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建慧 綜合報導
2018-01-30 09:09 來源:澎湃新聞
「你養蛙了嗎?」「它已經一天沒回來了,不會出什麼事吧?」近日,這樣的對話已經取代「你吃了嗎」,成為最熱門的寒暄方式。
小遊戲「旅行青蛙」開啟「雲養蛙」,「蛙爸」「蛙媽」們不時刷手機收三葉草,為「蛙兒子」牽腸掛肚,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而在重慶巴南,有位現實版「蛙爸」李舒,為養蛙建起了養殖場,還攻克了角蛙在國內的「不孕不育」,生了成千上萬隻「蛙兒子」。
蛙棚裡透明的塑料箱在鐵架子上有序排列著。李舒的角蛙養殖場建在巴南惠民街道龍鳳村的山上,10來平方米的緊湊空間,住了上百隻蛙。蛙棚裡透明的塑料箱在鐵架子上排列有序,每個箱就是蛙的房,個子小的住小房子,個頭大了換大房,到種蛙級別就住上別墅了。
每隻角蛙都有自己的房間。一隻南瓜角蛙躲藏在三葉草中。這個天,野外的蛙早已沒了蹤影。蛙棚內的蛙還歡騰得很,烤著火爐,吃著小魚。五顏六色,瞪著雙眼。
「每天都要搓個澡,順便換水。」餵食、搓澡,這是李舒每天的幸福時光。「來摸下嘛,很光滑。」角蛙看似粗糙的背部滑溜溜的,溫度比人的手還低。
餵食、搓澡,這是李舒每天的幸福時光。李舒將大個頭的亞馬孫霸王角蛙放在手上把玩。李舒13歲就進了川劇團,是個專業的戲曲表演家,養蛙是他的業餘愛好。200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李舒在花鳥市場買回了只黃金角蛙,這一養便停不下來了。「可能就跟現在火爆的『旅行青蛙』遊戲一樣,那時候醒來就想看看我的蛙兒子長個子沒,漸漸生活半徑都是圍著它轉」。
移動角蛙要抓住它的後背逛論壇、和網友交流經驗。由最初的一隻,到四五十隻,擺滿了客廳,李舒還想養更多的品種,最後,他動起了自己養殖角蛙的心思。
霸王角蛙、南美角蛙、黃金角蛙、南瓜角蛙、鍾角蛙……蛙棚內蛙的品種繁多。
南美角蛙南美角蛙變異種的肚皮是透明的,這是李舒養的最貴的蛙黃金角蛙「角蛙的繁殖問題,一直是爬寵界想要攻克的一個難題,國內繁殖技術的不過關,導致寵物蛙類愛好者基本買不到國內自己繁殖的蛙類,想養角蛙只有通過國外進口而來。」李舒堅信,若能成功繁殖角蛙是圈內很酷的一件事。
兩隻角蛙在搞事情。從舞臺跨界到角蛙繁殖,並沒有想像的輕鬆。「每天熬通宵就是想讓它們生個娃兒出來。」李舒科普起來很直白,但是角蛙什麼時候交配,交配了什麼時候生育,在什麼環境下生育存活率才高,這些都需要不斷摸索。
「最崩潰的是2013年的冬天,一場傳染病,半個月內,200多隻角蛙陸陸續續都死了。錢沒了可以再掙,但它們都死了,對我自信心和之前付出的心血都是毀滅性打擊。」墜入谷底的李舒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去反思、總結和治療。
由小蝌蚪蛻變成角蛙。無數次的失敗,李舒在朋友的鼓勵下,一直沒停下研究。終於,李舒在2015年成功繁殖出第一窩角蛙。「以前也沒學過這方面的知識,非常摸不著邊兒的一件事,業界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資料,從來沒有人辦到的一件事,我居然成功了!」蛙爸爸回憶起「孕育史」,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李舒捧著蛙崽兒喜愛街舞的李舒沒養蛙之前,李舒利用業餘時間創辦了街舞俱樂部,經營了八年,後來為了專心養蛙,把街舞隊也解散了,為此,女朋友也和他分了手。
李舒(前排左一)和他的街舞朋友們。在蛙棚,李舒展出的各類蛙中有款綠角蛙,和旅行青蛙中的青蛙模樣很像。李舒很理解那些虛擬的養蛙人,「心性都是一樣的。看著它們成長,養得好它們顏色還會發亮,很有成就感,很安慰。」「旅行青蛙」中「蛙兒子」獨自旅行,李舒也喜歡帶著「蛙兒子」一起出去浪,去北京、上海等地爬行圈交流。
藍薄荷角蛙角蛙(拉丁學名 Ceratophrys ornata),主要分布阿根廷,烏拉圭大草原地帶及巴西,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寵物蛙,它們因無所畏懼的個性和獨特的捕食方式而聞名。「角蛙有一個極其貪婪的胃口,只要比自己嘴巴小的食物,它們都會義無反顧地吞下,而它們的嘴,佔到了自己身體長度的一半以上!」正所謂嘴大吃四方。
角蛙每天都要餵一條小魚。(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旅行青蛙,角蛙,蛙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