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害怕,害怕食物不夠吃,害怕空氣中的氧氣不夠,害怕地球有一天會消失。這一切的起源都源自於我們人類,從一開始的不管不顧到後來的過度「保護」,可以說是我們自己在「作死」。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是一場萬物循環鏈的禮讚,我們能做的就是放手。
人類是一切事故的「主謀」,有時候人類也和愚蠢,一味的保護一種快瀕臨動物而導致環境的變化和其他物種的消失。或許我們在做出一個決定之前沒有考慮完全對吧!
之所以自然中的萬物能很好地相互平衡,是因為每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裡都有各自存在的意義和任務。而我們人類卻自以為這樣的生態系統一目了然,且非常穩定。我們人類倚仗最重要的感覺器官——眼睛,來俯瞰一切。但我們真的能夠做到一覽無遺嗎?
我們只是簡單的知道蛇吃老鼠,在農耕的時候人們想把老鼠消滅乾淨,卻發現老鼠沒了,蛇增多了,雖然蛇的數量不會一直上升,因為還有老鷹,這個在食物鏈上層的動物。有時候我們人類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這只是食物鏈中的一小部分,有些動物的滅亡會導致環境的變化,你聽說過狼嗎?提一個問題:狼和狗,你認為哪個更可怕,我們當然會選狼,但在生活中總有一些人被狗咬傷的新聞,而狼,壓根就沒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裡。《大自然的社交網絡》中寫道——狼群的例子,很好地證明了大自然裡的一切是如何複雜地相互關聯的。令人驚訝的是,食肉動物竟然可以讓河流改道,進而重新形成河岸。包括鮭魚的洄遊——河道的環境決定了鮭魚的數量,它們的體內含有氮的特殊同位素,通過細分子研究表明,海岸附近的植物有近70%的氮元素來源於大海,或者說來源於鮭魚。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相互關聯的,我們人類以保護動物的名義來破壞自然,總有一天會破壞到自己身上。
隨著生態環境的越來越惡劣,地球上的許多物種在慢慢的消失。然而,自然界的每一個物種都是處在它特有的生物鏈中的一個環節上,破壞了其中的一個位置,這條鏈就會慢慢背瓦解,慢慢毀滅掉。最終影響到我們人類。保護環境的重大責任義不容緩。同時我們也要遵守大自然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