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萬元虧出來的重慶「蛙王」,如今他的600萬隻稻田蛙成熟了……

2020-11-25 上遊新聞

08-25 22:28:58 來源:慢新聞-重慶晚報

池塘邊爬滿了小青蛙

慢新聞-重慶晚報消息,青蛙要上市了,收穫的季節,一年中特別重要的日子,小張和他的幾十個蛙工從早忙到晚。

600多萬隻青蛙,成熟了,平均體重0.8兩,大點兒的1兩。小張說,再大就不好賣了。0.8兩是標準線。這個時候肉質最好,骨頭嚼起來都有味。

小青蛙

成片的青蛙,連綿1公裡多遠,一有響動,上躥下跳,撲通——,撲通——,接連入水的聲音像奏起一首節奏明快的音樂。跳離水面就會叫,叫聲響亮,600萬隻,要是集體同時叫一聲,定會驚醒山那邊的人。蛙工們對這聲音不那麼敏感,只在春季幾十萬隻種蛙交配期那徹夜的「震山吼」,感覺房子都在吼聲中晃動。

張孝君正在青蛙池邊幹活

有人開車來買蛙,要最新鮮的。他們有的注意到了,有的沒有,這裡還有一件更珍貴的東西:稻穀。一堆堆青蛙的身後一排排沉甸甸的金黃色稻穗,顆粒飽滿得稻米隨時會掙脫出來。這是普通的水稻,按批發價,青蛙一般40多元一公斤,稻穀的價格有時與蛙不相上下。

開初,小張沒料到是這樣的。買蛙的人大多都會要稻米。正因有了這些蛙,稻米的價值截然不同。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大足城郊6公裡外,黃果村,從公路邊左拐下去,一溜平整的稻田,300畝。蛙聲陣陣,一下熱鬧了。小張第一次在這裡大規模養殖稻田蛙,說直白就是水稻田中養青蛙。蛙田邊有臨時搭建的辦公室、攪拌機和各種工具。

張孝君與哥哥張圍正在青蛙池交流養殖心得

賣蛙前有一件特別重要的事要先做。8月22日,酷熱。男男女女蛙工在田間捉蛙。他們把蛙趕進一個籠子——小張稱為「地籠」,又把一些挑揀出來。留在籠子裡的蛙個頭大點、看起來強壯些,是不賣的,做來年的種蛙。他們通過蛙的氣囊判斷雌雄,一共選80萬隻,雄性雌性各40萬隻。這並不容易。

種蛙須優待,被轉移到稻田的其他池子,分開餵養。

稻田被分割成4個桌球桌那麼大的長條池子。池子四周留出約40公分的空地,這是青蛙進食或玩耍的地方;中間為水田,栽種一排排水稻。每個池子布有水管和電線。沒有這些電線,青蛙會因為飢餓而相互撕咬至死。這些虎紋蛙特別擅於相互撕咬,也許在夜晚、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候。第二天你一定會看到屍橫遍野的慘狀。簡單的一根電線,背後藏著很多原理——小張多年探索的結果。

池子四周,立有約50公分高的薄膜,上端用一根棍子把膜捲成半弧形。「防止蛙跳出來。」即使這樣,每天還是有上千隻蛙跳出自己的地盤,跑到溝裡或其他地方。晚上,蛙工們打著手電筒在稻田四周的溝溝渠渠捉拿這些逃跑者,經常忙到凌晨。這是個異常耗時的繁瑣工作。5月中旬,我們第一次來到這裡,青蛙僅成人大指姆指甲那麼大,但依然可以跳出池子,「現在,它們跳得更高更遠了。」小張說。

餵養青蛙的池塘,就是大家的希望所在

整個稻田的上部還用細細的網全部遮住。「以防鳥來叼蛙。」稻田近似於一個封閉的區域。即使這樣,還有漏網之蛙。蛙工們管不了。

不是什麼蛙都可以養的,有一根紅線。否則違法了。

這些都是虎紋蛙,重慶唯一被批准可以養殖的青蛙品種。雖然,黑斑蛙、金線蛙的肉質也不錯,但因其獨特的科研價值、或其他價值,還未納入馴養繁殖及經營範圍。其他青蛙更不行。

不能把所有的蛙全賣光,每年都是這樣,其中一部分得留在明年,保證2-8月份都有新鮮的蛙吃。小張在巴南還有養殖基地,可以提供500多萬隻蛙。「青蛙兩歲,肉就不好了,吃起來也不香,」小張說,種蛙也不能超過三年。種蛙在另外的池子養到10月,再轉移到其他地方準備冬眠。一旦氣溫低於7℃,就開始長達四個月、也許更長時間的冬眠。

小張名張孝君,巴南松石鎮人,戴眼鏡,斯斯文文的,說話細聲細語。他不是重慶第一個養蛙的,卻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取得合法手續經營蛙的人,手頭有兩證:《重慶市陸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和《重慶市陸生野生動物或其產品經營許可證》。你如果下次到哪家店吃青蛙,可以先問問有沒有這樣的證。

餵養青蛙的震動器是特製的

小張的養蛙路像一段漫長的科學探險,坡坡坎坎。

「讀書不行,就去學養蛙。」他說,那是2008年,高中畢業後,和哥哥張圍到湖南學養蛙。「重慶人喜歡吃青蛙,但都是抓的野生青蛙。非法的。」

學費不便宜,一個星期,加上蛙苗花去12500元。2009年,他開始在老家巴南養蛙。最初用蚯蚓和蟲子餵養。「青蛙只吃活的蚯蚓和蟲,死了的,碰都不碰。」小張痛苦、無奈,哪有那麼多活蹦亂跳的蚯蚓和蟲,成本太高了,「虧,每年都虧。」

吃青蛙的人越來越多,小張不願放棄。

可否把蚯蚓和蟲製作成飼料,再用飼料養蛙。但無論他們用什麼樣的辦法,即使把飼料大把大把灑在水面上,甚至把青蛙丟在飼料桶裡,它就是不吃。青蛙因飢餓相互撕咬,死的死傷的傷,就是不碰眼前吃的。201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小張發現,把飼料混溼一下,蛙居然動嘴了。這是天大的喜訊。4年來,小張差不多已虧了300多萬元。

青蛙是兩棲動物,但進食方式卻是「一棲」:只吃在動的東西。飼料灑在水面,沉入水,吃不到;灑在板子上,靜止的,不吃。如何讓飼料動起來?小張發明了振動器。每個池子的電線接上幾個如核桃般大小的振動器。投完飼料,打開振動器。看著輕微震動的飼料,青蛙勉勉強強吃上兩口。

張圍(右)正在與工人製作餵養青蛙的工具

要青蛙養成主動吃食的習慣,沒那麼容易,「還要經過長達20天的進食訓練。」每天按時投食,按時開啟振動器。順利度過這一關非常重要,它是保證青蛙正常生長的關鍵。「下雨天特別麻煩,開了振動器也不吃。」小張說。

張孝君與哥哥製作的振動棒

三個月前,一隻蛙每天吃20顆飼料,現在40顆。早晚投食各一次。吃這麼少,青蛙的生長速度不會快。

青蛙不是那麼好伺候的,解決了老問題,新問題又來了——疾病。小張發現,每畝水域產量若低於1000公斤,就沒利潤。疾病直接拉低產量。

青蛙叫得兇,病來得也兇。

小張說,稍不注意,蝌蚪就是個病懨懨。最常見、也最危險的是紅頭,頭出血,「在4月份梅雨季節,頭一出血,就沒法治了。」這一關特別重要,直接關係蝌蚪的成活率。

再者氣泡病,病因在於暴雨在水中產生氣泡,蝌蚪誤吞氣泡,「一般不嚴重,雨後一出太陽曬曬就好了。」

蝌蚪太小,生命力脆弱,有的病現在也沒有搞清楚,幾隻生病,可能導致一個池子上萬隻生病。損失巨大。雖生病的機理還不清楚,但當蛙卵從繁殖基地轉移到養殖池,先要充分清洗卵包,避免髒物影響蝌蚪最初的發育。

青蛙常見三種病:腦膜炎、歪頭病和腸炎。沒一種好治。很多動物都有腦膜炎、腸炎,但歪頭病青蛙獨有,「頭一旦歪起,就難以扭轉過來,無法正常跳躍,就會打轉轉,最後淹死在水中。」小張說。

沒有專門的藥品,沒有治療方法。這些疾病像天災一樣。小張面臨一個重大技術難題,甚至科學難題。這回他請教了農業科學家。來自西南大學、重慶大學、重慶市林業局、重慶市農科院、重慶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等多家研究機構的多位專家學者參與研究,最後決定採取中藥預防法:在飼料中添加少量黃連、黃芪等中草藥。看似很無奈的土辦法,卻是了不起的創舉。

為了青蛙長得更好,張圍還在食物中增加了中藥。

小張差不多掌握了完整的養殖技術。2016年,經重慶市水產總站評估、重慶市農委批准,他的青蛙養殖技術順利申報農業部2016年「新型農民創業創新成果項目」。

重慶市林業局成立了野生動物虎紋蛙養殖協會,就在8月,小張當選為會長。

來自四川和重慶其他區縣的養殖戶紛紛加盟,還有一些創業夢想者找小張學技術。24歲的唐洋來自廣安,他在黃果村的基地已學習了10天,與小張當年不同的是,他不用繳一分錢學費。他說,最難的是場地建設和蝌蚪期的飼養,現在掌握了基本技術,「明年在廣安開始養蛙。」

張圍正在給學員傳授養殖技巧

蛙殺6成,也就是說,1兩的蛙,有6錢可吃的。

小張不僅養蛙,也開餐館賣蛙。一條龍。他做的泡椒蛙、滷青蛙、椒鹽蛙很有風味。

小張希望更多的人養蛙,但他不想參與相互殺價的競爭遊戲。他希望,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一個總的蛙量,「養蛙協會就有這個目的。」聽起來有點像歐佩克統一石油產量的味道。

8月,有些人帶著孩子到小張的蛙田釣蛙。這差不多是鄉村旅遊的萌芽或者一部分。

蛙田裡絕沒有一隻蟲可以在600萬隻青蛙的捕捉中存活下來。水稻不需任何農藥,不用施肥,青蛙是「殺蟲高手」,其糞便也足以讓水稻豐收。這是最環保的水稻。小張說:「大部分早已預訂 。」

養青蛙的池塘

稻田蛙不止蛙賺錢,水稻更賺錢。

一個新空間打開了。養殖蔬菜蛙,甚至水果蛙,怎麼樣?這個時候,蛙或許次要,但蔬菜、水果有著更高、更普遍的價值。一隻青蛙一天至少可以吃60隻蟲,600萬隻青蛙,一天就殺掉近4億隻害蟲。哪裡還需要農藥!哪裡還用得著花錢買農藥!蔬菜、瓜果免除了農藥,環境、土壤也不再受藥之害。

一次簡單的顛倒,環保、健康就出來了。小張認為他發現了一個更大的產業,青蛙能跳多高,就可栽種多高的作物。一個新世界正等待著這位養蛙青年。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劉濤 楊帆 文/圖

原標題:300多萬元虧出來的重慶「蛙王」,如今他的600萬隻稻田蛙成熟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18萬小蝌蚪在舒適的稻田生活裡長成了可愛的稻田蛙
    他倆七夕那晚還偷偷溜了出來在青檬·木工坊想做個樹脂原木吊墜呢選木頭攪拌樹脂調顏色隨性又認真黃博士甚至拿出了在實驗室的精準態度乃們可以猜一猜哪個是他的優(ban)秀(cheng)作(pin)作為小喬微田園三俠客中的兩名重要成員沒能參與第二天的打磨工序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於是只能以大塊頭的方式收藏自己的作品了
  • ...養殖戶無力還貸又將面臨失業,業界呼籲儘快解禁泰蛙和黑斑蛙!
    台州市的蛙農楊啟亮說。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的一處泰國虎紋蛙蛙塘 來源:澎湃新聞泰國虎紋蛙屬於兩棲動物。2003年,原國家林業局官網發布的《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對54種馴養繁殖技術成熟、可從事經營利用性馴養繁殖和經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予以公布,虎紋蛙位列名單中第49位兩棲綱無尾目蛙科。
  • 小夥子養孔雀年入40萬 一隻蛋賣60元 人參燉孔雀600塊錢一份
    「我們夫妻倆總共養了1000多隻孔雀,每年產蛋30000多枚,通過賣孔雀苗、商品孔雀、種蛋和商品蛋等,一年的收入在40萬元!」小夥子名叫閆國強,安徽省亳州市雙溝鎮人,今年剛剛30歲,他自從2003年開始從事傳統養殖業,2008年與妻子王麗明結婚後,逐漸意識到傳統養殖收益不佳,開始走上珍禽養殖的道路。圖為工人在打稻草餵孔雀和山雞,養殖場內五顏六色,到處都是吉祥鳥。2013年,夫妻倆註冊成立了珍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他們的合作社擁有藍孔雀一千多隻,以及上萬隻七彩山雞等珍禽。
  • 重慶現實版蛙爸 帶著「蛙兒子們」一起出去浪
    其實這些線上養蛙的蛙爸蛙媽們不算瘋狂,重慶巴南有位現實版蛙爸,跨界「生了」成千上萬隻蛙兒子。 種蛙級別住別墅 巴南惠民街道龍鳳村山上有家農場,薄霧縈繞,凍得手腳僵。前日下午,走進李舒的蛙棚,瞬間暖和起來。透明的塑料箱在鐵架子上排列有序,每個箱就是蛙的房,標註著蛙的生日。個子小的住小房,個頭大了換大房,再混到種蛙級別就住上別墅了。
  • 重慶現實版蛙爸:他養的蛙兒子比遊戲中的還乖 一隻身價上萬元
    這些線上養蛙的蛙爸蛙媽們並不算瘋狂,重慶巴南有位現實版蛙爸,跨界「生了」成千上萬隻瓜蛙子。喜愛養殖角蛙的李舒,在郊外建立了角蛙養殖場五顏六色的蛙,每天要沐浴巴南惠民街道龍鳳村山上有家農場,薄霧縈繞,凍得手腳僵。
  • 探訪野生動物養殖場:因為隔離,一個「養蛙聯盟」1700噸存欄蛙不能賣
    養殖的黑斑蛙。 黑斑蛙,屬於兩棲類蛙科動物,俗稱青蛙、田雞。 王仕全說,他去年賣了1萬多斤黑斑蛙,收入10多萬元。「每年春節前後,黑斑蛙的價格最高,每斤可賣到20多元,比平時高出七八元每斤。」原本,王仕全計劃在春節前後出售一批蛙,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他的計劃。 1月26日,為防止疫情擴散,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公告,要求疫情期間全國暫停野生動物貿易,並隔離所有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
  • 興安人你聽過600萬隻青蛙鳴叫的聲音嗎?揭秘崔家的黑斑蛙養殖基地~
    每當這時,就會有幾十隻甚至上百隻青蛙「呱呱——呱呱」地叫個沒完,那聲音幾裡外都能聽到,像是一支氣勢磅礴的交響樂,仿佛在為農業豐收唱讚歌呢!當初看到這一條條長網,冰冰妹就該想到這不是平常的蛙鳴,畢竟這麼密集的聲音可不是自然界能繁衍出來的。
  • 最長的冬眠:全面禁食野生動物下,四川7000萬隻養殖蛙「不敢醒來」
    望著黑斑蛙養殖池裡一片乾涸的寂靜,從業7年的四川養殖戶李先生,只覺得喉嚨乾澀。相比往年已經晚了快一個月,但他還是沒敢向養殖池裡注水。「注水,蛙就會進行繁殖;不注水,隨著溫度升高,土壤變幹,有的冬眠的蛙可能就出不過來了。」新冠肺炎疫情之下,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確立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 聽取蛙聲一片
    在新餘高新區馬洪辦事處山南村,一方方水渠交錯,阡陌縱橫的田野裡傳來陣陣蛙聲,一隻只頭大眼圓的黑斑蛙不停叫著,和著鄉野的蟲鳴鳥叫,演奏著一支自然交響樂……「這些黑斑蛙十分好動,生性機警,有什麼風吹草動立刻就能察覺。」
  • 村民建養殖場養300萬隻蒼蠅 把蛆蟲當保健品吃
    「每個蚊帳裡有7~10萬隻,一個養殖房上下兩層放有30個蚊帳,每批可以養300萬隻蒼蠅。」養殖場老闆陳勝德一邊將手伸進蚊帳裡給蒼蠅添加飼料,一邊對記者說,他原來是做米粉生意的,創辦這個養殖場最初只是為了治好自己的病。
  • 信用卡欠款200元11年後要還3萬 重慶唐女士該如何解決聽律師細說
    信用卡欠款200元11年後要還3萬 重慶唐女士該如何解決聽律師細說時間:2020-09-28 20: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信用卡欠款200元11年後要還3萬 重慶唐女士該如何解決聽律師細說 重慶市民唐女士十多年前辦了一張信用卡,透支了200多元。
  • 中國頂級「蛙王」:100米潛泳只吸3口氣,國際泳聯被他逼得修改規則
    今天就來說說中國泳壇曾出現過的頂級蛙王,一個殿堂級的泳壇人才,他是我國遊泳賽事的先驅——穆祥雄。他比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孫楊還要強,而孫楊,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已經是中國最強的選手了,可想而知,他有多強,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位前輩。
  • 此前有人38套房虧470萬
    此前有人38套房虧470萬 時間:2021年01月11日 09:43:58&nbsp中財網   臨深片區,一直是深圳客的置業樂土,當然,時過境遷,可能也有例外。  惠州的惠東,靠著臨深的優勢,蓋了不少房子,後來惠東更是開發了濱海旅遊度假區,房子就更好賣了一點,近深通勤和「度假、收租、養老」等概念一出來,還真就有不少為此買單的。
  • 1元巨型饅頭 長度有35釐米一天能賣上萬個
    1元巨型饅頭 長度有35釐米一天能賣上萬個時間:2017-10-23 12:32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元巨型饅頭 長度有35釐米一天能賣上萬個 10月21日,重慶涪陵紅酒小鎮一饅頭加工點外,民眾排著長隊購買當地巨型特色饅頭。
  • 財經早班車|國家發改委: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
    國家發改委: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國家發改委4月9日消息,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提出,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推動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點人群落戶限制。
  • 沙爾克虧大了?圖片報:魯迪買斷費僅600萬歐
    虎撲8月2日訊 據《圖片報》的報導,在加盟沙爾克僅僅12個月後,魯迪就被沙爾克租借到了霍芬海姆,而他的租借費用為100萬歐。除了低廉的租借費用外,他的買斷費用也僅有600萬歐,加在一起,如果霍村執行買斷條款,他們僅需支付700萬歐就可以得到魯迪,要知道12個月前,沙爾克從拜仁購買魯迪時支付了1700萬歐!
  • 南京「鳥王」落網 300多隻野生小鳥獲救
    南京「鳥王」落網 300多隻野生小鳥獲救 2016-04-27 13:37:12  近日,南京玄武警方抓獲一非法狩獵團夥,該團伙頭目人稱南京「鳥王」,長期從事捕鳥、販鳥非法牟利。抓捕當天,玄武警方便繳獲「鳥王」剛非法捕獲的各種野生鳥類200多隻,在其家中又查獲100多隻待售的野生鳥。民警固定證據後,已將鳥全部放生。南京玄武警方提醒,江蘇全省區域均為禁獵區,任何抓捕野生動物的行為均屬違法。
  • 虎紋蛙養殖調查報告:市場銷售價格波動大
    據記者調查了解,目前虎紋蛙養殖面積上規模的養殖場較少,以家庭作坊式散養居多,一般是幾畝到幾十畝。他們利用門前屋後的閒置空地進行養殖,兩夫妻共同管理,還能騰出時間出去打零工。記者來到博羅縣龍溪鎮夏寮村,發現這條村有十多戶人家養虎紋蛙。老黃在村裡養蛙已有5年了,養殖面積有10畝。他告訴記者,養青蛙的活不多,他和老伴一起養10畝蛙並不覺得累,還能搞點副業增加收入。
  • 6萬回國機票只退4萬,鍋都甩給航空公司
    近日,有旅客吐槽自己花6萬買回國機票,結果因故不能回國,只退了4萬塊錢,而且在此前自己還交了2萬塊錢作為中介費,一去一來8萬塊錢到手只剩4萬了,然而最令人難過的是自己還不能回到國內!了解事情來龍去脈的國人,紛紛指責這群黑中介和票務公司實在是太喪心病狂了,而且專挑國際航班下手心不是一般的黑。
  • 大樂透重慶800萬得主亮相 中獎竟靠"神奇託夢"
    於是幾人以工作為重,在20日凌晨三點便連夜從雲南啟程,馬不停蹄的相互換著開了十多小時的車才回到重慶,路過九龍坡體彩04020網點時是20日19:20左右了。  「要不是平時有買大樂透的習慣,估計在車上那個夢就不會做了,做了也會浪費。」侯先生說出中這個800萬巨獎的關鍵原因。