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那些事之:現實版的「超生遊擊隊」

2021-01-18 正常道理

導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正是農村計劃生育最嚴厲的時候,當時在高壓政策和超常規措施推動之下,有效控制了人口過快增長,但也出現了一些荒唐的人和事。我是正常道理,作為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願意同大家一起分享所聽說的一些人和事,其中滋味大家自品。歡迎你的關注和留言,關注後可以看到更多這樣的文章。

疫情期間宅在家,偶然間看到黃宏和宋丹丹演的小品《超生遊擊隊》,儘管看過很多遍,看著仍感覺很搞笑。但看過之後,可能是經歷那個年代的原因,思緒好象回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農村,重新想起那段難忘的歲月,想起農村現實版的「超生遊擊隊」。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在廣大農村正是計劃生育工作最嚴厲的歲月,國家提倡一胎,控制二胎。在我國廣東江浙相對富裕地方的群眾基本能接受,但在北方大部分落後地區的群眾仍不接受,總想辦法生個二胎,要麼採取一些辦法偷生,要麼申請二胎準生證計劃內生個二胎。

按照當時的政策,生完二胎必須解扎,也就是絕育手術,手術後不能再生育。這對於兩孩中有一個男孩的家庭來說,比較容易接受,但對於沒有男孩的家庭則難度較大。

嚴厲的政策,殘酷的現實,逼著這些雙女戶或者是多女戶作出艱難痛苦的選擇,要麼選擇解扎,要麼選擇開始「超生遊擊隊」的流浪生活。

在當時的情況下,無論作出那種選擇,都是很痛苦和無奈的。有一部分雙女戶家庭迫於收回宅基地和責任田的政策壓力而選擇了結紮,而極少數傳宗接代觀念強烈的家庭,則選擇成為「超生遊擊隊」。

在當時,我國經濟非常落後,還是計劃經濟,找活幹不容易,沒活幹就沒有生話來源,只能靠打短工、揀破爛,甚至討飯來維持生計,睡在遠離城市和村莊的破窯洞或廢棄的房子裡。

在當時生活雖然艱苦,但傳宗接代的信仰比較堅定,家裡房子隨你扒,不生男孩不回家。心中有方向,腳下有力量,不論再苦再難,不管生了幾胎,最多的可以生十幾個女孩,但必須生一個男孩。

蒼天不負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大部分超生遊擊隊家庭都能生個男孩,也算大功告成,修得正果。

歲月滄桑,時事弄人。這些年男孩多的家庭,因娶媳婦彩禮越來越重,家庭經濟顯得有些困難,而這些超生遊擊隊的家庭由於女孩多,現在時興女同志當家,生活過得反而很舒適。

前幾年網上熱傳山西有一家,上面有十一個姐姐,就一個弟弟,弟弟結婚的時候,十一個姐姐贊助幾十萬,直接搞定。但我無法考究這戶人家是不是超生遊擊隊,但這家能堅持生十一個女兒後生一個男孩,其所付出的努力和堅定的信念,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

還有些家庭由於在外多年,家裡的房子被扒,責任田被沒收,乾脆就不回老家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業門路的增加,經過辛苦打拼,在外地的城市買了房買了車,成了城裡人和有錢人。

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沒有莫強求。可能是應了這句古話,有些家庭卻沒有那麼幸運,在外漂泊多年,始終沒有男孩,搞得經濟一窮二白,身體疲憊不堪,精神心力憔悴,不得不認命重返家鄉或在外打拼,從頭開始。

但也有極個別「超生遊擊隊」家庭,由於傳宗接代的思想太執著,不生男孩誓不罷休,最終釀成人間悲劇。

在一個村有一個小夥子,初中畢業在家務農,娶了個鄰村的姑娘,由於兩家的經濟狀況還可以,剛結婚的時候,日子過的紅紅火火,令人眼羨。

過了幾年生了兩胎都是女孩,當時雖說沒有外出,在當地也是東躲西藏,因為家庭條件不錯,加之當地村幹部網開一面,交了一筆罰款,就生了第三胎,仍然是女孩。當時,村幹部、雙方父母都勸他不要再生了,作了手術好好過日子。但這個小夥子不服氣,把三個孩子放在老家,帶著媳婦去新疆了。

那個年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話,一走多少年,也不和家裡聯繫,信音皆無。等又過了幾年,本村外出的幾戶,有的生了男孩,有的沒生男孩,都陸續回來了,他始終沒有回來。

又過了幾年,才有這小夥子的消息,他去新疆之後,又一連生了四個女孩,,在外地養四個孩子壓為很大,他妻子也不想生了,他還堅持要生個男孩,後來他妻子再也忍受不了艱苦的生活,就跟別的男人在一起了。生活的艱難,身體的勞累,精神的痛苦,終於摧垮了這個男人,至死沒有兒子,真正死而有憾!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梁建章:從「超生遊擊隊」到「不生遊擊隊」
    在1990年中央電視臺元旦晚會上,宋丹丹和黃宏主演的小品《超生遊擊隊》講述了一對躲避超生檢查的農村夫婦在城市街頭流浪的故事。這個小品以超生家庭為取笑對象,醜化那些為實現生育意願而被迫顛簸流離、含辛茹苦的底層民眾。
  • 90後夫婦生9子,「超生遊擊隊」能做到優生優育嗎?
    作為一對90後夫婦,生養這麼多的孩子,確實是一件少見的事情,即便在放開了計劃生育的今天,生這麼多孩子,也依然是名副其實的「超生遊擊隊」,因為當前儘管國家政策在生孩子的問題上放鬆了,但也只是放開了二胎的生育。對於韋國則夫婦二人的生育壯舉,網友們也是議論紛紛,各有各的觀點,但是,關注最多的有一個問題,就是:「超生遊擊隊」能做到優生優育嗎?
  • 從「超生遊擊隊」到鼓勵生育,發生了什麼?鼓勵生育效果如何呢?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1982年12月份寫入憲法,並將其定為基本國策,主要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從而有計劃地控制人口。如今38年過去了,計劃生育政策經歷了哪些變遷呢?從上世紀80年代嚴格執行計劃生育到後來部分放開二胎政策,即夫妻雙方一方為獨生自子女的可以生育二胎政策,到後來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我國累計少生了近5億人,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之初,很多的「超生遊擊隊」東躲西藏。到如今國家鼓勵生育,人民日報甚至喊出:為國生育的口號。很多政府部門也出臺了許多鼓勵生育的政策,但是沒有遏制住生育率斷崖式下跌。
  • 黃宏因「超生遊擊隊」走紅,隱藏多年的愛人,竟是熟悉的「她」!
    黃宏是黑龍江人,第一次登上舞臺就是表演一部《賣掛曆》的小品,那是1987年的時候,之後,第一次登上春晚就是在1989年,表演的小品是《招聘》,然而,名氣上並沒有明顯的上升,直到在1990年,他與宋丹丹在元旦晚會上表演的《超生遊擊隊
  • 違建如超生遊擊隊 賣萌執法難以遏制瘋狂高爾夫
    一方面,開發商常借建設高爾夫球場之名提升樓盤品質牟取暴利;另一方面,在某些地方政府的眼裡,高爾夫球場已經成為拉動經濟的重大項目,成為招商引資的投資環境,雙方於是不謀而合。在山東,僅煙臺、青島、威海三地就有近30家高爾夫球場。解剖這隻「惠州麻雀」,我們不難窺出其中端倪——商人有投資衝動、相關部門「保護性」執法是其推手,二者一唱一和,一出出高爾夫球場版的《超生遊擊隊》便次第上演。
  • 廣州計生條例多處修改 刪除超生應開除等條款
    原標題:廣州計生條例多處修改「計生」表達,刪除超生應開除等條款圖片來源:海洛創意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了修訂後的《廣州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服務和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其中刪去「超生即辭退」法規,並將多處「計劃生育工作機構
  • 現實版豬生大象
    「牛生麒麟豬生象」這句古語,近日在景泰縣竟然有了「現實版」。這不,白銀市景泰縣喜泉鎮喜集水村酸茨水組段好忠家養的一頭長白條母豬竟然生下了一頭「象寶寶」。但遺憾的是,「象寶寶」只存活了十幾分鐘就宣告死亡。3月2日23時許,村民段好忠家養的這頭母豬頭胎共產下10頭豬崽,其中8頭成活,1頭是死胎,另一頭是「小白象」。
  • 20年後,二胎家庭將面臨這三個問題,很現實也很殘酷
    十幾年前,國家還執行的是計劃生育政策,但當時的夫妻寧願交罰款,甚至背著政府都要偷偷把孩子生下來。在春晚著名小品《超生遊擊隊》中,就生動還原了這一景象。不過有趣的是,現如今國家的政策調整,大家能夠合法生二胎了,但年輕一代的父母卻不感冒了。這一點,從年年攀低的新生兒出生率中就可以窺見一斑。
  • 沒有計劃生育 中國人口就會膨脹?
    [摘要]「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對於降低生育率來說,計劃生育的作用遠不如社會經濟發展。誤區二:農村人太愛生娃了宋丹丹的春晚小品《超生遊擊隊》,把「農村人愛生娃」的成見,烙在了許多中國人的頭腦裡。事實上,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中國農村人口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44。與城鎮人口相比,僅僅高0.46。而歷年來的多次生育意願調查也表明,農村人口心目中的理想子女數僅在1.9左右,大大低於中國人口2.2的世代更替水平。
  • 《蛙》:莫言最負盛名的作品,講述一些無奈的現實
    姑姑與他十分相愛,家裡人也很自豪,但後來飛行員駕機叛逃去了臺灣,姑姑深受打擊,差點為這件事自殺。當時這是20世紀60年代,三年饑荒剛剛過去,農村出現了新一輪的生育高潮,姑姑也漸漸忙碌起來,不再想飛行員的事兒,一心磨練自己的接生手藝,很快就成了高密遠近聞名的婦嬰名醫。時間到了1965年,姑姑當上了公社衛生院婦產科主任,轉眼就迎來了國家的第一個計劃生育高潮。
  • 印度比中國更早實施計劃生育,可為什麼搞砸了?
    同版配發的評論,標題為《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旋即該新聞就上了微博熱搜。如今,低出生率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開始不斷顯現。中國的人口紅利基本告罄,老齡化加劇,用工成本上升,社會保障壓力大……目前,中國仍舊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在不久的將來,這個名次即將被印度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