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理事會:川普這7條政策,拜登可能會執行下去

2020-12-06 騰訊網

▲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新京報訊(記者 鄭偉彬 實習生 餘丹)近日,大西洋理事會發表了《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會執行川普政府的哪些政策》(Which Trump Administration-era policies should the incoming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 continue?)一文。

文章指出,拜登上任後將會撤銷川普諸多有關氣候與環境的政策。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全盤推翻。川普時期推行的部分政策也符合拜登在氣候、能源與對外政策的目標,它們應該作為拜登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著力點而被繼續推行。

未來四年是制定淨零排放路線圖關鍵時期

作者認為,美國國會在川普在任期間通過的45Q稅收抵免法案(45Q tax credit)推動了39個碳捕獲項目,促進工業部門轉型並為負排放鋪平道路,為拜登擴大淨零排放技術規模奠定了基礎。

作者還指出,美國能源部(DOE)在川普任期內提供了數千萬美元以支持前端工程設計研究、碳捕獲應用以及技術研究等。

作者強調,未來四年將是制定淨零排放路線圖的關鍵時期,拜登政府應該在川普已有的45Q稅收抵免法案、美國能源局成功項目基礎上擴大兩黨在氣候行動上的合作。

關鍵礦物採購的風險降低

作者表示,諸如鋰、鈷、銦和碲等礦物質對可再生能源經濟至關重要。但由於這些關鍵礦物的巨大需求和高度孤立、不透明的礦物供應鏈,使得可再生能源目標易於受到供應中斷和不健全環境的影響。

作者指出,川普政府在2017年和2019年9月頒發兩項行政命令,要求美國內政部和商務部跨部門合作,確定高度依賴外國進口的礦產,並尋找出解決降低供應風險的方案。

作者強調,拜登政府應該在這一基礎上推行淨零計劃,通過重新加入國際氣候行動來確保礦物供應鏈的安全和可持續性,利用兩黨日益增長的共同利益來發揮美國優勢。

民用核出口計劃的創新和推廣

作者指出,川普政府近幾年為核能源產業提供了空前支持,並且把強健的民用核出口項目放在國家安全的首要位置。

例如,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解除了核融資禁令。美國能源局反應堆示範計劃給予了能源創新1.6億美元的支持。而旨在簡化監管和鼓勵創新的立法已在兩黨的大力支持下簽署成為法律。

作者認為,拜登應該沿襲川普時代的核能政策,發揮核能在全球脫碳過程中的作用。拜登政府應積極尋求與希望獲得核能技術的國家達成民用核協議。這將確保更多國家能夠實現電力部門的脫碳目標。

對印太地區的經濟投資

作者認為,「通過能源促進亞洲發展」(Asia EDGE)以及「更好地利用投資促進發展」(BUILD)法案有利於提高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經濟槓桿作用;尋求與該地區的盟友,特別是與日、澳兩國開展雙邊和多邊合作有利於精簡海外發展融資。

然而,這兩者目前都收效甚微。因此,作者強調拜登政府應該改進這些舉措,將它們從空洞的口號轉變為行動。

與歐洲國家能源投資的合作

作者認為,幾十年來,美國兩黨支持加強歐洲能源安全。在川普政府領導下,美國能源部啟動了跨大西洋能源合作夥伴關係(P-TEC)。該夥伴關係支持中東歐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

因此,拜登政府應繼續與相關成員國共同加強這些努力,將新的重點放在更緊密的美歐合作和協調減排努力上。

作者還認為拜登政府應該擁抱美國作為歐洲可靠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商的角色,同時美國還應在歐洲能源市場實施監管,在東南歐、中歐和東歐開展技術培訓以支持競爭性和透明的能源市場。

作者特別指出,這些合作可以通過美國-歐盟能源理事會(US-EU Energy Council)進行,而該機構在川普政府時期被輕視。

地熱能應用的提升

作者肯定了美國能源部地熱技術辦公室在過去四年裡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歐巴馬設立的地熱能源研究前沿觀察站(FORGE)。

作者指出,估計到2050年,能源部地熱可以產生近10%的全國總電力,並進一步減少供暖和製冷的排放和化石燃料的使用。

隨著對清潔基礎能源需求的增長以及州和地方政府推動實現可再生能源目標,拜登政府必須加強與各州和私營企業的合作。

重點工業部門的氫能源投資和應用

作者指出,氫可以助力拜登政府在推動交通、重工業和建築部門的脫碳進程,這些部門涉及美國碳年排放量的62%。

在過去的四年裡,川普政府的能源部在氫和燃料電池技術方面建立了新的項目和夥伴關係,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應該將這些努力作為更強大的氫政策的基礎。

但作者認為這些項目遠遠不足以在美國建立氫經濟,拜登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金,用於氫技術創新、示範和部署,以便在短期內刺激脫碳並跟上其他國家的進展。

文章作者包括:

李·貝克(Lee Beck)是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能源中心的非常駐高級研究員,也是 CCUS 政策創新的清潔空氣任務組主任

裡德·布萊克莫爾(Reed Blakemore)是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能源中心的副主任

菲爾·康奈爾(Phil Cornell)是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能源中心的非常駐高級研究員

詹妮弗·T·戈登博士(Jennifer T. Gordon)是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能源中心的主編和核能高級研究員

瑪格麗特·傑克遜(Margaret Jackson)是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能源中心負責氣候和先進能源的副主任

理察·莫寧斯塔大使(Ambassador Richard)是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能源中心的創始主席

奧爾加·哈科娃(Olga Khakova)是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能源中心負責歐洲能源安全的副主任

扎卡裡·施特勞斯(Zachary Strauss)是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能源中心的助理主任

大衛·耶倫(David Yellen)是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能源中心的項目助理

編輯:柯銳 實習生:餘丹 校對:何軍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相關焦點

  • 來自大西洋對岸的這一條消息,川普要失望透頂
    川普現在幹嗎?在籌備100天後的大選,如何在選情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下,超越對手,面對國內不利形勢,川普可以說是遭遇四面楚歌,然而大西洋對岸發過來的這條消息,真的讓川普失望透頂了。拜登發了一條推特,現在離美國大選還有整整100天,這對川普來說也一樣,他想連任總統,離大選還有100天,當聽到還有100天時,川普內心是糾結的,若是在半年前,他可能會是一路綠燈,對於美國大選,連任總統幾乎是不用考慮的事,但生活總是捉弄人,一場疫情,一場騷亂讓川普從6月份至今的支持度比拜登低10多個百分點,近日對川普最關鍵的州,佛羅裡達州川普的支持度仍低於拜登13個百分點。
  • 川普高溫下演講:這裡是50攝氏度 拜登能待下去嗎
    來源:環球網「你知道這裡是 122華氏度(約50攝氏度),你認為喬·拜登可以待下去嗎?我覺得他不行。」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當地時間17日下午,美國總統川普在亞利桑那州尤馬發表了演講。過程中,川普提及當地高溫稱「你知道這裡是122華氏度(約50攝氏度)」,並調侃拜登「你認為喬·拜登可以待下去嗎?我覺得他不行。」據報導,當日,尤馬的溫度在107華氏度(約41.7攝氏度),與會者被帶入封閉的飛機庫,裡面的椅子緊挨著,大約三分之一的與會者戴著口罩。大約一小時後,飛機庫在總統講話前才進行開放。當天,川普在講話中也承認因高溫感到不舒服。
  • 大西洋月刊:如果川普一直拒絕承認敗選,將發生什麼?
    他們認為,川普可能會拒絕在競選失敗後騰出橢圓形辦公室,這是一種過去的總統無法想像的擔憂。拜登和大家都普遍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有關當局「應迅速『護送』他離開白宮」。 然而,最糟糕的情況並不是川普拒絕接受選舉結果。最糟糕的情況是,他利用自己的權力阻止了對他不利的決定性結果。
  •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布《跨大西洋國家的中國戰略重點》報告
    科技戰略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布《跨大西洋國家的中國戰略重點》報告 據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官網11月30日消息,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布《跨大西洋國家的中國戰略重點》報告,稱跨大西洋國家面臨著中國帶來的經濟
  • 拜登:暫不取消對中國加徵關稅,與川普目標相同,政策自然相近
    據美國媒體報導,當選總統拜登近日對媒體表示,雖然他不贊同川普政府對中國的貿易政策,但他不會立即取消此前已經加徵的關稅,也不會立即放棄川普與中國籤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拜登將優先恢復美國與盟友的關係,通過共同施壓的方式,調整美國對華貿易政策。
  • 川普高溫下演講:這裡是50攝氏度,你認為拜登能待下去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川普高溫下演講:這裡是50攝氏度,你認為拜登能待下去嗎?我覺得他不行】「你知道這裡是 122華氏度(約50攝氏度),你認為喬·拜登可以待下去嗎?我覺得他不行。」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當地時間17日下午,美國總統川普在亞利桑那州尤馬發表了演講。過程中,川普提及當地高溫稱「你知道這裡是122華氏度(約50攝氏度)」,並調侃拜登「你認為喬·拜登可以待下去嗎?我覺得他不行。」
  • 中美競合|當拜登面對「川普主義」
    然而,未來幾年,拜登想要消除「川普主義」的影響幾無可能,他也難以再讓美國重回「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路線。美國社會內部圍繞黨派、族群與階層所形成的深刻「裂痕」難以彌合,而這將從根本上制約拜登在外交事務上的雄心壯志。在此次大選中,為川普投票的美國選民數量比四年前增加1000多萬,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綱包括在外交政策上的做法,至少在他的基本盤可謂「深得人心」。
  • 川普推特帳號永久封停!|唐納·川普|拜登|扎克伯格|twitter...
    第二條內容也是川普最後一條推文稱,他不會參加拜登的就職典禮。  對所有問這個問題的人,我想說,我不會參加1月20日的就職典禮。  推特公司認為,這些內容可能會煽動他人重複1月6日發生的闖入美國國會的暴力行為。
  • 美國總統大選拜登雖然獲勝,但是川普仍有手段,或靠以色列翻盤
    在經過數月的折騰之後,大多數人都認為美國大選的結果已經確定了,拜登贏得了選舉,美國聯邦總務署也開始允許拜登接管美國的總統的相關權力。拜登和自己的工作團隊也開始逐步參與各項政策。但是還有一個人沒有認輸,美國現任總統川普並不打算就這麼失去美國總統的權力,他正在為自己的翻盤做著各項的準備。
  • Nature調查86%讀者支持拜登,川普究竟對科學界做了什麼?
    11月5日,《自然》更新的一篇文章還細數川普執政4年給科學造成的種種傷害,並認為「需要幾十年才能修復」。 與此相對,《自然》《科學》《柳葉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4大頂刊不久前紛紛發文支持拜登當選美國總統。 而在此次選舉中,拜登也承諾要「讓科學發揮主導作用」。這讓科學界對其逆轉川普採取的一些「災難性」舉措產生了希望。
  • 美國陷入前所未有的絕境,拜登出手苦苦掙扎無果,果然還是川普
    白宮新聞秘書麥克納尼甚至喪心病狂的指控有些州限制家庭聚會的政策是「沒有人性」的。 美國權威媒體《華盛頓郵報》在19日的報導中稱,從美國疫情爆發開始,美國的很多公共衛生官員和政治人物就曾表示,新冠病毒的可怕性可能會導致美國全國團結起來共抗病毒,但是由於美國在政治以及文化上的深刻分裂,使得美國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
  • 港媒:拜登上臺前,蔡英文當局竟然還在配合川普 升高兩岸對抗
    拜登上任後國事如麻,最棘手就是剎不住車的新冠疫情,美國迄今已有28萬多人死於新冠,目前每天新增確診逾20萬人,災情慘重。拜登3日已宣布將要求所有美國人在他上任百日內戴口罩,防範新冠病毒散播,顯示其政策優先順序迥異於川普,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抗疫,絕對不會是中美問題,臺灣議題更是排很後面。在此情勢下,有趣的是,蔡英文最近的動作卻看起來是百分百在呼應川普!
  • 臺退將:川普當選總統沒有天理,拜登輕忽臺灣沒有地理
    臺灣島內輿論普遍認為,川普當選對於臺灣地區更加有利,而拜登當選則很可能會改變川普時期的對臺政策,導致臺灣地區受到負面影響。日前,臺退將慄正杰就此問題在社交媒體上發文,他認為,拜登當選之後並不會忽略臺灣。如果「川普當選總統沒有天理,拜登輕忽臺灣沒有地理」。
  • 拜登也不是「善茬兒」?對華三條釋放重要信號,值得重視
    從5號美媒放出消息:拜登拿下「關鍵搖擺州」威斯康星州開始,就註定了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可能遲到但永不會缺席」的每四年一選的「廝殺」已經開始。究竟誰會入主白宮,目前美國官方並未給出明確答案,但是從川普的發推內容看來,兩大黨派對目前結果依然存在巨大分歧。不可否認的是,外界通過兩者支持票數對比,拜登目前票數明顯高於川普,似乎已經鎖定勝局。
  • 川普和拜登準備得咋樣了 你希望誰是下一屆美國總統
    川普一直公開說中國希望拜登贏得總統選舉,並已「採取」了措施,比如中國嚴格的抗疫舉動,目的是讓川普顯得失敗,從而暗中幫助拜登提升威望。當然,選舉總統這個事是人家的內政,不幹涉別國內政是我們基本外交原則,作為普通中國百姓,表達一下自己的選舉(美國總統)意願應該不違反國家外交政策吧,如果讓你選,你希望川普,還是拜登出任下一屆美國總統?
  • 川普:拜登當選股市就崩盤!美國大選對A股影響幾何?概念股來了
    實際上Worldometers世界實時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866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22.8萬例,這一數據幾乎超過了2009年美國甲流死亡人數。因新冠疫情的錯誤判斷,可能會成為川普連任的一大阻礙。在昨日的辯論會上,雙方還就股市話題展開討論。川普稱,「他們說,如果我當選股票市場就繁榮,如果他(拜登)當選,股票市場就崩盤」。
  • 為應對氣候變化,拜登將會如何組建政府?
    消息人士指出,在過渡交接期間,拜登核心團隊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候選人能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哪怕是白宮預算和監管辦公室這樣的非主要崗位也不例外。對二十多位過渡團隊成員和顧問的採訪顯示,目前美國國會中,兩黨勢均力敵,且過去四年,監管體制鬆弛,川普總統敵視氣候政策,部分支持者對氣候變化應對策略期待過高——面對這樣的情況,拜登政府十分清楚自己面臨怎樣的挑戰。
  • 蔡英文押寶川普還是拜登,變身「牆頭草」
    導語:民進黨當局不斷採取親美政策,妄圖藉助美國的力量提升臺灣所謂的「國際地位」。川普政府針對中國意圖越發明顯,民進黨當局的行為正好迎合川普的想法,使得其能夠更加順利的打「臺灣牌」。蔡英文上任後,很少經營與民主黨的關係,該會議不只是平衡美國兩黨,也是想尋找聯繫拜登的窗口。民進黨當局強調與美國的關係是當務之急,並且表示不論美國大選的結果如何,都希望雙方能夠繼續保持友好關係。民進黨當局正極力緩和自己和民主黨的關係,尋求一個更中立的位置。
  • 川普、中美關係、疫情下撕裂的美國,拜登面臨的「三座大山」
    拜登在這屆被稱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大選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面對不肯善罷甘休的川普,已經徹底撕裂的美國民眾及輿論場,百年未有之變局中的最大變局—中美關係?78歲終攀高峰的拜登又該如何翻越這"三座大山"。北京時間11月8日上午9:40,美國時間7日晚,拜登在他的家鄉德拉瓦州發表了他的勝選演說。他說:"現在是給美國療傷的時候了","我將成為一位尋求團結而不是分裂的總統"。
  • 蔡英文押寶川普,得罪拜登;以後日子不好過
    還有更極端的支持者叫囂,稱「寧可將華府化為灰燼,也絕不會讓拜登成為美國總統」。川普支持者的瘋狂,顯然已經非川普所能控制得了的。因此,面對這些極端群體的咄咄逼人,美國軍隊如臨大敵,近日緊急從其他州抽調5000名國民警衛隊士兵,加入到「保衛華盛頓」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