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以為流行即時尚,比如這一陣滿街的人都穿起了馬丁靴,那麼馬丁靴就是時尚;這一-陣大家都穿玫紅色的衣服,那麼玫紅色就是時尚;這一陣大家都喜歡黑白色系的搭配,那麼黑白配就是時尚。其實這些都不是,這是流行。流行是盲目的,是跟隨,是大眾化,是廣泛性的傳播。而時尚是個性的,是引領,是小眾化,是獨樹一幟。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時尚的定義,它不是一種確定性的,而是靈活性的。那麼,我們眼中的時尚在別人眼中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相信很多人都追星吧,我們眼中的偶像其實就是我們的審美所致,你說帥出天際,美的窒息的明星在另一個人眼裡或許一般般,什麼是時尚?單從穿衣風格來說,在我看來,穿著利落,乾淨就是時尚,不一定要濃妝豔抹,也不一定要穿著華麗,灰姑娘會比公主更受歡迎,俗話說得好,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時尚只是一個評價別人的名詞,而究竟什麼是時尚,我們都沒有絕對的把握說出它的定義。
什麼是時尚?望文生義,就是一個時代,或-一個時期中,人們崇尚和追求的東西。時尚古已有之,比如尚玉,比如喜肥(《禮記》云:膚革豐盈,人之肥也)。時尚的存在需要兩個前提條件。其一是非壟斷。比如中國古代的朱紅色被皇家壟斷,禁止其他人使用,朱紅色也就不可能成為時尚了。在現代社會中朱紅色已然變成了皇家皇權的象徵,是莊嚴與古樸的象徵,當代社會現在很難會將朱紅色與時尚聯繫起來。其二是獲取被崇尚的東西要有一定難度,如果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沒有了追求,也就不能稱其為時尚了。物以稀為貴,因此時尚必須是追求的人多,而被追求的物稀少。玉能成為時尚,是因為寶玉的稀少。肥能成為時尚,是因為在物質短缺的時代肥胖得來不易,所以我們看到了200多斤的楊貴妃是有多麼的唐朝美了。
有些人聽見「流行」「時尚」,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穿超短裙松糕鞋、塗眼影之類的事。其實,「乖乖女」們穿史努比的白色連衣裙,戴櫻桃小丸子的小草帽,穿咖啡貓的白色長襪,配上中國娃娃的涼鞋,手中抱著一個可愛的流氓兔,也是很美的。那麼這樣的乖乖女可以成為時尚嗎?他們可以為自己代言嗎?她們能撐起這個時代的時尚大旗嗎?
時尚對於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定義。對於時尚及其帶給審美主體的影響須作分析。德國美學家瑪克斯. 德索指出:「人們常說,藝術- -旦脫離了群眾便會變質。但我倒認為,一旦把藝術獻給了人民,那麼藝術就給毀了。」不能讓藝術完全地跟著時尚的步伐走,格羅塞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認為:藝術的價值在於滿足而不是迎合讀者與觀眾對藝術的種種需要,鑑於社會一般需求層次的偏低和需求對象之盲目性,使得「 差不多每一種偉大藝術的創作,都不是要投合而是要反抗流行的時尚」。因此藝術未必要是時尚,藝術是源於本身的創造。」
時尚需要我們去沉澱。大千世界對我們這些人生閱歷空缺的大學生來說,身邊充盈著各種誘惑,難免盲從去跟風、去追求個性自我。做自己就好,每個人都是時尚的代言人。
所謂時尚,自己歡喜,別人讚美,如此,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