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
生於1948年,臺灣彰化人,著名漫畫家。
15歲起便開始成為職業漫畫家,1971年底進入光啟社任美術設計,並自學卡通繪製技術。
1976年成立龍卡通公司,拍攝了《老夫子》、《烏龍院》等長篇動畫電影,曾獲1981年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
1983年開始創作四格漫畫,已有《莊子說》、《老子說》、《大醉俠》、《光頭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種版本出版,銷量超過了3000萬冊。
1985年獲選臺灣十大傑出青年。
1999年12月8日獲得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會頒獎,表彰他「通過漫畫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作出了史無前例的再創造」。
初中時的蔡志忠,學習成績很好,他也考上了縣裡的重點高中。與此同時,蔡志忠第一次把自己畫的四張稿子寄給出版社,出版社說願意請他來當職業漫畫家,於是,他第二天早上就離開家鄉,來到臺北。總有人問他當時他是怎麼做出這種痛苦的選擇——要放棄似錦的學業而成為職業漫畫家的,蔡志忠說,這個選擇對於他來說並不痛苦,他形容這種感覺像愛一個女生,有一天她說要嫁給他,難道這時候要說,「等一下,讓我先念完初中、再念完高中、大學,再跟你結婚好不好」?
要問蔡志忠為什麼愛畫畫,他會反問你,花為什麼會開,鳥為什麼會叫,時鐘為什麼會走?因為時鐘就是要走,鳥就是要叫,花就是要開,蔡志忠就是愛畫畫。
讀書當然很重要,但不是只要讀學校那幾本,因為那幾本是很少的。書什麼地方都可以讀,蔡志忠躺在浴缸上讀的書可能比大多數人還多。坐在飛機上、躺在床上……任何時間對於蔡志忠來說都是可以讀書的。
蔡志忠認為,漫畫家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就是要會畫漫畫;第二,要有故事,自己會編故事,或改編能力很好;第三,要有用圖像講故事的能力。如果你只擁有第一個條件,那麼對不起,你只能當人家的助理;如果你擁有第二個條件,你可以成為託爾斯泰、莎士比亞,或任何大文豪;如果擁有第三個條件——你會用圖像講故事,那麼,你就可能變成張藝謀、陳凱歌、李安,成為好萊塢的大導演。
蔡志忠是這樣理解成功的
成功並不是地位多高,或是多有名,或是賺到多少錢;成功是讓多少人,在多長的時間,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