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計劃生育 中國人口就會膨脹?

2020-11-25 騰訊網

[摘要]「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對於降低生育率來說,計劃生育的作用遠不如社會經濟發展。

北上廣深這麼擠,真的是因為中國人口太多?

人口政策是目前關注度最高的公共政策,生育政策調整將是最得民心的一項改革。但同時,許多人口問題的誤區還普遍存在,從普通百姓到決策參與人士,社會各階層對其並沒有準確的認識。

誤區一:中國人口太多了,因為中國人太愛生娃

這樣的話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首先看前半句,中國人口太多了嗎?判斷一個國家人口是否太多,不能光看數量,更要看密度。雖然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從人口密度來看,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排在第80位以外;即使去掉佔面積三分之一的西部山地,中國的人口密度依然小於德國、英國、義大利、日本、韓國等國。

中國人口眾多的原因是中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農業發達。過去200年間,中國佔世界人口的比例從35%左右降到不足19%。中國人並不比其他國家的人們更愛生娃。

目前,華人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民族。中國臺灣、香港特區以及新加坡等華人地區不限制甚至鼓勵生育,但總和生育率僅有0.9至1.2,為世界最低水平。2000年和2010年兩次人口普查均顯示,中國大陸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2左右,僅相當於世界平均生育率的一半。

誤區二:農村人太愛生娃了

宋丹丹的春晚小品《超生遊擊隊》,把「農村人愛生娃」的成見,烙在了許多中國人的頭腦裡。事實上,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中國農村人口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44。與城鎮人口相比,僅僅高0.46。而歷年來的多次生育意願調查也表明,農村人口心目中的理想子女數僅在1.9左右,大大低於中國人口2.2的世代更替水平。

實際生育率往往低於理想孩子數。比如,日本、韓國家庭的理想子女數都超過2,而最近10年來,其實際生育率都在1.05到1.45之間。研究表明,城鎮化、女性受教育年限增加、生育年齡推遲、生育政策限制等因素,共同壓低了農村人口的生育意願和總和生育率。

誤區三:如果沒有計劃生育政策,中國人口現在不知道得多生多少

「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對於降低生育率來說,計劃生育的作用遠不如社會經濟發展。學者早就發現,女孩子的中學毛入學率跟生育水平之間的關係呈負相關。城鎮化、生育年齡推遲都是降低中國生育率水平的重要因素。

西歐國家和俄羅斯長期鼓勵生育,但生育率都長期低於更替水平。這表明,總和生育率水平跟經濟增長和生育文化有關。過去三四十年來,中國人的生育觀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低生育意願和低生育率已成現實。

誤區四:就是因為人太多了,中國人均財富才這麼少

曾有人評論說,如果中國只有四億人口,會與美國一樣富有。這是典型的只把人口當分母,認為分母越大成績越小的觀點。按照這種邏輯,加拿大人口僅為美國九分之一,應該更富裕。但事實並非如此。美國是人口最多的發達國家,也是最強大的國家。人不僅會消耗,更會創造,人一生中創造的財富,在整體上大於消耗。

西方國家發達不是因為人少,而是現代化提高了創造的效率。除了美、加、澳等新大陸和北歐國家,富國大都人口稠密,而非洲、南美洲、中亞等大量窮國,人口相對稀少。在中國大陸,人口最稠密的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也是最富裕的地區。

誤區五:性別失衡(男性多於女性)有利於提高女性地位

在中國適婚人口中,男性大大多於女性,這一報導刊出後,有讀者評論:這下好了,女孩子成了香餑餑了。

事實上,對於女性來說,存在數千萬「過剩」男性並不是什麼好消息。首先是女權被侵犯問題。從女胎平等的出生權被剝奪(之所以性別會失衡,是因為女胎被選擇性墮胎)到未來會出現的性暴力、性犯罪、性產業發展,都會對女性造成巨大的傷害。

一些學者認為,男女性別比例失衡,也將會給婚姻帶來衝擊,第三者插足、非婚生育、買賣婚姻等社會現象將會增加。一個更不穩定的婚姻不光給男性帶來痛苦,孩子和女性也將是受害者。

誤區六:現在生育率低不可怕,只要政策放開,生育率很快就能提上去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生育率像彈簧一樣,控制得嚴會壓下去,放鬆政策就會彈回來。

但事實上,降低生育率相對容易,而提升已經低下來的生育率卻難上加難。世界低生育率國家和地區,幾乎都在大力鼓勵生育,但迄今為止,沒有一個成功將生育率恢復到更替水平的。甚至即便是這些國家和地區,其生育率也大都遠高於中國。

中國目前的生育率僅為1.2-1.4,生育意願也持續走低。生育政策放開後,堆積意願的釋放會在短期內增加一部分新生兒。但長期來看,除非大力鼓勵生育,否則出生人口數量會進一步大幅萎縮。

誤區七:中國人均資源少,控制人口可緩解資源壓力

「資源都這麼緊張了,還生那麼多孩子幹嘛!」這種「資源決定論」者認為,中國人生孩子的數量,必須符合資源的供給能力才好。這是一種典型的「削足適履」。事實上,人不僅是資源的消耗者,更是資源的研究者和開發者。藉助科技發展,我們可以極大地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甚至研究發現新的替代資源。資源應該服務於人的需要,而不是讓人的生產臣服於資源的限制。

生活和生產方式對資源消耗的影響遠超於人口政策。從1980年至2012年,中國年能耗增長400%多。通過改變粗放生產方式、提高單位能耗,來緩解資源壓力,將比減少人口有更明顯的效果。

誤區八:人口太多是環境汙染的主要原因

「人口過多是北京空氣汙染嚴重的主要原因」,這個帖子曾引起熱議。很多人認為,北京的空氣汙染,跟車多人多有很大關係。

人的確是環境汙染的一個因素,但是,對生產和生活方式進行調整,減少其對環境質量的影響,遠比減少人口重要。比如,個人開車對環境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是使用公共運輸的幾倍到幾十倍。

人口少,環境未必好。2013年,瑞士綠十字組織所作出的排名顯示,全球汙染最重的10個地方,有一半分布在俄羅斯、烏克蘭、阿根廷、尚比亞這些地廣人稀的國家,而無一在人口密度較高的中國和印度。

人雖會破壞環境,卻更能改善環境。從1950年到2000年,大洛杉磯都市區人口從425萬增至1466萬,汽車數量翻了數倍,一級汙染天數從1977年的121天降到1989年的54天,再降到1999年的0天。

誤區九:北上廣深這麼擠,就是因為中國人口太多

當在大城市的地鐵裡,被擠成沙丁魚罐頭時,許多人很容易開始在心裡抱怨:中國人口太多了。事實上,北上廣等大城市的擁擠,是人口在地理上的分布不均所致。與大城市的擁擠相反,中國農村正在越來越凋敝,農村空心化現象越來越嚴重,許多農戶人去房空。大量人口——尤其是青壯年人口,正在流向城市。

人口聚集能提高效率,城市擁擠是效率的代價,與全國人口規模關係不大,但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

研究人口空間流動的專家認為,如果中國人口減少到數億,人口分布會更不均勻,大量中小城市和城鎮會衰敗下去,年輕人愈發會湧向大城市。

俄羅斯是個典型的例子。過去20多年,俄羅斯人口銳減,很多中小城市在衰敗,但莫斯科人口卻增加了數百萬,房價飛漲,交通擁堵位居世界最前列。

誤區十:人口減少,以後找工作容易了

持這種觀點的人預設了一個前提:當人口減少後,工作機會保持不變。事實上,工作機會的多寡同人的需求相關。人口少了,需求也會減少,長期來看甚至減少得更多。這是因為人口越多,越容易聚集,社會複雜性也越高;這樣的話,求職者與工作機會更容易匹配,也更容易孕育出新的工作機會。

東北近年來出現的人口衰減和外流現象,生動地說明:人口減少並不意味著找工作更容易。人口的老化和減少會顯著影響消費、創新等,並進而削減經濟增長動力,減少就業機會。

結語

以上這十大誤區,讓人口成了各種問題的替罪羊——路太堵了、醫院排長隊、上學擠破頭、空氣汙染嚴重、公民素質低,似乎這一切都是人多造成的。把諸多問題推給人口,不僅會給人口決策帶來有害的噪音,還會因對責任的推卸,而使問題無法得到真正的解決。

目前,中國的人口政策正處於歷史轉折點之上。過去幾十年裡,對於人口問題,人們存在許多成見和落後觀念。澄清關於人口問題的諸多誤區,有利於人們洗去這些偏見,對中國人口的新常態建立清晰的認識。對於決策層來說,這有利於他們建立科學的人口觀,以智慧的政策抉擇,來實現中國人口的可持續發展。(文/王羚)

來自新華網思客:http://sike.news.cn/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計劃生育政策調整時候已到
    報告中涉及中國人口結構老齡化的眾多數據,使得國內外媒體對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討論進一步升級。  8月26日,一家英國媒體撰文呼籲中國全面放寬計劃生育政策以應對中國「多老」、「少子」的現狀,認為「單獨二胎」等微調政策不足以扭轉人口結構嚴重老齡化趨勢。
  • 今天是世界人口日 主題關於「計劃生育」
    全球140多個國家將舉行活動慶祝7月11日的世界人口日,強調計劃生育對於家庭、社區及國家利益的重要性,同時突出進一步將此服務納入國家發展規劃的必要性。這是記者今日從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獲悉的。
  • 印度比中國更早實施計劃生育,可為什麼搞砸了?
    不管計劃生育還是計劃不生育,都非中國的特殊國情,其實印度實施計劃生育的時間比中國還要早。不過,像印度國內破破爛爛的基礎設施一樣,這一關係國計民生的工程被印度政府搞砸了。這一歷史進程是如何發生的?我們又該吸取哪些教訓?
  •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決定
    我們把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作為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出發,為了使國家更快地發達起來,使人民更快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二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全黨、全國人民以及廣大計劃生育工作者的並同努力,我國在控制人口增長方面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人口出生率已從一九七○年的千分之三十三點四三下降為一九九○年的千分之二十一點零六。但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的人口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控制人口增長的任務相當艱巨。
  • 專家建議根本性修改計劃生育法 2020年中國老齡化人口又幾億?
    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在民政部近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這樣介紹說。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迫在眉睫的舉措是改革我國生育政策,放開生育。」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鄭秉文在近日舉辦的「2020年中國城市百人論壇年會」上呼籲。
  • 彭珮雲:探索中國特色人口控制之路
    「這是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要一步、關鍵一步,」86歲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彭珮雲這樣評價道,「它終結了35年來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以獨生子女為主的計劃生育政策。」1980年中國實施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彭珮雲擔任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長達十年(1988年-1998年),經歷了中國執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一段時期,是中國計劃生育政策重要的推動者。
  • 2020年中國人口多少億?中國人口未來將負增長?
    中國人口有多少?截止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人口距十四億已經是越發的接近,仍然還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對此,人們不僅產生疑問,對於這樣的情況,是不是能夠做到一直保持呢?未來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之後,中國的人口是不是仍然在全球佔據領先地位?  事實上,問題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要說中國人口在2050年時能夠到達多少億?
  • 中國人口有多少?中國人口2050年能夠到達多少億
    中國人口有多少?截止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人口距十四億已經是越發的接近,仍然還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對此,人們不僅產生疑問,對於這樣的情況,是不是能夠做到一直保持呢?未來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之後,中國的人口是不是仍然在全球佔據領先地位?  事實上,問題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要說中國人口在2050年時能夠到達多少億?
  • 【在線活動】韓城市計劃生育協會紀念「7.11」世界人口日暨家庭...
    【在線活動】韓城市計劃生育協會紀念「7.11」世界人口日暨家庭健康促進行動宣傳月有獎競答 2020-07-10 0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鄭州市2005年度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考核...
    根據《中共鄭州市委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意見》(鄭發(2004)12號)和《鄭州市人口和計劃生育領導小組關於建立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評估工作新機制的意見》(鄭人口領(2006)2號)精神,鄭州市人口計生委和各縣(市)、區人口計生委對鄉(鎮)、街道辦事處2005年度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目標完成情況進行了考核。
  • 中國21世紀人口與發展
    中國政府願與國際社會一道,為切實解決人口與發展問題繼續作出不懈的努力。中國政府堅信,在二十一世紀,中國的人口與發展事業必將更加輝煌,中國一定會為全人類的文明與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二、現狀與前景  5、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確立了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政策,全面推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國家鼓勵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並依照法律法規合理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對少數民族,國家也實行計劃生育。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具體政策規定。
  • 實施人口戰略規劃 為世界人口與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聯合國報告指出,人口快速增長的地區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他地區人口增長率則顯著不同。到2027年左右,印度人口將會超過中國人口,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和中國的人口大概都會超過14億,但是印度人口在繼續增加,中國的人口在緩慢地減少。 聯合國報告指出,全球正在經歷生育率下降。
  • 馬寅初:率先提出計劃生育,卻被逼離開北大,成一胎化的罪魁禍首
    但好景不長,這個關於計劃生育的研究很快被批判, 這個研究的提出者也因此被牽連,被迫罷免北大校長一職,成了一胎化的罪魁禍首。 他就是馬寅初,被譽為「中國人口學第一人。」馬寅初生於1882年,籍貫浙江紹興。
  • 中國曆年人口變遷
    人口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如果沒有一定的出生率一個國家是很難發展的,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的騰飛一方面是因為加入WTO後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但這裡的基礎其中之一就是人口,沒有中國龐大的人口做支撐,世界工廠是很難建立起來的。
  • 30年之後,中國人口還剩多少?聯合國給出大膽預測
    人口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只有足夠的人口才能有足夠的勞動力來發展經濟,否則的話國家將會進退維谷。中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口大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的人口已達14億人之多,位居世界第一位。
  • 人口膨脹會帶來什麼?世紀末將超過,地球的承載極限是多少?
    據科學家預測,到本世紀末,人口將超過100億,地球能承受嗎?人口膨脹現在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大問題,然而我們住的地方有限,資源也有限,因此由於不可能。事實上在世界人口只有10億左右,在過去裡,人口幾乎翻了一番。
  • 聯合國預測2100年,世界人口將高達110億,中國的人口是多少?
    眾所周知,全球人口數量一直都以直線上升的趨勢不斷增加,在之前的一次中國人口普查中,我國居民人口達到了13億多人,直到如今,預估我國人數將達到將近14億,這是多麼驚人的增長。這僅僅是中國這一個國家,全球人口數量的增長,更是難以想像,所以說我們的地球承載了太多的壓力。
  • 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關於重新發布《關於出具收養送養...
    2009年我市機構改革,組建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承接原市衛生局和原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局有關職能。本次重新發布的規範性文件原文中的市衛生局和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局均改為衛生人口計生部門或衛生與人口計生委。
  • 「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邁入中度老齡化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迫在眉睫的舉措是改革我國生育政策,放開生育。」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鄭秉文在近日舉辦的「2020年中國城市百人論壇年會」上呼籲。年會由中國社科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主辦,由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承辦。
  • 210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09億,中國佔多少?聯合國的預測令人擔心
    隨著時代發展,中國也已經變得越來越強大。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軍事上,都可以稱之為強國。而一個國家的發展,最離不開的就是勞動力,那勞動力從何而來,那就是人口數量。如今世界人口接近76億,中國作為數一數二的世界人口大國,也有近14億人,人多力量大,所以中國是生產製造大國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