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年人口變遷

2020-12-05 抑鬱過客

本文的數據都是由國家統計局發布。

首先來一個表格,表格裡的數據都是本人從國家統計局的網站上摘錄信息匯總所至:

一、出生率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可以得知,我國的出生率雖然每年有所變化,但是總體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的,從最多時千分之二十一下降到千分之十,其中一方面是因為大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均結婚年齡延後,還有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加上改革開放後撫養孩子的費用逐年增加,這些因素綜合影響使出生率逐年呈下降趨勢,並且近兩年更加明顯。

人口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如果沒有一定的出生率一個國家是很難發展的,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的騰飛一方面是因為加入WTO後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但這裡的基礎其中之一就是人口,沒有中國龐大的人口做支撐,世界工廠是很難建立起來的。

人口減少的弊端從日本就可以看的出來,日本很多歷史悠久盈利也不錯的公司店鋪被迫關門,因為後繼無人,日本已經是發達國家了依然被人口減少影響到如此,何況我國還只是發展中國家。

二、老齡化

根據可查數據2000年之後可以看到男性比女性多的數據和65歲之上佔人口的百分比,從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的自然增長率千分比(‰)從10點多到去年的3點多,老齡人口的百分比也從2000年的不到7到現在的將近12,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日本受老齡化的影響就擺在我們眼前。

雖然說老齡化主要是因為現代醫學和農業技術的發展,讓人們的平均壽命不斷增加,但是也帶來了老齡化的問題,而我國老齡化除了因為計劃生育而產生的8、4、2、1家庭,還有就是我國很多老人不論保險還是積蓄都不充足,難以應付昂貴的養老開支。

三、男女比例

2000年男性比女性多出4127萬人,之後雖然有所降低,但在2018年男性也比女性多出3164萬人,雖然這是總人口數,但是考慮到女性壽命平均高於男性,計劃生育等的影響,適婚人群中男女比例更加嚴重。

男女比例的不均衡會帶來一些列後果,比如可能帶來犯罪率的提高、降低出生率(能生育的女性比正常比例的少)。

四、死亡率

死亡率這些年來變化不大,甚至有所增長,其中原因不便多說,但也值得我們思考。

相關焦點

  • 梁建章:中國曆年出生人口(1949-2019)——不應傳播錯誤的數據
    梁建章現在用百度搜索「中國曆年出生人口(1949-2019)」,首先顯示的數據如下:1949年:1275萬1950年:1419萬1951年:1349萬這組數據也不斷出現在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媒體上,成為許多人對中國曆年出生人口的認知。由於沒有註明出處,我們不知道這些數據的來龍去脈,但可以肯定的是,該組數據中1949至1953年出生人口數據是完全錯誤的。
  • 中國、印度和美國曆年勞動人口規模對比
    中國、印度和美國曆年勞動人口規模對比:2000年,中國勞動人口規模約為8.64億人,印度約為6.44億人,美國約為1.86億人。2010年,中國勞動力人口規模約為9.8億人,印度為7.91億人,美國為2.07億人。
  • 2015年全國出生人口數量一覽(含歷年出生人口數)
    2015年全國出生人口數量一覽(含歷年出生人口數)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統計數字顯示,專家認為,這一變化符合人口變動規律,反映了人口結構新變化。  國家人口計生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翟振武認為,在單獨兩孩政策已經實施,並且有一部分單獨兩孩在2015年已經出生的情況下,出生人數不但沒有繼續上升反而略有下降,恰恰反映了人口結構的新變化。  翟振武說,由於生育旺盛期婦女人數的大量減少,我國出生人數出現了回落。
  • 中國農民有多少人口 中國農村人口有多少億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截止2020年,中國大約有14億人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會選擇去城市打工,可以多掙一些錢補貼家裡,但是農村也還會有部分農民選擇種莊稼,因此農村還會有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那麼中國農民有多少人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人口統計年鑑-2006》
    作者: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開本:890×1240mm  1/16    字數:398千字    裝訂形式:平裝書號:ISBN 7-5037-5062-6/C•2111    定價:118元出版時間:2006年12月責任編輯:徐濤  徐嵐內容提要:    《中國人口統計年鑑─2006》是一部全面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種人口狀況的資料性年刊。
  • 我分析了歷年人口普查數據,發現中國人口結構正在惡化
    近些年來,總有媒體報導,中國在養老、醫療、教育各個行業出現的巨大的人力需求缺口,2017年左右,中國的「光棍危機」開始爆發,小編希望能夠通過數據分析的方式搞清楚產生這系列問題的原因。我先利用億信i@Report的「數據抓取」功能,從國家統計局公開的數據中抓取了「全國分年齡、性別的人口」數據。
  • 可視化的中國珍稀動物分布變遷史
    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分布變遷地圖集》(簡稱《地圖集》)日前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該書是我國第一部歷史動物地理地圖集,主要由筆者完成,為便於一般讀者對其有所了解,有效利用,特作介紹。
  • CnOpenData中國行政區劃數據簡介
    恩格斯說,國家的職能之一就是用區域劃分其國民,行政區劃伴隨著國家建立而產生,行政區域的劃定需兼顧政治、經濟、民族、人口、國防、歷史傳統等各方面的因素,其一旦形成又會對區域內外的治理與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存在著「空間分割」和「空間交疊」兩種效應,前者強調剛性區域分割對要素流動的影響,後者更關注多個不同層級權威在同一區域中產生的利益關係重疊現象。行政區劃的變遷中也蘊含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
  • 中國曆年來新生兒數量變化一覽,一年比一年少
    中國曆年來新生兒數量變化一覽:2000年:1765萬2005年:1612萬2010年:1588萬2015年:1655萬2016年:1786萬 (全面二孩政策)2017年:1723萬2018年:1523萬2019年:1465萬2020年:預計1200萬2019年,中國的生育率為2000
  • 人口政策國際比較(1):人口變化與政策變遷
    【財新網】(專欄作家 梁建章 黃文政)中國自1971年實施計劃生育,1980年啟動以城市一胎化為特徵的嚴厲生育限制政策;而2016年實施的全面兩孩政策則是人口政策的重大逆轉。2017年1月25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則要求,總和生育率逐步提升並穩定在適度水平,2020年全國總人口達到14.2億人左右,2030年達到14.5億人左右。之前的人口規劃只給出人口總量不得逾越的控制目標,而這次規劃則確定人口總量要達到的預期目標。這種差異反映了國務院已否定了人口越少越好的思路,認為目前生育率過低,需要提升。
  • 社會學家謝宇:當代中國家庭在變遷,傳統依然有強大力量
    謝宇教授是著名的社會學家、美國兩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當代中國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他在社會分層、研究方法與統計、人口統計學、科學社會學和中國研究等領域建樹頗多。近日,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邀請他主講「當代中國的家庭變遷」。此次講座在Zoom平臺、Bilibili網站和「學術志」公眾號同步直播,有超過三萬名觀眾參與。
  • 人口與就業數據-揭露赤裸裸的真相
    數據來源:1949-2019人口與就業數據現在,輪到《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上場了。現在網上有各種版本的中國人口統計年鑑,但有些打不開,有些只有網頁版,查看起來相當費勁。因此年鑑BOX對所有的人口統計年鑑篩選了遍,精挑細選,終於收集了一整套《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形成近70年中國人口與就業數據包括PDF版和Excel版,方便大家查閱。
  • 三千年的氣候變遷史:中國古書中的動物,問你知多少?
    中國典籍中的動物,問你知多少       自然發生變化,最敏感的是物種。竺可楨曾經根據竹、梅和荔枝等植物在歷史上的分布情況,研究三千年的氣候變遷史。研究中國環境史的學者是幸運的,中國不僅生態多樣,物種豐富,而且現存古籍、動植物志和地方志也記錄了大量物種。
  • 數據觀市:中國曆年新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例
    中國人口面臨的一大挑戰是性別比例失調。正常情況下,應該是1.02-1.07之間,但1996之後的10餘年,該比例一直維持在1.2左右的高位,直到「二胎」放開,才迅速回落到合理區間。
  • 沒有計劃生育 中國人口就會膨脹?
    人口政策是目前關注度最高的公共政策,生育政策調整將是最得民心的一項改革。但同時,許多人口問題的誤區還普遍存在,從普通百姓到決策參與人士,社會各階層對其並沒有準確的認識。誤區一:中國人口太多了,因為中國人太愛生娃這樣的話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首先看前半句,中國人口太多了嗎?
  • 「觀點」李佳:解讀2019年度中國人口數據
    」2020年1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最新的人口等統計數據。從總量上看,至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超過14億人。而從出生人口、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老齡化程度等具體數據上看,基本都符合人口發展規律,可謂在意料之中。第一,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繼續走低。
  • 中國結婚證的歷史變遷:從"薄紙片"到護照式(圖)
    中國結婚證的歷史變遷
  • 從中國人口遷徙,看未來10年哪些城市能崛起!
    10年前,我國農民工流向一直是從西到東,如今則是從東到西;廣東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人口流入的第一大省,但2019年常住人口僅為廣東一半左右的浙江,人口淨流入量居然超過廣東——以上這些轉折性變化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空間較大的區域在哪裡?本文試作分析。
  • 中國人口報告:2020
    文:恆大研究院 熊柴 周哲 任澤平  導讀  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總人口突破14億。如何看待上述人口形勢?我們認為,人口因素變化緩慢但勢大力沉,中國少子老齡化問題已日趨嚴峻,抓緊調整人口政策事關人口健康可持續、中國長期經濟增長和民族復興。
  • 國家與制度變遷
    20世紀最後20年是多事之秋,很多國家紛紛轉型,中國最為關注的別國的制度變遷莫過於蘇聯解體和俄羅斯轉型,以及和中國進行著步調一致改革的印度。蘇聯解體和俄羅斯轉型是驗證制度變遷理論以及其中的國家理論的經典案例,而中國和印度的比較觀察又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制度變遷中國家的重要性和觀念在關鍵時刻的決定性。只有在悠長的歷史背景和更廣闊的視野下進行比較研究,制度變遷理論和制度變遷的基本經驗才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