遊機器人,以期將其用於2025年執行在木星衛星上尋找外星生命的任務。據報導,澳大利亞的南極部門在此前的一份聲明中說,這款1米長的機器人能夠在水中運行,裝有獨立的輪子,可以在冰層下移動。
  • 萬字詳解NASA毅力號火星任務:尋找生命,開啟往返火星第一步
    其任務是尋找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三角洲 Jezero 火山口上的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收集和存儲可能包含外星生命最初證據地質樣本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直升機飛行測試、尋找生命跡象、開啟往返火星第一步
    其任務是尋找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三角洲 Jezero 火山口上的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收集和存儲可能包含外星生命最初證據地質樣本,並有朝一日將其帶回地球。在這些實驗直升機飛行結束後,毅力號將開始其表面操作階段,屆時該小組將執行其雄心勃勃的科學任務:尋找古代微生物生命的跡象,描述火星的氣候和地質特徵,並收集精心挑選和記錄在案的樣本,以備將來重返地球。
  • 人類尋找外星生命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還要多久?美國NASA:快了
    只要這個假設絕對成立,那基本上可以斷定一定有除了地球生命之外的外星生命的存在。著名的天文學家塞思·肖斯塔8年前在德國做過一次關於外星生命的演講,他稱人類在未來24年內將會第一次接觸到外星生命。有趣的是,這位天文學家當時向現場的每一個人打賭了一杯星巴克。如今8年時間已經過去,現實是人類在尋找外星生命的任務上依舊一無所獲。
  • 歐羅巴,太陽系內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我們可能並不孤單
    發射了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伽利略號探測器的圖片和數據表明,歐羅巴表面覆蓋一層10-30公裡的冰層,歐羅巴由矽酸鹽巖石構成,具有鐵芯和巖石地幔,就像地球一樣。木衛二2013年nasa重啟了歐羅巴探測計劃,取名為歐羅巴快船計劃,歐羅巴計劃將在2020前後發射探測器,針對歐羅巴表面的冰層探測,科學家還研製了專門鑽透冰層的鑽冰機器人
  • NASA:外星生命或潛伏在這顆星球,如果發現外星生命,我們怎麼做
    NASA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歐羅巴可能具備支持上面的必要條件,外星生命或潛伏在這顆星球上。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尋找外星生命時,都會參考地球孕育生命的條件,如需要有液態水等。從目前的探索情況來看,在這顆衛星歐羅巴的內部存在液態水,其含水量非常豐富,在它表面的冰層看起來就像一個外殼。如果在歐羅巴的液態海洋中有穩定的熱源,那可能會出現外星生命。
  • 科學家苦苦尋找的外星生命,到底長什麼樣?
    數量如此龐大的恆星,必然有不少像太陽一樣,孕育著自己的生命系統。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向外太空探索,雖然還沒有發現地外文明的跡象,但是所有人都相信,人類絕不孤獨。在茫茫星海中,必然有無數兄弟姐妹,一起分享著這片宇宙的恩賜。但是,外星生命的形態是什麼樣的?他們可能與人類或者地球生命相似嗎?
  • 外星生命之謎|土衛二、木衛二和奧茲瑪,深空中的「WOW」信號
    正是這次旅行者號的探測,給了無數科幻作家絕佳的創作題材。為了解開歐羅巴的謎團,美國宇航局又製造了伽利略號宇宙探測器,在 1995 年再次拜訪了木星,伽利略號安裝了更加先進的探測設備。這個意義可重大了,因為了有了海洋,就有可能存在生命,哪怕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深深的大洋底下。因為阿爾文號上世紀 70 年代,在地球上的大洋深處發現了極端環境下悠然自得的各種生命,而這種環境不會比歐羅巴的海底好多少。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們一度認為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就是歐羅巴。
  • NASA毅力號火星開直播,開啟生命探索
    其任務是尋找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三角洲 Jezero 火山口上的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收集和存儲可能包含外星生命最初證據地質樣本,並有朝一日將其帶回地球。預計火星著陸時間為 2021 年 2 月 18 日。
  • NASA的下一個火星探測器——毅力號
    在數十億年前一個湖泊和河流三角洲曾位於此隕石坑內,毅力號將利用其7臺科學儀器來表徵這個可能適合居住的古環境,並在其他諸多事物中尋找早已死亡的火星生命之存在證據等。毅力號的輪子(圖源:SciTech Daily)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NASA的兩個「維京 (Viking)」號探測器登陸火星,並尋找現存有機體以來,還沒有機器人在火星表面探索尋找生命跡象。
  • NASA的下一個火星探測器——毅力號
    在數十億年前一個湖泊和河流三角洲曾位於此隕石坑內,毅力號將利用其7臺科學儀器來表徵這個可能適合居住的古環境,並在其他諸多事物中尋找早已死亡的火星生命之存在證據等。,並尋找現存有機體以來,還沒有機器人在火星表面探索尋找生命跡象。
  • 用望遠鏡尋找外星生命?不,還得用上顯微鏡
    人們對於外星生命的好奇心從未減弱。在各種各樣的外星人電影中,人們更是充分發揮想像,展現出千奇百怪、精彩紛呈的外星生命場景。同樣的,在科學界,科學家們尋找外星生命的步伐也從未停止。2005年上映的科幻紀錄片《異形星球》中,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英國生物學界的科學家們,通過計算機模擬出了兩個可能在銀河系中存在的外星天體,並派出探測器進行外星生命的尋找。探測器在登陸外星天體後的第一個任務也是尋找微生物。
  • 俄羅斯發現外星微生物化石,一場尋找外星生命的大戰拉開了序幕
    前不久,一個驚人的消息出現在各個媒體的顯著位置:天文學家發現了金星存在生命的證據!俄羅斯對這一發現的反應很快就出現了,畢竟他們是人類迄今為止登陸金星的探測器的主人。俄羅斯宣布會對金星進行進一步探測,更誇張的是還有人聲稱俄羅斯是金星的主人。
  • NASA:外星生命或與地球熱泉生物相似
    NASA:外星生命或與地球熱泉生物相似  這些蝦類的口部和特殊演化的鰓蓋內部生活著細菌,這些細菌會產生有機物並養活這些蝦類。這些細菌可以以此為原料製造有機物。在這些噴口附近的環境溫度可以高達750F(約合400攝氏度)左右,但在稍稍遠離噴口的區域,溫度便低到可以讓這些蝦類在此生活的程度。這些蝦類是沒有視覺的,但在它們的頭部後側卻擁有熱感受器。  科曼表示:「我們研究的總體目標是觀察深海熱泉區域的化學能如何能夠支持生命,或生物量的存在。」科學家們已經在兩處深海熱泉區域採集了樣品。
  • 能量主義1002:億年機器人,生命的思想實驗
    能量主義104:定義,生命是能量在模式中的一個過程。能量主義105:回答,生命的本質是傳遞基因。進一步,那麼來看一個思想實驗。製造一個能感知環境、迴避風險、尋找資源的機器人,把休眠艙放進去。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點了。
  • 金星發現疑似生命排洩物後,NASA制定探索計劃,尋找來源
    這無形之中增加了人類在金星尋找外星生命的信心,這條好消息的餘熱還沒有散去,關於金星另一條好消息又來了,美國宇航局(NASA)制定一個地外行星探索計劃:儘快向金星發射一枚探測器,旨在研究金星大氣,尋找物質來源,尋找人類期望多年的外星生命
  • NASA將直播「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登陸
    東京大學助理教授Yuto Nakanishi和其他人在2012年建立了Schaft,他們開發了雙足機器人,旨在拯救災難現場的生命。源自東京大學的JSK機器人實驗室,Schaft於2013年底被谷歌收購,並贏得了首屆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機器人技術挑戰,其中包括一個帶雙臂的雙足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