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日本人經常說的「花姑娘」,真實含義竟如此惡毒

2020-12-05 彭亮紙雕燈

在抗日神劇中,有幾個詞是經常出現的:米西米西、八格牙路、死啦死啦,花姑娘。日軍每到一地都要問「花姑娘的有?」進入某村某寨時,見到一個女人都要喊「花姑娘」,追著不放。為什麼日本人都喜歡喊花姑娘,難道「花姑娘」是日本人用來形容漂亮女子的?其實不是,「花姑娘」這個詞在日本人眼中的含義是非常惡毒的。

在國人眼中,可能一部人認為花姑娘是指漂亮姑娘,那麼花姑娘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在中國「花姑娘」確實有段時間是被用來形容美女的, 沈從文的《主婦集·貴生》中有一段:「我們五爺花姑娘弄不了他的錢,花骨頭可迷住了他。」在這裡「花姑娘」就是指漂亮的女子,在鹿鼎記中也多次出現了「花姑娘」一詞,均是作為形容漂亮女子的。

當時日本軍人見到年青婦女就行強暴。即使是大白天都破門而入,當時婦女們就用芥菜擰成汁,將汁塗在面上,使面色成青黃扮成有病的人,這樣日本鬼子見到其以為有病,就免遭強暴一劫。聽說日本人把附近某一個地方當屠殺場,只要看誰不順眼,就是一刀,尤其遇到反抗強暴的婦女,就直接把她們剝得赤身裸體丟下河去。因此當時婦女上街,都會往自己臉上抹鍋灰,灰頭土臉才敢出門。

但日本人說的「花姑娘」可不是指漂亮的女孩。在抗日戰爭中,為了增強自己士兵的戰鬥力,日本政府採取了一種慰安政策來撫慰士兵,徵集了大量的慰安婦去軍營,大量中國、朝鮮、東南亞和歐美各國的婦女慘遭日軍的蹂躪,日本人所說的「花姑娘」就是指是妓女或者慰安婦,也就是說日本鬼子每到一個地方找花姑娘,都是找的妓女和慰安婦,日軍每攻佔一個地方,都會放開紀律三天,這個稱呼也漸漸的是無數的中國女同胞們因此蒙羞。

相關焦點

  • 日本人口中的花姑娘含義,原來並不是讚美,女人聽到就害怕
    看電視的時候,我們發現一些抗戰劇,鬼子見了漂亮的姑娘叫花姑娘,一直以為那姑娘長得很漂亮,現在開玩笑的時候還用花姑娘來稱呼美女,可是在歷史上,花姑娘是個侮辱的詞,這個名詞背後反映的是我們被日本侵犯時的恥辱,也是對那些受傷的人的不尊重。
  • 日本人為何最喜歡說「八格牙路」?翻譯成中文,你就知道有多惡毒
    日語曾被評為世界上最乾淨的語言,因為日語中幾乎沒有髒話,但是大家在看抗戰劇的時候會發現日本人罵人的時候只會反覆說一句「八格牙路」,這句話在日語中已經是級別最高的髒話,但是日本人在自己國家卻很少說,只是在侵華期間經常使用這句話辱罵我們的同胞。
  • [抗戰口證大搶救]98歲樂志雄:鬼子刺殺3歲孩童舉在槍頭遊街
    荊楚網訊 記者石倩 張競恆 實習生石洋俊  2014年7月7日,荊楚網聯合國內知名網站、BBS論壇正式啟動「抗戰口證大搶救」活動。該活動將歷時一年,面向全球徵集、公布侵華日軍暴行史料。活動開展以來,受到了網友們的極大關注,網民通過荊楚網徵集專區上傳作品或郵寄實物,揭露日軍暴行,講述抗戰記憶。
  • 一位抗戰老兵,為何堅持為一日本兵掃墓61年?真實原因讓人感動敬佩
    我們知道,在二戰時期,中國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絕對主力部隊,而當時中國人對日本侵略者的態度,無不是從內心之中鄙夷,不過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仁義待人,所以就在一些地方出現了中國普通百姓會幫助日本士兵的情況,例如在山東濟南非常出名的鬼子醫生山崎宏,就是被中國百姓的善良所感動,後來戰爭結束都不願意回到日本去。
  • 抗戰時期的湖南大學
    長沙《抗戰日報》為此寫了社論,發了特寫《太慘了!》湖大還用英、法、德、日四種語言向國外廣播此事,獲得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日本侵略軍妄圖毀滅湖南抗戰文化,而「湖大人」仍在廢墟上繼續戰鬥著。 1938年「八一三」淞滬抗戰周年紀念那天,明日社和軍民俱樂部動員軍官外國語補習學校、戰時幹部訓練班以及附近工農商學群眾共約5000人在湖大操坪舉行紀念大會。
  • 世上竟然有如此無恥惡毒的叫獸
    (李毅講話視頻)因為,這廝的確做了不該做的事,說了不該說的話。只因,「死四千人等於一個人都沒死」,這話無論放在什麼語境下,都不是人話,只有毫無人性缺心少肝的東西,才會拿四千位亡故的同胞如此不當人,才能如此無視四千個家庭難以癒合的創傷和十四億人的慘痛記憶。
  • 揭秘;抗戰時期,擁有鐵拳與鋼頭之稱的國軍名將,是指哪兩位將領
    在八年抗戰時期,國軍陣營也出了許多讓日軍敬佩,尊重的對手,要知道,在日本人眼裡對於比自己要強大的對手,他們都會很敬佩。如白崇禧,湯恩伯,王耀武,李玉堂,杜聿明,孫立人,戴安瀾,關麟徵,孫連仲等國軍將領在抗戰時期表現出色,同時也是讓日軍敬重的對手。
  • 抗戰末期,日本人已經餓得受不了!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日本憑藉遠勝中國的工業力量,在短時間內取得了極大的軍事勝利,差點就實現全面侵佔中國,或至少侵佔其精華部分的企圖。不過今天小兵兵不是要講抗戰史,而是顛覆我們傳統印象的奇景——日本兵用武器彈藥跟中國人換糧食。
  • 日軍為何最喜歡說「八格牙路」,翻譯成中文,才知道有多狠毒
    大家在看抗日劇的時候會發現,日軍在侵略我國的時候經常對著我們同胞說「八格牙路」,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日本士兵確實如此,他們非常囂張和狂妄根本就不把我國同胞當人看,那麼為何日軍最喜歡說這句話呢?因為這是日語中級別最高的髒話,翻譯成中文非常惡毒。
  • 抗戰時期中日單兵裝具對比(下)最具有日本風的三大件鋼盔戰鬥帽和...
    抗戰時期中日單兵裝具對比(下)最具有日本風的三大件鋼盔戰鬥帽和軍刀光亭摘要:日本士兵的個人裝具在二戰時期也達到了相當的水準,而且由於日本獨特的地理、歷史和文化傳統,很多單兵裝具都具有濃鬱的日本風,特別是鋼盔、戰鬥帽和軍刀更是成為當年日軍的典型標誌。
  • 外形奇葩的駁殼槍真如抗戰神劇中霸氣兇猛嗎?老兵怒道:純屬瞎扯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很普遍存在的抗戰劇情;那就是長相獨特的駁殼槍在劇中常常被八路軍雙手開工,像機槍一樣瘋狂掃射,而且能幾百米內精確射擊日軍。最近,有朋友在某軍事論壇的槍械性能討論帖中就問到:「外形奇葩的駁殼槍真如抗戰神劇中演繹的如此霸氣兇猛嗎?駁殼槍的戰鬥性能真的可以像割韭菜一樣放到日軍?其實不然,這裡有很多的錯誤地方。
  • 梟、鴇都是鳥,但其他含義怎麼來的?詞語的含義變遷
    梟,在古人眼中是一種惡毒的鳥類,古人觀看到梟這種鳥,在孵出孩子之後,由於時間過長,體力不支,不能捕食,不能繼續餵養孩子。死去之後,小鳥會吃掉母親的身體。故認為這種鳥類不孝,惡毒。因此人們見到這種鳥就抓住砍頭,並掛在木桿上——故稱梟首。後來梟首也代指砍掉罪人的頭並懸首示眾。
  • 日本鬼子口中所說的「八嘎呀路」究竟是什麼意思?網友:漲見識了
    日本鬼子口中所說的「八嘎呀路」究竟是什麼意思?網友:漲見識了在各類抗戰片之中,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情節,一個日本軍官在戰役失利,氣急敗壞的時候總喜歡說這樣幾個字—「八嘎呀路」,剛開始聽這句話的時候覺得這句話很喜感,應該是惡意傷人意思。但是這句話究竟在日語中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來了解一下日本鬼子口中所說的「八嘎呀路」究竟是什麼意思?還有日軍為什麼喜歡說「八嘎呀路」?
  • 抗戰影視--中國電影的抗戰敘事
    就在淞滬抗戰進行之中,部分電影公司及其從業者便投入抗戰新聞紀錄片和抗戰動畫片的拍攝。這些影片相當及時地報導與宣傳了淞滬抗戰,展現了中國軍民抗敵禦侮的愛國精神與民族氣節。當時最值得一提的影片應該說是以抗日為背景的《風雲兒女》,此外還有《共赴國難》《漁光曲》《狼山喋血記》《馬路天使》《十字街頭》等一批優秀的、堪稱經典的民族電影作品。
  • 美軍情報員眼中的中共抗戰:4萬件機密檔案即將出版
    通過潛心挖掘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等國政府的解密檔案,呂教授和她的研究團隊逐步還原了中共敵後抗戰的真實景象。例如,花旗銀行分行經理霍爾於1942年由北平逃往晉察冀,在敵後根據地滯留了6個月。他在給美國使館的報告中強調:「任何沒有來過敵後根據地的人,都不可能真正認識到日本侵略者對這裡的人民造成了多大的苦難。」
  • 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讓歷史照亮人類的明天
    日本人用監禁、拷打、屠殺等野蠻手段來統治和迫害工人,常用的刑罰有電刑、刀刺、火燒、活埋、狼狗咬、立站籠、灌涼水、灌辣椒水、坐老虎凳、裝入麻袋拋到河裡,等等。1941年冬,日軍一次將260名礦工裝入麻袋,投入淮河。日本特務經常以「企圖逃跑」、「破壞礦山」、「通共產黨」、「鬧罷工」、「不是良民」等罪名,將工人嚴刑拷打,逼供治罪。
  • 日本軍旗地位至高無上,抗戰時被炸成破爛也不修,意義非同尋常
    據悉,日軍步兵和騎兵聯隊的士兵,大多來自同一固定的市,一般擁有授予軍旗的資格,但是師團下屬的聯隊卻迥然不同,士兵流動性非常大,雖然可以成為日本國內數十個聯隊管區的重要構成部分,但在通常情況下是沒有資格攜帶軍旗的。
  • 抗戰三部曲:英雄前僕後繼,勇士向死而生,堪稱抗戰中的優質作品
    1、《雪豹》(40集電視劇)《雪豹》是夢舟抗戰三部曲的第一部,由文章、陶飛霏等人主演的抗戰題材電視劇,改編自業餘狙擊手的網絡小說《特戰先驅》。該劇獲得第2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長篇電視劇提名、第26屆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等獎項。1932年,「一二八」淞滬會戰爆發。
  • 《讀書》專稿︱為什麼說抗戰是「熬」出來的勝利?
    (《彭德懷傳》第236頁,當代中國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彭德懷對一個日軍將領評價如此之高,是很罕見的。岡村上任後,對華北情況作了詳細調查,巡視了一些重要戰區。他認定要鞏固日本在華北的統治,必先消滅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抗日武裝。長期的對峙不能結束戰爭,必須連續進攻,使八路軍失去反抗能力,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 抗戰時期的「黃崖洞」,到底是用來造槍的嗎
    說到抗戰時期中國軍人使用的步槍,相信很多人都會如數家珍:比如毛瑟步槍、漢陽造、中正式步槍、55式步槍,還有從日軍手中繳獲的三八大蓋等。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除了這些步槍,還有一種步槍叫八一步槍。說到這裡有的軍迷說了,八一步槍不是79年才問世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