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子
喜歡看電視劇《大秦賦》的觀眾朋友 ,都注意到了一段呂不韋和太子嬴子楚烤肉的故事情節,那烤肉的工具更是考究。很多觀眾朋友會驚呼,這樣的道具太出戲了吧!其實不然 ,烤肉在很早時候已經成為古人的日常的飲食了,「膾炙人口 」這個成語就是有烤肉衍生而來的。
烤肉,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當我們的祖先還處於茹毛飲血的時候,那是吃的是生肉 。偶爾一次自然火災過後,我們的先祖發現被天火燒過的動物的肉會散發著一種迷人的香味 ,而且更易於消化。於是古人開始採集火種保存下來,既可以預防野獸,又可以把食物烤熟來吃 。隨著先人對火的利用,並開始學會了鑽木取火,火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也就越來越多了。在人類還沒有學會製造烹飪工具以前 ,把食物烤熟再吃是最簡單的方法 。把肉烤來吃夜逐漸成為了先民們的日常飲食,而烤肉這種飲食也一直貫穿著整個人類社會 。

在古代人們吃烤肉是很講究的, 還需要沾很多的醬料。在《呂氏春秋》中記載有一個叫做染爐的古代器具,就是古人在烤肉時盛放沾料用的。
再說一下《大秦賦》裡出現的烤肉工具 ,其實電視劇組也是做了很多工作,這個烤盤是有實物可考的。在河北省博物院中山國展廳中,就展示著一個戰國時期中山國出土的同樣器型的鐵質烤盤 ,出土於中山國鼎盛時期王錯的墓葬。 古中山國在公元前296年被趙武靈王所滅,比電視劇中所呈現的年代早了將近百年。

我們會慢慢發現,古人的智慧遠比我們今天想像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