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在外文書店的蔡志忠。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圖
「當時為什麼會選擇出家?」
聽到這個問題,72歲的蔡志忠擺了擺手。「我15歲就出家了,一直生活在公司和工作室,從沒有在紅塵過。」
2020年11月,中國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剃髮為僧,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為他剃度,並取法號釋延一。這樣看似突兀的決定,實為蔡志忠長久以來的願望:2000年他第一次去杭州,就預先為自己的一生下了註腳:「我生於臺灣,將老死於杭州,葬於少林寺。」
叛逆、幽默、不循規蹈矩、有幾分「自戀」,是蔡志忠身上常見的標籤。「你見到過好男人嗎?好男人要有才、有財、有情、還要有趣,世界上只有我符合這個標準。」
蔡志忠給讀者籤售時附送的漫畫。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圖
疫情以來,他沒出過門,第一次參加活動就是來上海,戴標誌性的禮帽,穿著慣常的白襯衫、卡其褲,出現在上海外文書店的蔡志忠,攜四冊普林斯頓「圖說中國經典系列」漫畫新作《論語》《莊子》《孫子兵法》《道德經》。在籤售時,按慣例,他會給讀者送上一幅漫畫,常常是蔡志忠本人的自畫像:長發、口中銜著一根稻草,草上站著一隻鳥。「他們說畫煙不允許,後來我就改成了稻草。」
蔡志忠在採訪期間的隨手創作。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圖
「為賺錢而創作,不可恥」1948年,蔡志忠出生於臺灣彰化。4歲半決定畫一輩子畫,9歲立志成為漫畫家。那時候父親送了他一塊小黑板,他發現自己很有畫畫天賦,於是立下志向:「只要不餓死,我要一生一世永遠畫下去,一直畫到老、畫到死為止。」
當時,課本上被他畫滿了各種漫畫人物,老師走過來時,都找不到沒畫漫畫的空白頁。不過,光會畫還不行,蔡志忠那時候就領悟到漫畫的要領:故事是核心,畫畫技巧只是呈現故事的工具。15歲,接到出版社邀請後,他輟學隻身到臺北,開始連環漫畫創作。
那時候武俠小說在臺灣廣為流行,武俠小說常被改成漫畫,蔡志忠經常畫著畫著,天就亮了,10天就畫了第一本。以這樣的高產速度,五年間他畫了200本武俠漫畫。1977年,他白手起家,創立遠東卡通公司。1980年代,臺灣動畫公司眾多,卻鮮有經營良好者。蔡志忠甫一出手,就將當時臺灣最火的漫畫《老夫子》改編成動畫電影,票房獎項雙豐收。同行公司紛紛開不下去,他卻可以每月賺25萬新臺幣。
「凡事都有規律,成功只有一個標準: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好,做到極致。」蔡志忠說,他崇拜安迪·沃霍爾的名言「藝術就是鈔票。」能讓人願意掏錢買的才是好藝術,漫畫家創作的速度必須要跟造房子的速度一樣快,為賺錢而創作不可恥,但大多數人畫得太慢。」
他說,自己畫觀音只要兩分鐘,畫達摩菩薩是五分鐘,輕輕鬆鬆就可以賣一萬塊錢,而有些人畫上三年都賣不了錢。作為藝術家,他對同行的評價既直率又苛刻,在他看來,市場與口碑是證明藝術價值的重要標準。「有的美院老師花了三年畫一張畫送我,可以不要的話,我都不想要。這樣的人總是照本宣科去畫,所有的畫都一成不變,我一直就放在抽屜,只是不好意思把它丟掉。有的人畫得還不錯,我就把它掛在牆上;有的人的畫,沒有空間都要買,因為會增值,和股票一樣。」
在他看來,自己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越早知道「我是誰」、「我能做什麼」、「我不能做什麼」,越可能遠離失敗。因為「把自己最擅長的事,做到最極致,就會很成功、很有名、很有錢。成功,只是隨之而來的附屬品。」可惜的是,大多數人一生都在「裝睡」,也就是什麼都沒做,卻一直妄想好事會自動發生。「如果你不想失敗,一定要從裝睡中醒來,一定要做好所有準備,並付諸行動。」
蔡志忠「普林斯頓國學漫畫系列」出版。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圖
思考物理22年,證明「相對論」錯誤眾人皆知的漫畫家蔡志忠,其實還有另一重身份:一個狂熱的物理學愛好者。
1994年,一次腦波測試讓蔡志忠對神經科學產生濃厚興趣。他認定自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應該解答別人都解不出的物理問題,於是去找當時的臺大電機系系主任、後來的臺大校長李嗣涔:「給我十個世界最難的物理問題,我幫你們想。」
李嗣涔還真發給了他。之後蔡志忠幾乎停掉一切工作,閉關鑽研物理。他先用一年時間讀完160本物理書。第二年開始思考,每天凌晨起床,泡著咖啡在窗口邊抽菸邊思考相對論。「如果我想留名一千年,靠漫畫肯定不行,只有靠物理。很少有人用10年時間做一件事,牛頓的巔峰時期也只用了2年,我最終會寫一本書,只有100頁,寫出我到底發現了什麼。」
閉關十年後,他畫出了《東方宇宙四部曲》,用東方哲學思想對物理學進行了新的詮釋。他告訴記者,愛因斯坦出了錯,時間並不像狹義相對論解釋的那樣有快慢,被改變的是波長,不是時間的長短快慢。「我有一百多種方式證明相對論是錯的,可能沒有人會聽我的話,但是能對大家產生一些啟發,就是好的。」
他從小是天主教徒,中年研究諸子百家,崇拜老莊,晚年皈依佛門。談及自己的信仰,他認為,所有的宗教,爬到山頂看到的都一樣,只是講法不一樣。「孔子講恕,就是把別人當自己,就是無我;老子講無;禪宗講空;耶穌基督講愛,愛鄰人,有如愛自己。其實只是說法不太一樣而已。所有的宗教都是在讓一個人面對苦難時,可以順利平安地渡過去。」
72歲的臺北漫畫家蔡志忠。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圖
儘管已經靠漫畫賺下巨額財富,蔡志忠每天卻只吃一餐飯,白粥加腐乳,他向記者伸了伸自己破了洞的鞋子,坦言很早就不肯切割任何一分一秒用生命去換取鈔票。看到朋友永遠在賺錢,他還要問朋友:為什麼還要一直跟金錢糾纏呢?「你一定虧本的,因為你不可能死之前用一千萬買自己繼續活下去。」他說,自己所有的錢都不會轉移。「因為我在臺灣地區的錢都花不完了,日本的稿費都放在富士銀行。香港地區稿費都放在滙豐銀行。大陸的稿費都放在中國銀行。」
他最引以為豪的是,一直用最大的自由過最簡單的生活。「我休整十年只是為了學習物理。那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十年。其次是我在日本畫中國古代經典的四年。如果你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做你最喜歡的事,那就是值得過下去的生活。」參加完籤售後,蔡志忠當天就乘飛機回到臺北,他繼續思考曾經閉關十年研究過的物理,也仍未停止創作。他打算花幾年時間整理《天工開物》,一個十本卷的「中文密碼」系列也已經創作了大半。
「生命有限,我還要出500本書。」在他看來,沒有夢想的人就像沒有翅膀的蝴蝶。他以一句臺灣的古老諺語「一枝草一點露」舉例:「清晨,每一種植物,無論大小、無論雜草還是花朵,都會結露水。這意味著自然從根本上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和能力,你需要做的,就是去發現它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