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17-11-06 02:57:43
為了操作上的方便,人們用觸控螢幕來代替滑鼠或鍵盤。 觸控螢幕由觸摸檢測部件和觸控螢幕控制器組成,觸摸檢測部件安裝在顯示器屏幕前面,用於檢測用戶觸摸位置,然後將相關信息傳送至觸控螢幕控制器;而觸控螢幕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從觸摸點檢測裝置上接收觸摸信息,並將它轉換成觸點坐標,再傳送給CPU。它同時能接收CPU發來的命令並加以執行。
觸控螢幕由安裝在顯示器屏幕前面的檢測部件和觸控螢幕控制器組成。當手指或其它物體觸摸安裝在顯示器前端的觸控螢幕時,所觸摸的位置由觸控螢幕控制器檢測,並通過接口(如RS—232串行口, USB等)送到主機。 目前觸控螢幕已經由單點觸屏發展到實現多點觸屏了。
1971年,美國人SamHurst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觸摸傳感器。雖然這個儀器和我們今天看到的觸控螢幕並不一樣,卻被視為觸控螢幕技術研發的開端。當年,SamHurst在甘迺迪大學當教師,因為每天要處理大量的圖形數據而不勝其煩,就開始琢磨怎樣提高工作效率,用最簡單的方法搞定這些圖形。他把自己的三間地下室改造成了車間,一間用來加工木材,一間製造電子元件,一間用來裝配這些零件,並最終製造出了最早的觸控螢幕。這種最早的觸控螢幕被命名為「AccuTouch」,由於是手工組裝,一天生產幾臺設備。1973年,這項技術被美國《工業研究》雜誌評選為當年100項最重要的新技術產品之一。不久,SamHurst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和西門子公司合作,不斷完善這項技術。直到1982年,Sam Hurst的公司在美國一次科技展會上展出了33臺安裝了觸控螢幕的電視機,平民百姓才第一次親手「摸」到神奇的觸控螢幕。
從此,觸控螢幕技術開始廣泛應用於公共服務領域和個人娛樂設備。人們逐漸習慣用「摸」的方式,在電子售貨機上選購商品,在卡拉OK機上點播歌曲,在銀行、醫院、圖書館、機場查詢自己需要的信息。
觸控螢幕早期多被裝於工控計算機、POS機終端等工業或商用設備之中。2007年iPhone手機的推出,成為觸控行業發展的一個裡程碑。蘋果公司把一部至少需要20個按鍵的行動電話,設計得僅需三四個鍵就能搞定,剩餘操作則全部交由觸控屏幕完成。除賦予了使用者更加直接、便捷的操作體驗之外,還使手機的外形變得更加時尚輕薄,增加了人機直接互動的親切感,引發消費者的熱烈追捧,同時也開啟了觸控螢幕向主流操控界面邁進的徵程。
科技總在不停進步,儘管市面上已經有眾多品牌的觸控螢幕手機,iPhone仍能引起轟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蘋果公司率先將「多點觸摸」應用到了手機上。以往的手機觸控螢幕多採用電阻式,一次只能感知一個位置的觸摸。而電容式觸控螢幕搭配專用軟體,可以同時處理多根手指的觸摸指令。據悉,微軟日前發布的概念計算機Milan也應用了此項技術。
觸控螢幕技術還不斷被開發出新的用途,甚至不局限在圖形界面領域。日本電信電話(NTT)公司下屬的一個研究所,已經研製成功一種觸摸操縱裝置,可以依據手指觸摸的位置及力道,控制機器人手臂動作。該裝置是把觸摸傳感器裝進一個鋁製的圓柱內,就像一個操縱杆,只需用一根手指觸摸操縱杆的任一部位,傳感器就能分辨出手指移動的距離和壓力強度,將其轉化為機械手的運動。要知道,以往的機械手運動,需要操縱者按動多個按鈕,還要仔細輸入移動軌跡的數據方可執行,並且不能斜向運動。該研究所未來的研究目標是把操縱杆進一步改進成球形,以實現全方位多角度自由移動。
觸控螢幕在市場的應用中給了民眾耳目一新的感覺,深的廣大民眾的喜愛。所以未來的世界是個觸控的世界,是個遙控的世界,大尺寸觸控螢幕的發展有著廣泛的空間。而且,觸控螢幕將更進一步,利用眼睛或者腦部感應作出指示,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方便。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