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主義104:定義,生命是能量在模式中的一個過程。
能量主義105:回答,生命的本質是傳遞基因。
進一步,那麼來看一個思想實驗。
一個思想實驗:億年機器人
如果你想親身看到一億年後的地球,現在能想像的唯一辦法是休眠。你爬進休眠艙,然後在一億年後醒來。
可是,問題沒這麼簡單。休眠艙需要經受一億年考驗,要保證能源供給不斷,要能經得起環境災變,萬一受損還得自我修復,數不清的考驗它都得能應付,否則你就再也醒不來了。
你找個最理想的位置,有維繫休眠艙所需的所有資源,然後固定在那裡。行不行?
這不算好辦法,一億年間,地震、海嘯、隕石撞地球,這麼長時段中,想想就知道沒法靠譜地預測風險如何降臨。千年一遇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不然,福島核電站怎麼會出事故?天津港怎麼會發生大爆炸?更別說一億年。
未來無從預測,那怎麼辦?
製造一個能感知環境、迴避風險、尋找資源的機器人,把休眠艙放進去。
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點了。不動,能動,是從自然界複製而來的兩個策略,前者是植物策略,後者是動物策略。
要求機器擇機而動,你從一開始給它下達了指令,「讓我活著」,然後便沉睡一億年,不再給它臨場指導。你的機器人必須能夠自己制定策略,「知道」如何去尋找資源,如何轉移到安全地帶,如何預判和迴避危險。
這些你既不可能都提前想到,就算想到一部分你也不能事事都提前準備,你準備不起:所需資源太多,太笨重,更不能適應環境變化。
挑戰不止於此。未來一億年不會只有你的那個機器人,可能有許多機器人,彼此競爭、合作。你的機器人得具備合縱連橫的能力,需求層層嵌套。
如果你的機器人最終不辱使命,將你保存到一億年之後,那麼它多半發展出了自運行的能力。你在休眠中,不能實時控制,機器人在保存你生命的最終目標之下,根據環境變遷,會自己衍生出許多次生目標。這是天大的事:衍生就意味著脫離,脫離於當初的目標。
不忘初心,何其之難。允許機器有相機決策自主權,那麼自主決策的進程一定會超越你的預想範圍,這就叫失控。
講到這裡,你應該多明白一點了。這個故事中的機器人就是人類自己。在演化中,基因創造出人來做它們的機器人,以保護它們在人類身體深處漫漫休眠。人是基因為了自己永生而造出來的機器人,但在基因不得不讓渡的自主決策空間中,人類演化出了自由意志。
我們作為人的利益,與「造物主」基因的利益,走上岔路。從基因不得不賦予人類學習能力,授權自主決策的那一天起,基因失控,人類自立,就成為註定的結果。
一言點醒夢中人。既然人本來是機器,機器何嘗不能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