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的蔡志忠,畫過《老子說》、《莊子說》等經典漫畫。將近半百知天命的年紀轉行去研究物理,閉關6年,出關說自己推翻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研究成果是16萬張A4的圖文畫稿,和差不多1400萬的文字。近年來蔡志忠又回歸了動漫,這位號稱賣出最多漫畫書,也並不把朱德庸、幾米等同行放在眼裡的「漫畫狂人」其實上世紀70年代就在臺灣成立了自己的動畫公司,他拍的卡通電影《老夫子》,曾獲1981年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如今大陸電影業風生水起,蔡志忠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定居在杭州。
此次和大陸影視公司合作改編自《山海經》的動畫《天眼傳奇》,從預告片上看,是一個孩子的歷險,事實上蔡志忠「野心勃勃」表示自己裡面加入了不少物理、數學、禪宗、國學的元素。漫畫家出身的蔡志忠做動畫導演,幾乎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天眼傳奇》中各個人物的形象手稿原畫,都出自他手。他在接受採訪時稱每一幅畫面都必須「很美很美」,而這份美得益於數學的空靈和物理的境界。至於《山海經》本身的故事,是他已經自詡頗有心得的「國學精粹」。
片中的《山海經》地圖媒體們愛用「狂人」形容這位漫畫家,他覺得這稱號有些「貶損之意」,但也從不吝張揚自己的光芒,以至於有時候他的身份在「漫畫家」、「國學大師」、「物理學家」之餘,還有「成功學家」。這樣的評價不無道理,採訪蔡志忠,他很少像一個匠人一樣的說去談論自己的作品,也少表露創作狀態中的投入或艱辛。創作於他似乎總是容易的,靈感、效率、積累,都在他「超過200」的智商掌控下如同隨手端出的小菜,「把自己最擅長的事,做到最極致,就會很成功、很有名、很有錢。成功,只是隨之而來的附屬品。」這是蔡志忠的格言。
【對話】蔡志忠作品:印象裡您也好久不做動畫了,這次怎麼會想到來做這樣一部動畫片?與大陸影視公司合作動畫片的感受?
蔡志忠:《七彩卡通老夫子》與《烏龍院》是我於1984年之前所導演的動畫作品,由於我是2009年杭州政府特別引進的動漫人才,我想替中國動畫盡一點心力,所以才主動跟浙江中南卡通合作這部《天眼傳奇》。畫漫畫只需要一個人專心一意就行,動畫電影有很多環節,拍動畫片必須跟很多人合作協調,還好我EQ還不錯,跟大家合作都還算愉快、順利。
澎湃新聞:談談您對《山海經》的理解?這次故事裡似乎還包括了其它的文化經典的融合,這方面是怎麼考慮的?
蔡志忠:山海經是很多中國神話故事的源頭,裡面有黃帝戰蚩尤、刑天舞幹戚,夸父追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君子國、女兒國和造型詭異的神奇怪物:九首虎、四角羊,無所不知鳴蛇、溫和的大角巨獸。山海經有山經海經十八章,《天眼傳奇》這部動畫電影裡主角走的是西山經,故事裡除了有無所不知鳴蛇、溫和的大角巨獸之外,還有加進龍伯國巨人、視力第一離朱、倉頡、黃帝、盤古等古代神奇人物。從選題材,寫文字劇本,畫人物造型,還有畫場景,開始到現在完成整整花了兩年。中間我要帶團隊去三星遺址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進行考察。影片中我刻意融入很多傳統文化智慧的故事情節。
《天眼傳奇》之龍伯國巨人渡天眼過河:您的作品裡一直有很深的國學文化積澱,這一塊的淵源是怎麼來的?
蔡志忠:我一生看了兩萬本書(其中包括8000本漫畫書),從小就很愛看攸關於智慧的讀物,所以我很喜歡先秦諸子百家思想,也因此很善於掌握國學與中華文化。
澎湃新聞:前些年您醉心科學,現在那邊的研究有進展嗎?研究完數理再回來做動畫,覺得有什麼不同嗎?
蔡志忠:我個人一生中最大的成就不是漫畫、動畫,而是物理、數學。從1998年9月3日開始,我閉關研究物理十年又四十天,2009年12月我已經出版《東方宇宙》和《時間之歌》等十年物理研究心得。如果我們只埋頭一味畫漫畫,進步便很有限,學過數學再回來畫畫,畫面便會很空靈,研究宇宙物理之後再回來畫漫畫製作動畫,畫面會更有境界。不信的話請到戲院看《天眼傳奇》,你會發現每個鏡頭都很美很美。
澎湃新聞:今天動畫電影一方面是創意,另一方面人們也熱衷於談論技術。這一方面在這次導演過程中有什麼不同的體會嗎?
蔡志忠:我的觀念跟宮崎駿一樣,電影和動畫電影最重要的是故事內容和用畫面說故事的能力,而不在於特效或三維立體。
一個好笑的故事,用講的就很好笑了,不好笑的笑話,請好萊塢一流電影公司拍成三維動畫也不好笑,內容、內容、內容才是王道!
澎湃新聞:這次的天眼傳奇看預告片感覺觀眾定位不分年齡層次,這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蔡志忠:跟我過去所出版的《漫畫中國思想系列》一樣,喜歡我的漫畫作品的讀者涵蓋5歲到80歲之間。我不想拍設定給低幼小孩看的動畫片,我希望拍成一家人都能一起觀賞的動畫片。
蔡志忠作品我是尊重市場,也擅於掌握市場機制的人澎湃新聞:這兩年很流行一個詞叫「腦洞」,你一路跨界到今天看來也算是「腦洞」奇特,這個「腦洞」怎麼保持它的不斷生長呢?
蔡志忠:古人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隨著年紀越大,經歷的事越多,智商越來越高。原本我的智商184.8,現在應該超過200,隨時終生學習、好學不倦,保持創新精神,智商便能源源不斷生長。
澎湃新聞:看這些年你研究的領域似乎還是偏向復古做派的「老夫子」嗎?現在的人似乎更喜歡研究網際網路,您研究嗎?
蔡志忠:在「網際網路+」時代,人人想快速掙錢本無可厚非,但成功者是千分之一。我個人一生都遵守一定的原則,我認為成功不二法門是:
首先要選擇自己最拿手、最喜歡的事物,然後把它做到極致。如能達到這樣,無論我們做什麼,沒有不成功的啦!當我們做出來的效率比自己所期待的還快,就會更快。效果比自己所期待的還好,就會更好。如此一來便能越做越快,越做越好。於是所完成的東西便能達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質量最好。如能達到以上三點,無論我們從事哪一行,同行中,再也找不到競爭者了。
挑戰自己,每一次你做一件事,盡你所能做得比你自己上一次的表現更好、更快,你就會傲視同儕。
澎湃新聞:您是賣出最多繪本的漫畫家,同時您也一直強調獨立的風格思考,特立獨行,「市場」這個概念對您來說,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蔡志忠:出版書本和拍動畫電影都是耗時又耗錢的事業,每個環節的所有單位也都必須賺錢養家,所以再怎麼特立獨行,也沒有人有權力凌駕於所有環節之上,作者不可以,導演也不可以。出版書本和拍動畫電影都必須經過市場考驗,從前我拍《七彩卡通老夫子》打破臺灣電影票房紀錄,我出版的《漫畫中國思想系列》也打破臺灣圖書銷售紀錄,很明顯我是很尊重市場,也很擅於掌握市場機制的人。
《七彩卡通老夫子》海報澎湃新聞:很多媒體評價您是個「狂人」,您覺得自己「狂」嗎?如果要對現階段自己做評價是怎樣的?
蔡志忠:我一生中隨時都很滿意當時的自己,現在也是如此。狂人像是負面用語,好像我很自我膨脹似的,我只是實事求是,講實話剛剛好而已,怎會是狂人呢?
澎湃新聞:您以前說自己也會看其它漫畫家的作品,不知道現在是否關注內地的國產動畫?
蔡志忠:這幾年來,我看過《昆塔》、《魁拔》、《兔俠傳奇》、《龍之谷》、《神筆馬良》、《秦時明月》,最近剛看了《大聖歸來》,很高興看到國產動畫片票房接近十億,希望我所拍的《天眼傳奇》在十一檔期上映時,票房也不錯。
澎湃新聞:描述一下您當前的生活狀態吧?
蔡志忠:我數十年如一日,平常天黑就睡覺,凌晨一點左右起床,然後站窗口邊喝咖啡邊思考,接著開始工作到下午兩點,日中一食,睡午覺,午覺後看書或看網絡電影。如果到外地出席活動,則例外。
蔡志忠作品(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