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南京報導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從古至今都是一個真理。而將其用在殘疾人身上,更是有著非同一般的認同,教育對於殘疾人所產生的轉變和影響,比任何其他社會群體都更為震撼和重要。
12月3日,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當天,中國殘聯、教育部、交通銀行共同在江蘇省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舉行了2020年「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頒獎活動。100名優秀特教教師榮獲此獎項。
中國殘聯副主席、黨組成員、副理事長程凱在活動中指出,「十三五」以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格外關心和關注下,我國殘疾人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發展,這離不開特教教師們的傾力付出和銳意進取。
十三五以來,我國特殊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無論是教育規模、辦學條件,還是辦學層次、教育質量,都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這其中,特教教師的貢獻功不可沒。
頂層設計得到進一步完善
特殊教育的發展是衡量一個社會進步和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尺度。同時,辦好特殊教育是實現殘疾人小康的關鍵一環。
新中國成立後,一個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特殊教育政策措施乃至立法頻頻發布,這成為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最核心推動力量。尤其是「十三五」以來,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得到了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事業得到快速發展。
2017年2月,中國殘聯配合教育部、國務院法制辦修訂了《殘疾人教育條例》,進一步明確我國殘疾人教育的發展方向,規定「保障義務教育,著重發展職業教育,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逐步發展高級中等以上教育」「禁止任何基於殘疾的教育歧視」。同年5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辦法的通知》,這次《評價辦法》的出臺,首次將省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情況納入國家教育督導評估範疇,這是我國教育督導制度建設特別是督政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是貫徹落實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大成果,是貫徹《教育督導條例》,完善教育督導制度,加快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和管辦評相分離的現代教育治理體系建設的重大舉措。其中,「辦好特殊教育, 保障困難群體受教育權利」明確納入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的內容之一。
此後,中國殘聯又配合教育部等部門,在《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一期計劃》)的基礎上,啟動實施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以下簡稱《二期計劃》),對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增強特殊教育保障能力、提高特殊教育質量作出系統部署。其中提出「到2020年,我國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將達到95%以上」的目標。
義務教育是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此,中國殘聯與教育部密切合作,聯合開展適齡未入學殘疾兒童調查,共同對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作出部署。建立年度和日常數據共享機制,以全國殘疾人人口基礎資料庫和全國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系統為基礎,建立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監測系統,督導地方組建縣級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一人一案」做好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安置工作。教育部出臺《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對隨班就讀工作作出系統部署。
截至2019年底,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3%;在校殘疾學生79.46萬人、特殊教育學校2192所、特教專任教師6.24萬人,分別比「十二五」末增加35.24萬人、139所、1.21萬人,增長79.7%、6.8%和24.1%。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廣西、山東、重慶、寧夏等多地的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均已超過95%,提前完成了《二期計劃》中的入學率目標。
中國特殊教育發展形成新格局
「十三五」以來,我國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入學率穩步提升,同時,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也在同步加快發展。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殘疾人教育事業,不斷提升殘疾人教育發展水平,各級各類殘疾人教育取得歷史性進步,特別是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加快發展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推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將殘疾學生等特殊群體作為攻堅重點,切實保障他們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權利。同時,中國殘聯會同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共同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要求繼續擴大接收殘疾人接受職業教育的規模,加強殘疾人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增加殘疾人專業選擇。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部第一次專門為殘疾人職業教育出臺文件。
為落實這一文件,中國殘聯會同教育部修訂《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試行)》。實現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學生從義務教育到高中階段12年免費教育。在相關數據支撐下,財政部、教育部決定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含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學雜費。北京、遼寧、江蘇、福建、西藏、新疆等省(區、市)實現貧困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
同時,中國殘聯進一步完善殘疾學生教育考試無障礙環境,推動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通過實施殘疾人參加高考合理便利措施,越來越多的殘疾學生通過高考走進大學,實現了上大學的夢想。
據記者了解,《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出臺後,越來越多殘疾人通過申請合理便利措施參加高考。2016-2019年累計4.39萬名殘疾考生被普通高校錄取。2017-2019年,中國殘聯與教育部在全國選擇6所普通高校,開展殘疾人高等融合教育試點工作,探索總結適合我國國情的殘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經驗做法,為研製國家層面的高等融合教育政策措施提供實踐支持。啟動修訂《普通高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受教育部學生司委託,研討完善殘疾人高等教育單考單招政策。此外,在北京聯合大學設立殘疾人中醫專業碩士學位,在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實行殘疾學生單考單招,截至2019年該校共招收9名針灸推拿專業盲人醫療按摩方向的視障研究生。
就在今年,患有先天性視網膜色素變性的昂子喻,以635的成績被中央民族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錄取;肢體殘疾的劉立輝,以高考635分的成績考入了北京郵電大學錄取;門子琪,患有急性脊髓炎,目前已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人文交流專業的一名學生......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當代殘疾大學生積極樂觀、堅強自信的精神風貌,展示了新時代殘疾大學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如今,我國已基本形成了從殘疾兒童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體系;初步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以隨班就讀和附設特教班為主體、以送教上門和家庭、社區教育為補充」的中國特殊教育發展新格局。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