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科學家發明一個推斷「生命」的著名方程,推斷出的結論嚇壞人

2021-01-15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長期以來,人類試圖通過各種方式探索外星文明,但除了亦真亦幻的飛碟目擊記錄和科幻電影中天馬行空的想像之外,人類幾乎一無所獲。外星人真的存在嗎?他們長什麼樣呢,和我們一樣有著血肉之軀嗎?

美國天文學家弗蘭克·德瑞克早在1961年就發明了一個推斷外星生命的著名方程式——"德瑞克方程"通過這個方程,他推斷大量智能生命存在於銀河系中,但我們能否找到外星人則取決於人類自身的文明程度和星際探索的年限。

美國科學家塞思·肖斯塔克認為,外星人不會是人類電影中描述的軟體動物或滲出黏稠液體的怪物,更可能是某種智慧機器人。他提出這一說法的理由來自人類自身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完全可以製造出精巧的智能物體,以繼承人類的文明。如果太空中存在著更進步的文明,可想而知,他們在幾百萬年前早已製造出了智能機器。所以,我們能夠接觸的外星機器人。

目前,人類已經把一些機器人送上了太空,例如"旅行者"號、"火星探路者"等機器人,它們可以將大量數據從遙遠的外太空傳輸回地球。一些科學家由此認為,如果有某種外星智能生命企圖和人類取得聯繫的話,他們首先會在宇宙中邂逅我們製造的智慧機器人;同樣,如果我們能探測到外星人的話,也將先遇到外星機器人。

在天空中,也許無時無刻不飛行著對於我們而言非常陌生的外星機器人。比如說經常光顧地球的各色各類飛碟,而那些製造它們的肉身生命,則可能仍然孤獨地享受著本土星球適宜的生態系統。有科學家基至認為,外星人的科技術平遠遠超越了人類,他們派到地球來的探測器也許只有跳蚤那麼大,卻擁有著強大的功能。

但也有專家認為塞思·肖斯塔克的說法不夠全面,理由是外星人所具備的生物技術不可低估,他們完全可能將有機生物體與機器充分融合,創造出新的生物種類。這些科學家認為,人類出於好奇心、發展需要、科技進步,總有一天會跨出地球的大門,走向宇宙的廣闊空間。人類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文明程度遠遠超越了人類的外星人呢?許多科學家相信,機器人收集信息的方法已無法滿足外星人對宇宙的探索進程,他們更願意將頭腦發達的自己送入太空。也許,外星人的航天員可以通過某種隧道避免太空中的傷害,自由地在太空中穿行。

但不論是智慧機器人也好,生物與機器的結合體也好,這些都只是某些科學家的推測而已。對於這些推測,許多科學家都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除非親眼看到外星人來到地球,否則一切都只是想像。

雖然根據"德瑞克方程"可以預測出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智能生物,但它們究竟在哪個星球上呢?這一人類最想了解的答案從來明朗過。科學家們使用了各種方法在茫茫太空中搜尋外星生命的跡象,他們發射帶有地球文明信息的探測器和飛船,向宇宙發送無線電之類的信號,還藉助天文望遠鏡和太空望遠鏡在茫茫宇宙中求索······基至還有人在網際網路上建了網頁,因為他們認為外星人有可能正在環球軌道上通過瀏覽網際網路了解人類文明。

很多科學家堅信,宇宙中一定有智慧生命存在,而且比人類的技術水平先進得多。真的是這樣嗎?也許當我們真正接觸外星文明時,答案才會水落石出。

相關焦點

  • 我對生命、時空和宇宙的推斷
    有人說地球有46億年的年紀,我不知道那個科學家是依據什麼做出這個結論的,反正我不相信他能算出地球的年紀。 如果有空間,那麼宇宙的邊界在哪裡? 用時間無始無終,空間無邊無際,來解釋時間的始終和空間的邊界,沒有說服力。 我認為,時間內涵是人們根據人自身的壽命創造出來的,從出生到死亡,這是一個時間段。
  • 我對生命、時空和宇宙的推斷
    有人說地球有46億年的年紀,我不知道那個科學家是依據什麼做出這個結論的,反正我不相信他能算出地球的年紀。如果有空間,那麼宇宙的邊界在哪裡?用時間無始無終,空間無邊無際,來解釋時間的始終和空間的邊界,沒有說服力。
  • 如果大象已經滅絕了,古生物學家能根據化石推斷出它的長鼻子嗎?
    所以只要運氣足夠好,直接從發現的化石上就能推斷出大象的長鼻子。軟組織如何才能形成化石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死後,不是被食腐動物吃掉就是被微生物分解掉,有機體與氧氣接觸時分解得更快。骨骼化石也能判斷出大象的長鼻子假如古生物學家剛剛發現下面這樣一個化石,如圖:這是一個猛獁象的化石,從化石中看出,這種動物非常巨大(一個頭頂過一個人)。
  • 從葉芽推斷出蘭花的開花顏色
    例如從葉芽上推斷瓣型、推斷素心等,但是這種推斷是一項綜合工程,要從殼、殼的顏色、殼上筋、殼的紋理、殼的形狀、芽葉尖、球莖、指環、葉腳,腳葉及整個葉片的特徵來統籌考慮。各方麵條件具備了,也僅能說是具備了一種可能,但是必須記住,具備這種可能也只能是一種期望。就象荷瓣花必須是荷瓣花的草型,但是荷瓣花的草型不一定能開出荷瓣花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此說來觀蘭芽斷花色看來是可行的,而實際遠非如此簡單。
  • 關於元素推斷的解題思路
    首先一起來揭曉共價鍵與分子間作用力章節習題答案,C(生石灰投入水中生成氫氧化鈣,有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氯化氫氣體通入水中電離出氫離子和氯離子,共價鍵斷裂;冰融化成水是狀態的變化,化學鍵不變;高錳酸鉀固體受熱分解發生化學變化,有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A(液溴和碘受熱變成氣體均需克服分子間作用力
  • 從廣義相對論推斷出宇宙必須有一個開端,而且可能有個終結時間
    №:1哲學家負責思考,科學家負責觀測和實驗「亞里斯多德」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觀點,同時釋放兩個物體重的那個一定比輕的那個落得更快,之後的1900年裡這個說法從未遭遇挑戰,直到被「伽利略」否定。伽利略從比薩斜塔上同時拋下兩個鐵球的故事,可能只是一個傳說,並沒有實際發生,不過「伽利略」確實做了類似的斜坡實驗,讓不同質量的球從光滑的斜面落下,通過觀測伽利略的結論是球體滾落的時間跟它的重量沒有關係。
  • Nature通訊:基於先驗知識的網絡推斷
    (network inference)風潮下,利用大數據重構生物網絡,已經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例如從生物組學大數據中提取出生物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而預測未知的生物反應機制。1.傳統方法與先驗知識輔助方法典型的網絡推斷工作流程,首先是根據預處理的數據,估計變量之間的關係,形成相關矩陣。然後根據假設檢驗來判斷哪些相關關係是顯著的。
  • 「深度」AB測試中的因果推斷——隨機化分流
    表面上來看,小強不戴口罩咳嗽 100 分鐘,小明戴口罩也是咳嗽 100 分鐘,我們也許就簡單地得出一個結論:霧霾時戴口罩沒有用,咳嗽不會少。那麼真實的因果效果應該是戴口罩少咳嗽 100 分鐘左右,我們從數據表面得出的戴口罩無用的結論是錯誤的。上面給出的是一個只有兩個個體的簡單例子,如果參與試驗的個體很多,同樣可能出現這樣的狀況。1. 問題出在哪裡?
  • 跨媒體因果推斷
    本論壇將從跨媒體智能的抽象歸納、演繹推理及因果推斷等方面,討論跨媒體大數據表徵與推理、分析因果計算的前沿理論和方法、探索跨媒體因果推斷的未來發展趨勢,並暢想未來的創新應用方向。發表論文170餘篇,發明專利40餘項,國家二等獎1項,省部級二等獎3項。演講題目:馬爾科夫邏輯網的可擴展學習和推理摘要:馬爾科夫邏輯網具有融合一階邏輯與概率圖模型的強大表達能力,然而搜索空間大和子句實例化不易處理,造成了應用困難。
  • 天文學家推斷土星衛星已具備產生生命三大條件
    天文學家推斷土星衛星已具備產生生命三大條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4日 06:56 來源:           [內容速覽]「卡西尼」號探測器發回照片顯示,土衛二可能已具備產生生命的三大條件:地下熱源、有機物和液態水。
  • 有機物推斷的一般方法總結
    ③根據數據進行推斷。數據往往起突破口的作用,常用來確定某種官能團的數目。④根據加成所需H2、Br2的量,確定分子中不飽和鍵的類型及數目;由加成產物的結構,結合碳的四價確定不飽和鍵的位置。⑤如果不能直接推斷某物質,可以假設幾種可能,結合題給信息進行順推或逆推,猜測可能,再驗證可能,看是否完全符合題意,從而得出正確答案。推斷有機物,通常是先通過相對分子質量,確定可能的分子式。
  • 因果推斷異質性是什麼? 邊際處理效應讓你與眾不同
    這些人根據未被觀測到的自身特徵(比如個人能力、個人態度等)選擇接受(拒絕)參與某項政策或倡議。邊際政策效應MTE,是指處於接受或不接受某項政策或倡議的臨界狀態的人在最終選擇接受該項政策或倡議時的平均收益(成本)。現在,假設我們想要看看讀大學是不是對我們的收入有所增加,即看看教育回報率水平。
  • 一文讀懂貝葉斯推理問題:MCMC方法和變分推斷
    即,統計推斷是基於一個總體或一些樣本中的某些觀察變量(通常是影響)得出結論的過程,例如關於總體或樣本中某些潛在變量(通常是原因)的準時估計、置信區間或區間估計等。而貝葉斯推理則是從貝葉斯的角度產生統計推斷的過程。
  • 哈佛大學Hernan教授《因果推斷:What If》新書,311頁講解因果效應(附下載)
    harvard.edu/miguel-hernan/causal-inference-book/在本書中,我們強調需要足夠認真對待因果問題,才能明確表述它,我們還區別了數據和因果推斷假設的不同作用。一旦建立了這些基礎,因果推斷就必然變得不那麼隨意,這有助於防止混淆。
  • 推斷外星人可能存在的基礎公式遭科學家質疑
    但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8日報導,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網站arXiv.org上的一篇文章卻對這一假設的一大基礎德雷克公式(DrakeEquation)提出了質疑。  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大衛·斯畢格和日本東京大學的埃德溫·特納,通過使用貝葉斯推理(BayesianReasoning)得出結論,認為德雷克公式或許並不可靠,不能僅僅通過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現來得出「如果環境與地球類似生命就能自然進化繁衍」的觀點。
  • Stata講座:因果推斷中的雙重差分法開講
    本次講座王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因果推斷模型中的雙重差分法(DID)的介紹。因果推斷模型與方法是現代社會科學研究者利用計量模型發表高水平實證論文的核心利器,其中雙    重差分法(DID)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知識點】高中化學之元素推斷及綜合應用
    解題的關鍵是正確推斷元素。常用方法有:1.根據原子或離子的結構示意圖推斷(1)已知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由下列等式確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的種類:電子層數=周期序數,最外層電子數=主族序數。如果已知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則須將其轉化為原子結構示意圖來確定。
  • 利用高通量表型推斷基因型進行基因組選擇
    近日,預印本網站上biorxiv.org上發表重要結果,可利用高通量表型推斷基因型,從而進行基因組選擇。另一種方法是利用高通量表型來推斷非基因型個體的基因型,從而使之能夠對這些個體進行基因組選擇。這種方法有兩個優點。首先,利用現有的基因組訓練群體,推斷的基因型可以整合到現有的基因組選擇框架中。其次,一旦基因型被推斷出來,產生的基因組預測將獨立於個體的生長環境,或是特定的高通量表型集。在這種方法中,研究者使用高通量表型來確定個體從其親本那裡遺傳的單倍型,從而推斷出該個體的基因型。
  • 宇宙中到處存在外星生命!內有1.5小時影片
    據英國《每日快報》報導,科學家們在一篇論文中再次探索了著名的德雷克公式,並且推斷外星人存在的機率比這個經典方程式所推斷出來的還要高。
  • 『因果推斷』主要英文期刊推薦
    很多小夥伴在問,如何快速地獲取最新的『因果推斷』相關研究成果,小編的建議就是有針對性地選擇幾本經常刊發『因果推斷』理論、方法與應用的期刊,跟蹤期刊最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