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兩孩政策下南通人口結構變動分析及思考

2021-01-09 南通市人民政府
全面兩孩政策下南通人口結構變動分析及思考 來源: 南通市統計局 發布時間:2019-01-04 字體:[ 大 中 小 ]

人口數量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投入要素,必須控制在一個合理範圍內,過高或過低的人口數量都有可能阻礙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改革開放以來,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人口紅利」為我國的快速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2012年我國15~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比2011年減少了345萬人,多年來首次出現了絕對下降,這意味著我國的「人口紅利」開始趨於消失。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實施「單獨二胎」政策;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表明黨和國家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南通是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最早也是最好的地區之一,連續13年成為全省唯一人口自然增長率負增長的城市,但是帶來的影響也是明顯的。近年來南通市人口一直處於淨流出狀態,勞動年齡人口已顯現不足,因此必須對人口數量與經濟增長二者之間的關係進行研究分析。本文以相關統計數據為基礎,將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對我市未來五年人口結構的改變做出初步預測,提供參考依據。

一、生育政策調整的模擬方法

作為直接影響婦女生育率的重要因素,生育政策的變動自然而然引發人們對生育率變化的思考,這也就使得對婦女生育率變化進行預測成為研究生育政策調整的重要視角。從生育率預測的角度測算生育政策變動的人口變化,需要考慮已育一胎婦女的二胎累積效應,也就是指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限制而導致部分已育一胎的婦女想要生育二胎的願望難以實現,一旦政策變動將這批人納入政策目標人群,她們生育二胎的行為會在數年內發生並完成,年度出生人數和時期總和生育率會跳躍式上升。

生育政策調整的目標是婦女終身生育的孩子數,政策調整直接影響的也當然是同批人的終身生育行為,那麼政策調整後,同批人受到的影響將大致相同,而不同批次人的生育行為受到的影響則不同。在政策調整時點已經進入育齡期的女性和尚未進入育齡期的女性在政策調整後將經歷不同的終身生育模式。在政策調整時尚未進入育齡期的婦女將經歷終身生育率為2的生育模式,而在2015年已經進入育齡期的婦女在調整前經歷的是一孩生育模式,在調整後將經歷帶有爆發式累積效應的二胎生育模式

假定已經進入育齡期婦女,政策調整時她們恰好30歲,那麼由於累積效應的存在,她們在未來的生育行為將不再遵循以往的生育模式,生育率將由於累積效應的釋放而出現彈升(如圖1中實曲線所示)。同理,在政策調整前已經進入育齡期的已婚婦女,雖然分布在各個不同的年齡上,但是她們都在政策變動的同一個日曆時間點上改變自己的生育行為,按照新的帶有爆發式累積效應的二胎生育模式生育第二個孩子。圖1表示的僅僅是30歲婦女的累積生育效應,事實上,15~49歲的所有婦女都具有這種累積效應,而且這種累積效應是在同一個時期(即政策變動後的幾年內)一併爆發出來。因此,政策變動後的二胎累積效應遠超乎一般的想像。若從生育率預測的視角測算生育政策調整的人口學後果,有必要準確估算婦女的累積效應及其對婦女終身生育行為的影響,進而估算對時期生育水平、出生人口等人口指標的影響。在這一測算過程中,涉及婦女終身生育模式、孩次遞進比、累積效應、生育意願等多個參數,計算非常複雜,而且極易受到數據質量的影響。

圖1:全面二胎政策對婦女終生生育行為的影響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內容和類型的影響,目前僅育一孩的育齡婦女的比重相對較高,這部分育齡婦女就是全面放開二胎生育政策調整的目標人群。生育政策變動後,歷史累積的二胎生育能量的大小則取決於目標人群的規模以及婦女的二胎生育意願。因此,為測算放開二胎生育下婦女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規模的變動,首先需要對現有僅育一孩的育齡婦女的規模和年齡結構進行估算,然後結合婦女的二胎生育意願後,即可估計出政策變動後婦女多生育的二胎數量,也就是年度出生人口規模的變化。

二、僅育一孩的育齡婦女規模的測算

在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中,明確詢問了被調查者的婚姻狀況、生育子女情況,這兩項指標可以提供我市一孩育齡婦女的年齡結構、規模等詳細信息,根據2015年全市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可以得到2015年全市15~49歲一孩婦女分年齡組人數(見圖2、表1),這部分人群即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後的目標人群。

全面二胎生育政策目標人群的年齡結構具有明顯特徵,總體呈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的趨勢,這與南通市計劃生育政策良好的實施效果有關。在30-40歲之間的人數波動較大,這與我國生育的生肖風俗相關。

圖2:2015年南通一孩婦女分年齡結構圖

單位:千人

表1:2015年南通一孩婦女人數表

年齡(歲)

單孩婦女人數(人)

年齡(歲)

單孩婦女人數(人)

15

0

33

38259

16

0

34

33166

17

0

35

30789

18

453

36

37920

19

679

37

35769

20

906

38

38033

21

2264

39

43353

22

3735

40

41315

23

9848

41

41429

24

14036

42

43467

25

24450

43

49013

26

32939

44

64294

27

37354

45

74255

28

39844

46

74029

29

33845

47

72104

30

25242

48

59087

31

25809

49

75840

32

27167

總計

1151810

百分之一人口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南通市擁有一個存活子女的育齡婦女中,在全面兩孩政策出臺後滿足生育二孩的女性人數為639304人,佔比55.5%,這部分人群即為全面二孩政策後影響的目標人群。

表2:南通市一孩女性滿足生育兩孩時間分地區表

單位:人

地區

合計

單獨兩孩政策前

單獨兩孩政策後

全面兩孩政策後

南通市

1151810

324461

188045

639304

崇川區

142996

48846

22272

71877

港閘區

42013

10377

6580

25056

通州區

192348

52136

35686

104526

海安縣

124773

33914

17463

73396

如東縣

159699

45556

26574

87569

開發區

36951

12908

5568

18476

啟東市

128063

51124

14679

62260

如皋市

188552

23284

41760

123508

海門市

136415

46315

17463

72637

數據來源:2015年南通市1%人口抽樣調查。

三、全面放開二胎後目標人群的生育意願

全面放開二胎生育,對出生人數和婦女生育率的影響不僅受到目標人群規模大小的約束,同時還與二胎生育意願密切相關。一般而言,夫妻認為的家庭理想子女數與他們實際計劃或準備生育的孩子數並不一致。本文這裡講的生育意願是指已育一孩的夫妻在政策允許下計劃或準備生育二孩的比例。

近幾年,針對婦女生育意願的調查很多,尤其是在關於生育政策調整的討論日趨熱烈的背景下,針對生育意願的調查更具有政策意義和現實意義,它們不僅是學者對未來生育率走勢研究的數據基礎,也為政府部門提供了關於生育政策調整的決策依據。2011年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2013年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2014年南通市人口計生委、2015年南通市統計局對不同區域做了單獨夫婦生育二孩意願的問卷調查,結果見表3:

表3:相關機構對單獨夫婦生育二孩意願調查結果

時間

調研機構

調查範圍

調查對象

生育二孩意願

2011年

中國人民大學

人口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

「單獨」夫婦

62%

2013年

中國人口發展研究中心

全國29個城市

20-44歲單獨夫婦

60.80%

2014年

南通計生委

南通

24-40歲非農業戶籍、單獨、已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婦

25.0%低方案37.3%高方案

2015年

南通市統計局

南通

按全市人口1%隨機比率隨機抽取

1.5%低方案15.8%高方案

以上針對單獨夫婦生育意願的多項調查結果均顯示,目前南通市婦女生育意願相對較低,本文以南通市統計局調查結果的兩個方案分別進行測算。

圖2顯示目標人群的年齡分布並不規則。由於風俗習慣、身體條件的影響,不同年齡人群規模差異顯著,因此在測算立即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後目標人群的累積生育能量時,如果考慮二胎生育意願在不同年齡婦女間的差異後,將得到更為精確的測算結果。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提供了已育一孩「單獨」夫婦的分年齡二胎生育意願,南通市調查結果如下:

表4:南通市全面兩孩政策影響人群生育意願表

年齡組

目標人數及生育意願時間段

目標

人數

一年內

兩年內

三年內

四年及

以後

想生,

未計劃

不想生

沒想好

1

2

3

4

5

6

7

8

總計

639304

0.36

0.44

0.32

0.12

0.28

84.24

14.25

20-24

5315

9.52

0.00

4.76

0.00

0.00

14.29

71.43

25-29

25309

4.00

5.00

3.00

1.00

1.00

43.00

43.00

30-34

27081

2.80

3.74

0.93

0.93

3.74

56.07

31.78

35-39

70865

0.00

0.71

0.71

0.00

0.36

70.71

27.50

40-44

146792

0.00

0.00

0.17

0.17

0.17

86.55

12.93

45-49

293331

0.00

0.00

0.00

0.00

0.00

92.06

7.94

50及以上

70359

0.00

0.00

0.00

0.00

0.00

91.73

8.27

可見不同年齡組的育齡婦女計劃生育第二個孩子的比例差異明顯,正是由於此次調查,使得本文可以納入分年齡二胎生育意願參數,按照高低方案進行分別計算,計算結果如下:

表5:低方案計算結果

年齡組

小計

低方案意願

(%)

出生人數(人)

一年內

兩年內

三年內

四年及

以後

合計

總計

639304

1.5

2721

3227

2467

1202

9617

20-24

5315

14.3

506

0

253

0

759

25-29

25309

14.0

1076

1329

823

316

3543

30-34

27081

12.1

1012

1265

506

506

3290

35-39

70865

1.8

63

569

569

63

1265

40-44

146792

0.5

63

63

316

316

759

45-49

293331

0.0

0

0

0

0

0

50及以上

70359

0.0

0

0

0

0

0

表6:高方案計算結果

年齡組

小計

高方案意願

(%)

出生人數(人)

一年內

兩年內

三年內

四年及

以後

合計

總計

639304

15.8

28496

33798

25845

12590

100729

20-24

5315

85.7

3037

0

1519

0

4556

25-29

25309

57.0

4379

5410

3349

1288

14426

30-34

27081

43.9

3660

4575

1830

1830

11895

35-39

70865

29.3

1037

9339

9339

1037

20753

40-44

146792

13.4

1645

1645

8226

8226

19741

45-49

293331

7.9

6587

7813

5974

2910

23284

50及以上

70359

8.3

1718

2038

1559

759

6074

根據結果可見,全面放開二胎,低方案情況下目標人群將生育的孩子數為9617人,比高方案計算結果少91112人左右。結合南通市2016年實際出生二胎人數,對實際出生意願進行反推。

2016年,南通市實際出生二胎人數18196人,根據表3進行推算,全面兩孩政策新增的目標人群生育二孩人數佔比55.5%,即10099人,介於高低方案計算結果之間。引用百分之一人口調查的年度生育比重,計算得出實際生育意願為5.6%,即全面兩孩政策將多為南通帶來3.6萬人的新出生人口,與高方案的期望值有較大差距。

四、南通市二孩生育意願偏低原因分析

(一)經濟基礎是決定生育意願的最主要原因

2015年百分之一人口抽樣調查顯示,南通市育齡婦女在生育二胎面前望而卻步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為受到經濟狀況限制,佔比48.9%。本文通過過去十年南通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存款餘額、房價三項指標,通過SPSS線性回歸分析我市二孩生育意願的主要影響因素。

表7:2006年-2016年南通市出生率及影響指標情況

年份

出生率

居住價格指數

人均收入

(元)

人均存款餘額

(元)

2006

6.35

100.0

10035

18825

2007

6.08

103.9

11540

20467

2008

5.99

105.6

13158

26393

2009

6.24

100.3

14632

32014

2010

7.00

109.5

15856

37376

2011

6.80

111.8

18382

42113

2012

7.40

112.3

20993

49439

2013

7.10

115.0

23147

56876

2014

7.50

116.1

25340

63360

2015

7.60

118.5

27584

70469

2016

7.45

119.6

30084

76673

註:居住價格指數以2006年為定基價確定增速

線性分析結果



出生率

居住價格指數

人均收入

人均存款額

Pearson 相關性

出生率

1.000

.894

.896

.907

居住價格指數

.894

1.000

.948

.945

人均收入

.896

.948

1.000

.998

人均存款額

.907

.945

.998

1.000

結果顯示,人均存款額與出生率相關性最高,為0.907,其次為人均收入0.896。這表明南通市生育水平的主要影響因素為居民經濟狀況,與調查結果一致。

從收入增速看,南通市經濟總量位於全省第四,但人均收入在全省排名近十年來均位於第六。2008年至今,人均收入由13158元提升至30084元,年均增幅10.9%,低於全省11.1%的年均增速,這表明南通市居民收入與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還在不斷拉大。

從GDP的初次分配看,GDP初次分配主要包括政府部門、企業部門、居民部門三部分。2016年南通市政府、企業、居民三個口袋的收入比為22:34:44(合計100),相比2008年19:33:48的結構相比,政府收入和企業收入佔比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而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升反降,和全省15.0:34.1:50.9的結構相比,居民收入佔比低了6個百分點。

從「三個口袋」的增長速度來看,2008年至今,南通市政府部門與企業的收入,年均增速分別為14.1%、13.0%,居民收入增速最低為11.0%。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佔比較小。可見地區生產總值在人民收入、企業利潤、財政收入「三個口袋」中的初次分配並非同步。

(二)育齡婦女年齡結構偏高

南通是全國人口老齡化較嚴重的地區, 2016年全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比達到27.5%。另外,南通的老年人口數在持續增長,並且處於快速上升期。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到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8年時間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20.51萬人,1990年到2000年10年時間增加30.47萬人,2000年到2010年10年時間增加39.93萬人,2010年到2016年6年時間增加29.91萬人。

圖3:南通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圖

老齡化嚴重直接造成全面開放兩孩政策影響的新增育齡婦女年齡層偏高,處於女性黃金生育期(25-30歲)的人數只佔4.8%。二孩生育意願最高的三個年齡組(20-34歲)人數佔比為9.0%,而生育意願最低的三個年齡段(40歲以上人數)的比重79.8%。調查顯示,超過39.2%的40歲以上育齡婦女,由於身體原因不願生育二胎。

(三)養育體系偏奢侈品化

出生率的降低會導致整個養育體系奢侈品化,即平價的哺養和教育體系大幅減少。養育市場的奢侈品化是突然出現並且佔據主流的,並沒有經過市場經濟競爭就直接勝出,因為評價市場早已被政策終結了。單胎家庭將所有的精力和財力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時,這個孩子顯然可以獲得十分奢侈的哺育和教養條件。整個教育市場、哺育市場由於資源供不應求,價格水平不斷提升,當前學區房價格不斷走高、「天價」進口奶粉持續熱賣,正是此原因造成的。因此當一個家庭有多胎生育意願時,面臨的是奢侈品化的養育體系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

奢侈品化不僅表現在經濟上,同時表現在哺育孩子所耗費的精力上,單胎家庭使得整個家庭養育成員的時間都可以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從而使得較少時間照顧孩子的行為和市場都變得相對狹窄。對南通市政策影響的目標人群進行不願生育二胎原因的調查顯示,「沒有時間」繼「經濟壓力大」後排在第二位。

五、全面放開二胎下的人口願景

從圖4可以看出,南通人口出生率經歷了如下五個階段:

1.1971年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之後,人口出生率開始迅速下降

2.在1982年計劃生育政策被定為基本國策並寫入憲法前出現了一次生育潮

3.1982年後開始平滑下降,但在1988年、2000年,受到生肖風俗的影響,出現了兩次「龍年寶寶」的生育高峰

4.2011年國家在考慮病殘情況、民族比例、婚姻戶口等情況下,出臺了部分情況允許生育二孩的新生育政策,出生率開始緩慢提高。

5.2013國家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2015年決定全面二孩政策將於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南通市出生率呈現穩中有增的態勢。

圖4:1970年-2016年南通市出生率分布圖

一般來說,生育政策的變動直接關係著人口發展的未來態勢。在全面放開二胎的情境下,南通未來人口總量、勞動年齡人口以及人口老齡化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總人口未來變化趨勢

全面放開二胎,符合政策的目標人群規模為63.9萬人,但由於二胎生育意願不高,政策放開後不會帶來出生人口以及婦女時期生育水平的急劇增加和劇烈波動,我市戶籍人口總量不斷減少的狀況在未來五年內不會得到有效改觀,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緩總人口在未來的縮減趨勢。考慮到除了已經有一孩女性除外,一定比例的尚無子女的家庭在開放二胎政策下也會選擇生育兩個孩子,在此情境下,我市戶籍人口總量在十三五期末將突破770萬,比維持政策不變多出5萬人左右。

(二)未來人口金字塔

立即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不僅對未來人口總量及走勢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優化我市人口的性別年齡結構。圖5和圖6顯示了在是否放開二胎政策下,我市人口在2020 年的性別年齡結構金字塔。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對低年齡組隊列人口規模的影響,能夠改善我市人口平均年齡偏大的問題,減緩老齡化進程。這也意味著當這些批次的人口逐漸進入學校、就業市場、老齡期後,對我市教育、就業、醫療等將產生一定的衝擊。

圖5:未開放二胎政策下2020年人口金字塔圖

圖6:開放二胎政策下2020年人口金字塔圖

(三)勞動力資源的未來供給

未來勞動力資源的供給會受到生育政策調整的潛在影響。全面放開二胎,婦女累積的二胎生育能量得以釋放,出生人口規模增加,相當於是增加了勞動力資源的未來供給。當新出生的人口在未來進入勞動力市場後,可以明顯緩解勞動力資源面臨的短缺局面。但是在這部分人群進入勞動力市場之前,與政策不變相比,生育政策的調整導致的直接影響是勞動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的份額出現下降,這是由於生育政策的放開增加了少兒人口的規模,分母擴大,分子未變,導致勞動年齡人口佔比下降、社會撫養負擔加重。當然,這種現象並不會一直持續,在新出生人口進入勞動年齡後將逐漸改善。

(四)未來人口老齡化形勢

生育政策的變動雖然不能影響未來三、四十年內老年人口規模的變動,但是可以直接影響人口老齡化指標的分母即總人口規模。放開二胎生育政策,增大了人口老齡化指標的分母值,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長趨勢。多出生的人口在多輪生育周期後,將會對老齡化的環節起到更為明顯的作用。

六、全面開放二胎政策的對策分析

「全面二胎」政策自出臺以來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很多婦女表示並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和生不起。前文中已經提出,決定新生二胎數量的決定因素在於目標人群與生育意願兩個方面,因此,要使「全面二胎」政策實施好,關鍵在於提高目標人群的生育意願,把佔比14.3%的「未想好」群體轉化為「想生」群體,轉「心動」為「行動」,為此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落實「兩聚一高」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增加居民收入是提升二胎生育意願的基礎。在不斷提升經濟實力的同時,要注重提升居民收入。省委「兩聚一高」報告明確指出富民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百姓富」是全面小康的直接體現,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公共財政的根本屬性。建立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步伐,逐步加大居民收入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初次分配比重。同時在教育、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等方面更多實行普惠制,增加老百姓的獲得感

(二)增加公共服務供給

人口生產具有社會屬性,屬於公共領域問題。公共領域存在正面效應和負面效應,政府要不斷完善自身職能,提高服務能力,使其呈現正外部性效應即一個經濟主體做出行為活動的同時不影響別人反而使別人從中受益。所以政府部門在貫徹落實全面二胎政策的同時應實採取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力量來共同承擔人口生產的成本,如增加教育設施配備、搭建免費的遊樂場所等等。如果讓私人家庭全部承擔此類消費費用,將會有更多的人選擇不生二胎,因此要調動人們生育的積極性,應從降低生育成本入手,讓社會承擔一部分生育成本。給予孕婦適當的優撫政策。給予孕婦更長的假期,政府給予更多的財政支持,並促使生育與養育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以減輕家庭與父母養育子女的負擔。

(三)構建完善的二胎生育配套體系

首先要落實完善相關制度,如戶籍制度,醫療衛生保健制度、法律制度等,確保二胎人口合法、健康地補充到我市人口中來;其次在公共服務項目方面,不斷擴充醫療隊伍、增設公共服務設施、合理安置新生人口;最後在社會保障方面,不僅要涉及新增人口的社會保險等傳統社會保障範疇,還應該包含所有關於人口權利的保障方面。除此之外,應建設更多的公共設施如更多的託兒所、幼兒園等,以便迎接二胎新生兒的到來。

(四)加強兒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全面二胎政策實施後,會增加新生兒數量,對兒科醫療的需求會越來越大,然而現今兒科醫生缺口較大,婦幼保健機構較少。要解決好兒童就醫問題應該加強兒科繼續教育、增加全科醫生在兒科專業技能培訓,不斷完善兒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合理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加大兒童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提升兒科醫生的待遇,加強兒童疾病預防管理等等。但是,各類保障政策政府都應提前進入準備工作,保障設施和政策越完善,「全面二胎」政策越能達到預想的效果。


能源統計處供稿

執筆:張  磊

核稿:邵紅梅


相關焦點

  • 單獨兩孩將重塑中國家庭結構
    (草案),「單獨兩孩」政策即日起在兩省實施。山東省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王忠武說,放開單獨兩孩,將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中國社會的家庭結構,有助於改善獨生子女身上出現的一些問題。  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在獨生子女政策下,出生性別常常受到人為幹預。根據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時的數據,出生性別比為118.06,遠高於102-107的正常區間。
  • 統計局回應人口出生率降低:2019年二孩佔比提高生育政策顯效
    有記者在會上提問,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是10.48‰,這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這和2016年放開全面二孩之後,人口出生率依然有下降趨勢,應對這樣的情況將採取什麼措施? 寧吉喆回應表示,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是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還是在10‰以上,應該是很大的出生規模。2019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58萬人。
  • 人口負增長 遼寧啟動「單獨兩孩」無壓力
    人口連年負增長 近1/6人口為老人遼寧啟動「單獨兩孩」無壓力11月15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 統計局回應2019年出生人口減少:全面放開二孩發揮了成效
    來源:金融界網站今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截至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突破14億人,為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長46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死亡人口99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2019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58萬人,2018年出生人口比2017年減少200萬,2017年比2016年減少63萬,2019年減少的人數還是下降的,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千千佳物流做好「全面二孩」政策宣傳解釋工作
    自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後,為了讓職工群眾對「全面二孩」政策有全面完整的認識,聊城交運集團千千佳物流計生辦積極、及時、認真做好政策的宣傳引導工作,確保計劃生育工作平穩發展。  一是深入學習,吃透政策。
  • 人口發展深度分析:全球生育意願的趨勢性下降可逆轉嗎?
    鼓勵性生育政策能否起效? 人口變化又會對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並帶來哪些產業機會?本文主要分析了全球總和生育率的趨勢性變化以及我國人口增長與結構的可能 變化。 2013 年 11 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單獨兩孩」 政策逐漸落地實施。2015 年 12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的 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於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
  • 人口政策國際比較(1):人口變化與政策變遷
    【財新網】(專欄作家 梁建章 黃文政)中國自1971年實施計劃生育,1980年啟動以城市一胎化為特徵的嚴厲生育限制政策;而2016年實施的全面兩孩政策則是人口政策的重大逆轉。2017年1月25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則要求,總和生育率逐步提升並穩定在適度水平,2020年全國總人口達到14.2億人左右,2030年達到14.5億人左右。之前的人口規劃只給出人口總量不得逾越的控制目標,而這次規劃則確定人口總量要達到的預期目標。這種差異反映了國務院已否定了人口越少越好的思路,認為目前生育率過低,需要提升。
  • 人口與就業數據-揭露赤裸裸的真相
    ;(五) 全國戶籍統計人口數據;(六) 全國計劃生育統計人口數據;(七) 世界部分國家及地區人口和就業統計數據;(八) 人口變動和勞動力調查制度說明及主要統計指標解釋。由此可以推測,隨著二胎政策的影響走弱,我國的適齡媽媽育兒數大概率會跌至1.4以下。一對年輕夫婦平均生育1.4個孩子,本質上就是每2個人生1.4個人,由此可見,若無更全面地鼓勵生育政策出臺,我國人口下降是早晚的事。二孩生育堆積效應已漸消退,「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均未能扭轉低迷生育趨勢。
  • 任澤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刻不容緩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二孩政策效果不及預期,人口形勢因人為拖延愈加嚴峻 中國生育政策收緊很急很快,但放開卻是小步微調,有關人士對二孩政策過於樂觀,但實際效果均大幅低於預期。隨著中國人口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生育政策調整迫在眉睫。獨生子女政策原本預期實行30年,但有關人士和部分地方擔憂放開二孩將導致生育率大幅反彈、人口失控問題,因此生育政策調整屢屢受阻、屢屢被拖延。2001年《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允許「雙獨二孩」等,但效果微弱。
  • 國家衛健委:2019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二孩及以上孩次佔比為59.5%
    據國家衛健委6日發布的《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面兩孩政策穩步實施。2019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二孩及以上孩次佔比為59.5%,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0.14。婦幼健康服務積極推進,生育全程服務得到加強,母嬰設施建設紮實推進,協調相關部門促進託育、學前教育、就業、住房、稅收等相關經濟社會政策與生育政策配套銜接。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8.3/10萬下降到17.8/10萬,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
  • 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李希如:我國人口總量平穩增長 勞動年齡人口...
    ,通過提高勞動參與率,擴大和保障就業等方式,發揮好現有勞動年齡人口和就業人口的作用,進而通過優化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結構,提高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素質,發揮人力資源、人才資源的作用,潛力很大。 圖片來源:攝圖網2018年,我國人口總量保持平穩增長,「全面兩孩」政策效果繼續顯現。城鎮人口規模和城鎮化質量均有所提高。
  • 2015年全國出生人口數量一覽(含歷年出生人口數)
    專家認為,這一變化符合人口變動規律,反映了人口結構新變化。  國家人口計生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翟振武認為,在單獨兩孩政策已經實施,並且有一部分單獨兩孩在2015年已經出生的情況下,出生人數不但沒有繼續上升反而略有下降,恰恰反映了人口結構的新變化。  翟振武說,由於生育旺盛期婦女人數的大量減少,我國出生人數出現了回落。
  • 統計局談出生人口減少:出生人口數很大 減幅在下降
    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針對出生人口減少,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1月17日表示,儘管出生人口是在減少的,但出生人口的數量還是很大的。並且2019年減少的人數還是下降的,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是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在10‰以上,應該是很大的出生規模。」寧吉喆說,2019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58萬人。
  • 中國人口問題的基本認識與建議
    :二孩政策效果不及預期,人口形勢因人為拖延愈加嚴峻 中國生育政策收緊很急很快,但放開卻是小步微調,有關人士對二孩政策過於樂觀,但實際效果均大幅低於預期。隨著中國人口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生育政策調整迫在眉睫。獨生子女政策原本預期實行30年,但有關人士和部分地方擔憂放開二孩將導致生育率大幅反彈、人口失控問題,因此生育政策調整屢屢受阻、屢屢被拖延。2001年《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允許「雙獨二孩」等,但效果微弱。
  • 民政部部長: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 生育政策需增強包容性
    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輔導讀本中,李紀恆撰寫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一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方面,《建議》提出,要「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 最新研究稱世界人口2100年將降至88億人口減少這事兒到底是好還是糟
    「地球作為一個封閉的人口圈,從死亡變量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從技術上加入了很多協變量,比如吸菸、酗酒、重大疾病等未來影響死亡率的因素,建立死亡率隨時間下降的因果分析模型,而聯合國的死亡率動態變動假設是非因果的時間序列。」
  • 2019年全國人口大數據:人口總量突破14億 老年人口佔比達18.1%(圖)
    另外,生育水平略有下降,也是影響出生人口減少的因素。但從生育孩次看,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比重明顯高於一孩,2019年二孩及以上比重達59.5%,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這說明「全面兩孩」政策持續發揮作用。
  • 2018.08:職業女性二孩生育意願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張琳)
    兩次生育政策調整是在全面審視我國當前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所做的一項重大決策。對於緩解獨生子女家庭面臨的各種風險和隱患,完善勞動力結構以及減輕社會養老負擔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因此,在全面放開二孩的政策背景下,本研究從職業女性生育意願及其影響因素出發,從不同視角尋找相關政策的完善方向,以期實現女性發展和我國生育政策調整預期的雙重目標。   近年來,關於女性生育意願及其影響因素的問題在理論和學術界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 世界人口50年內開始下降 但這未必是好事
    「地球作為一個封閉的人口圈,從死亡變量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從技術上加入了很多協變量,比如吸菸、酗酒、重大疾病等未來影響死亡率的因素,建立死亡率隨時間下降的因果分析模型,而聯合國的死亡率動態變動假設是非因果的時間序列。」原新認為,儘管兩種預測採取的死亡率假設方法和路徑不同,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死亡因素變得越來越可控,未來的死亡率和潛在的死亡模式基本上相對穩定。
  • 世界人口50年內開始下降!但這未必是好事……
    「地球作為一個封閉的人口圈,從死亡變量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從技術上加入了很多協變量,比如吸菸、酗酒、重大疾病等未來影響死亡率的因素,建立死亡率隨時間下降的因果分析模型,而聯合國的死亡率動態變動假設是非因果的時間序列。」原新認為,儘管兩種預測採取的死亡率假設方法和路徑不同,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死亡因素變得越來越可控,未來的死亡率和潛在的死亡模式基本上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