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貼合技術OGS觸控螢幕在智能機市場擴大,電阻式觸控螢幕空間壓縮

2020-12-06 中國觸控螢幕網

【導讀】:OGS製程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大片製程,一種是小片製程。大片製程是直接購買大片強化玻璃材料,製成Touch Sensor,然後把玻璃切割成手機需要的小尺寸,再進行二次強化;小片製程則是先把玻璃切割成小尺寸,製成Touch Sensor,最後進行一次強化

    OGS(One glass solution)結構:在保護玻璃上直接形成ITO導電膜及傳感器的技術。一塊玻璃同時起到保護玻璃和觸摸傳感器的雙重作用

    前景:從技術層面來看,OGS技術較之目前主流的G/G觸控技術具備以下優勢:結構簡單,輕、薄、透光性好;由於省掉一片玻璃基板以及貼合工序,利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良率。但目前該技術面臨感應線路的製程選擇、兼做表面玻璃時該有的強度維持與質量穩定性、控制晶片的調校等問題,良率提升困難使得量產廠商較少

    嵌入式觸控螢幕OGS向中低端手機市場蔓延,全貼合工藝熱情升溫。目前取代傳統GG的新興嵌入式觸控螢幕技術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陣營,分別是以蘋果iPhone 5為代表的in-cell陣營,以三星為代表的on-cell陣營和以HTC野火s、谷歌Nexus7等為代表的OGS陣營。其中,on-cell主要和AMOLED搭配使用,由於三星一家獨大,AMOLED的產能及價格受到限制,因此難以獲得大規模普及和應用。

    從工藝上看,in-cell依然存在有待解決的技術挑戰。由於自身獨特的結構(in-cell將觸摸功能和顯示功能集成在一起,信號傳輸採用搭橋方式),使得信號幹擾問題更加嚴重,色彩過濾薄化困難,而且尺寸越大越難生產。而OGS的顯示效果已經足以和傳統GG技術媲美,通過採用FTS優化算法,更是基本解決了LCD幹擾問題。

    從產能來看,in-cell完全顛覆了傳統觸控螢幕工藝流程,需要重新設計和購買設備,因此只有極少部分像蘋果這樣有實力的高端品牌手機製造商可以承受前期大規模投入,並且由於LTPS製程的良率依然有待提高,致使產能極為有限,因此現階段僅適合應用於超大規模、單一品種的批量化生產,如iPhone 5。而OGS技術則相對成熟很多,良率處於穩步提升中,各家供應商也正馬力全開積極擴產,相信未來產能供應充足。

嵌入式觸控螢幕OGS向中低端手機市場蔓延 

    從服務支持來看,OGS開模周期短、費用低,搭配現有的顯示屏資源可以快速開發出不同的智慧型手機,憑藉現已成熟的OGS+顯示屏供應鏈,能保證技術和服務支持到位,擁有更好的配合度。而in-cell產品不僅良率低和成品單價高,並且交貨周期長,現有產品可選擇範圍小,同時開模費用高,返修成本更高,對於大部分採用機海戰術運作模式的手機製造商來說並不適合。

    綜上所述,雖然顯示屏與觸控螢幕一體化整合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但OGS在三大新興嵌入式觸控螢幕技術中,無疑是目前最為主流的技術。由於在降低成本、減少厚度、簡化貼合程序等方面都有著顯著優勢,OGS已經被用於多款手機和平板電腦產品中,目前量產的包括HTC野火s、谷歌Nexus7平板等,設計中的還有中興、步步高、索尼和諾基亞等公司的方案,而小米2、天語大黃蜂Ⅱ等一眾國產手機的成功案例更加預示著OGS已經開始從高端智慧型手機向中低端市場蔓延。

大片製程強化度提高

    OGS製程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大片製程,一種是小片製程。大片製程是直接購買大片強化玻璃材料,製成Touch Sensor,然後把玻璃切割成手機需要的小尺寸,再進行二次強化;小片製程則是先把玻璃切割成小尺寸,製成Touch Sensor,最後進行一次強化。

    這兩種製程各有利弊,大片製程的優點在於生產效率更高,缺點是經過切割的玻璃邊緣強度會弱化;小片製程的優點在於強度更好,可以鑽孔,終端產品設計更加具有靈活性,缺點是一次只能處理一塊玻璃,生產效率不高,成本相對偏高,並且先切割後強化可能出現強化均勻度不夠的問題,對觸控螢幕製造商自身的化學強化技能也有較高的要求。

    為了提高大片製程的玻璃強度,旭硝子株式會社(AGC)目前可以提供專門面向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應用的高硬度玻璃Dragontrial,採用化學手法強化玻璃應力,提高鋼化度,具有耐滑傷、硬度更高的優勢。在製造工藝方面,旭硝子也開發了針對高DOL(壓應力層深度)玻璃的切割技術、玻璃邊緣保護技術以及與玻璃一體化的防指紋鍍膜技術等。該公司自1960年代起開始發展強化玻璃技術,是AMOLED和LTPS製程相關浮法玻璃領先技術的全球第一大供貨商,一直致力於玻璃強化與薄化技術的研發,現今已發展出強度等級不亞於康寧的玻璃基板,經特殊處理後能有效阻止微裂紋的傳導,可滿足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需求。

嵌入式觸控螢幕OGS向中低端手機市場蔓延 

全貼合工藝熱情升溫

    由於玻璃之間存在縫隙,而空氣和玻璃折射率不同,因此傳統手機屏在日光下顯示清晰度不佳。去年還只有蘋果一家要求採用全貼合工藝,但是今年整個業界對全貼合工藝的熱情都在升溫,國內品牌手機如華為P1、中興雅典娜、OPPO Finder、小米2等紛紛採用全貼合工藝,並作為產品賣點。

    用於全貼合的液體膠/固體膠也因此開始受到重視。協立化學(KYORITSU)執行董事田中久貴表示,OGS全貼合技術主要困難是由於影部膠水不完全固化造成黃斑,而協立的全貼合液態膠可以有效減少黃斑的出現,並且由於用膠水填充了切割所產生的微裂紋,還可以進一步提高玻璃強度、減少破碎率。日立化成工業(Hitachi)總部副事業部長宇留野道生也表示,該公司TE-9500系列全貼合固態膠可用於提高OGS應力緩和性,在與信利光電的合作試生產中,ITO耐腐蝕性表現非常好。

    全貼合工藝的流行對觸控螢幕供應鏈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楊仁傑指出,過去臺灣地區觸控螢幕供應鏈分工比較細緻,比如萊寶、南玻主要做ITO濾光膜,不做貼合,而宸鴻就專長於觸控螢幕的貼合,但是現在隨著利潤率的降低,宸鴻的涉獵範圍也開始向上遊濾光膜技術蔓延,失去宸鴻支持的萊寶、南玻因此被迫向觸控螢幕貼合轉移。但是全貼合工藝技術難度很大,對整體觸控螢幕良率有著顯著影響,目前臺灣地區技術最好的依然是宸鴻。他表示,未來隨著良率提升、成本下降,全貼合技術市場規模潛力巨大。

嵌入式觸控螢幕OGS向中低端手機市場蔓延 

薄膜電容屏比重擴大

    那麼,傳統GG、薄膜電容式觸控螢幕、電阻式觸控螢幕會被市場迅速淘汰嗎?楊仁傑認為,在現有成熟工藝中,GG依然有很大的需求量。由於5英寸以上觸控螢幕使用in-cell工藝依然很困難,所以以iPad為代表的平板電腦市場依然是拉動GG技術的主要動力。

    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的起飛將有力提升薄膜電容式觸控螢幕的出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GG貼合良率受到挑戰,目前採用GG技術比較積極的大陸廠商是中興,其它幾家大的手機製造商因為要應對比較低價的需求,還是傾向於使用薄膜電容技術。信利國際執行董事李建華也表示,信利明年在積極提升OGS產能(取代GG)的同時,也將繼續擴大薄膜電容觸控螢幕產能。

    不過電阻式觸控螢幕的發展前景就沒有那麼樂觀了。楊仁傑認為,儘管目前大陸地區電阻屏的比重還比較高,但已然是夕陽產業,預計今年四季度電阻屏比重就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智慧型手機價格的下降迅速將山寨機擠出市場,從而影響了電阻屏的市場份額。

相關新聞連結

信利OGS製程良率拉升 成本勝過薄膜

    受惠於大陸智能型手機市場成長快速,帶動大陸觸控產業發展,而智能型手機輕薄化趨勢也延燒至大陸市場,觸控面板廠信利光電於9月起量產單片玻璃觸控OGS製程,近日大片式OGS製程的良率已拉升至85%,帶動成本快速下降至略低於薄膜式觸控產品,將於2013年第1季按照新價接單,業界認為,陸廠OGS技術成本改善,將可望進一步拉近與臺廠距離。

    由於大陸觸控面板業者在雙片玻璃全貼合(Glass-to-Glass full-lamination)製程的技術能力不如臺廠,加上大陸低價智能型手機需求暴增,近年來大陸觸控面板廠多半投入於薄膜式觸控技術,然而隨著華為中興、聯想甚至二線業者如Oppo及天宇朗通等陸續推出較高規格的智能型手機產品,部分業者也導入單片式玻璃觸控技術,其中,信利光電已於2012年9~10月量產OGS觸控產品,技術發展腳步較領先其他陸廠。

    信利表示,大片式OGS觸控制程量產後,2012年下半已搭配大陸手機品牌客戶上市銷售,近期OGS產品的成本已做到略低於GFF觸控產品,將從2013年第1季起向按照新價接單,而成本降價來自於良率提升,量產初期的良率約在70%左右,其報價相較於GFF薄膜產品約高於10%或以上,現在良率已提升到85%,故整體報價可維持與GFF相當,甚至部分策略性項目還可以做到比GFF便宜5%左右。

    信利指出,隨著單片玻璃觸控OGS出貨量持續攀升,未來OGS的物料成本也有機會進一步下探,未來OGS成本將有機會做到比目前低階薄膜GFM (薄膜單層多點)產品還要便宜。儘管目前GFM產品可節省材料成本,但由於GFM的線寬較小,而薄膜的特性也較軟,因此彎折易導致ITO線路斷裂引起不良,業界認為,GFM應用出路必需將成本不斷地降低,一旦被OGS製程成本趕上,GFM技術將岌岌可危。

      根據DIGITIMES Research指出,大陸手機用觸控面板客戶主要仍將以大陸業者及韓廠三星對大陸出貨的機種為主,側重低階、低價觸控面板,儘管中大尺寸應用明顯成長,但2013年智能型手機用觸控面板仍將是大陸最主要觸控面板應用,但受到基期較高,年成長幅度為22.3%,低於大陸整體觸控面板成長幅度25.8%。
 
    據指出,隨著信利將OGS觸控產品報價降低,2013年第1季將可望導入於多家大陸手機品牌,其中,大片OGS製程可望獲得中興(ZTE)、酷派(CoolPad)、金立(Gionee)、TCL、K-touch等大陸手機品牌,而多片曝光的小片OGS製程將主攻高階新機種,包括大陸的華為(Huawei)、BBK、OPPO及某海外品牌手機廠。不過業界認為,信利OGS觸控面板產線技術雖然領先其他陸廠,但短期內要打入國際品牌中高階產品供應鏈恐仍有困難。

    信利光電總經理李建華表示,信利於12月將追加OGS觸控產能達到單月150萬片,並將於2012年底啟動第2期的投資項目,規劃量產時間為2013年第3季,屆時月產能將達450萬片(以4.3吋計算),總體產能將達600萬片。根據DIGITIMES Research認為,信利在擴增薄膜式觸控面板產線後,並擴增高效率OGS觸控面板產線,將挑戰中高階手機用觸控面板市場,2013年出貨量成長率將達49.6%,可望高於大陸競爭觸控面板對手歐菲光的   36.0%年成長率。

 

相關焦點

  • 分析電容式觸控螢幕與電阻式觸控螢幕的區別
    ,中國觸控螢幕網訊, 電阻式觸控屏幕在工作時每次只能判斷一個觸控點,如果觸控點在兩個以上,就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了,所以電阻式觸控螢幕僅適用於點擊、拖拽等一些簡單動作的判斷。  其實觸控螢幕的實現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在普通液晶屏上增加透明的觸控面板。而我們所說的電阻式及電容式等類型,則是根據其工作原理的不同而劃分的。目前觸控螢幕的分類主要有電阻式、電容式、紅外線式、表面聲波四種類型。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接觸最多的還是電阻式觸控螢幕,它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手機和隨身數碼產品當中。
  • 智慧黑板市場全貼合佔比達67%,大尺寸觸控螢幕全貼合大勢所趨!
    貼合技術,主要是將觸控、液晶面板、蓋板玻璃相結合的技術,目前市場中應用技術多為框貼合和全貼合,全貼合相較於框貼合而言,由於少了中間空氣層,整體顯示效果更好,在書寫時,由於筆尖距離顯示屏更近,書寫隔空感也大幅度得到緩解,因此市佔率在近兩年快速提升,據
  • 全貼合In-Cell/On-Cell/OGS三種屏幕技術之間存在哪些差別
    許多廠商都希望通過硬體、技術的差異化來凸顯自己,很多時候在我們還未理解新技術的時候,市場又出現了新的技術概念,如現在觸控市場比較火熱的In-Cell、On-Cell及OGS全貼合技術,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電阻式觸控螢幕的結構和實現原理介紹
    電阻式觸控螢幕的結構和實現原理介紹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8-12-11 09:35:00 很多LCD模塊都採用了電阻式觸控螢幕,這些觸控螢幕等效於將物理位置轉換為代表
  • 觸控螢幕技術是誰發明的_觸控螢幕技術的發展歷程
    什麼是觸控螢幕技術   為了操作上的方便,人們用觸控螢幕來代替滑鼠或鍵盤。這種最早的觸控螢幕被命名為「AccuTouch」,由於是手工組裝,一天生產幾臺設備。1973年,這項技術被美國《工業研究》雜誌評選為當年100項最重要的新技術產品之一。不久,SamHurst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和西門子公司合作,不斷完善這項技術。直到1982年,Sam Hurst的公司在美國一次科技展會上展出了33臺安裝了觸控螢幕的電視機,平民百姓才第一次親手「摸」到神奇的觸控螢幕。
  • 四線電阻觸控螢幕校準算法的實現
    一、四線電阻觸控螢幕簡介   四線電阻觸控螢幕,是要求輸入靈活性和個人化應用的理想觸摸解決方案:採用一體成型出線技術,和觸控螢幕專用基材,保證觸控螢幕精確、穩定、可靠和反應靈敏。四線電阻觸控螢幕,完全密封處理,徹底防水、防塵、防汙染,符合IP65密封標準。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和可以提供最小尺寸的技術特性。
  • 電容式觸控螢幕原理揭秘(三)
    由於電容式觸控螢幕需要感應到人體的電流,只有人體才能對其進行操作,用其他物體觸碰時並不會有所相應,所以基本避免了誤觸的可能。   3.耐用度高。比起電阻式觸控螢幕,電容式觸控螢幕在防塵、防水、耐磨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現。   作為目前正當紅的觸控螢幕技術,電容式觸控螢幕雖然具有界面華麗、多點觸控、只對人體感應等優勢,但與此同時,它也有以下幾個缺點:   1.精度不高。
  • 2020年版中國觸控螢幕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車載移動終端及商業化信息查詢系統等智能終端產品的普及推廣,全球觸控螢幕產品和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產業規模不斷提升。  觸控型顯示器件是平板顯示行業應用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觸控螢幕是觸控型顯示器的重要部件。隨著平板顯示產業的迅猛發展,作為觸控型顯示器中的重要部件,觸控螢幕的應用也得到迅速擴大。
  • OGS全貼合技術的特點和應用簡析
    智慧型手機的發展離不開觸控技術的發展,在之前手機應用的電容屏技術,一般採用2片玻璃結構,亦即一片觸控玻璃加上一片保護玻璃(傳統的G+G、G+F,觸控螢幕厚度一般為1.4mm)。而應用了OGS技術的手機屏幕比起採用原有技術的產品來說不僅在穩定性、透光率、強度方面有著同樣甚至勝出的優勢,而且更輕、更薄。 「OGS全貼合技術」並非只局限於一種技術 那麼,OGS全貼合技術就是一種簡單的將兩塊玻璃整合成一塊的技術嗎?其實,許多長的的手機採用的都是OGS全貼合技術,或者可以這樣說,TOL、In-Cell技術,都是OGS技術的一種方案體現。
  • 屏幕的全貼合技術,AMOLED貼合技術全解析
    近段時間,各種品牌各種新款手機一個接一個的推,看的小編眼冒桃心,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是關於屏幕的全貼合技術。   從手機的屏幕的結構上看,可以大致分成3個部分,從上到下分別是保護玻璃、觸控螢幕、顯示屏。而這三部分是需要進行貼合的,按貼合的方式分可以分為全貼合和框貼兩種。
  • 觸控螢幕工作原理之入門解析
    在我開始真正研究觸控螢幕工作原理之前,我認為在「swipable」 現象(指滑屏)背後都存在著一個通用技術。但事實卻剛好相反,就我所知將近有6種,而其中的大部分尚在不斷的研究中。最常用的兩個系統是電阻式和電容式觸控螢幕。為簡單起見,我在這裡將重點闡述這兩種系統,便於大家的理解。
  • 2020-2026年中國觸控螢幕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第一章 觸控螢幕相關概述  第一節 觸控螢幕概況    一、觸控螢幕的概念    二、觸控螢幕基本原理    三、觸控螢幕主要種類    四、觸控螢幕市場領域  第二節 電阻式觸控面板介紹    一、四線電阻觸控屏    二、五線電阻觸控屏  第三節 電容式觸控面板闡述
  • 手機全貼合屏幕技術解析:將成主流
    「全貼合屏幕」可以說就是近一年來各大手機廠商熱炒的話題之一,那麼「全貼合」技術擁有什麼特點,對於用戶來說,又能帶來什麼體驗,相信大家也都非常關注,因此,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下全貼合屏幕技術。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屏幕的結構,手機屏幕的組成可分為大致3個部分,分別為保護玻璃、觸控螢幕、顯示屏。
  • ...2020年第一季度淨利6701.62萬增長733.87% 電容式觸控螢幕全貼合...
    挖貝網了解到,本報告期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19,202.81萬元,增加21.32%,主要是本報告期中大尺寸電容式觸控螢幕全貼合產品銷售收入增加影響所致。營業成本:報告期內發生數比上年同期增加15,231.42萬元,增加19.29%,主要是本報告期中大尺寸電容式觸控螢幕全貼合產品銷售收入增加相應增加銷售成本影響所致。
  • 美國微芯科技公司推出USB觸控螢幕控制器AR1100
    (美國微芯科技公司)宣布,推出mTouch AR1100模擬電阻式USB觸控螢幕控制器。AR1100控制器基於AR1000模擬電阻式觸控螢幕控制器系列,是一種高性能、USB即插即用器件,具備先進的校準功能,充當USB滑鼠或單輸入數位化儀。全新控制器提供立即可用的晶片或板上產品,可利用適用於大多數主要作業系統的免費驅動程序支持所有4線、5線和8線觸控螢幕。
  • 什麼是電磁屏,什麼是電磁式觸控螢幕,電磁式觸控螢幕原理
    主動式電磁感測其電磁筆會主動發射特定頻率的電磁訊號至數位板上X/Y軸天線陣列,數位板     最近幾天關於電磁式觸控螢幕的消息突然多了起來,顯示有同方科技因為原筆跡數字書寫技術而收購了E人E本,後又有三星看好漢王的電磁式觸控螢幕技術而探討可合作的可能性。
  • 觸控螢幕行情看好 觸控IC群雄逐鹿
    但市場競爭也在加劇,戰場越來越聚焦於觸控IC市場,GEF、毛毛蟲GF和OGS觸控螢幕出貨量增加,加之資本介入流通環節,出貨量都集中在大品牌上的跡象也明顯起來。     北京時間07月07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 2014年4月份敦泰、匯頂、Mstar三家成為月出貨量排名前三甲。
  • OGS全貼合效果驚豔 THL美猴王2屏幕測試
    而說到我們今天測試的重點—屏幕—THL美猴王2採用了5英寸1080p解析度IPS顯示屏,可視角度大,視覺效果清晰細膩,同時結合OGS全貼合技術,屏幕更薄,透光率也有一定的提升。  第2頁:什麼叫OGS全貼合技術  前面我們說到了OGS全貼合技術,那麼在展示手機屏幕的各種表現之前,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做全貼合。
  • 不僅僅是小米4:OGS全貼合屏幕手機盤點
    單玻璃全貼合是如今屏幕上比較熱門的技術,由於減少了一塊玻璃及取消了空氣層,使得手機變得更加輕薄,顯示效果更好,而且使用該技術的手機在在關屏狀態下幾乎完全看不到屏幕,使得手機一體化感更加強,更加酷。今天就為大家推薦幾款熱門全貼合手機。
  • 微米級超薄導電薄膜在觸控螢幕上的技術應用
    打開APP 微米級超薄導電薄膜在觸控螢幕上的技術應用 佚名 發表於 2020-04-14 10:31:08 (文章來源:信太科技) 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快速的發展,電子信息行業成為社會主流,網絡通訊技術不斷完善,隨著而來的就是可攜式的電子產品的出現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