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計劃生育政策調整時候已到

2021-01-09 東方網

  應對中國老齡化的根本之道

  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寫明「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調整的意向和方向已經明確了

  8月24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李建國作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執法檢查報告。報告中涉及中國人口結構老齡化的眾多數據,使得國內外媒體對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討論進一步升級。

  8月26日,一家英國媒體撰文呼籲中國全面放寬計劃生育政策以應對中國「多老」、「少子」的現狀,認為「單獨二胎」等微調政策不足以扭轉人口結構嚴重老齡化趨勢。文章認為生育政策有相當長的滯緩效應,即使中國現在就著手放寬計生政策,今年出生的二胎、三胎嬰兒,到2025年也不過14歲,未到結婚年齡,到2042年才31歲,真正能夠大幅度地改變中國的人口結構,可能還需要更多的年頭。

  在對中國人口老齡化和計劃生育政策的熱議中,近日,《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了中國人口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教授。今年4月,翟振武曾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進行講解,他對本刊記者表示:「綜合考量之下,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調整完善的空間和基礎已經具備,調整的方向也已明確。但這種調整決不能是大開大合式的,一定是分步驟的、有過渡的。」

  「政策調整的時候到了」

  《瞭望》:如何看待近一時期國內外媒體對於中國計劃生育政策調整的評論?

  翟振武:中國的人口問題是一個複雜的綜合問題。簡單的「算數」,有時並不能展現其完整的意義。應該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生育率下降,老齡化的進程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在經濟不發達情況下,通過計劃生育政策的人為幹預,使生育率下降速度更快。因此,中國也面臨著更快速的老齡化問題。

  同時,計劃生育政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整。在人口老齡化加速、人口數量過快增長勢頭得到很好控制的前提下,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也具備了一定的空間。

  計生政策的調整,可以緩解老齡化進程,有利於家庭結構的完整和優化,有利於改善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也可滿足人民群眾的生育意願。因此,我個人擁護從現在就開始完善計劃生育政策。但是,政策完善和調整決不能是大開大合式的,而是要分步驟、有過渡的。

  《瞭望》:目前計劃生育政策調整的時間點已經到了嗎?您認為主要有哪些考量因素?

  翟振武:我認為,近一段時期就已經可以開始調整計生政策了。但是人口政策這樣大的政策調整,事先的準備、討論、研究要特別充分。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寫明「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應該說調整的意向和方向已經明確了。

  對計生政策作出調整,應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現行政策實行30年來,中國的人口數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有了調整空間,如果現在中國人口增長得還很兇猛,那麼政策完善和調整的基礎就不存在了。二是,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矛盾逐步突出,應該未雨綢繆地進行前瞻性的調整。三是,計生政策調整要穩妥、有過渡,避免人口的突升突降。這些問題都要全面考量。

  《瞭望》:與30年前相比,中國目前的人口資源承載能力有沒有變化?

  翟振武:人口承載能力是一個變量。30年間,隨著土地利用率和糧食產量的提高,中國的人口資源承載能力確實提高了很多。30年前我們有10億人,現在有13億人,生活水平還更好了,這都說明了支撐能力在不斷提高。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大量利用了國外的資源,比如石油、鋼鐵、化肥等物資的大量進口。而且人口承載能力的提高也付出了一定代價,比如近年來越來越凸顯的糧食、蔬菜、肉蛋生產中使用過量化肥、甚至增長素等食品安全問題。

  在此背景下,未來在實現人口零增長、達到15億人口峰值後,中國的人口數量應逐步、緩慢下降,以減輕對資源環境的壓力,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更為有利。

  「老齡化已無法逆轉」

  《瞭望》:從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角度衡量,放寬生育能夠起到多大作用?

  翟振武:首先應該明確,無論中國是否放開計劃生育,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方向都已無法逆轉。即使現在實行「單獨二胎」,甚至全面放開二胎,對未來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作用。這個作用大概是2~3個百分點的降低,比如老齡化率從28%下降到25%或26%。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是一個歷史必然的進程,只要生育率下降,就必然會經歷這一過程。眾多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都面臨這一問題,在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促使人們生育觀念發生改變,生育率也在下降,伊朗、越南的生育率也大幅下降,接近更替水平(2.1)。中國的生育率下降是在經濟尚未發達的情況下,利用計劃生育政策的人為幹預實現的,而且下降速度很快,這是我們必須應對的。

  任何政策都是暫時的,與它對應的是人們的觀念,相比之下,後者發揮的作用更大。在中國,隨著現代化、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女性普遍參加社會工作,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子女養老的需求大大降低,這都會影響生育觀念。當前在一些大城市,即使允許生二胎,也有一定比例的人選擇只生一個,一個孩子都不生的也大有人在。再過20年,隨著人們生育觀念的變化,放不放開生育政策恐怕都已經沒有意義了,就像現在的歐洲一樣。

  《瞭望》:您認為應對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有哪些關鍵點?

  翟振武:解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是靠「多生孩子」,根本出路在於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養老服務支持體系。與此同時,要主動進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產業升級換代,提高勞動生產率,將勞動密集型企業升級為技術密集型企業,以應對勞動力的減少。

  「桶型」人口結構

  《瞭望》:對於「人口紅利」消失的焦慮有沒有必要?

  翟振武:「人口紅利」指人口結構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時間段。有人口紅利的時候,我們要利用;人口紅利消失後,反而倒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倒逼產業升級的換代、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倒逼維護工人合法權益,使社會更加和諧。

  拼人口數量的時代已經遠去了。美國人口才3億,但卻是超級大國。西方發達國家總共7.7億勞動人口一年創造36萬億美元的社會財富,而中國9.3億勞動人口2010年GDP為6萬億美元。我們不能靠「多生孩子」來發展經濟、支撐經濟增長,而是要在現有人口數量基礎上,要靠大力提高人口素質,提高科學文化水平,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提供新的比較優勢。

  《瞭望》:調整計劃生育政策能夠緩解「人口逆淘汰」的情況嗎?

  翟振武:在中國,計劃生育政策主要抑制了農村的生育,從平均生育6~7個孩子下降到1.5個,而城市從平均生育3個孩子下降到1個。農民為計劃生育作出了更多的貢獻和犧牲。從30年的歷史長度衡量,農村和城市人口增長率的差距不是擴大了,而是縮小了。因此,計生政策並沒有導致和加劇人口的逆淘汰,相反它延緩了人口的逆淘汰。

  而改善「人口逆淘汰」問題,改善農村人口的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主要還要靠公共資源更多地向農村傾斜,靠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縮小城鄉差距,而不是靠讓農民少生孩子、城市人多生孩子。

  《瞭望》:放眼中國未來20~50年的發展,怎樣的人口結構是最為理想的?

  翟振武:現在中國的人口結構傾向於倒金字塔型。塔頂的老年人口逐年增多,塔基的新生人口增長率逐年降低。這個情況已經不可避免,即使現在調整生育政策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人口結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人口增長那麼快,決定了現在和未來老齡人口增長速度也會非常之快。到2040年左右,中國達到4億多老齡人口的高峰值後,老齡人口會逐步下降,這是一個自然過程。也可以說,40年之後的人口結構,要比現在和近期的人口結構好,這是肯定的。

  歐洲國家「桶型」的人口結構,呈現出「直上直下」的特徵,是一種人口可持續增長的結構,也叫做「穩定人口」,應該是比較理想的。但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很大,在持續穩定的基礎上,如果人口數量每年略有減少,實現「緩慢的負增長」,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更為有利。

相關焦點

  • 沒有計劃生育 中國人口就會膨脹?
    人口政策是目前關注度最高的公共政策,生育政策調整將是最得民心的一項改革。但同時,許多人口問題的誤區還普遍存在,從普通百姓到決策參與人士,社會各階層對其並沒有準確的認識。誤區一:中國人口太多了,因為中國人太愛生娃這樣的話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首先看前半句,中國人口太多了嗎?
  • 人口政策國際比較(1):人口變化與政策變遷
    【財新網】(專欄作家 梁建章 黃文政)中國自1971年實施計劃生育,1980年啟動以城市一胎化為特徵的嚴厲生育限制政策;而2016年實施的全面兩孩政策則是人口政策的重大逆轉。2017年1月25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則要求,總和生育率逐步提升並穩定在適度水平,2020年全國總人口達到14.2億人左右,2030年達到14.5億人左右。之前的人口規劃只給出人口總量不得逾越的控制目標,而這次規劃則確定人口總量要達到的預期目標。這種差異反映了國務院已否定了人口越少越好的思路,認為目前生育率過低,需要提升。
  • 彭珮雲:探索中國特色人口控制之路
    「這是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要一步、關鍵一步,」86歲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彭珮雲這樣評價道,「它終結了35年來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以獨生子女為主的計劃生育政策。」1980年中國實施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彭珮雲擔任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長達十年(1988年-1998年),經歷了中國執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一段時期,是中國計劃生育政策重要的推動者。
  •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決定
    二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全黨、全國人民以及廣大計劃生育工作者的並同努力,我國在控制人口增長方面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人口出生率已從一九七○年的千分之三十三點四三下降為一九九○年的千分之二十一點零六。但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的人口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控制人口增長的任務相當艱巨。
  • 印度比中國更早實施計劃生育,可為什麼搞砸了?
    然而,印度的農村人口仍然在瘋漲。在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1952年,印度人口為3.8億,到了1975年,印度人口激增到6.13億,漲幅高達61%。即使近十年來,印度也並沒有停止人口的狂飆突進,甚至生出了好幾個「中東大國」。
  • 全面兩孩政策下南通人口結構變動分析及思考
    南通是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最早也是最好的地區之一,連續13年成為全省唯一人口自然增長率負增長的城市,但是帶來的影響也是明顯的。近年來南通市人口一直處於淨流出狀態,勞動年齡人口已顯現不足,因此必須對人口數量與經濟增長二者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分析。本文以相關統計數據為基礎,將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對我市未來五年人口結構的改變做出初步預測,提供參考依據。
  • 實施人口戰略規劃 為世界人口與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到2027年左右,印度人口將會超過中國人口,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聯合國經社部人口司認為,中國生育率水平目前已經很低,生育水平大概在每對夫婦生育1.6到1.7個孩子的水平。報告指出,為避免國家人口長期下降(排除移民情況),生育率有必要保持在2.1。
  • 專家建議根本性修改計劃生育法 2020年中國老齡化人口又幾億?
    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在民政部近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這樣介紹說。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迫在眉睫的舉措是改革我國生育政策,放開生育。」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鄭秉文在近日舉辦的「2020年中國城市百人論壇年會」上呼籲。
  • 中國近14億人口,到2050年將達到多少億?聯合國的預測讓人擔心
    建國初期,國家的人口一直處於迅猛增長的狀態,只可惜,當時的中國還沒有太多的條件,來支撐國家這麼多的人口。所以很快國家就實施了計劃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家的人口進行限制。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人口才逐漸得到了控制。可是,長此以往的過程當中,計劃生育的廣泛實施,還是會給國家帶來一定的壓力。因為新生率降低的同時,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
  • 中國人口有多少?中國人口2050年能夠到達多少億
    中國人口有多少?截止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人口距十四億已經是越發的接近,仍然還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對此,人們不僅產生疑問,對於這樣的情況,是不是能夠做到一直保持呢?未來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之後,中國的人口是不是仍然在全球佔據領先地位?  事實上,問題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要說中國人口在2050年時能夠到達多少億?
  • 中國人口問題的基本認識與建議
    當前社會各界對中國人口發展趨勢已逐漸形成共識,但不少人對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關係仍存在較大認識偏差,「放開失控論」「人口過多論」「人口數量不重要論」等錯誤認識嚴重阻礙生育政策調整。
  • 專訪新疆籍學者周衛平:新疆人口變化與世界人口增長規律無異
    中新社北京9月4日電 題:專訪新疆籍學者周衛平:新疆人口變化與世界人口增長規律無異  作者 李晗雪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研究員周衛平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指出,近年,新疆人口增長「穩中有降」,當地女性隨著生育觀變化自主採取避孕措施,符合現代社會特徵。
  • 中國21世紀人口與發展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許多矛盾和問題都與人口問題分不開,人口問題成了制約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和首要問題。能否解決好人口問題,直接關係到人民生活改善、全民素質提高和中華民族興衰,關係到世界和平與發展。  4、中國政府按照國家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要求,從本國的實際出發,制定並實施了符合國情的人口政策,為穩定本國和世界人口,促進人類發展和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 「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邁入中度老齡化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迫在眉睫的舉措是改革我國生育政策,放開生育。」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鄭秉文在近日舉辦的「2020年中國城市百人論壇年會」上呼籲。年會由中國社科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主辦,由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承辦。
  • 30年之後,中國人口還剩多少?聯合國給出大膽預測
    人口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只有足夠的人口才能有足夠的勞動力來發展經濟,否則的話國家將會進退維谷。中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口大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的人口已達14億人之多,位居世界第一位。
  • 盤點2013中國改變:獨生子女政策調整 勞教制度廢止
    唐慧代理律師浦志強表示,唐慧案二審勝訴,有助於緩解這起事件給中國社會和中國司法所帶來的創傷。至於有些網友說2600多元錢的賠償太低,浦志強解釋,對唐慧的勞動教養決定書被複議撤銷以後,使得永州市勞教委對唐慧已經實際執行的九天勞動教養缺乏了法律依據,因而按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應當予以賠償。賠償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意義的賠償。
  • 今天是世界人口日 主題關於「計劃生育」
    全球140多個國家將舉行活動慶祝7月11日的世界人口日,強調計劃生育對於家庭、社區及國家利益的重要性,同時突出進一步將此服務納入國家發展規劃的必要性。這是記者今日從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獲悉的。
  • 港媒:中國人口學術界為何再沒有人說15億人太多?
    香港文匯報11月26日文章,原題:亞洲人口之戰——患寡不患多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實行「全面二孩」政策,這是對「只準生一個」人口政策的重大調整,對亞洲以至世界人口都將產生深遠影響。有趣的是,印度媒體指中國的這一政策,使原先印度人口7年超過中國的預測破滅,中國勞動力又要充足了,高端低端通吃。過去都說人口是負累,如今則是患寡不患多。像日本、俄羅斯那樣出現人口負增長的國家更是著急。現在,中國人口學術界再沒有人說15億人太多,只是說千萬不要老齡化,不要少子化。對於五中全會決定開放全面二孩,有人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這種思維是形上學的,不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 2020年中國人口多少億?中國人口未來將負增長?
    中國人口有多少?截止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人口距十四億已經是越發的接近,仍然還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對此,人們不僅產生疑問,對於這樣的情況,是不是能夠做到一直保持呢?未來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之後,中國的人口是不是仍然在全球佔據領先地位?  事實上,問題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要說中國人口在2050年時能夠到達多少億?
  • 世界人口日 | 花樣解讀手繪人口金字塔
    計劃生育政策調整後,二胎、三胎性別比攀升問題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範文清 福建省】通過人口金字塔可以明顯看出,福建省在三年自然災害時人口數量到達一個低谷,之後每年出生的人口或多或少有所增加,之後的人口低谷受人口政策影響較大,尤其是計劃生育政策對福建省出生人口數量的限制效果明顯,但是金字塔下端展現了出生率有回升的趨勢,預測福建人口將進一步增加。目前看來,年輕勞動力較為充足,老齡化現象尚不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