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的時候,我們發現一些抗戰劇,鬼子見了漂亮的姑娘叫花姑娘,一直以為那姑娘長得很漂亮,現在開玩笑的時候還用花姑娘來稱呼美女,可是在歷史上,花姑娘是個侮辱的詞,這個名詞背後反映的是我們被日本侵犯時的恥辱,也是對那些受傷的人的不尊重。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在我國燒掠掠奪,無惡不作,搶金搶銀,不僅如此,遇到姑娘,就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喊出姑娘的名字,然後對她們進行殘酷的侮辱,被日本人姦淫後,又帶回日本軍營去做慰安婦,白天還要給姑娘洗衣做飯,一動不動受打罵,年齡從十幾歲到四十多歲的姑娘都有。
長時間的外戰,使日本軍隊缺少女性,他們便從掃蕩的村莊裡尋找女性,有時甚至是幾個人一起,表現得很無恥,所以那些遇上喊花姑娘的,表示這姑娘一輩子都毀了,被日本人帶回的,更是不值一文。有的被帶回也是一身病,甚至被人瞧不起,留了整整一天的信,在日本侵略時期,他們帶回的慰安婦多達二十萬。日本帝國對中國的傷害是無法抹去的,相信看過郭柯導演的紀錄片《二十二》的人,都對日本帝國老一輩人的遭遇深表同情,對日本人的憎恨。真懂了,才知道「花姑娘」這三個字是日本女人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