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是否被結尾的渣渣龍氣到吐血? 如懿堪稱史上最慘女從頭喪到尾
時間:2018-10-17 14:53 來源:一點資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懿傳:是否被結尾的渣渣龍氣到吐血? 如懿堪稱史上最慘女從頭喪到尾 年度大劇《如懿傳》昨晚正式在騰訊視頻收官了。 這部87集的超長古裝劇,不知道你是否有耐心全部追完? 追完了長劇的你,是否被結尾的渣渣龍氣到吐血? 沒錯,就是樓上這位。在《如懿傳》的
原標題:如懿傳:是否被結尾的渣渣龍氣到吐血? 如懿堪稱史上最慘女從頭喪到尾
年度大劇《如懿傳》昨晚正式在騰訊視頻收官了。
這部87集的超長古裝劇,不知道你是否有耐心全部追完?
追完了長劇的你,是否被結尾的渣渣龍氣到吐血?
沒錯,就是樓上這位。在《如懿傳》的後半段,乾隆展示了一個帝王所能具備的暗黑氣質,自私、冷酷、無情,被如懿心心念念的年少情分也被他敗得精光,直到最後逼得如懿斷髮並溘然長逝。史上最渣乾隆,非他莫屬了。
而如懿在後半段的表現,也實在是讓人覺得「怒其不爭」。在熱心觀眾的總結裡,如懿真的是就是「佛系本佛」了,不僅全程與世無爭,而且被對家欺負到進冷宮、喪子乃至險些喪命,也不過是奮起自衛了一把。在預告裡反覆播放的如懿逆襲片段,到最後也變得不了了之。
難怪上屆宮鬥冠軍甄嬛,是這樣評價如懿的:
可是,生在帝王家,卻強求一夫一妻制的情分,連皇帝乾隆都笑如懿在「說傻話」。這樣一個過於佛系的如懿,作為宮鬥劇的主角,顯然是不能讓觀眾滿意,也很難自圓其說的。
作為《甄嬛傳》作者流瀲紫的另一宮廷小說改編劇,《如懿傳》在改編之初就被寄予了「甄嬛後傳」的期望,這意味著即便主創力陳該劇不是宮鬥劇,但也難逃觀眾們對劇中人物的預判。《如懿傳》的開篇採用了上屆宮鬥甄嬛與烏拉那拉皇后的「鬥法」,其實算是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皇宮深牆內妃嬪的爭鬥直接指向著權力的承繼,這種敘事邏輯本身符合歷史,也應該作為宮廷內各種人物出場的基礎。
可是,也許是為了塑造一個截然不同的後宮嬪妃,也許是因為《如懿傳》本身的人物定調就與歷史截然相反,一開場的如懿就以天真爛漫、被裹挾入宮廷鬥爭的少女相登場,面對宮鬥的不知所措,空有恩寵卻必須在夾縫中努力求生存。這樣一個小白兔似的如懿,對比《甄嬛傳》前期中同樣單純美好的嬛嬛,如果是為了鋪設後期人物的逆襲,觀眾也許還能接受。可是當劇情進行到30集、60集、80集,已經登基成為繼後的如懿依然在一味地退讓和容忍,直到最後的斷髮與不復相見,也只是某種逃避。
這就是《如懿傳》全劇的尷尬所在。在慣常的邏輯中,人們期待一個逆襲的人物成長史(如《甄嬛傳》),抑或是身在泥淖斷然出走的反思者(如《金枝欲孽》),偏偏如懿這個身在帝王家、被皇權所困的極聰明的女子,最終還是選擇為一個莫須有的空想獻出終生。
按照主創的說法,這種失敗者的角度是用來強調帝後婚姻的殘酷,也藉此反思封建婚姻對個人的迫害。可是,如果一個人一生都在抱持著一種執念,所有的行為邏輯都圍繞在個人的情分上,她真的有在反思嗎?全劇圍繞如懿人生展開的悲劇式描摹,更像是在為她的一生尋找合理的註解,並試圖讓現代的觀眾去理解一個女人的憂傷,這樣的邏輯,真的能達到警醒的效果嗎?
行文至此,不得不想起《甄嬛傳》。該劇甫一播出時,人們感慨於甄嬛性情的轉變,驚嘆於宮鬥的狠辣,但播到最後,位及太后的甄嬛想起年少純真也是一臉悵然,宮牆之內皆悲劇、人人皆是劇中人的宿命感,達到了主題升華的效果。對古裝劇來說,嬪妃內鬥、官家權勢不過只是外殼,充盈其間的張力依然來自於人性善惡的對比。即便是以職場政治學、宮廷厚黑學等各種角度對古裝劇加以詮釋,也是因為人們希望在所謂的「宮鬥」中洞察更多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法則,而不只是為了觀看人間奇觀。
所謂「有戲」,戲劇衝突的永恆魅力依然是人。觀眾們看不慣如此之喪的如懿,其實是看不慣這樣窩囊的女子,明明聰慧至極,卻要將自己的人生寄托在無謂的妄想中,寄托在一個不可託付的「渣男」身上。這種苦情的路數,顯然已經得不到如今奉行獨立女權、婚姻自主的觀眾們的同情,也得不到半點共鳴,只能作為一個悲劇人物存在於劇中。
中國觀眾對古裝劇的喜愛,從來都不是喜歡過去的時代,也不是喜歡某種特定的裝扮。相較於如今的時代,封建王朝的 社會環境下,人類遭遇的困境更為 ,人性的衝突也更為激烈,而個人的選擇也變得更有代表性。人們對文藝作品的期待,始終帶著鏡像式的自我認同,需要某種代入感,希望達到情感的共振。《延禧攻略》提供的「爽文大女主」模式,雖然過於直白地迎合了觀眾的需求,但也給出了一種提示。劇作者們,別再埋頭「創造」人物了,真正的好戲從來都不出現在編造的真實裡。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qingjuw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