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S全貼合技術的特點和應用簡析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OGS全貼合技術的特點和應用簡析

佚名 發表於 2017-02-09 11:46:02

智慧型手機的發展離不開觸控技術的發展,在之前手機應用的電容屏技術,一般採用2片玻璃結構,亦即一片觸控玻璃加上一片保護玻璃(傳統的G+G、G+F,觸控螢幕厚度一般為1.4mm)。而應用了OGS技術的手機屏幕比起採用原有技術的產品來說不僅在穩定性、透光率、強度方面有著同樣甚至勝出的優勢,而且更輕、更薄。

「OGS全貼合技術」並非只局限於一種技術

那麼,OGS全貼合技術就是一種簡單的將兩塊玻璃整合成一塊的技術嗎?其實,許多長的的手機採用的都是OGS全貼合技術,或者可以這樣說,TOL、In-Cell技術,都是OGS技術的一種方案體現。據了解,市面上比較常用的觸控面板的技術方案主要有:Touch On Lens(一體化,將觸控膜層與蓋板玻璃集成)和In-Cell/On-Cell(將觸控膜層與顯示面板集成)兩種。由於具有成本優勢,Touch On Lens為國產廠商商所廣泛採用,而三星蘋果等則更傾向於In-Cell/On-Cell。

不同技術之間的對比

應用了OGS技術的屏幕,消費者在其身上獲得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屏幕透光度更好,色彩通透,畫面更是具有一種懸浮感,顯得尤為生動。而這種屏幕對於手機外觀的影響,則是機身可以做的更加輕薄,而且屏幕跟全黑面板也能很好的融合到一起,整體看上去不會再像以前的手機屏幕那樣跟外邊框有著明顯「內灰外黑」的區別。

TOL技術:性價比高,廣受國產廠商歡迎

或許大家都已經注意到,曾經作為品牌高端機賣點的OGS全貼合屏幕,現在已經在國產的一些千元手機上也得以普及,絕大多數新機型在上市的時候,都會不約而同的將「OGS全貼合式屏幕」作為了產品的一個特色賣點。而國產手機中應用的OGS技術種類,大多數是Touch On Lens,簡稱「TOL」,這種技術主要有觸控面板廠商主導,主要是將觸控膜層跟保護玻璃集成在一起,在保護玻璃內側鍍上ITO導電層,直接進行鍍膜和光刻。由於節省了一片玻璃和一次貼合,所以採用了TOL技術的觸控屏能夠做的更薄而且成本更低。

TOL技術主要有「小片製程」和「大片製程」兩種製造工藝,顧名思義,小片製程是先根據屏幕大小將玻璃切成小片,然後強化,最後進行觸控線路雕刻,具有生產難度高等缺。而大片製程則是先加工,再切割,規模效應更加出色,不過前期具有切割會弱化玻璃邊緣強度等缺點,使得玻璃強度不足,邊緣出現毛細裂縫等。不過隨著技術的完善,諸如玻璃硬度下降等問題都已經得到較好的解決,所以目前TOL技術最具性價比,成本更低,以至於廣受國產廠商青睞。

像魅族一些機型,都是直接表明其採用了TOL技術的屏幕,而國內的一些標榜採用了OGS全貼合屏幕的手機,大多數都是採用了TOL技術的產品。因為由於對全貼合技術的分類依然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所以部分廠商將TOL技術直接是等同於OGS技術這個大分類,以致於很大一部分手機新品的產品介紹中都是標榜其採用的是「OGS全貼合屏幕」,而非「屏幕採用了TOL一體式觸控技術」這樣的表述。

大多數的國產手機都是採用了所謂的「OGS全貼合屏幕」,也就是上述提到的TOL技術生產的屏幕產品。TOL技術相對較為成熟,而且性價比高,量產也更加容易。所以TOL技術終會在將來取代日漸老邁的「G+G」等屏幕技術,無論是高中低端的手機都有可能採用。

On-Cell技術:AMOLED面板上獲得更多應用

說到AMOLED面板,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三星自家的各式手機了。跟傳統的TFT面板相比,AMOLED面板具有自發光的特點,能夠以更輕薄的姿態出現,同時在反應速度、色彩表現力、對比度、視角等方面也具有更大的優勢。而三星則是AMOLED面板的生產方面處於絕對的地位,所以AMOLED系列面板在三星的產品上也是獲得最多的應用。

On-Cell技術的特點是將觸控螢幕嵌入到顯示屏的彩色濾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間的方法,即在液晶面板上配觸摸傳感器。從AMOLED面板早已大規模供貨的情況來看,說明On-Cell技術在應用上已經相當成熟。在特性方面,應用了On-Cell技術的屏幕跟TOL系屏幕相差不大,同樣具有輕薄、畫面顯示優秀等特點,而且由於AMOLED屏幕沒有發光單元,所以在省電方面也同樣具備優勢。

AMOLED屏的特性

嚴格來說,三星的AMOLED系列面板雖然大規模應用了On-Cell技術,但是從未來的趨勢看,On-Cell將會被更先進的In-Cell技術所取代。不過對於三星來說,在近期使用On-Cell技術的屏幕依然是相當划算的一件事情,畢竟技術成熟,而且自家還是最大的AMOLED屏生產商,根本就無須擔心產能和技術方面的問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On-Cell技術相信還是會成為三星手機的主流屏幕技術。

三星自己就是AMLOED面板的最大生產商,而且自家的數碼產品也多數採用AMOLED屏幕,所以無論是產能還是銷量,都不需要三星去操心,它只需要不斷的更新、改進技術就可以了。不過面對蘋果聯合一大票面板廠商主攻In-Cell技術的做法,相信三星也有自己的考量。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看到採用In-Cell技術的三星產面板出現了。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全貼合In-Cell/On-Cell/OGS三種屏幕技術之間存在哪些差別
    許多廠商都希望通過硬體、技術的差異化來凸顯自己,很多時候在我們還未理解新技術的時候,市場又出現了新的技術概念,如現在觸控市場比較火熱的In-Cell、On-Cell及OGS全貼合技術,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全貼合技術OGS觸控螢幕在智能機市場擴大,電阻式觸控螢幕空間壓縮
    目前取代傳統GG的新興嵌入式觸控螢幕技術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陣營,分別是以蘋果iPhone 5為代表的in-cell陣營,以三星為代表的on-cell陣營和以HTC野火s、谷歌Nexus7等為代表的OGS陣營。其中,on-cell主要和AMOLED搭配使用,由於三星一家獨大,AMOLED的產能及價格受到限制,因此難以獲得大規模普及和應用。
  • 屏幕的全貼合技術,AMOLED貼合技術全解析
    近段時間,各種品牌各種新款手機一個接一個的推,看的小編眼冒桃心,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是關於屏幕的全貼合技術。   從手機的屏幕的結構上看,可以大致分成3個部分,從上到下分別是保護玻璃、觸控螢幕、顯示屏。而這三部分是需要進行貼合的,按貼合的方式分可以分為全貼合和框貼兩種。
  • 全貼合技術工藝流程及常見問題剖析
    而這三部分是需要進行貼合的,按貼合的方式分可以分為全貼合和框貼兩種。框貼又稱為口字膠貼合,即簡單的以雙面膠將觸控螢幕與顯示屏的四邊固定;顯示屏與觸控螢幕間存在著空氣層。全貼合技術即是以水膠或光學膠將顯示屏與觸控螢幕無縫隙完全茹貼在一起。
  • 不僅僅是小米4:OGS全貼合屏幕手機盤點
    單玻璃全貼合是如今屏幕上比較熱門的技術,由於減少了一塊玻璃及取消了空氣層,使得手機變得更加輕薄,顯示效果更好,而且使用該技術的手機在在關屏狀態下幾乎完全看不到屏幕,使得手機一體化感更加強,更加酷。今天就為大家推薦幾款熱門全貼合手機。
  • OGS全貼合效果驚豔 THL美猴王2屏幕測試
    不過,THL美猴王2的亮點可不僅僅只有自拍和高性能,不知道有多少手捧美猴王2的妹子們注意到,這款手機的全高清大屏帶來的驚豔效果。  THL美猴王2的外觀設計秉持著簡約的風格,四邊的稜角很分明,屏幕上下兩端也有著很清晰地分隔線,正面看來整體成三段式設計。
  • 手機全貼合屏幕技術解析:將成主流
    「全貼合屏幕」可以說就是近一年來各大手機廠商熱炒的話題之一,那麼「全貼合」技術擁有什麼特點,對於用戶來說,又能帶來什麼體驗,相信大家也都非常關注,因此,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下全貼合屏幕技術。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屏幕的結構,手機屏幕的組成可分為大致3個部分,分別為保護玻璃、觸控螢幕、顯示屏。
  • 智慧黑板市場全貼合佔比達67%,大尺寸觸控螢幕全貼合大勢所趨!
    貼合技術,主要是將觸控、液晶面板、蓋板玻璃相結合的技術,目前市場中應用技術多為框貼合和全貼合,全貼合相較於框貼合而言,由於少了中間空氣層,整體顯示效果更好,在書寫時,由於筆尖距離顯示屏更近,書寫隔空感也大幅度得到緩解,因此市佔率在近兩年快速提升,據
  • 臺灣觸控面板趨勢:On-cell/全貼合/新材料
    後來臺灣面板廠開始和控制晶片廠商合作,並由控制晶片廠商在2012年提出單層多點圖案做法。相對於傳統SITO圖案,單層多點僅需要一道光罩,而且不需電極架橋,儘管靈敏度較SITO差,但價格卻有競爭力,因此單層多點圖案在2012年時被應用於GF1結構,較GFF結構省掉一張ITO薄膜和一張光學膠。
  • 簡析家用太陽能採暖系統概念和優點
    我的煤炭網>新聞>新能源>技術資料>簡析家用太陽能採暖系統概念和優點 簡析家用太陽能採暖系統概念和優點   技術資料 發布日期:2021-01-10 16:42:06 新聞歸檔 簡析家用太陽能採暖系統概念和優點
  • 簡析超濾膜在水處理過程中的工作原理及其特點
    簡析超濾膜在水處理過程中的工作原理及其特點隨著膜技術的持續進步,超濾膜的應用範圍和發展前程也在不斷擴大。超濾膜因其較好的分離性能與物化性能,而被廣泛應用於環境工程水處理過程中。為了保證環境工程的水質量達到安全用水標準,減輕水裡的膠體物質和懸浮顆粒,必須運用超濾膜來對水進行淨化,並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使供水行業的所有用水標準都切合用水規定,給環境工程用水提供了有效保障。
  • 大尺寸TP-LCM全貼合工藝介紹
    OCF(thermoplastic-Optical Clear Fi lm)熱可塑性UV固化光學膠膜專用於補充或替代目前OCA和LOCA的光學膠膜,適用於TP/LCM全貼合使用,對於玻璃材質有優異的附著力,中性成分不侵蝕1 T 0和偏光片,在UV固化前的返工極為簡單和易於操作,並且在大尺寸的全貼合應用上有著極高良率,UV固化後的冷熱衝擊以及耐候更是明顯優於
  • 簡析霍爾傳感器在智能電錶上的應用
    打開APP 簡析霍爾傳感器在智能電錶上的應用 響拇指電子 發表於 2020-03-16 14:04:51 (文章來源:響拇指電子) 為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電力公司提供商必須儘量減少發電和客戶分布之間的能量損失。
  • 易能EN600變頻器攜手ESS200P伺服在貼合機上的應用
    貼合機主要針對在板材上貼合各種裝飾材料,如pvc、木紋紙等,具有速度快、力大等特點,使加工板材表面平滑不起皺,是大型面板廠理想的使用設備。       傳統的貼合機採用直流電機調速方式,設備簡陋,故障率高,維修成本貴。
  • 華為「性價比利器」In-Cell全貼合技術+麒麟659!還在觀望?
    華為「性價比利器」In-Cell全貼合技術+麒麟659!還在觀望? 這款手機在華為中性價也是說一數二的,這款手機就是華為nova2,下面我面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這款手機,外觀上,這款手機採用的是5英寸。屏幕佔比達到了70.33%。這款手機的主屏解析度是1920x1080像素。
  • 高頻感應加熱電源自動負載匹配技術應用簡析
    在串聯型的高頻感應加熱電源新產品研發過程中,工程師常常會運用自動負載匹配技術,進行噪音控制和效率提升輔助。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將會就這種感應加熱電源的自動負載匹配技術的實際應用,展開簡要分析和介紹,希望能夠對各位新人工程師的產品研發和設計工作帶來幫助。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7048.htm在本方案中,我們以平時比較常見的串聯型固態高頻感應加熱電源為例,來展開自動負載匹配技術的簡析。
  • 觸控螢幕貼合工藝流程_觸控螢幕技術_技術學院_中國觸控螢幕網
    貼合,一種是OCR貼合。         第二部:硬貼硬           一般所採用的設備為半自動真空貼合機,人工將蓋板玻璃和貼過OCA的sensor玻璃放到設備相應的檯面上,CCD自動對位完成後,在真空腔內進行加壓貼合。貼合後為有效去除貼合中的氣泡,應將產品放到脫泡機中進行脫泡。(脫泡機原理是一壓力容器,利用加壓脫泡)。一般是整盤產品放入,壓力4~6kg,時間:30min.
  • On-Cell和In-Cell曲高和寡:OGS才是未來主流
    而至於論壇中提到的「屏幕小點」問題,也不過是虛驚一場,這並不是什麼質量問題,而是一種新的屏幕工藝技術——OGS(One Glass Solution),既全貼合技術。  智能設備的普及帶來了觸屏技術的飛速發展,而目前觸屏領域也出現了幾個發展方向,既以原有觸控屏廠商為主導的OGS方案,以及由面板廠商主導的 On Cell 和In Cell 技術方案。
  • 觸屏技術科普知識:In-Cell、On-Cell、OGS
    目前觸控螢幕領域出現了幾個發展方向:以原有觸控屏廠商為主導的OGS方案,以及由面板廠商主導的On Cell 和In Cell 技術方案。 目前較有實力的顯示面板廠商傾向推動On-Cell或In-Cell的方案,主要原因是其擁有顯示屏生產能力,即傾向於將觸摸層製作在顯示屏;而觸控模組廠商或上遊材料廠商則傾向於OGS,即將觸控層製作在保護玻璃上,主要原因是具備較強的製作工藝能力和技術。 兩者的共同點均可以減少貼合次數,這樣也就可以達到節省成本提升貼合的良品率。
  • On-cell/In-cell將成全貼合觸顯一體化終極方案|廈門天馬微電子...
    ,將觸摸面板與液晶面板「一體化」的趨勢日漸盛行,全貼合技術也因此受到追捧。當「輕薄化」成為整機廠商追求的目標之時,全貼合技術的重要性也就全面凸顯出來。       高端產品青睞全貼合  仍需過幾道技術難關      目前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屏幕,是由顯示屏和觸控屏兩個部分組成,二者涇渭分明,有各自完整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