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大師蔡志忠先生

2021-01-15 騰訊網

一提起蔡志忠先生,幾乎無人不曉,而且往往就會有許多人不約而同地讚譽他是一位神奇的人。對於這位於1948年2月誕生於臺灣彰化的國漫大師,人們作出這樣的評價並非空穴來風。

圖片說明:左圖國漫大師蔡志忠,右圖博士生導師施偉青教授

蔡志忠在漫畫領域的巨大貢獻有目共睹,他的一百多部作品諸如《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等等,以各種文字在近50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銷量超過四千萬冊,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而從這些漫畫作品中反映出來的蔡志忠的廣博精深的學問則更令人嘆服。因此,他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世人公認的國漫大師。他於1981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1985年被評為臺灣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榮獲荷蘭克羅斯親王獎,獎勵其「通過漫畫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作出了史無前例的再創造」;2011年榮獲「金漫獎終身成就獎」。2009年杭州市政府把兩套位於該市西溪溼地的別墅——大師樓贈予蔡志忠。

除了漫畫,蔡志忠在其他領域也多有突出的建樹。他曾經花十年的時間閉關研究物理,挑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他說他很尊重愛因斯坦,但對於書本上的東西,對已有的結論,要敢於質疑。他認為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的理論數字存在錯誤。他指出沒有人願意花費十年的時間去研究一個物理問題,但他做到了。

他酷愛收藏和研究鎏金佛像,迄今已收集有四千餘尊鎏金佛像。這些佛像分屬於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製作的時間也有先後,要鑑定其真偽,並非易事。而蔡志忠是鑑定鎏金佛像的專家,正因為滿懷不看走眼的自信,他才敢於傾盡其收入去搜集購入這麼大批的佛像。

蔡志忠對於道家、儒家、禪宗等都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他認為「畫漫畫故事才是王道」,也就是說內容是關鍵。所以他畫諸子百家,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在思考內容。例如畫《莊子》,他就化身為莊子。他說:「不懂禪學,不懂莊子,還要畫,那是罪惡。」他指出,畫莊子要能「看穿他的核心思想」,他是畫其「懂得的」「認同的」「喜歡的」。《莊子》有八萬多字,蔡志忠畫他的故事,僅取其很少的一點,選取一句話來畫。他希冀通過他的作品幫助讀者越過理解莊子的門檻。其實,大道至簡,要知悉古代先哲的思想主張,往往不取決於所讀經書的多少,而每每是當你讀到它的一則故事,或者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話時,就會豁然開朗,產生前所未有的感悟。漫畫作品不能也無須對其進行繁文巨篇的闡述,而只要揭示其綱領,讓讀者閱後自行領會,也就多能收到奇效。老子說:「道可道也,非常道也」(《道德經》第一章),即已指明意會的重要性。事實已經證明,有許多人正是通過閱讀蔡志忠的漫畫作品,才了解諸子百家的。對於諸子百家,自古至今探討者眾多,已有的研究成果浩如煙海,而對他們思想主張的理解和評價亦是歧說紛紜,莫衷一是。但蔡志忠卻能夠通過悉心鑽研,究清每一位哲學家的思想核心,進而避繁就簡,用漫畫結合簡潔的文字畫龍點睛地將諸子百家展現於讀者面前。這確屬「史無前例的再創造」!是對繼承、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貢獻。

2006年,筆者赴臺灣為訪問學者時曾經蔡志忠先生弟子施鴻儒先生引薦,到臺北拜訪蔡先生,相談甚歡。2019年9月16日,筆者偕施鴻儒先生再度造訪蔡先生,前往其位於杭州西溪溼地的寓所。筆者和蔡志忠先生同齡,初次見面,都未屆花甲,再次相晤,則皆已逾古稀,不禁感慨萬千。蔡志忠盛情接待,讓筆者觀看其精心製作的動畫片《武聖關公》;贈送動畫皮影片《孔子傳》拷貝和其畫作;還準備了豐盛的晚餐,我們飲酒暢談。

在言及孔子時,他說:「孔子的思想核心就是『忠恕』二字。『忠』是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國君要像國君,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忠』是講必需嚴格要求自己,人一生中地位會有各種變化,在家中先為兒子,後為父親;在社會上先是下級,後可能成為上級。但不管在什麼位置上,都要守本份,盡心職守,做到最好。『恕』是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上為『如』,下為『心』,如心,是說對待別人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所以『恕』是談如何正確待人,強調與人為善。『忠恕』談了兩方面的問題,同時二者又是緊相聯繫的。」大家知道,研究孔子主要是依據《論語》。由於孔子思想在歷史上備受重視,所以長期以來研究孔子的學者及相關的學術成果很多。對於孔子思想的核心,比較集中的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為「仁」;一為「禮」。這兩種觀點彼此之間還曾進行過激烈的爭論。據筆者所知,也有學者提出孔子思想核心是「忠恕」的看法,不過其具體闡述和蔡志忠存在差異。他認為孔子思想的核心,「分別講是『忠恕』,概括講是『仁』」(楊伯峻:《論語譯註·試論孔子》,中華書局,1980年版)。換言之,「忠恕」和「仁」內涵是一致的,僅是講法不同而已。而對於忠恕,他是這樣分別釋讀的:「『恕』,孔子自己下了定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忠』則是『恕』的積極一面,用孔子自己的話,便應該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楊伯峻:《論語譯註》,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39頁)。可見,他和蔡志忠對「忠恕」的理解雖有相同之處,但歧異卻是主要的。

筆者贊同「忠恕」是孔子思想核心的觀點,而對這兩字的釋讀則當以蔡志忠所言為是。《論語·裡仁篇》記載:「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參是孔子的高材生,他認為孔子「一以貫之」的「道」是「忠恕」,應是不錯的。孔子生活於禮崩樂壞的春秋末年,西周初年所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制度已遭到嚴重破壞。諸侯國君要取代周天子,卿大夫要取代諸侯國君,卿大夫的家臣要執掌諸侯國的權柄,僭越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也就是說其時國君已不像國君,臣子已不像臣子,父親已不像父親,兒子已不像兒子。崇尚周公、一生以恢復周禮為己任的孔子對這一現象目睹耳聞,深惡痛絕,斥為之「無道」。他說:「天下有道,則禮樂徵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徵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論語·季氏篇》)楊伯峻先生指出:「孔子這段話可能是從考察歷史,尤其是當日時事所得出的結論。『自天子出』,孔子認為堯、舜、禹、湯以及西周都如此的;『天下無道』則自齊桓公以後,周天子已無發號施令的力量了。齊自桓公稱霸,歷孝公、昭公、懿公、惠公、頃公、靈公、莊公、景公、悼公、簡公十公,至簡公而為陳恆所殺,孔子親身見之;晉自文公稱霸,歷襄公、靈公、成公、景公、厲公、平公、昭公、頃公九公,六卿專權,也是孔子所親見的。所以說『十世希不失』。魯自季友專政,歷文子、武子、平子、桓子而為陽虎所執,更是孔子所親見的。所以說『五世希不失』。至於魯季氏家臣南蒯、公山弗擾、陽虎之流都當身而敗,不曾到過三世。當時各國家臣有專政的,孔子言『三世希不失』,蓋寬言之。」(楊伯峻:《論語譯註》,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74頁-175頁)在孔子看來,下級貴族紛紛起而取代上級貴族,不僅破壞了既有的制度,而且導致了社會的動蕩混亂,所以,當齊景公向他「問政」時,孔子即回答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篇》)顯而易見,這是要求君臣父子都必須嚴於律己,做一個守本分、盡職責的人。而「忠」既是指此,那就不僅是對處於下級的人的要求,也是對位為上級的人的要求。換言之,一個人不管在社會上家庭中處於何種地位,都必須忠於職守,把其角色做好。用蔡志忠的話說,是要做到「止於至善」。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篇》),是說你自己不喜歡、不認同的事就不要強加給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篇》),則言你自己要站得住,就應使他人站得住,你自己要行事通達,也要讓他人行事通達。如果人人都能踐行「忠恕」,那麼人人都會恪盡職守,人們之間都能和睦相處,也就不可能出現篡奪和爭鬥,社會所呈現的將是一派祥和的景象。這裡姑不論這個願望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但它確是孔子所夢寐以求的。綜觀《論語》所議論的內容,不外就是如何「修己以安人」(《論語·憲問篇》)。而「忠恕」,簡言之,「忠」是「修己」,「恕」是「安人」。因此,筆者認為蔡志忠對「忠恕」的解讀甚為精當。而其主張「忠恕」乃孔子思想的核心,並無不妥之處。

由上可知,蔡志忠是一位在漫畫領域難得一見的哲學家、思想家。由於惟恐誤導世人,他畫《諸子百家》,是在其對這些古代先哲進行了深入研究,領悟他們的精髓之後才展開的。這也正是他的作品能夠博得廣泛歡迎和高度評價的原因所在。

此外,蔡志忠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橋牌高手,多次贏取亞洲橋牌賽冠軍。一個人能夠在這麼多不同的領域同時擁有如此突出的才能,難道還不夠神奇嗎?

蔡志忠說:「我們打開門走出去,是知道要去哪裡。我們開車上高速公路,是知道目的地。然而人生這麼重要的旅程,99.99%的人竟然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蔡志忠:《36歲的覺悟》)蔡志忠認為對自己的人生目標越早規劃越好。令人驚奇的是他在孩提時代就已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蔡志忠出生於信奉天主教家庭,一出生就接受洗禮,很早就聽到天主教的許多故事:基督耶穌能使瘸子走路、瞎子復明,諾亞能造方舟,等等。三歲半的蔡志忠已很會思考,自認為他竟然什麼都不會,無所事事。當時鄉下只有農夫、鐵匠,他不想做。小學教師已有人擔任,他不能做了。想了快一年,於是他想到了要以畫畫為職業。一個四歲半的孩子竟能這樣思考並作出決定,這是世所罕見的。童年蔡志忠已表現出不凡的天賦。

蔡志忠強調,選擇好人生目標後,須弄清實現目標要具備哪些條件,制定出通向目標的道路,然後心無旁騖的全力以赴。他說,「人一輩子很短」。他用微積分解釋短暫的人生:「這條線把它切斷,下面是過去,上面是將來,切斷這點就是當下。如果是微分的觀點,這當下就是零,如果是積分的觀點,當下就是接近零,所以當下就是生命的微分,我們要用心如鏡活在當下。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不可及,所以要活好當下。」他說「要活好當下」,並非要人們抓緊光陰盡情吃喝玩樂,滿足自己的七情六慾,而是要人們一心一意全力做事業。他認為只要選擇自己最拿手最興趣的工作為職業,把它做到「止於至善」,沒有不成功的。為達此目的,就不僅不能三心兩意,而且必需保證有充裕時間的投入。蔡志忠說,人活一世,所需要的不過是「一宿一飯」,只要有一個地方睡覺休息,有一口飯吃不會餓死,也就滿足了,「何必委屈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又不拿手的事呢」?他經常一天才吃一餐,一個饅頭加一塊豆腐乳,是他經常的膳食。他沒有手機、手錶、襪子,衣服、鞋子都破舊。他不用手機是不讓人打斷他的工作時間,認為用於做事的時間越大段,效率越高,越有成效。他曾經為了工作在椅子上坐了58個小時;也曾連續42天沒有開門離開房間。為當職業漫畫家,他在當兵三年期間自學補習了美術知識;閉關十年研究物理,探討相對論,寫了一百六十萬字的筆記;畫佛學,寫了二十四本筆記,畫了三年。蔡志忠深知「制心於一處,制身於一境」是實現人生目標的必備條件之一,對此他堅持了數十年,毫不鬆懈。筆者見他在晃動的遊船上作畫,運筆穩健自如,就似在其畫室裡,可謂船動心靜。這恰是「制心於一處,制身於一境」的生動體現。

綜觀蔡志忠的作為,他已經做到兩個極致:一則物質生活是「至簡」;一則繪畫創作是「至善」。他認為「生命的至樂不是享受美食,不是度假旅遊,不是奮鬥之後的功成名就。而是制心於一處,制身於一境,完成自己的夢想」。他自謂「很愛孤獨,很享受置身孤寂中做事」。他不以物累形,不願成為錢財、聲名的奴隸。誠然,人生在世需要有起碼的物質保障,所以在早年他不得不花時間去創業。到了36歲時他已有八百六十萬臺幣和三套豪華的房屋。他認為只要不投資、不擔保、不借人錢,到85歲是還可以維持生活不至於餓死的。他決定從此「不再切割生命去換錢」,而是要心無旁騖地去做自己最興趣最拿手的事了。這不禁使筆者聯想起莊子因為斷炊而被迫向人「貸粟」之事(《莊子·外物篇》),力主「逍遙」的莊子尚須為此,遑論他人。作為並非富貴家庭出身的人,希望可以不為生計所牽累,而馳騁於嗜好的樂土,談何容易,古今皆然。原無積蓄的蔡志忠花了十年的時間為自己後來專心致志做喜好的事打下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此舉十分明智。據了解,他迄今從未向別人借過錢財。毫無疑義,生活上沒有後顧之憂,對於他的聚精會神的創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他每天傍晚5點多就寢,凌晨1點起床,接著走到窗前遙望夜空,有觀察,有思考,還要把所見所思一一記錄下來。然後來到桌前開始繪畫,此時萬籟寂靜,只聽到筆在紙上運作的「沙沙」聲,他越畫越快,越畫越好,整個宇宙似乎只剩下他一個人,他好像已和宇宙融為一體,內心充滿了難以用言語形容的愉悅。蔡志忠對工作超乎常人的長時段的全身心的投入,不是努力,不是刻苦,而是享受,他樂此不疲。顯而易見,選擇畫漫畫這一他最興趣最拿手的職業,是其能夠持之以恆地「制心於一處,制身於一境」做事的基礎條件,而後者又反過來促成前者——他的事業走向頂峰。蔡志忠很了解這二者之間的關係,他說從事自己不興趣不拿手的事情「難以堅持」;而做最興趣最拿手的事則「不累」。所以儘早選擇自己最興趣最拿手的工作為職業,就有利於儘快走上實現人生目標的道路,有利於在短暫的一生中去完成自己的夢想。蔡志忠的實踐,有力地證明了他所孜孜提倡的「逆向思維,以終為始」,確屬真知灼見。

蔡志忠說其從事創作,「不是為追求名,追求錢」。他認為「人一生不在於賺多少錢,多有名,而在於你做了什麼,讓多少人獲益,影響了多長的時間,最後你的名字附著在上面」。他舉例說,今天我們還知道老子、莊子、孔子、孟子、李白、杜甫,是因為他們的思想作品還影響著今天的人。而跟眾人無關的成就,人死了,名也就隨著消逝了。無實而求名,便不會留名。應當不求名而求實,唯有無私,不是為求名利而做事,才能發揮和提升自我能力,才能把事情做到極致,止於至善。這是他的肺腑之言。即如他做事不是為了名利,內心就不存在算計、焦慮、矛盾、糾結。他畫漫畫,從來不去考慮能拿多少稿酬,能博得什麼聲名,他內心唯有滿滿的正能量。且他所做的又是自己興趣拿手的事,所以工作起來得心應手,沒有苦累,無須努力,不用刻苦,只有歡愉,而日臻至善。值得一提的是,蔡志忠身體健康。他告訴筆者,他從不生病,記憶力仍未衰退。這是不必質疑的,今年71歲的他仍神採奕奕,記性驚人,談吐間對其閱讀過的大量書籍都能信口援引,且從不出錯。對於我倆於13年前在臺北的會面交談,他都記得一清二楚,仿佛是發生於昨日之事,這頗令筆者佩服!所謂無私天地寬,他的康健當與他的境界密切相關吧。

蔡志忠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路不是我們開的,橋不是我們造的,樹不是我們種的,書不是我們寫的,我們來白走,白過,白納涼,白看書,所以我在想在死掉以前,要多種幾棵樹,多出幾本書。」(蔡紫:《為什麼我認為蘇東坡才是「有範兒」》鳳凰網文化,2019年11月4日),不難發現,蔡志忠每天工作長達十幾個小時,不僅僅是因為其興趣,還由於他對於為今人創造提供了各種生活、學習條件的前人深懷感激之情,而思有以回報,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給這個世界多留下一些有益的東西。因此對他而言,創作既是興趣所在,又是義所當為,難怪他是如此高產!

前已提及,蔡志忠花巨資收集了四千餘尊鎏金佛像。當筆者詢問其對這些佛像今後如何處置時,他表示要捐獻出去建立一座鎏金佛像博物館,以便永久妥善地保存這些珍貴的文物,同時可供人們觀賞、研究,以充分發揮它的文化功能。這批數量巨大的佛像,其經濟價值難以估量;且原來大多散落民間,倘無蔡志忠長期悉心搜集,其中就不免有些會遺失難尋或因保存不當而導致毀損。不避諱言,蔡志忠購集佛像,是緣於其愛好,也與他繪畫之需有關——將之作為所畫佛像的參照物,但這並不妨礙他在適當的時候把它轉賣出去。可是他並沒有這個打算,而是準備捐獻。這應是他希冀給後人多留下「有益的東西」的一個重要舉措。

蔡志忠身上有許多閃光點:繪畫絕對不讓別人替其畫上一筆。這是由於他生命中具有認真的氣質,它屬於天賦,而非態度。所以一做起事來都會不由自主地要求自己做到極致,畫漫畫是如此,打橋牌也是如此,甚至玩遊戲機還是如此:早年他開卡通公司時購置了六臺不同類型的遊戲機,讓任何人都可以去玩,他自己也玩,而且玩得最好。參玩的人竟沒有一個能趕上他的水平。他善於學習,精於思考,既重視汲取書本知識,又致力於實踐中探索。他深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篇》)。蔡志忠有他自己一套讀書的方法,閱讀很快,效果又好,迄今已讀書兩萬冊。他還曾赴日本學習漫畫創作,吸收日本漫畫家值得借鑑的東西,同時他精準地發見內容對漫畫來說才是「王道」,而這恰是日本漫畫的短板,找到了突破口,他始潛心鑽研中國古代哲學,因此後來才有了膾炙人口的漫畫作品《諸子百家》。他尊人信人、自尊自信。蔡志忠說他從來不會看低別人,也不會看不起自己。他常提起這段話:「要閱讀自己的身體,傾聽自己的心。就像水流不過沙漠,哭這是它的宿命。可是風對水說,你可以變成水蒸汽,變成雲,然後飄過沙漠,再變成雨落下來。所以水不止是水,自己不止是自己。我曾去看別人的水墨畫,畫得很好。回來後再畫漫畫就不一樣了。」這段話是含有深意的:「閱讀自己的身體,傾聽自己的心」,就是要讀懂自己,了解自己,從而正確對待自己。這是一個人做好任何事情必備的基本素質,無需贅言。水通過變成水蒸汽,變成雲,而後在風的幫助下,順利飄過它本以為無法超越的沙漠,所以遭遇沙漠,並非「宿命」,蔡志忠看了別人畫得很好的水墨畫後,他所畫的漫畫就發生了變化。這裡所言「自己」,不只是指自身的水平、能力等等,還包含了外在的各種因素所能夠給你提供的幫助,諸如風之於水,水墨畫之於蔡志忠。而當你獲得這種助力後,你已不再「止是自己」;或者說今天的「自己」已不再是昨天的「自己」了。而要獲此進益,就須做到尊人信人與自尊自信,因為倘無前者,就不會有模仿和借鑑,若無後者,就難以有創新和提高。蔡志忠對物理、數學很有造詣。自然科學是哲學的重要基礎,他橫跨文理的廣博學識必定能巨大地助益於他的研究和創作。在這一點上,於漫畫領域裡恐難以有人能望其項背。

蔡志忠是熱愛自由的,他不讓人切斷其時間,妨礙其工作。他渴望能夠有儘可能多的光陰去恣肆於知識的海洋,去創作出一幅幅精妙的漫畫,去製作出一部部引人入勝的動畫片。他睡得很少,把一天當成兩天用。人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可是在蔡志忠看來,時間的可貴遠非金錢所能比擬。儘管如此,當親友記者前往拜訪時,他卻都是熱情接待的。就是對來訪的一般粉絲,因為忙無法接待,他也常常讓人送去一些他籤了名的作品,以示對他們的尊重。據筆者所見,在蔡志忠與人接觸過程中,不管該人社會地位、學識水平如何,他都能一以貫之地保持誠摯、率真的態度。即使有人言語不妥,甚至當面頂撞,他也始終是和顏悅色,侃侃而談。在風氣浮躁,頗多所謂「名師」 「大家」醉心於擺譜的今日,這對於真正享有盛譽的大師而言,是何等可貴!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許多值得繼承發揚的精華。蔡志忠深諳國學,知行合一,用心如鏡,早達徹悟之境,已處無我之態,做人做事「不逾矩」矣。今日他取得的聲名並非其所為的目的,而是副產品。蔡志忠先生實乃德才雙馨的國漫大師。

作者/施偉青

相關焦點

  • 臺灣72歲漫畫家蔡志忠落髮少林寺,法名釋延一
    11月17日上午,嵩山少林寺在藏經閣為72歲的臺灣漫畫藝術大師蔡志忠舉行剃度儀式,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為蔡志忠剃度上午9時,蔡志忠先生的剃度儀式在少林寺藏經閣舉行,永信大和尚住持授受皈依,兩序大眾見證。咔、咔、咔,三剪下去,三綹青絲瞬息而落……而後,蔡志忠先生著衣僧袍,轉身而為佛門沙彌釋延一。
  • 漫畫家蔡志忠少林寺落髮法名「延一」,他愛好物理、橋牌、佛學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根據大河報報導,11月17日上午9時,蔡志忠先生的剃度儀式在少林寺藏經閣舉行,永信大和尚住持授受皈依。依永信大和尚為師,72歲的漫畫家蔡志忠先生在禪宗祖庭嵩山少林寺「轉身」而為佛門沙彌釋延一。
  • 多面蔡志忠
    【撰文/郭若梅】從蔡志忠「落髮」出家至今,已過了半個多月。有媒體發現,出家後的蔡志忠,又回到了位於杭州西溪的工作室繼續畫畫。這一行為又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但蔡志忠依舊我行我素。面對質疑,他說,剃度只是形式上的出家,目的是為了能使自己葬在少林寺。於他而言,他的內心早已在彼岸獲得了寧靜。
  • 蔡志忠「落髮少林」,漫畫經典成為回憶,這才是真正的「掃地僧」
    這位用漫畫畫文化的漫畫家蔡志忠先生,最終還是選擇了「落髮少林」。他創作的太多經典漫畫,成為了幾代人的回憶。8年前,畫遍了太多古典文化的蔡志忠,又忽然「閉關」研究起物理學來。而如今已經年過古稀、著作等身的蔡志忠先生選擇去了「少林」,難怪網友們讚嘆:「這才是真正的掃地僧。」cz如果一定要把人生定義為「成功」的話,蔡志忠先生無疑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成功者。
  • 蔡志忠:智商186,4歲開悟,一生著作等身,72歲卻在少林寺出家
    「我生於臺灣,老死於杭州,將來葬於少林寺」-----漫畫大師蔡志忠近日72歲的漫畫大師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方丈剃度釋永信親自為他,取名「釋延一」,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從此世間少了一位畫師,多了一位禪師。蔡志忠是誰?到底有多牛?
  • 功成名就的蔡志忠,遁入空門,他說:努力沒有用!人生靠的是……
    這位名叫蔡志忠的漫畫家,偏偏有真實力。1、慧根早生蔡志忠的名言:「努力是沒有用的……偉大的人物都是很小就開始築夢了,高斯7歲就發現了 s=n(n+1)/2的公式。一個人能否成為天才,取決於他這一生有沒有做自己最愛的事。」他的人生便是如此。
  • 專訪|蔡志忠:依舊頑皮,愛講故事
    發布會現場,蔡志忠簡要地談起自己的作品。有不少三聯版的讀者已經為人父母,他們在發布會現場向蔡志忠談起自己的打算:購買英文版和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既能了解中國古代經典,又能學英文。 蔡志忠在內地出版過兩本自傳:1995年三聯書店的《漫畫蔡志忠——蔡志忠半生傳奇》和2016年中信出版社的《天才與巨匠》。
  • 蔡志忠:生於教堂,活於漫畫,葬於少林寺
    照舊要先看當月銷量排行榜:第一名,《莊子說》蔡志忠;第二名,《老子說》蔡志忠;第三,《孔子說》還是蔡志忠......蔡志忠,你真是我不及的夢呢!」蔡志忠與三毛如若人生是場大夢,蔡志忠夢了六場。十七年後,37歲的蔡志忠才終於證明了自己對決時間的勝利。
  • 臺灣漫畫家蔡志忠挑戰愛因斯坦 自稱可能有人認為我瘋了
    曾因《莊子說》、《老子說》等中國諸子百家思想漫畫為世人熟知的漫畫家蔡志忠,50歲開始研究物理,閉關十年,推出新作《東方宇宙四部曲》,力圖證明愛因斯坦於1905年所發表的「狹義相對論裡的時間理論是錯的!」昨天,《東方宇宙四部曲》由商務印書館在京首發,蔡志忠接受本報專訪稱,「可能有人認為我瘋了」,但自己所言是接近真理還是散布謬論,「時間是檢驗真理最好的鍊石,最公平的仲裁者」。
  • 高智商漫畫家蔡志忠一生傳奇,72歲高齡皈依佛門
    在IQ180的蔡志忠眼中,除了女人心難以琢磨,天下還真沒有難懂的事情。「我學日語用了3個月,學動畫用了3個月。橋牌我看一場下來就會了。任何事情都有真理,而我總是能在最快時間找到真理。」口出這些狂言狂語的人叫蔡志忠,1948年出生於臺灣彰化。
  • 蔡志忠:原本我的智商184.8,現在應該超過200
    蔡志忠新作《天眼傳奇》67歲的蔡志忠,畫過《老子說》、《莊子說》等經典漫畫。將近半百知天命的年紀轉行去研究物理,閉關6年,出關說自己推翻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研究成果是16萬張A4的圖文畫稿,和差不多1400萬的文字。
  • 72歲漫畫家蔡志忠落髮少林寺:依舊頑皮,愛講故事
    有不少三聯版的讀者已經為人父母,他們在發布會現場向蔡志忠談起自己的打算:購買英文版和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既能了解中國古代經典,又能學英文。蔡志忠在內地出版過兩本自傳:1995年三聯書店的《漫畫蔡志忠——蔡志忠半生傳奇》和2016年中信出版社的《天才與巨匠》。
  • 蔡志忠《智慧彼岸的微笑》,一本很有趣的書
    從看胡蘭成的《心經隨喜》,到星雲大師的《心經》五講,再到蔡志忠的智慧彼岸的微笑:《心經》解密,對《心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禪,最大的天啟,頓悟出生命的真理。禪,是人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覺悟!禪,是覺悟之後的生活態度。這本短短的書講的不僅僅是心經的解釋,更近一步講到了禪的意義。很喜歡這本書,很多一問一答的形式,簡潔明了。
  • 『創時代』漫畫界的愛因斯坦——蔡志忠
    蔡志忠 生於1948年,臺灣彰化人,著名漫畫家。初中時的蔡志忠,學習成績很好,他也考上了縣裡的重點高中。與此同時,蔡志忠第一次把自己畫的四張稿子寄給出版社,出版社說願意請他來當職業漫畫家,於是,他第二天早上就離開家鄉,來到臺北。
  • 漫畫家執筆《東方宇宙四部曲》 蔡志忠:我是理論物理學家
    因為蔡志忠已有《烏龍院》、《老夫子》等經典動漫作品行世,他的漫畫書全世界賣了4000萬冊,他完全可以安穩地作為一名頂級漫畫家生活下去,而不至於當一個半路出家的物理研究者被人譏笑。可這就是蔡志忠不甘於只當一名漫畫家的地方。22年前的一天凌晨,蔡志忠面對大海思考著地球赤道和極點互變的問題,他突然覺得,沒有人能阻礙他研究物理了。
  • 專訪|出家後的蔡志忠:生命有限,我還要出500本書
    出現在外文書店的蔡志忠。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圖「當時為什麼會選擇出家?」聽到這個問題,72歲的蔡志忠擺了擺手。「我15歲就出家了,一直生活在公司和工作室,從沒有在紅塵過。」2020年11月,中國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剃髮為僧,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為他剃度,並取法號釋延一。這樣看似突兀的決定,實為蔡志忠長久以來的願望:2000年他第一次去杭州,就預先為自己的一生下了註腳:「我生於臺灣,將老死於杭州,葬於少林寺。」叛逆、幽默、不循規蹈矩、有幾分「自戀」,是蔡志忠身上常見的標籤。「你見到過好男人嗎?
  • 漫畫家蔡志忠:諸子百家漫畫和宇宙物理,皆出於心性|訪談錄
    根據他的自傳,蔡志忠的一生頗有點傳奇色彩。從 1989 年到 1993 年,三聯書店一口氣出版了蔡志忠近 40 種漫畫集,掀起「蔡志忠熱」。沈昌文曾對《好奇心日報》回憶:「當時我要出別的漫畫都有問題,日本、香港的都講西方的,中國丁聰都是政治上罵美國,而蔡志忠完全是宣傳中國思想,奇怪的是,他的那些中國思想連我這個中國人當時都不知道。中國人還有這樣的觀點,一看他的漫畫才懂得。
  • 諦聽文化|「國漫秀場」全息MR體驗館即將落戶北京動物園
    2019年10月24日下午,中國動漫集團與北京動物園舉行了「國漫秀場」全息MR體驗館項目籤約儀式。該項目結合全息空間成像、虛擬人製作、MR混合現實、影視特效、算法藝術、動作捕捉等先進技術,通過營造逼真的數位化模擬現實,創造出全新的文化與科普展現形式,讓科技為文旅融合全面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