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教育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 義務教育入學率有望超過95%

2020-12-04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南京報導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從古至今都是一個真理。而將其用在殘疾人身上,更是有著非同一般的認同,教育對於殘疾人所產生的轉變和影響,比任何其他社會群體都更為震撼和重要。

12月3日,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當天,中國殘聯、教育部、交通銀行共同在江蘇省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舉行了2020年「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頒獎活動。100名優秀特教教師榮獲此獎項。

中國殘聯副主席、黨組成員、副理事長程凱在活動中指出,「十三五」以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格外關心和關注下,我國殘疾人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發展,這離不開特教教師們的傾力付出和銳意進取。

十三五以來,我國特殊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無論是教育規模、辦學條件,還是辦學層次、教育質量,都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這其中,特教教師的貢獻功不可沒。

頂層設計得到進一步完善

特殊教育的發展是衡量一個社會進步和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尺度。同時,辦好特殊教育是實現殘疾人小康的關鍵一環。

新中國成立後,一個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特殊教育政策措施乃至立法頻頻發布,這成為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最核心推動力量。尤其是「十三五」以來,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得到了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事業得到快速發展。

2017年2月,中國殘聯配合教育部、國務院法制辦修訂了《殘疾人教育條例》,進一步明確我國殘疾人教育的發展方向,規定「保障義務教育,著重發展職業教育,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逐步發展高級中等以上教育」「禁止任何基於殘疾的教育歧視」。同年5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辦法的通知》,這次《評價辦法》的出臺,首次將省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情況納入國家教育督導評估範疇,這是我國教育督導制度建設特別是督政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是貫徹落實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大成果,是貫徹《教育督導條例》,完善教育督導制度,加快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和管辦評相分離的現代教育治理體系建設的重大舉措。其中,「辦好特殊教育, 保障困難群體受教育權利」明確納入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的內容之一。

此後,中國殘聯又配合教育部等部門,在《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一期計劃》)的基礎上,啟動實施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以下簡稱《二期計劃》),對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增強特殊教育保障能力、提高特殊教育質量作出系統部署。其中提出「到2020年,我國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將達到95%以上」的目標。

義務教育是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此,中國殘聯與教育部密切合作,聯合開展適齡未入學殘疾兒童調查,共同對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作出部署。建立年度和日常數據共享機制,以全國殘疾人人口基礎資料庫和全國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系統為基礎,建立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監測系統,督導地方組建縣級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一人一案」做好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安置工作。教育部出臺《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對隨班就讀工作作出系統部署。

截至2019年底,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3%;在校殘疾學生79.46萬人、特殊教育學校2192所、特教專任教師6.24萬人,分別比「十二五」末增加35.24萬人、139所、1.21萬人,增長79.7%、6.8%和24.1%。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廣西、山東、重慶、寧夏等多地的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均已超過95%,提前完成了《二期計劃》中的入學率目標。

中國特殊教育發展形成新格局

「十三五」以來,我國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入學率穩步提升,同時,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也在同步加快發展。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殘疾人教育事業,不斷提升殘疾人教育發展水平,各級各類殘疾人教育取得歷史性進步,特別是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加快發展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推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將殘疾學生等特殊群體作為攻堅重點,切實保障他們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權利。同時,中國殘聯會同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共同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要求繼續擴大接收殘疾人接受職業教育的規模,加強殘疾人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增加殘疾人專業選擇。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部第一次專門為殘疾人職業教育出臺文件。

為落實這一文件,中國殘聯會同教育部修訂《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試行)》。實現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學生從義務教育到高中階段12年免費教育。在相關數據支撐下,財政部、教育部決定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含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學雜費。北京、遼寧、江蘇、福建、西藏、新疆等省(區、市)實現貧困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

同時,中國殘聯進一步完善殘疾學生教育考試無障礙環境,推動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通過實施殘疾人參加高考合理便利措施,越來越多的殘疾學生通過高考走進大學,實現了上大學的夢想。

據記者了解,《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出臺後,越來越多殘疾人通過申請合理便利措施參加高考。2016-2019年累計4.39萬名殘疾考生被普通高校錄取。2017-2019年,中國殘聯與教育部在全國選擇6所普通高校,開展殘疾人高等融合教育試點工作,探索總結適合我國國情的殘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經驗做法,為研製國家層面的高等融合教育政策措施提供實踐支持。啟動修訂《普通高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受教育部學生司委託,研討完善殘疾人高等教育單考單招政策。此外,在北京聯合大學設立殘疾人中醫專業碩士學位,在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實行殘疾學生單考單招,截至2019年該校共招收9名針灸推拿專業盲人醫療按摩方向的視障研究生。

就在今年,患有先天性視網膜色素變性的昂子喻,以635的成績被中央民族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錄取;肢體殘疾的劉立輝,以高考635分的成績考入了北京郵電大學錄取;門子琪,患有急性脊髓炎,目前已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人文交流專業的一名學生......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當代殘疾大學生積極樂觀、堅強自信的精神風貌,展示了新時代殘疾大學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如今,我國已基本形成了從殘疾兒童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體系;初步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以隨班就讀和附設特教班為主體、以送教上門和家庭、社區教育為補充」的中國特殊教育發展新格局。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文梅

相關焦點

  • 以首善標準推動殘疾人事業融合發展 首都殘疾人幸福感、獲得感不斷...
    這五年,是加快完善殘疾人綜合保障制度體系的五年,是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的五年,是殘疾人服務創新取得重要突破的五年,是殘疾人融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的五年。  殘疾人福祉水平穩步提升  姚女士與丈夫都是殘疾人,一家人每月享受3000多元最低生活保障金和820元生活補助和護理補貼。
  • 兩部門印發通知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管理
    近日,財政部、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管理的通知》,從切實落實經費分擔責任和管理責任、切實規範公用經費撥付管理等方面,部署各地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管理。
  • 試點將日語俄語納入中考外語科目 2020年深圳教育要這麼做
    記者了解到,今年將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 30 所,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 4 萬個以上;新改擴建普通公辦高中學校 2 所,新增普通公辦高中學位 6150 個。在深化考試評價改革方面,《工作思路》提出,要進一步深化中考改革,推動學業水平考試與中考 " 兩考合一 ",試點將日語、俄語納入中考外語科目。
  • 眉縣政府落實保障提升內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近年來,眉縣人民政府緊扣公平、結構、質量主題主線,以「建設西部教育強縣、爭創全國教育名縣」為目標,以進一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群體差距為宗旨,把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戰略任務,強化頂層設計,加大統籌力度,形成了城鄉協調、一體發展、穩步推進、優質均衡的發展格局
  • 確保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十三五」時期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踏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在很多地形複雜、交通不便、人口流動大的貧困地區,每一個輟學孩子的返校,背後都有科學細緻的頂層設計及基層幹部、校長、老師的努力。千方百計保障「一個都不能少」,給「義務教育有保障」再上一道「保險閥」。
  • 數字貿易風頭正勁 商務部:抓緊完善頂層設計
    9月10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加快數字貿易發展:抓緊完善頂層設計,研究數字貿易政策,深化數字貿易實踐。李俊說:「我的理解,數字經濟大致包括三方面內容:數字經濟的核心層,包括一些關鍵的數字基礎設施和數位技術,比如5G通信設備、晶片、基礎性軟體;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一般性的數位技術應用型的產業,比如跨境電子商務、社交媒體,以及一般性的軟體和信息技術行業;更廣泛的數位化應用部門,比如傳統製造業的數位化、醫療、旅遊、教育等領域的數位化。」
  • 義務教育為何不能完全免費?教授向人大政協建議
    中新網1月17日電 在日前舉行的廣東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的座談會上,華南師範大學副教授王紅博士向人大及政協提出建議,希望廣東省擴大義務教育免費的範圍,並逐步推行完全免費義務教育。  據信息時報報導,王紅說,廣東省自1994年提出了建設教育強省的目標,但目前義務教育的整體普及率雖處全國先列,但某些指標還是較落後,特別是與京滬蘇浙等地義務教育發展程度相比,廣東省學齡兒童入學率和小學入學升學率都處在最後一位。廣東義務教育發展的地區差距很大,部分兒童失學輟學率偏高,尤其是農村特困家庭子女失學輟學問題仍很嚴重。
  • 全固態電池預計5-10年內實現商業化應用 業內呼喚完善頂層設計
    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向晉在ABEC 2020|第8屆中國(長沙·寧鄉)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呼籲,固態電池應儘快完善頂層設計,對電池尺寸、性能測試、安全指標等內容開展標準化工作,提前搭建起標準體系,以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 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寧夏回族自治區申報的5個全國義務教育發展...
    (一)完善工作機制助推均衡  寧夏回族自治區結合義務教育發展實際和本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所確定的目標任務,制定了《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方案》,詳細規劃了到2017年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自治區黨委、政府與各縣(市、區)籤訂了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 (麥積)奮楫篤行 麥積區教育成績斐然
    「十三五」時期,麥積區始終將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堅持以人為本、面向世界的教育發展理念,不斷創新教育體制機制,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現代化持續向縱深發展,穩步實現了優質教育成果多點開花,為全區教育事業寫就了華麗篇章。  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
  • 給力「十三五」:綿陽教育 成績傲人
    在硬體設施提升的同時,我市也加快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各類標準統一和「三免一補」政策城鄉全覆蓋,完善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的資源共建共享和對口交流支援制度。 推動優質教育集群發展,鼓勵、支持各區縣與學校通過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城鄉一體化辦學、學區制管理、教育聯盟、校際聯盟等多種形式擴大和延伸優質教育資源。 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入學和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政策。 完善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保障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
  • 「十三五」教育「收官」,看看這些教育之最
    一是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新提升 各級教育普及程度均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019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3.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9.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實現了從大眾化向普及化的歷史性跨越。
  • 南寧青秀區教育教學發展成效顯著
    南寧青秀區教育教學發展成效顯著 【時間:2021年01月13日】【來源:南寧晚報】【作者:盧麗婷 何儒安】【編輯:鄧達】 2020年青秀區教育系統多措並舉推動教育教學發展,成效顯著 城區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
  • 今天是國際殘疾人日,「特教園丁獎」頒給了這群有愛的老師們_新華...
    交匯點訊 今天是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由中國殘聯、教育部、交通銀行共同設立的「特教園丁獎」頒獎儀式在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隆重舉辦。江蘇省副省長趙世勇出席並講話。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副主任丁勇總結道。  從2010年起,中國殘聯、教育部、交通銀行共同設立「特教園丁獎」,至今全國已有1799名特教老師獲得表彰,江蘇獲獎特教老師達117人。這個獎項的設立,是對優秀特教老師高尚師德的肯定,是對從事特殊教育事業師生的激勵,也必將引導社會各界更加關心關注殘疾人這一特殊群體。
  • 《市政府關於深入推進市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規範...
    率先在縣域內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域內學校之間差距明顯縮小。到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65%;到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95%。《省政府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意見》(二)主要目標。
  • 西安英特思語言培訓學校:專業外語培訓,愛心獻給殘疾人
    近日,作為西安最具代表性的語言培訓機構----西安英特思語言培訓學校,率先展開了對殘疾人的關愛活動。據英特思校長蘇鵬介紹:本次活動英特思積極與殘聯合作,旨在以半價學費的優惠為殘疾人進行外語培訓,包括:英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義大利語等多種語言。
  • 監管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天立教育 、睿見教育跌超20%
    藍鯨教育9月2日訊,中央深改委日前發文,要求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強和規範教育收費管理,受相關消息影響,今日港股,多家教育股集體下挫,截止發稿,睿見教育跌24%,天立教育大跌21%,楓葉教育跌17%,成實外教育跌13%。
  • 教育部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
    在各級教育普及程度方面都達到或者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019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已經達到83.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9.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達到了51.6%,實現了從大眾化向普及化的歷史性跨越。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7年,新增勞動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超過一半,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