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正是農村計劃生育最嚴厲的時候,當時在高壓政策和超常規措施推動之下,有效控制了人口過快增長,但也出現了一些荒唐的人和事。我是正常道理,作為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願意同大家一起分享所聽說的一些人和事,其中滋味大家自品。歡迎你的關注和留言,關注後可以看到更多這樣的文章。
疫情期間宅在家,偶然間看到黃宏和宋丹丹演的小品《超生遊擊隊》,儘管看過很多遍,看著仍感覺很搞笑。但看過之後,可能是經歷那個年代的原因,思緒好象回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農村,重新想起那段難忘的歲月,想起農村現實版的「超生遊擊隊」。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在廣大農村正是計劃生育工作最嚴厲的歲月,國家提倡一胎,控制二胎。在我國廣東江浙相對富裕地方的群眾基本能接受,但在北方大部分落後地區的群眾仍不接受,總想辦法生個二胎,要麼採取一些辦法偷生,要麼申請二胎準生證計劃內生個二胎。
按照當時的政策,生完二胎必須解扎,也就是絕育手術,手術後不能再生育。這對於兩孩中有一個男孩的家庭來說,比較容易接受,但對於沒有男孩的家庭則難度較大。
嚴厲的政策,殘酷的現實,逼著這些雙女戶或者是多女戶作出艱難痛苦的選擇,要麼選擇解扎,要麼選擇開始「超生遊擊隊」的流浪生活。
在當時的情況下,無論作出那種選擇,都是很痛苦和無奈的。有一部分雙女戶家庭迫於收回宅基地和責任田的政策壓力而選擇了結紮,而極少數傳宗接代觀念強烈的家庭,則選擇成為「超生遊擊隊」。
在當時,我國經濟非常落後,還是計劃經濟,找活幹不容易,沒活幹就沒有生話來源,只能靠打短工、揀破爛,甚至討飯來維持生計,睡在遠離城市和村莊的破窯洞或廢棄的房子裡。
在當時生活雖然艱苦,但傳宗接代的信仰比較堅定,家裡房子隨你扒,不生男孩不回家。心中有方向,腳下有力量,不論再苦再難,不管生了幾胎,最多的可以生十幾個女孩,但必須生一個男孩。
蒼天不負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大部分超生遊擊隊家庭都能生個男孩,也算大功告成,修得正果。
歲月滄桑,時事弄人。這些年男孩多的家庭,因娶媳婦彩禮越來越重,家庭經濟顯得有些困難,而這些超生遊擊隊的家庭由於女孩多,現在時興女同志當家,生活過得反而很舒適。
前幾年網上熱傳山西有一家,上面有十一個姐姐,就一個弟弟,弟弟結婚的時候,十一個姐姐贊助幾十萬,直接搞定。但我無法考究這戶人家是不是超生遊擊隊,但這家能堅持生十一個女兒後生一個男孩,其所付出的努力和堅定的信念,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
還有些家庭由於在外多年,家裡的房子被扒,責任田被沒收,乾脆就不回老家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業門路的增加,經過辛苦打拼,在外地的城市買了房買了車,成了城裡人和有錢人。
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沒有莫強求。可能是應了這句古話,有些家庭卻沒有那麼幸運,在外漂泊多年,始終沒有男孩,搞得經濟一窮二白,身體疲憊不堪,精神心力憔悴,不得不認命重返家鄉或在外打拼,從頭開始。
但也有極個別「超生遊擊隊」家庭,由於傳宗接代的思想太執著,不生男孩誓不罷休,最終釀成人間悲劇。
在一個村有一個小夥子,初中畢業在家務農,娶了個鄰村的姑娘,由於兩家的經濟狀況還可以,剛結婚的時候,日子過的紅紅火火,令人眼羨。
過了幾年生了兩胎都是女孩,當時雖說沒有外出,在當地也是東躲西藏,因為家庭條件不錯,加之當地村幹部網開一面,交了一筆罰款,就生了第三胎,仍然是女孩。當時,村幹部、雙方父母都勸他不要再生了,作了手術好好過日子。但這個小夥子不服氣,把三個孩子放在老家,帶著媳婦去新疆了。
那個年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話,一走多少年,也不和家裡聯繫,信音皆無。等又過了幾年,本村外出的幾戶,有的生了男孩,有的沒生男孩,都陸續回來了,他始終沒有回來。
又過了幾年,才有這小夥子的消息,他去新疆之後,又一連生了四個女孩,,在外地養四個孩子壓為很大,他妻子也不想生了,他還堅持要生個男孩,後來他妻子再也忍受不了艱苦的生活,就跟別的男人在一起了。生活的艱難,身體的勞累,精神的痛苦,終於摧垮了這個男人,至死沒有兒子,真正死而有憾!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